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7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祖進軍寧江州,次寥晦城,遣督諸路兵,皆會於來 流水,得二千五百人。致遼之罪,「申告於天地。」師次,唐 括帶斡甲之地,諸軍禳射介而立,有光如烈火,起於 人足及戈矛之上,人以為兵祥。明日,次札只水,光見 如初。進軍寧江州,諸軍填塹攻城,寧江人自東門出, 溫迪痕阿徒罕邀擊,盡殪之。十月朔,克其城。初命諸 路以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十一月,遼都統 蕭糺里、副都統撻不野將步騎十萬會于鴨子河北, 太祖自將擊之。未至鴨子河,既夜,太祖方就枕,若有 扶其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鳴鼓舉燧而 行。黎明及河,遼兵方壞陵道,擊走之。與敵遇于出河 店,大風起,塵埃蔽天,乘風勢擊之,遼兵敗。逐至斡論 濼,殺獲不可勝計。遼人嘗言女直兵若滿萬則不可 敵。至是始滿萬云、僕虺等攻賓州,拔之。斡魯古敗遼 軍于咸州西,完顏妻室克咸州,吳乞買撒改率官屬 勸進。

收國元年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號,是日即皇帝 位。上曰:「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 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於是國 號大金,改元收國。上自將攻黃龍府,進臨益州,益州 人走保黃龍,取其餘民以歸。上率兵趨達魯古城,次 寧江州西。遼使僧家奴來議和,國書斥上名耳,使為 屬國。庚子,進師,有火光正圓,自空而墜,上曰:「此祥徵, 殆天助也。」酹白水而拜,將士莫不喜躍。進逼達魯古 城,擊遼兵,敗之,逐北至阿婁岡。八月,親征黃龍府,次 混同江,無舟,上使一人道前,乘赭白馬徑涉,曰:「視吾 鞭所指而行。」諸軍隨之,才及馬腹,後使舟人測其渡 處,深不得其底。九月,克黃龍府。十一月,遼主聞取黃 龍府,大懼,自將七十萬至駝門,上自將禦之。十二月, 行次爻刺,會諸將議,皆曰:「遼兵號七十萬,其鋒未易 當。吾軍遠來,人馬疲乏,宜駐于此,深溝高壘以待。」上 從之。上以騎兵親候遼軍,獲督餉者,知遼主以張奴 叛,西還二日矣。諸將曰:「今遼主既還,可乘怠追擊之。」 上曰:「敵來不迎戰,去而追之,欲以此為勇耶?」眾皆悚 愧,願得自效。上復曰:「誠欲追敵,約齎以往,無事餫饋。 若破敵,何求不得!」眾皆奮躍,追及遼主于護步答岡, 遼師敗績,死者相屬百餘里,獲輿輦、帟幄、軍資、馬牛 不可勝計。是役也,兵止二萬。二年十二月,諳班勃極 烈吳乞買及群臣上尊號曰大聖皇帝,改明年為天 輔元年。

天輔元年十二月,拔顯州,乾、懿、豪、徽、成、川、惠等州皆 降。是月,宋使登州防禦使馬政以國書來,其略曰:「日 出之分,實生聖人。竊聞征遼,屢破勍敵,若克遼之後, 五代時陷入契丹、漢地,願畀下邑。」

四年四月,上自將伐遼。五月,至上京,亟命進攻,闍毋 以麾下先登,克其外城,留守撻不野以城降。

「六年六月,上親征遼,發自上京。八月,追遼主于大魚 濼。昱、宗望追及遼主于石輦鐸,與戰,敗之,遼主遁。」 《太宗本紀》:「天輔六年八月,太祖崩。九月,諳班勃極烈 即皇帝位,改天輔七年為天會元年。三年二月,婁室 獲遼主于余賭谷。九月,以遼主至京師,降封海濱王。 十月,詔諸將伐宋。四年十二月,宋主桓降。五年二月, 降」宋二帝為庶人。四月,宗翰、宗望以宋二帝歸。六年 七月,以宋二庶人赴上京,以宋二庶人素服見太祖 廟,遂入見于乾元殿。封其父昏德公、子重昏侯。冬十 月,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韓州。八年八月,上如東京溫 湯,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鶻里改路。十年四月,聞鴨綠、 混同江暴漲,命賑徙戍邊戶在混同江者

《五行志》:「穆宗攻阿疏日,辰巳間,忽暴雨昏曀,雷電環 阿疏所居。是夕有巨火聲如雷,墜阿疏城中,遂攻下 之。」

太祖軍寧江,撒改仰見太祖體如喬松,所乘馬如岡 阜之大。太祖亦視撒改人馬異常,撒改因白所見,太 祖喜曰:「此吉兆也。」即舉酒酹之曰:「異日成功,當識此 地。」

收國元年,上在《寧江州》,有光正圓,自空而墜。八月己 卯,黃龍見空中。

太宗天會二年,曷懶、移《鹿古》水霖雨害稼,且為蝗所 食。秋,泰州潦,害稼。

九年七月丙申,上御西樓聽政,聞咸州所貢白鵲,音 忽異常。上起視之,見東樓外光明中有像,巍然高五 丈許,下有紅雲承之,若世所謂佛者。乃擎跽修虔,久 之而沒。

十年冬,「移懶《曷懶》」兩路饑。

《熙宗本紀》:天眷元年「二月,詔罷來流水混同江護邏 地,與民耕牧。秋七月,按出滸河溢,壞廬舍,民多溺死。 八月,以京師為上京,府曰會寧,舊上京為北京。九月, 以奭為會寧牧,封鄧王。」

皇統元年二月封昏德公趙信為天水郡王重昏侯 趙桓為天水郡公。

九年三月,令左丞相亮為太保,領三省事。四月壬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