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5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恩。西曰「觀瀾」 ,城樓二,城鋪六。隆慶五年磚甃。西陽河堡《城池 》,明正統五年,因舊修築,周圍一里八十二步,高二丈六尺,廣一丈七尺,門二。東曰「宣武」 ,南曰「永安。」 城樓二,角樓四,城鋪四。成化十年展築,萬曆三年磚甃。

來遠堡城池 ,明萬曆元年築,四十一年磚甃。李信屯堡城池 ,明嘉靖十六年築,萬曆八年磚甃。

南路

順聖東城城池 明天順四年築,周圍四里,高三丈二尺,廣二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三丈五尺。門三:南曰「永盛」 ,東曰「錦雲」 ,西曰「寶順。」 嘉靖四十二年重修,萬曆四年磚甃。

廣昌堡城池 明洪武十二年,磚石包築,周圍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廣二丈。門二,南曰「迎恩」 ,北曰「寧肅。」 城樓二,角樓四。嘉靖戊午年重修。

桃花堡城池 ,明嘉靖四十四年築,周圍三里十三步,高二丈五尺,廣一丈五尺,門三。隆慶六年增修,萬曆十二年磚甃。

黑石嶺「城池 ,明正德三年築,周圍二百四十步,高二丈七尺,廣一丈八尺。萬曆元年,包石。」

宣化府關梁考

府總

天橋關口 在鎮城南一百八十里,南至懷來縣沿河口四十五里,與順天府宛平縣接界獨石口 。按《一統志》:「獨石在開平衛南,一石屹起平地,上可構數楹。」 明于謙《邊境藩籬疏略》:獨石諸城,外為邊境之藩籬,內為京師之屏蔽,尺寸進退之機,安危治亂之係。

紅塘口 明嘉靖二十年,敵騎由萬全右衛紅塘口入,南踰十八盤渡口,過蔚州,進薄廣昌。事聞,朝推兵部尚書樊繼祖為「經略」 云。

龍門關 在府東北八十里。明宣德三年,築堡關,在堡東五里。俯關下瞰,堡城若在平原。然溝河盤錯,雖近難越。

興寧口 有東、西北口,在衛東南三十里坌道口 ,自八達嶺而北,地稍平。五里至坌道有二路:「一自懷來衛歷榆林、土木、雞鳴三驛至宣府為西路;一自延慶州、永寧衛四海冶為北路。」 八達嶺為居庸之襟喉,坌道又八達之藩籬也。

老君關 在府城西南七十五里。

花兒梁 在府城正東七十五里。

李家梁 在府城正東七十里。

趙家梁 在府城正東七十里。

謝家梁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

穆家梁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

西孫家梁 在府城正南一百五十里。

東孫家梁 在府城正南一百三十里。

侯家梁 在府城正南一百三十里。

劉家梁 在府城正南一百三十里。

郜家梁 在府城正南一百六十里。

水長梁 在府城正南一百二十里。

板甫梁 在府城正南二百里。

黃花兒梁 在府城正南一百五十里。

黃家梁 在府城正南三十五里。

邢家梁 在府城西南七十五里。

江家梁 在府城西南一百里。

堪家梁 在府城西南一百里。

太師梁 在府城西南一百十里。

王白梁 在府城正南二百十里。

普濟橋 在府城南五里,跨洋河。明正統年建。成化年間重修,後毀,改為「木橋。」

通濟橋 在昌平門東,正統十年建。

承恩橋 在昌平門外

報捷橋 在小東關外,成化年建。

孤山橋 在永寧城西十五里,跨媯川。

屠營橋 在永寧城東北五里,跨龍灣河。廣濟橋 跨溪河。明成化間,構木為之。萬靖畤倡作石橋。

通濟橋 跨沽河,初架木覆土。明嘉靖間易之以石,民居便之。

三橋 跨媯川

七里橋 在懷來城北七里,明弘治六年建。博濟橋 在保安州西南五里,明正統三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