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3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垣《縣志》:「正德十年,知縣張治道增修。城高二丈五尺,跟闊三丈,頂闊一丈,周八里七步。嘉靖十三年,知縣馬聰增修垛口,易坯以磚。三十二年,知縣柴宗義重修,更題四門,曰『放曉、向離、留暉、拱極』。至隆慶三年,水災異常,城壞。四年春,知縣孫錝重修,視舊益高且厚,鋪舍俱易以磚。六年,知縣胡宥修北甕城,易以磚石。」 萬曆二十四年春,知縣袁和重修。崇禎十年冬,知縣王虛白修砌。「磚城北舊增高一丈,共高三丈五尺,根闊四丈五尺,頂寬二丈三尺。幔頂用磚,遍砌二層。城裏流水溝一百二十道,全用磚灰,修砌堅固。城頭外壘垛口,多留炮眼,內有欄馬牆,舊係土築,今改磚壘四。甕城內外通用磚包四。門樓比舊」 各高一尺。城頭窩鋪六十四座、重修一新城、內添砌馬道四條。遇警登城捷便、全城周圍、煥然改觀、可垂永久。

皇清康熙十年,知縣孫琮補修四城,添修窩鋪二十。

四座尤利久遠矣

堡四處

南岳集堡在縣東北

杜勝集堡在縣東南

板丘集堡在縣南

樊相集堡在縣西北。各有義倉。

大名府關梁考津渡附 畿輔通志

本府

本府城,元城附郭。其《關梁志》皆不載。

大名縣

浮橋在大名縣舊漳河

東石橋在縣東門外

南石橋在縣南門隄外

西石橋在縣西門外

磚橋在縣東北十里,今廢,濟渡猶存。

永濟橋在楊家村。居民呂洧等建。

龍王廟「義渡」 :康熙元年,設船一隻。

南樂縣

繁水橋在南樂縣,宋政和五年,都水使者孟昌齡建。

濃水橋在南樂縣孔村。明永樂間,移縣西十里。

清流橋在南樂縣。明嘉靖元年建。

樂清橋在南樂縣。明嘉靖元年建。

魏縣

柱中橋在南關外

迴瀾橋在東關外。俱萬曆年建。

申橋在魏縣

長橋,在魏縣,長十里,以防漳水。

清豐縣

西河橋在清豐縣西郭外金隄下。

大河橋在清豐縣北三里。明嘉靖三十八年建。

舊城橋在縣南三里。俱嘉靖三十八年建。楊家橋在縣東一里。

內黃縣

博望關在內黃縣

集賢橋在內黃縣東郭門外。

廣惠橋在內黃縣南郭門外。

仁壽橋在內黃縣西郭門外。

觀音橋在內黃縣西關

濬縣

山河橋在濬縣西北二十里。

雲溪橋在濬縣雲溪門外。按《縣志》,「一名廉川橋,嘉靖間重建」 ,今重修。

韓居士橋在濬縣白寺陂。

聖功橋在濬縣。鑿大伾、三山、兩河成梁。

城南大石橋,離城里餘。

南門石橋

東門石橋

北門石橋

高村橋在縣西五十里定源店,今廢。

《礫礓梁》在濬縣西北二十里,元時建。

李家道口浮橋,萬曆年重修。

屯子鎮石橋

《道口》:《官路》《石橋》。

新鎮浮橋「崇禎年重修。」

新鎮大南門外石橋,明時建。

新鎮小南門外石橋,明時建。

新鎮南陂通政橋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