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8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泠口關

石子關有城

白道子有城

桃林營

劉家營

徐流營

建昌營有城

海防

「赤洋《海口營》」 昌黎南。

牛頭崖海口營撫寧南

新橋海口營,樂亭南,俱海濱。永樂七年因倭寇樂亭設。

南海口龍武營:天啟壬戌,閣部督師孫承宗設船兵以防海,沙唬遼船五十號。

此四路所轄邊城,自山海路南海口關起,至建昌路白道子關止,延袤二百三十六里。

石門路迤西至建昌路,嘉靖後改創,增修牆臺一百五座。「山海路」 十二座,洪武年建。石門以東三路,嘉靖年建。

墩臺一百六十九座。舊建

「敵臺」 、「北角山南海口各一座,嘉靖年建。」

「空心臺」 三百三十五座。隆慶三年至萬曆九年,總理戚繼光創建。

設兵

山海路屬

《山海》南海口,明季,原設海防三營,官兵三十員名。

皇清順治三年,經制官兵二百零三員名。

本口分防汛守四處

老龍頭極衝。上有望海樓一座,安設目兵五十名。西至南海口五里。

南海口。衝建天妃聖母行宮一座,三官行宮一座,小聖行宮一座,設立守備一員,目兵一百名。西至秦王島三十里。

秦王島次衝,建「望海觀音殿」 寺一座,安設把總一員、目兵二十名。西至白塔嶺十里。

「白塔嶺」 極衝海岸,建有「小聖廟」 一座,安設把總一員、目兵三十名。迤西係蒲河營分防汛守。石門路屬。

石門路院義口守備。下。明季時所轄。東至大毛山,西至界嶺口、扒喇嶺止,共計空樓八十一座。

皇清順治三年,改設墩臺十座、邊牆、隘口,計長百里。

每墩安設兵三名,共兵三十名。

大毛山操守下。明季時所轄。東至黃土嶺關交界起,西至義院口交界止,共計邊六十里,共計空樓七十六座。

皇清順治三年,本關樓臺撥與「黃土嶺關」二十四座。

義院口關,撥給本關樓臺三十六座,東至董家口七十六號臺起,西至板場峪一百七十四號臺止,共計邊長八十餘里。共計樓臺九十座。改設墩臺十座。每墩兵三名,共兵三十名。

黃土嶺,操守。下。明季時所轄。東至山海路交界起,南《山崖石黃》一號臺,至「新尖山」 六十二號臺止。

皇清順治二年,奉文均撥「大毛山下空樓二十四座。」

至董家口八十六號臺,西至《大毛山》交界止,共計八十六座,止存改設墩臺十座,邊長八十餘里。每墩兵三名,共兵三十名。

燕河路屬

燕河路明季原設參將一員,統轄界嶺極衝、青山次衝、守提二員。內屬長邊九十七里零六十步,原設墩臺共一百六十七座。

皇清順治三年,戶、兵二部詣邊挨查險隘,革參將設。

立守備一員,統轄臺頭、界嶺、青山三關營,設立操守三員,改那設墩臺共十六座。每臺設墩兵三名,共墩兵四十八名。

建昌路屬

桃林口明季沿邊東至梧桐峪,西至白家山,路長三十三里。原設墩臺七十九座,傳烽墩二十一處。

敵臺七十九座,每臺設臺總一名、臺正副二名,臺兵五名,傳烽墩二十一處,每處設墩頭一名、烽軍五名。

皇清順治三年,更定本口沿邊:東至梧桐峪、西至香

油峪、劉家口交界止、改設墩臺五座。每臺設墩兵三名、共兵十五名

劉家口,明季係桃林口守備所管。

皇清順治三年、更定操守一員、分管沿邊東至本口

月城樓西至偏岥樓冷口交界,路長四十二里止,設墩臺七座,每墩設兵三名,共兵二十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