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十七卷目錄

 永平府部彙考三

  永平府山川考三

  永平府城池考

職方典第五十七卷

永平府部彙考三

永平府山川考三  通志府縣志合載

昌黎縣

碣石 ,自《禹貢》《山海經》及漢、魏《地理志》《水經註》皆稱驪城,而郭璞謂驪城,海邊山,《漢地理志》註為大碣石,在縣東南。《水經注》以碣石在參縣,王莽之遷武參縣併屬臨榆,王莽為憑德大碣石山驪城縣西南,王莽改為碣石,則跨一郡三邑。今昌黎乃古三邑地,其為碣石,自昌黎北,撫寧南皆是矣,而茲為大碣石,今人第因天橋柱指之云。按《昌黎縣志》云:「非《禹貢》之碣石,足破千古之疑。」 又《昌黎縣志》所載景致內有井峪松風,註云:「即碣石處。形如盤谷,又若覆盆,松篁萬億,風動若海濤萬頃,駭人心目。」

仙人臺 ,碣石之頂也,在縣治北十里。自太行分派東來至此,與裂頭山、景山、角山、兔耳山為平營五頂。其臺崇廣,一巨石形如甕鼓,絕壁萬仞,上凌霄漢。巉岩累石,莫可名詰。回視群峰,如兒孫列侍。臺前為步欄,祀玉皇、天妃,黃冠居之。關垣如帶,大海為沼,縣城彈丸耳。頂後孤聳可棲,曰「韓仙洞。」 前臺有奕石,足跡皆天成,北臺石龕前亦有之,乃後人模倣而為者。

觀音山 在仙人臺北,有前後二峰。其岩有礦洞,人莫能知。語云:「前觀音後,後觀音前,葦草茂處」 是也。然竟不知所在。山西為果老院,有石槽、石碾遺址及古井,傳為遺跡。按《昌黎縣志》:在縣北十五里。

道者山 ,在觀音山西,以有道者寺故名,其下有雲峰寺按《昌黎縣志》,在縣西二十里。按《通志》,在昌黎縣西北二十里。

鳳凰山 距縣十八里,在雲峰寺西,修如鳳首而翼翥。上多奇花,名穿花鳳。按《昌黎縣志》,在縣西十八里,有鳳岩騰彩之景。

虎皮山 在道者山雲峰寺西,亦名虎牢關。有堡,險可避兵。

孤山 中峰山迤西北十里許為冠帶頂,中峰孤秀,其頂有淨影池,池中見異人幻影,為孤山。按《昌黎縣志》,「在縣西北三十里。」

中峰山 與「孤山」 近,有寺。

三角山 ,與香山峰近。按《昌黎縣志》,「在縣北四里。」

羅漢山 與三角山近,其山上有石,如僧之首,亦名飛葢。桃花山 與羅漢山近,上有洞,有慰心臺,其下石壁有泉湧出,曰桃源。按《昌黎縣志》,「在縣北三里。」

饅頭山 與桃花山近,東畔有千佛影,西對板石山。元人張勗題「蓬萊第一關」 ,往來諸山必由焉。按《昌黎縣志》,在縣北四里。

白石山 ,與饅頭山近。按《昌黎縣志》,「在縣北四里。」

藥局山 與白石山連,傳有異人採藥於此,秀石錯峙。東有山,如螺者三,土人建山神廟於上。按《昌黎縣志》,「在縣北三里。」

駕鰲山 ,在鋸齒山之右,按《昌黎縣志》,「在縣西北八里。」

又駕鰲山北十五里,有鋸齒山。

筆峰山 在駕鰲山西,直插雲端,亦名尖山,下有玉硯池,芰荷幽茂,有二洞,上名拴馬洞,下名水洞。按《昌黎縣志》,在縣北八里。按《通志》在昌黎縣西北一十五里。

板石山 :在筆峰山前。石如板,利用。

龜蓋山 與板石山近,壁上有仙影。按《昌黎縣志》,「在縣西三里。」

駱駝山 ,與龜蓋山近,以石名。按《昌黎縣志》,「在縣西四里。」

臥牛山 ,與駱駝山近近。《昌黎縣志》:「在縣北二里。」

衡山 ,與臥牛山近,按《昌黎縣志》,在縣西五里。石門山 ,按《昌黎縣志》,亦在縣西五里,兩山相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