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遼東、樂浪、元菟、古北燕、孤竹、無終九夷之國,尾得雲漢之末,泒龜、魚麗焉。當九河之下流,濱於渤碣,皆北紀之所窮也。箕與南斗相近,為遼水之陽,盡朝鮮三韓之地,在吳越東南。初,貞觀中,李淳風撰《法象志》,因《漢書》十二次度數,始以唐之州縣配焉。而僧一行以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北戒,自三危積石,負終」 南地絡之陰,東北抵常山之右,乃東循塞垣,至濊貊、朝鮮,是謂《北紀》,所以限戎狄也。《南戒》自岷山、嶓冢負地絡之陽,東南至於衡陽,乃東循嶺徼,達東甌、閩中:是謂《南紀》,所以限蠻夷也。故《星傳》謂:「《北戒》為胡門,南戒為越門。河源自《北紀》之首行,而東分為北河,江源自《南紀》之首行,而東分為南河。自北河下流,南距岱山為三齊,夾右碣石為北燕。自南河下流,北距岱山為鄒、魯,南涉江、淮為吳越。」 皆負海之國,貨殖之所阜也。「自河源循塞垣北,東及海,為戎狄。自江源循嶺徼南,東及海,為蠻越。」 觀兩河之象與《雲漢》之所始終,而分野可知矣。

《漢書·天文志》:「壬癸,常山以北,一曰壬,燕、趙。癸,北夷。」

《晉書天文志》:「渤碣海岱之間,氣皆正黑。」

永平府山川考一  通志府縣志合載

本府

平山 在城中,以其與南臺山平,故名。或曰「平州」 之名取此,非也。按平州始因遼東之襄平名,後乃移之於此。

南臺山 在城南三里。左為首陽山,右為孤竹山。南臺中峙,形如印,亦名「印山。」 上有開元寺,為郡人遊賞之所。有井下通灤江,右為龍王坡,以祠名。灤水先經其下,今改而西矣。又南山腰有白石,曰「虎頭」 ,俗以為漢李將軍射虎處,其下灤、漆交焉。

鳳頭山 :在南臺山,北社以之名。迤東有試劍石。

大王山 ,在城南孤孤嶺南有虎洞,深丈餘。「常福山 」 ,在城南筆架山之西。

澗子山 在常福山西,有三跳澗,與常福山二山之陰合流入灤。

煙墩山 :在城東八里。

大牛山 :在城東十八里。

近陽山 :在城東南四里。

芝麻山 與《近陽山》近。

陽山 在城東南七里,首山之陽也。山中有大穵寺,多谿谷,古陽樂縣在焉。有獅子嶺。按《通志》,「陽山在府城東南十五里,西有李廣射虎石,峰巒高聳。」

茄子山 在城東南,與昌黎界。

分山 :在城東北里許,千松嶺之東。

紅山 在城東北雙望堡十一里,撫寧縣界。銅礦山 ,陽山之陰,河源出焉。入沮達漆,為曰溝。由孤峰東北渡溝五里,為銅礦山。俗云「掘之得銅鼓。」

阿羅卜山 :在城北二十里,曰牛尾嶺。上為阿羅卜。山。前十里有煙墩。

石虎山 :在城東北三十里,其狀怪。西四家莊不產蝎,有取至者輒死。或曰「石鎮之也。」 故又名蝎虎山。

北安山 在府城東北四十里,形如鞍,下有河焉,起白雲,日出方散,故寺曰白雲。按《通志》:在府城東北三十里。《府志》又云:「有堡曰松崖。」

鷹嘴山 :在北安山北隴端。

茶葉山

架砲山 俱在北安山西北。

人首山 ,在架砲山西三里。磈礧萬片,遠視之若亂,近視縱橫有章,如人壘而成。理柔可鑿。先修郡城取之,後修桃林關橋取石。二歲而罄,如崩矣。

多林山 :在人首山北。

狼望山 :在人首山正北。

三角山 ,在狼望山北十里餘。

夢山 在三角山迤西。一云「墓山」 ,云高麗王所葬。下為井里凹,後為黑崖子,有河焉,流入漆。有石花嶺、曬甲峪。

杏兒山

梯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