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繚,其長過膝。」

《野獲編》:耶律楚材大有造於中國,功德塞天地,元世 祖眷之,亦異他將相,其壽域想必屬當時恩賜者。近 日一友人治別業於京城外西山,忽發一塚,開櫬得 大頭顱,加常人幾倍,不知為何人葬地。予聞之,諫止 之曰:「此無論何代,殆必異人。盍早納其柩閉之。」未幾, 掘得碣石,則楚材墓也。雖稍為葺治,聞壙中他物散 去多矣。耶律生前舉動,已是慈氏後身,又安問遺骸 之完缺?但功濟一世,而七尺之不保,報應之說,似不 足信。友人本吳籍,髫年登北畿賢書,慧而有心計,頓 成富家。後甫強仕,即世竟無後。

《墨史》:楊文秀金季以善墨聞,其法不用松炬,而用鐙 煤。子彬得其遺法,以授耶律楚材,楚材授子鑄,使造 一萭丸,銘曰:「玉泉萬笏。」

《長安客話》:「甕山北五里為青龍橋,元時白浮堰之上 游也。其西通金山口,其北斜界百望山。」

《明一統志》:「七里泊在碾莊,源自昌平州,東南流至宛 平縣,合高梁河,青龍橋跨其上。」

《水部備考》:「青龍閘在都城西北三十里。」

《珂雪齋集》:「青龍橋側數武,有寺,依山傍巖,山腰有閣, 前臨一鏡,堤柳溪流,雜以畦畛,叢翠之中,隱見村落。」 《長安客話》:「玉泉:山以泉名,泉出石罅,瀦而為池,廣三 丈許,水清而碧,細石流沙,綠藻紫荇,一一可辨。池東 跨小石橋,水經橋下東流入西湖。山頂有金行宮、芙 蓉殿故址,相傳章宗嘗避暑於此。」

《緱山集》:穿青龍橋而西,得玉泉山。山培塿耳,而土紋 隱起,作蒼龍鱗。其下為池,瀦泉而亭之,曰「望湖亭。」其 東為華巖寺,寺西泉清可辨蘿髮

《燕都游覽志》:「玉泉山沙痕石隙,隨地皆泉。山陽有巨 穴,泉歕而上,淙淙有聲,或名之濆雪泉。」

《白巖集》:「玉泉山泉出如沸滀為池,清可鑑毛髮,此西 湖之源也。」

《南濠集》:「玉泉山,金章宗嘗建行宮,今廢。山之北麓鑿 石為螭頭,泉從螭口出,瀦而為池。」

游業玉泉山,有寺,所謂玉泉寺也。山有呂公洞,稍東 為龍王祠,渟泓方廣數丈,湧泉如珠,名裂帛湖。然玉 泉山傍,每遇石縫,即迸流濺雪,不特裂帛湖也。 《帝京景物略》:「玉泉山根碎石泉涌,去山不數武,裂帛 湖也。泉迸湖底,狀如裂帛,渙然合於湖。湖方數丈,水 澄以鮮,漾沙金色,過溪曰望湖亭」,宣廟駐蹕,今圯其 南,上下華嚴寺,嘉靖庚戌,寺燬焉,存者二洞:華嚴七 真洞壁刻元耶律氏詞。紆而西觀音菴洞,曰呂公洞, 昔呂仙憩此,去而洞名也。又北金山寺,寺破,但未廢 爾。寺有洞曰「七寶徑。」寺登乎山,山舊有芙蓉殿,金章 宗行宮也。昭化寺,元世祖建也。

《戴司城集》:玉泉在京城西三十里,西山之麓有石洞, 泉自中而出,洞門刻「玉泉」二字,泉味甘冽。上有石巖, 名呂公洞,其上有芙蓉閣,金章宗避暑處。其在山之 陽者,泉自下湧,鳴若雜珮,泓澄百頃,合流而入都城, 逶迤曲折,宛若流虹。

《珂雪齋集》:「玉泉山之麓,臨水有亭,裂帛泉從石根出 溢為渠,石子鱗鱗,了了可見。依山瞰泉,原為昭化寺, 今久廢。」

《金史地理志》:「宛平有玉泉山行宮。」

《金史章宗紀》:「明昌元年八月,幸玉泉山。六年四月,幸 玉泉山。承安元年八月幸玉泉山。泰和元年五月,幸 玉泉山。三年三月,幸玉泉山。七年五月,幸玉泉山。」 《元史世祖紀》:「至元三年八月,郭守敬請開玉泉水,以 通漕運,從之。十五年十二月,禁玉泉山樵采漁弋。」 《元史英宗紀》:「至治元年十二月,疏玉泉河。」

《元史泰定帝紀》,泰定元年「八月,罷浚玉泉山河役。」 《元史列傳》:「世祖召見郭守敬,面陳水利六事,其一,中 都舊漕河東至通州,引玉泉水以通舟,歲可省雇車 錢六萬緡。」

《元史列傳》:文宗幸護國仁王寺,遂泛舟玉泉。蓋苗進 曰:「今頻年不登,邊隅未靖,正當恐懼修省,何暇逸游 以臨不測之淵乎?」帝嘉納之,賜以對衣上尊,即日還 宮。

《錢文肅公集》:「崇真觀在玉泉山下。觀外小澗環流,橋 壞,循岸西清淺處以渡。其前累石為臺,下甃方池,池 上有斗室,曰靈淵齋。」

《前溪集》:循玉泉而西二里,為觀音寺。寺依山入門,有 洞深廣二。尋出洞拾級而上,亭曰「望湖。」山後有小洞, 可坐二人。洞北有大洞方闊,兩傍石榻可坐,傍刻字 曰「玉泉觀音洞」,剔蘚辨之。下三字乃後人續刻者。相 傳金章宗避暑於此,上有芙蓉殿,漫不可尋,但荒榛 碧瓦而已。出洞尋舊路,而西有廢菴。又一洞亦曰觀 「音洞」,山麓有呂公洞。

《南濠集》:「補陀寺在玉泉山半門內,即呂公洞。寺右躋 石級,上望湖亭。」

《燕都游覽志》:「玉泉山有呂公巖,下臨一潭,廣丈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