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宋史·河渠志》:「塘濼,緣邊諸水所聚,因以限遼。河北屯

田司、緣邊安撫司皆掌之,而以河北轉運使兼都大 制置。凡水之淺深,屯田司季申工部。其水東起滄洲 界拒海岸黑龍港,西至乾寧軍,沿永濟河,合破船淀、 灰淀、方淀為一水,衡廣一百二十里,縱九十里至一 百三十里,其深五尺。」東起乾寧軍西信安軍永濟渠 為一水,西合鵝巢淀、陳人淀、燕丹淀、大光淀、孟宗淀 為一水,衡廣一百一十里,縱三十里或五十里,其深 丈餘或六尺。東起信安軍永濟渠,西至霸州莫金口, 合水汶淀、得勝淀、下光淀、小蘭淀、季子淀、大蘭淀為 一水,衡廣七十「里或十五里或六里,其深六尺或七 尺;東北起霸州莫金口,西南保定軍父母砦,合糧料 淀、迴淀為一水,衡廣二十七里,縱八里,其深六尺。霸 州至保定軍並塘岸水最淺,故咸平、景德中,契丹南 牧,以霸州、信安軍為歸路;東南起保安軍,西北雄州, 合百水淀、黑羊淀、小蓮花淀為一水,衡廣六十里,縱 二十五」里或十里,其深八尺或九尺。東起雄州,西至 順安軍,合大蓮花淀、洛陽淀、牛橫淀、康池淀、疇淀、白 羊淀為一水,衡廣七十里,縱三十里或四十五里,其 深一丈或六尺或七尺。東起順安軍西邊吳淀至保 州,合齊女淀、勞淀為一水,衡廣三十餘里,縱百五十 里,其深一丈三尺或一丈。起安肅廣信軍之「南,保州 西北畜沈苑河為塘,衡廣三十里,縱十里,其深五尺, 淺或三尺,曰沈河泊。自保州西,合雞距泉、尚泉為稻 田方田,衡廣十里,其深五尺至三尺,曰西塘泊。」 《夢溪筆談》:「往歲六宅使何承矩議因陂澤之地瀦水 為塞,欲自相度,恐其謀泄,日會僚佐,泛船置酒賞蓼 花,作《蓼花遊》數十篇,因命座客屬」和,畫以為圖,傳至 京師,人莫喻其意。自此始壅諸淀。慶曆中,內侍湯懷 敏復踵為之。至熙寧中,又閒徐村、柳莊等濼,於是自 保州西北沉遠濼,東盡滄洲,泛枯梅,幾八百里,悉為 瀦潦,其闊處有及六七十里者,至今為藩籬。而澱淤 之處,皆變斥鹵為美田,而魚蟹菰蒲之利,人亦賴之 云。

《郡縣釋名》:「霸州,以霸水名。」

《名勝志》:「州城,舊傳燕昭王所築。」

潞水、客、譚口外諸山之水,自京西蘆溝橋而下,經固 安、永清至于信安,匯于三角淀,達于直沽,入于海。良、 涿九川之水,會于胡良河,自楊家務而下,經北樂店, 東過辛店,至于信安,此霸州以北之水也。宣府、紫荊、 白溝諸水,自新城而下,匯于茅兒灣,經保定玉帶河, 達于苑家口,至于信安、直沽,入于海。易、安、苑、肅、唐、蠡 九河之水,自雄縣而下,東過茅兒灣,入于苑家口。山 西五臺之水,自河間而下,經任丘匯于五官淀,亦入 于苑家口。此霸州以南之水也。南北二川,東狹汙淺, 堤岸蕩蝕,不足以容萬派之流。水至則瀰漫無際,溢 入文安大城,積為巨浸,民不得耕。治之之法,不以壅 而以導,不先于決口而始于下流。按「直沽之上有大 淀,有小淀,有三角淀,廣延六七十里,深止四五尺。若 因而增益之,又為隄以停蓄眾水,而以委輸于海。水 有所受,然後濬治舊川,為長隄以束之,高廣倍于前 功,使水有所行。又多開支河,聯絡相屬,使水有所分。 見在窪淀數十處,各深而隄之,使水有所積。雖有淫 潦,大川瀉之,支河析」之諸淀瀦之高隄防之無患矣。 《方輿紀要》:信安軍有永濟渠,宋咸平中置塘濼以為 邊備,今廢。

元時府縣俱廢。

《名勝志》:「狼臧城去信安城三十里,又十里為折城,宋 將楊延朗屯兵拒契丹于此。」

《方輿紀要》:「大良驛,在州東八十里。」

大城《志》:古南關城,《圖經》云:「趙武靈王所築,以朝鮮有 關城,故此曰南關城。」

《九域志》:「漢光祿大夫周堪墓在霸州城南二里。」 《長安客話》:「霸去都近,去海亦近。凡雲、朔、恆、代諸山之 水,由天津入海者,必經流霸,出丁字沽,總稱霸水。」 《元混一方輿勝覽》:「雙柳東西二寨,相去十餘里。」 黃溍《宣聖廟學記略》:「霸州之益津人宮君祺,即其西 鄉所居宮哥莊作學舍,合韓、謝、莊子弟肄業其中,且 為廟像先聖」先賢以春秋旦朢,奠謁如學宮法。念無 以示永久,爰狀其事,走京師,請奎章閣侍書學士、內 翰虞伯生為之記。公方有大論譔,未暇如君祺請,乃 以狀授溍,俾執筆而書之。以上俱霸州

《郡縣釋名》:「文安,潭名,在縣北一十五里。」

《文安縣志》:「漢縣令趙夔創建土城。明正德九年,知縣 事王鼎重修,翰林院侍讀李時撰記。」

《縣志》:「縣治,元皇慶元年知縣事李祐修建。明洪武初 縣丞鄧士龍重修。儒學創自宋大觀八年,元皇慶中, 知縣楊潤、李祐重建。泮池東北壁有大觀碑,宋徽宗 手迹也。」 《文安縣志》:「靈集寺在莊頭村,僧文淳撰記。內有藏經 閣,閣後古檜二株,傳是漢時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