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2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因遣吏按驗,即冢果有開處。旋獲其盜,考訊與前通 無異。及牽引其徒,稱皆在商州冶務中。時商牧,名卿 也。州移牒公致書,皆怒而不遣。竊知者云:「珠玉之器, 皆入京師貴人家矣。」公前歲自京徒步東出,過盧氏, 復問邑中,具如所說。然史傳及地里書,並不載此冢, 且堯女舜妃也,皆死於湘嶺。今所謂者,豈傳說之誤 歟?矧貽訓於茅茨土階,不宜有厚葬之事,即此冢果 何人哉?

《隋唐嘉話》:京城東有冢極高大,俗謂呂不韋冢,以其 銳上,亦謂之尖冢。咸亨初,布政坊法海寺有英禪師, 言見鬼物,云秦莊襄王過其舍求食,自言是其冢。而 後代人妄云不韋也。

《炙轂子錄》:「秦漢以來,帝王陵前有石麟、石象、辟邪、石 馬之屬。人臣墓前有石虎、石羊、石人、石柱之類,皆以 飾壟,如生前之儀衛。唐太宗葬九崚關前立石馬,陵 後門內又有番前勇衛軒禁者一十四人,石象皆刻 其官氏。後漢太尉楊震,葬日入壙,驅罔象以好食亡 者肝腦,人家不能令方相立於墓前,而罔象畏虎與」 柏,故墓前立虎。或說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獻之道 逢二童子,謂此名為媼,常在地中食亡人腦,若欲殺 之,取柏東南枝插向丘壟。由是墓前皆樹柏。以二說 各異,未知孰是。《儀禮》云:「大夫樹柏,士樹楊。」按《禮經》云: 「古之葬者,不封不樹。」後代封墓而又樹焉。《左傳》云:「爾 墓之木拱矣,又樹吾墓檟。」仲尼卒,弟子各自持其異 木樹之墓。則自殷周以來,尊卑之制,不必專於罔象 之故。虞思道《西征記》云:「新鄉城西有漢桂陽太守趙 越墓,墓北有碑,碑有石柱,東西有亭,因以石柱為名。 石柱自漢代有之。」《炙轂子》曰:「舜葬蒼梧,鳥銜土培墓。」 陵丘之石象,恐不特楊震也。又古詩云:「古墓犁為田, 松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又《詩》云:「墓門 不棘。」然則封樹起於中古也。

《酉陽雜俎》:《水經》言,越王勾踐都瑯琊,欲移允常冢,冢 中風生,飛沙射人,人不得近,遂止。按《漢舊儀》:「將作營 陵地,內方石,外沙演,戶交橫莫耶,設伏弩伏火,弓矢 與沙,蓋古製有其機也。」又侯白《旌異記》曰:「盜發白茅 冢,棺內大吼如雷,野雉悉雊穿,內火起,飛焰赫然。」盜 被燒死,得非伏火乎?

昆明池中有塚,俗號渾子。相傳昔居民有子名渾子 者,嘗違父語,若東則西,若水則火。病且死,欲葬於陵 屯處,矯謂曰:「我死必葬於水中。」及死,渾泣曰:「我今日 不可更違父命。」遂葬於此。據盛弘之《荊州記》云:固城 臨洱水,洱水之北岸有五女墩,西漢時有人葬洱旁, 墓將為水所壞,其人有五女,共創此墩,以防其墓。又 云:一女嫁陰縣佷子,子家貲萬金,自少及長,不從父 言,臨死意欲葬山上,恐子不從,乃言「『必葬我於渚下 磧上』。佷子曰:『我由來不聽父教,今當從此一語』。」遂盡 散家財,作石塚,以土繞之,遂成一洲,長數步。元康中, 始為水所壞。

《續博物志·皇覽》曰:「蚩尤塚在東郡壽張縣闞鄉城中, 高七尺,常以十月祠之,有赤氣出,如絳,民名為『蚩尤 旗』。」

穀城西流泉,西北入清水域。西北三里有項羽塚,石 碣猶存,題云項王之墓。《皇覽》謂去縣十五里,謬也。彭 城穀陽城西南又有項羽塚,《水經》謂為非魯為楚守, 漢王以羽首示魯,乃降,遂以魯公禮葬羽於穀城。以 穀陽城、穀城二塚,得非身首異處乎?《皇覽》曰:「山陽鉅 澤縣有肩髀塚,黃帝殺蚩尤,身首異處,故別葬亦二」 塚也。

《真誥》云:「吞琅玕之華而更營丘墓者,羨門子、高丘子、 洪崖先生。」羨門子墓在幽州漁陽,高丘子墓在中山, 洪崖先生墓在武威。此三郡縣人並云上古死人空 冢。

彭城縣,古彭祖之國也。《世本》曰:「陸終之子,其三曰籛, 是為彭祖,下曰彭祖冢。」彭祖長年八百,綿壽永世,而 亦有冢者,蓋亦元極之化。

《纂異記》:嘉興縣西南六十步,《地志》云:「晉歌妓蘇小小 墓,今有片石在通判廳,曰蘇小小墓。」徐凝《寒食》詩云: 「嘉興郭裡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掃歸。只有縣前蘇小 小,無人送與紙錢灰。」

《吳地記》:「虎丘山在吳縣西北九里二百步,闔閭葬此 山中,發五郡之人作冢,銅槨三重,水銀灌體,金銀為 坑。」《史記》曰:「闔閭冢在吳縣閶門外,以十萬人治冢,取 土臨湖,葬經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吳越春 秋》云:「闔閭葬虎丘,十萬人治葬,經三日,金精化為白 虎,蹲其上,因號虎丘。秦始皇東巡至虎丘,求吳王寶 劍。其虎當墳而踞,始皇以劎擊之,不及。其虎西走二 十五里,忽失劎,無復獲,乃陷成池」,古號劍池。池旁有 石,可坐千人,號「千人石。」其山本晉司徒王珣與弟司 空王珉之別墅,咸和二年,捨山為東西二寺。寺側有 真娘墓,吳國之佳麗也。行客才人,多題詩墓上,有舉 子譚銖作詩一絕,後人稍稍息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