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4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四十三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一

  上古伏羲氏一則 神農氏一則 有熊氏一則 高陽氏一則

  陶唐氏帝堯一則

  有虞氏帝舜一則

  夏禹一則

  商總一則

坤輿典第四十三卷

輿圖部彙考一

上古

太昊伏羲氏始建方分土

按《路史》:「伏羲氏命鳥明奠八方,旌九位而分九土。」

《真源賦》:伏羲別九宮,因此置九州。《法語》云:「始定四海之廣,作八卦,分九州。」據共工氏霸九州。則州之九分,不自帝嚳若黃帝矣,亦自然之勢也。

視地之壙,物之夥,其爭日大,勢不可以偏制而獨任, 於是經國謀賢,以極治寄,而閎法制,故不慮不圖而 人正。

世謂黃帝始分土建國,非也。按:神農已伐補遂,攻夙沙,伏羲時已有紀侯、陽侯,而《傳》亦記神農有遠國近國之制矣,非始於黃帝也。《論語摘輔象》曰:「燧人之佐成,博受古諸。」宋衷以為受諸侯之事,蓋土地壙絕,非賢共理,則雖聖人有所不遍從古然也。

炎帝神農氏始度地辨方經土定制

按《路史》:「神農氏命白阜,紀地形遠近、山川林藪所至, 而正其制。」

蓋正九州之制。《錦帶書》云:「神農甄四海。」故《文選詩》云:「神農更王,軒轅承紀,畫野分疆,爰封眾子。」《命曆序》云:有神人駕六龍出地輔,號皇神農。始立地形,甄度四海遠近,山川林藪所至,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一萬里。《世紀》云:「自天地設闢,未有經界之制。」三皇尚矣。諸子言:神農王天下,地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五「萬里」,蓋所制「里」於今有所不同者。

於是辨方正位,經土分域,處賢以便勢,于以相用而 寄其慼。近國地廣而遠彌小,負海之邦,率三在地。

《呂氏春秋》云:神農分國,近國地廣,遠國地愈小,海上有十里之國與二十里也。此特一聚落附庸采地爾。以今觀之,中華戶密,緣海人稀,而何以為國哉?《三墳書氣墳》云:「山氣上,聖人以安萬國。」 夷考其制,蓋制應有萬,且不應見於炎帝之後。世言黃帝始創萬國,繆矣。

國土相望,彘狗之聲相聞,以大用小,繇中下外,猶運 指建瓴,而王者以家焉。乃課工定地,為之城池以守 之。

黃帝有熊氏畫野分州始建萬國

按《通典》:「昔黃帝方制天下,立為萬國。」

蓋舉其大數。

《易》稱「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及少昊氏之衰,其後制度 無聞矣。

按《路史》:「黃帝命豎亥通道路,正里候命風后,方割萬 里,畫野分疆。」

班固云:「分州」,《周公職錄圖》云:「黃帝受命,風后受圖割地,始布九州,置十二圖。」又見《太一》,或占割定之也。

「《得小大》之國萬區」,而神靈之封隱焉。

《後漢書》云:「昔在皇唐,經略萬國,燮定東西,疆理南北。」傳言神靈之封七千,此公孫卿假為申公說,妄也。劉恕《外紀》辨「百里之國萬區」,非是。詳《國名記》。

按《宜齋野乘》:「黃帝時畫野分州八家為井,井一為鄰, 鄰三為朋,朋三為里,里五為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 師十為州。一州是百五十三萬家。」

顓頊高陽氏始建九州

按《通典》:「顓頊之所建,帝嚳受之,創制九州,統領萬國。」

雍,荊,豫,梁,徐,冀,青,兗,揚。

按《路史》:「高辛氏於是盡地之制,受少昊高陽之經理, 卒創九州,以統理下國。」

水中之可居者曰州,川有所擁也。後世加水,故《共工》幽州作州,而蘇子遂云「北裔水中」,非也。九州之制久矣,伯禹作《九賦》爾,而說者乃謂禹始分九州,妄也。炎黃已九州矣,《通典》等謂帝《九州》蓋皆定其疆理,欲其支脈貫通得所爾,非創之也,非若後世率意割南益北,斷手屬足,而不顧其地理者也。

陶唐氏

帝堯置九州如舊制

按《通典》:「堯遭洪水,天下分絕,使禹平水土,還為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