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4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行五百里。應劭曰:「《春秋》許遷于容城是。」

宜城 故鄢,惠帝三年更名。

郢 ,楚別邑。故郢。莽曰「郢亭。」

卽 孟康曰:「音忌。」師古曰:「音,其已反,當陽。」

《中廬 》,師古曰:「在襄陽縣南,今猶有次廬村,以隋室諱忠,故改『忠』為次。」

枝江 ,故羅國,江沱出西,東入江。師古曰:「沱即江別出者也。音徒河反。」

襄陽 ,莽曰「相陽。」 應劭曰:「在襄水之陽。」

編 有雲夢宮。莽曰「南順。」 《孟康》曰「編。」 音鞭。

秭歸 歸鄉,故歸國。孟康曰:「秭音姊。」

《夷道 》,莽曰江南。應劭曰:「夷水出巫,東入江。」 州陵 。莽曰「江夏。」

若 楚昭王畏吳,自郢徙此,後復還郢。師古曰:「《春秋傳》作『鄀』,其音同。」

巫 夷水,東至夷道入江,過郡二,行五百四十里。有鹽官。應劭曰:「巫山在西南。」

高成 洈山,洈水所出,東入𦅸𦅸水,南至華容入江,過郡二,行五百里。莽曰「言程。」 師古曰:「洈音危。𦅸讀曰由。」

江夏郡 高帝置,屬荊州。應劭曰:「沔水自江別至南 郡華容為夏水,過郡入江,故曰江夏。」

戶五萬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萬九千二百一 十八。

縣十四:

西陵 有雲夢宮。莽曰「江陽。」

竟陵 章山在東北,古文以為內方山。鄖鄉,楚鄖公邑。莽曰守平。師古曰:「鄖,音云。」

西陽

「襄 」 ,莽曰「襄」 ,非。

《邾 衡山王》《吳芮都》。

 故弦子國,孟康曰:「音汱。」師古曰:「又音徒系反。」「鄂」, 師古曰:「音五各反。」

安陸 橫尾山在東北,古文以為「倍尾山。」

沙羨 ,《晉灼》曰:「羡音夷。」

蘄春 《晉灼》曰:「音祈。」

「鄳 」 ,蘇林曰:「音盲。」 師古曰:「音萌,又音莫耿反。」 雲。杜 應劭曰:「《左傳》若敖取於䢵,今䢵亭是也。」 師古曰:「䢵音《云下雉 》」 ,莽曰閏光。如淳曰:「音羊氏反。」

鍾武 侯國。莽曰「當利。」

廬江郡, 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別為國。金蘭西北有 東陵鄉,淮水出,屬揚州。廬江出陵陽東南,北入江。應 劭曰:「故廬子國。」

戶十二萬四千三百八十三。口四十五萬七千三百 三十三。有樓船官。

縣十二:

舒 故國,莽曰「昆鄉。」

居巢 ,應劭曰:「《春秋》楚人圍巢。巢,國也。」

《龍舒 》應劭曰:「群舒之邑。」

臨湖

雩婁 決水北至蓼入淮;又有灌水,亦北至蓼入決,過郡二,行五百一十里。師古曰:「雩音許于反,婁音力于反。」

《襄安 》,莽曰「廬江亭」 也。

《摐陽 》,師古曰:「音七容反。」

尋陽 ,《禹貢》「九江在南,皆東合為大江。」

灊 ,天柱山在南。有祠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壽春入芍陂。晉灼曰:「音潛。」 師古曰:「沘,音比,又音布几反;芍音酌,又音鵲。」

晥 有鐵官。師古曰:「音胡管反。」 湖,陵邑 北,湖在南。

《松茲 》侯國。莽曰「誦善。」

九江郡 秦置,高帝四年更名為淮南國,武帝元狩 元年復故。莽曰延平,屬揚州。應劭曰:「江自廬江、尋陽 分為九。」

戶十五萬五十二,口七十八萬五百二十五。有陂 官、湖官。

縣十五:

壽春邑 。楚考烈王自陳徙此。

「浚遒 。」 《晉灼》曰:「音酋熟」 之酋。師古曰:「浚,音峻,遒音才由反。」

《成德 》莽曰「平阿。」

《橐皋 》《孟康》曰:「音拓姑。」

陰陵 ,莽曰「陰陸。」

歷陽 都尉治。莽曰「明義。」

當塗 侯國。莽曰「山聚。」 應劭曰:「禹所娶塗山,侯國也。有《禹虛》。」

鍾離 ,莽曰蠶富。應劭曰:「鍾離子國。」

《合肥 》應劭曰:「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