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4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成乃謂溠宜屬荊州,在此,非也。蓋漢人誤以南陽郡為荊州,不知古荊在荊山之南。康成徇《漢地志》之說,誤矣。黃氏曰:「案注《水經》有波水,出魯陽縣霍陽西大嶺東谷,俗謂之歇馬嶺,即應劭所謂孤山,波水所出者,水南流入滍。」 杜佑《通典》曰:「『此謂豫浸之波。魯陽,今魯山縣,霍陽山在今梁縣,俗稱峴山。注《水經》,溠水出隨州隨縣黃山南,南流入波』。案《職方》諸浸多相接,而豫浸波溠,源委殊異,又相去遠。而馬融《廣成澤頌》亦曰:『浸以波溠』。波近,廣成澤溠則遠矣,不知何以自古聯稱?《周職方》湛為荊浸,波為豫浸,則二州分今臨汝為界。溠為豫浸,則豫西界抵今漢東。故樂史《寰宇記》隨州虞、周,為荊豫二州之域。鄭以溠」 宜在荊者,或未攷也。

其利林漆絲枲。

鄭康成曰:「林,竹木也。」 王昭禹曰:「《禹貢》『豫之厥貢,漆絲絺紵』。」 則林、漆、絲、枲,固豫之所產也。

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其穀宜五種,

《鄭康成》曰:「六擾,馬、牛、羊、豕、犬、雞,五種,黍、稷、菽、麥、稻。」

李嘉會曰:「豫州土地平曠,尤宜六擾,五種非無。」

他鳥獸不足稱也

正東曰《青州》。

易氏曰:「《禹貢》有青、有兗、有徐,殷并青於徐,而徐兼揚州之淮,故江南曰揚州。周復以淮歸揚,而井徐於青,正在畿東,故曰正東。」

其山鎮曰:「沂山。」

易氏曰:唐沂州沂水縣,本漢東筦縣,屬瑯琊郡。沂山,在縣北一百二十四里。賈氏曰:「《地志》,沂水出太山蓋縣。《禹貢》沂水在徐州」 ,在青州者,周以《禹貢》徐州地為青故也。

其澤《藪》曰「望諸?」

黃氏曰:望諸,孟諸也,在應天府虞城縣。淮水流至今宿、泗間為青界,東至楚州鹽城縣入海。《禹貢》:「徐、揚以淮為界,北徐、南揚,泗水出兗州,沂水出奉符新泰縣界之艾山,南至淮揚下邳縣入泗;沭水出祈山,東南流至宿遷縣入泗。」 淮、沂、沭,《禹貢》皆屬徐州。周廢徐入青,故皆屬青,孟諸屬豫州,青又斗入豫界矣。周、齊為青牧,太公始都營丘,故城在今濰州昌樂縣。宣王時,齊遷臨淄烝民。《詩》仲山甫「徂齊,城彼東方」 是也。易氏曰:唐宋州虞城縣,漢屬沼國,今屬南京應天府。孟諸澤西北十里,俗號盟諸,故書謂之孟諸,《周禮》謂之望諸,《漢志》謂之盟諸,《史記》謂之盟都,其實一也。

其川淮泗。

易氏曰:「《禹貢》導淮自桐柏。」 《漢志》南陽郡平氏縣,桐柏,大復山在東南。唐以其地為桐柏縣,屬唐州。淮水所出,東流至蔡州之真陽,又至申州之義陽縣,今為信陽軍信陽縣。又東流至光州主城縣。又東北流至濠州招信縣,今屬泗州。本漢臨淮郡淮陵縣地,乃古徐州之域,即《漢志》所謂淮至淮陵入海者也。又東北經楚州之盱眙縣,今為盱眙軍,與泗州隔淮相對,又至楚州山陽縣入海。《漢志》濟陰郡乘氏縣,「泗水東南至睢陵入淮。」 此孔安國引以證《禹貢》者。漢乘氏屬濟陰郡,唐以郡為曹州,今為興仁府,縣屬焉睢陵即今泗州招信縣之北境。然《漢志》所載,自有兩泗水,其一即自此乘氏至毗陵入淮者。又一,泗水出魯國辨縣,西南,至方與入沛。唐《元和志》,辨與、方與皆在兗州。今襲慶府泗水縣東陪尾山,泗水出焉。其源有四,西南流至本州曲阜縣北,分為二流,北為洙,南為泗,其間即夫子設教之地。又西南三十五里至本州瑕丘縣西二十五里,洙復與泗合。又南流至本州魚臺縣界,縣本漢方與地,屬山陽郡,即所謂「自方與入沛」 者也。又東南流經徐州沛縣,漢屬沛郡,即所謂「自沛入淮」 者也。又東南經徐州彭城縣,又至泗州,以入于淮。徐、兗、泗皆古徐州之境,周并于青。

其浸沂沭。

易氏曰:「《漢志》泰山郡蓋縣,沂水南至下邳入泗。」 蓋縣在唐及今,皆兗州之境。下邳,唐屬泗州,今為淮陽軍。沂水經下邳,分為二水,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又一水經城東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漢志》瑯琊郡東筦縣,沭水南至下邳入泗。案:《唐志》,沂州沂水縣,本漢東筦縣地,沭水所出。東南至泗州下邳縣,又東北流至泗州漣水縣,今為漣水軍,至此與泗合而入淮。鄭司農曰:「沭,或為洙。」

其利蒲魚。

易氏曰:「《禹貢》於徐州言淮夷蠙珠暨魚,周并徐于青,其餘皆兼此二州而言。」

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雞狗,其穀宜稻麥。

河東曰《兗州》。

《易》氏曰:「夏殷皆言濟、河,惟兗州」 謂東河之東,濟水之北也。周人以青兼徐,而兗州又得越乎濟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