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3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等遍歷山川,疏濬泉源,以通水利,歲久淤塞。後通政 王孜、郎中史鑑、主事侯暉等繼之。正統己未,有司奏 罷,泉源復淤。主事熊鍊、傅弼等銜命來復疏導之。 卞莊泉 在泗水縣東六十里,泉北有卞莊故城址。 盜泉, 在泗水縣東北高陘山之陰,孔子不飲盜泉 之水,即此。

靈應泉 在曹縣山川壇內。俗傳有疫者服之多愈。 感應泉 在嘉祥縣西南十五里,惠濟公廟迤東龍 王廟下。其泉冬夏長流不竭,流至廟西山麓,復入於 土,不見其跡。歲旱祈禱有應。

白鴈泉 在東阿縣東南三十五里。相傳漢王伐楚 經此,士卒渴甚,忽見白鴈驚起,遂得清泉,故名。 洪範泉, 在東阿縣東南十七里。水無旱澇,禱雨輒 應,上有龍王祠。其旁又有狼泉,即狼溪源也。又有丁 泉、扈泉、東流泉,俱入洪範泉合流。

東昌府

育英泉 在館陶縣學西南隅。元大德初縣令張仲 謙所鑿,至今觱沸清冽,城中士民資其汲者過半。 文泉, 在博平縣學東南舊塞。正德八年,泉自涌而 甘冽,乃古井也。

靈泉 在博平縣西三十里梭堤北,一名「涵管洞」,大 石甃成,六管三竅,以泄潦水。永樂九年,疏會通河,遂 塞,遺址尚存。

普惠泉 在臨清州板閘南河厓上。工部主事傅謐 所鑿,有亭覆焉。

漱玉泉 在臨清州城內西南隅義塾前。廣濟泉在 衛河東岸,元帝祠前。又通濟泉在會通河北岸,通濟 橋東。又威武泉在威武門外。又「鎮定泉」在鎮定門外。 皆兵備副使陳璧新鑿。又「晦顯泉」在永清門月城外。 舊建八角亭於其上,值用兵,遂撤亭實之。

青州府

范公泉 在府城西門外。范仲淹知青州,有惠政。洋 溪側出醴泉,人以「范公」目之。今醫家用以丸藥,名「青 州白丸子。」明正統間,嘗遣使汲之,上覆以亭。弘治七 年,洋溪泛漲,泉為客水所渰。正德九年,知府朱鑑、十 五年,巡按御史熊相相繼修葺。

芹泉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中多芹菜,故名。元懷遠 大將軍王英居其側。

通海泉 在博興縣關王廟前,其泉甚深,雖旱不竭。 熏冶泉 在臨胊縣西南孝慈鄉,即古歐冶子鑄劍 之所。按《水經注》:「水出西溪,飛泉側瀨於窮坎之下。」泉 溪之上源,麓之側有冶泉祠,水色澄明,而清冷特異。 淵無潛石,淺鏤沙文,中有古壇,參差相對。後人微加 功飾,以為嬉遊之處。南北邃岓凌空,疏木交合。少東 有一湖,佳饒鮮筍,潔並飛鱗。其水東北流入巨洋,即 今之「瀰水」也。宋劉概嘗隱於此。

雹泉, 在安丘縣南四十里膏潤廟石罅中涌出如 大珠,綿綿不絕,東北入濰水。

雩泉 在諸城縣常山上。宋蘇軾知密州,禱雨於此, 有應,因名之。

龍泉 在蒙陰縣東北七十里,世傳有龍潛於此。 順德泉, 在蒙陰縣東北七十里安平鄉。舊《志》亦云 「顏氏孝感所致。」詳見孝婦河下。封為順德夫人,廟跨 其上。

孝源泉 在莒州北一百里壺峪社。唐孝子孫,既母 卒,廬墓,有醴泉出於其側,色瑩味甘,大旱不涸。元貞 元間立碑。至元間,耆老李信等因禱雨,有雙鯉躍出, 是夕大雨,歲熟。校書郎劉傑述其事,刻於石。

登州府

花山泉: 在府城南五十里。隆冬不凝,夏月有蓮花, 故名。

聖水泉 在福山縣,有二:一在側立山東北,一在峆。 㠠山頂水皆瑩潔,歲旱禱雨輒應。又黃縣東南二里, 亦有聖水泉。

奇泉 在福山縣三里。石孔涌出,冬溫夏冷。

仙源泉, 在棲霞縣北十五里。元丘處機《修道觀》,募 南方大木輒投水中,悉從此泉浮出。

萊州府

五龍泉 在府城西一里。上有五龍祠,水匯為池,方 半畝許,可溉田,禱雨輒應。

漱玉泉 在平度州西十八里。水自石罅出,噴涌如 珠,色瑩味甘,極旱不涸,居民資以灌溉。有古碑剝落, 尚存「漱玉泉」三字於石。

乳泉 在平度州大澤山,石壁中流出,其旁又有甘 露泉。

鹹水泉 在濰縣東三十里,平地流出,旱禱多應。又 名「龍神泉。」

「天澤泉」 在膠州南三十五里艾山旁。水自石隙流 出,雖旱不竭,祈雨輒應。

渴掘泉 在即墨縣東三十里。相傳宋太祖過此,渴 甚,用杖掘地得泉,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