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0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八十五卷目錄

 草木異部彙考四

  明太祖一則 洪武八則 成祖永樂十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五則 英宗正

  統七則 代宗景泰三則 英宗天順六則 憲宗成化十四則 孝宗弘治十三則 武宗

  正德十二則 世宗嘉靖三十四則 穆宗隆慶三則 神宗萬曆三十三則 光宗泰昌一

  則 熹宗天啟二則 愍帝崇禎九則

庶徵典第一百八十五卷

草木異部彙考四

太祖吳元年句容獻瑞麥

按《明寶訓》:「吳元年四月,是月應天府句容縣耆民施 仁等獻瑞麥。太祖下令諭民曰:『自渡江以來,十有三 載,境內多以瑞麥來獻。丙申歲,太平府當塗縣麥生, 一榦兩岐。丁酉歲,應天府上元縣麥生,一莖三穗,寧 國府寧國縣麥生,一莖二穗。今句容縣又獻麥一莖 二穗。蓋由人民勤於農事,感天之和,以致如斯。爾民 尚盡力畎畝,以奉父母,育妻子,永為太平之民,共享 豐年之樂』。」起居注詹同進曰:「昔在成周,嘉禾同穎;漢 張堪守漁陽,麥秀兩岐。今主上撥亂世而反之正,功 德大矣。雖戎馬之際,亦修農務,故斯民得脫喪亂,盡 力田畝。天降瑞麥,非偶然也。」太祖曰:「天不可必,人事 當盡。為國家者豈可恃此而自怠乎?」

洪武二年諸州獻瑞麥

按明《昭代典則》,「洪武二年夏四月,淮安、寧國、鎮江、揚 州、台州等府并澤州各獻瑞麥。上曰:『朕為民主,惟思 修德致和,以契天地之心,使三光平、寒暑時,五穀熟, 人民育,為國家之瑞。葢!國家之瑞,不以物為瑞也。昔 堯舜之世,不見祥瑞,曾何損於聖德?漢武帝獲一角 獸,產九莖芝,當時皆以為瑞。乃不能謙抑自損,撫輯』」 民庶,以安區宇,好功生事,卒使國內空虛,民力困竭, 後雖返悔,已無及矣。其後「神爵」「甘露」之侈,致山崩地 震,而漢德於是乎衰。由此觀之,嘉祥無徵,而災異有 驗,可不戒哉!

按《江南通志》:「洪武二年四月,宣城產瑞麥,淮安獻瑞 麥。」

洪武三年,鳳翔獻瑞麥。

按《大政紀》:洪武三年五月丁巳,鳳翔府寶雞縣進瑞 麥,一莖五穗者一本,二穗者十餘本。上謂廷臣曰:「昔 鳳翔饑饉,朕憫其民,故特遣人賑恤,曾未數月,遽以 瑞麥來獻。借使鳳翔未粒食,雖有瑞麥何益?苟其民 皆得養,雖無瑞麥何傷?朕嘗觀自古以來,天下無金 革爭𩰚之事,國和民豐,家給人足,父慈子孝,夫義妻 順,兄愛弟敬,風俗淳美」,此足為瑞。若此麥之異,特一 物之瑞,非天下之瑞也。

按《江南通志》:「洪武三年,丹陽產瑞麥,一莖五穗。 洪武四年,澤州麥兩岐。」

按《澤州志》:洪武四年,麥秀兩岐,知州李祥以獻。 洪武五年,句容獻嘉瓜。金壇產芝。霍丘木連理。 按《大政紀》:洪武五年六月癸卯,獻嘉瓜二,同蔕而生。 上御武樓,中書省臣率百官以進。禮部尚書陶凱奏 曰:「陛下臨御,同蔕之瓜產於句容,陛下祖鄉,實為禎 祥。蓋由聖德和同,國家協慶,故雙瓜連蔕之瑞獨見 於此,以彰陛下保民愛物之仁,非偶然者。」上曰:「草木 之瑞,如嘉禾並蓮,合歡連理,兩岐之麥,同蔕之瓜皆 是也。卿等以此歸德於朕,朕否德,不敢當之。縱使朕 有德,天必不以一物之禎祥示之。苟有微過,垂象以 譴告,使我克謹其身,保民不致於禍殃。且草木之祥 生於其土,亦惟其土之人應之,於朕何預?若天地間 時和歲豐,乃王者之禎,不在微物。」遂為贊。賜民錢一 千二百。

按《江南通志》:「洪武五年,金壇產靈芝,一本九莖,霍丘 松木連理。」

洪武六年,盱眙進瑞麥。十一月,贛州牡丹華。

按《大政紀》,洪武六年六月壬午,盱眙縣民進瑞麥,一 莖一穗者,凡十六本。御史答錄與權言:「天產嘉祥,皆 所以兆國家之福,而為聖王之徵。今瑞麥之產,乃上 帝借草木之靈,以彰君臣之異體同心之象。又產於 盱眙,屬臨濠,帝鄉也。是宜薦之宗廟,以彰祖宗之神 靈。且新麥之登,當薦宗廟,況瑞麥乎?」上曰:「以瑞麥為 朕所致,則不敢當,必歸之祖宗神靈。御史之言良是。」 乃命薦之宗廟。

按《江西通志》:「洪武六年癸丑冬十一月,贛州民呂氏 產白牡丹,於冰雪中盛開。」

洪武十五年,廣通產嘉禾。

按:《雲南通志》云云。

洪武二十五年,澤州產嘉禾。

按《澤州志》:洪武二十五年,產嘉禾,有異畝同穎者。 洪武二十八年,燕王進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