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8 (1700-1725).djvu/1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年乃熄。

《鐵圍山叢談》:「宣和歲,泗州僧伽大士忽見于大內明 堂頂雲龍之上,凝立空中,風飄飄然,吹衣為動,旁侍 惠岸木叉皆在焉。又有白衣巾裹跪于僧伽前者,若 受戒諭狀,莫識何人也。萬眾咸睹,迨夕而沒。」白衣者 宜為龍神之徒,為僧伽所降伏之意爾。上意甚不樂。 《養痾漫筆》:宣和間,禁中有物曰:「塊然一物,無頭眼, 手足有毛如漆,中夜有聲如雷。」禁中人皆云。來諸 閣皆扃戶,徽廟亦避之,甚至登《亢金》坐移時,或往諸 嬪妃榻中睡,以手撫之亦溫暖,曉則自榻滾下而去, 罔知所在。後宮妃嬪,夢中有與同寢者,即此。也。或 云朱溫之厲所化。《左傳》云:「豕人立而啼。」未必誣也。 《鐵圍山叢談》:雒陽大內,興立自隋唐五代,至聖朝,藝 祖嘗欲都之,開寶末幸焉,而宮中多見怪,且適霖雨, 徒雩祀謝見上帝而歸。是後宣和又為年百五十,久 虛曠。蓋自金鑾殿後,雖白晝人不敢入,入亦多有異 蠆,或大於斗蛇,率為巨蟒,日夜絲竹歌哭之聲不絕 也。宣和末,有監官吳本者,武人,恃氣不畏事。夏日因 納涼於殿廡間,至晡時後,天尚未昏黑,而從者堅請 歸舍,不聽。俄忽聞蹕聲自內而出,即有衛從繽紛,執 紅銷金籠燭者數十對,成行羅列,中一人衣黃如帝 王狀,胸間尚帶鮮血,擁從甚盛,徐行由殿廡從本寓 舍前過。本與其從者急趨入戶避之,得詳瞰焉。最後 有一衛士,似怒本納涼,故妨其行從也。乃以手兩指 按其臥榻之四足,遂穿磚而陷於地,頃刻轉他殿而 去,遂忽不見。本大駭,自是不敢宿止其中矣。因圖所 見,遍以示人,雒陽士大夫多傳之,曰:「此必唐昭宗也。 吾頃嘗聞是事,第流落不偶,久而十忘七八矣。」 《老學庵筆記》:翟公巽參政,靖康初召為翰林學士。過 泗州,謁僧伽像,見鬚忽涌出,長寸許,問他人皆不見。 怪之,一僧在旁曰:「公雖召還,恐不久復出。」公扣之曰: 「鬚出者,須出也。」果驗。

《徐州志》:初高宗為康王時,質於金。靖康之亂,得逸南 奔,力疲困於豐之崔府君廟中。夢有人促之曰:「起起, 追兵至矣,請乘馬。」王驚寤,果有馬在側,馳之,日行七 百餘里。及渡淮,鞭之不動,下視則泥馬也,方知神助。 由是得以延宋祚。

《纂異記》:「秀州子城有天王樓。建炎間,金出犯順,蘇、秀 大擾,將毀之,有天王現於城上,若數間屋,大兵卒望 之怖懼,遂引去,一州之境獲免。及亂平,建樓西北隅。」 見今事之。

《宋史羅汝楫傳》:「汝楫為殿中侍御史,與中丞何鑄交 章論岳飛,罷其樞筦。朱芾、李若虛嘗謂飛議曹主帥 有異意而不能諫。又言:飛獄具,寺官聚斷,咸謂死有 餘罪。寺丞何彥猷、李若樸獨喧然以眾議為非,欲從 輕典,皆坐黜。子願知鄂州,有治績,以父故不敢入岳 飛廟。一日自念吾政善,姑往祠之,甫拜,遽卒於像前。」 人疑飛之憾不釋云。

《摭青雜記》:紹興辛巳冬,北人南侵,朝廷遣大軍屯淮 東以遏其衝,其勢漸逼。主將每遣小校將數隊四出 遊奕候望。有何兼資者領五十人至六合縣西,望見 一隊軍馬自西北,旗幟不類北人,又不類官軍,兼資 躊躇未知所措,其人馬行速,已出兼資之後,號令下 寨,兼資遂斂所部,隱身蘆荻林中。須臾,有一人傳令 曰:「荻林中有一人否?」一人應曰:「彼中乃生人,與吾不 相關涉。」兼資聞其有生人不相關涉之言,而知其為 鬼兵也,乃免冑出,見守寨門官,再拜曰:「某大宋劉太 尉下踏白軍也。不知神兵自何道來,其所征討為何 事?」門者命報中軍。須臾,中軍傳召兼資入,凡五門始 至中軍一人廣坐,冠服如天神;一人西向,形貌英毅, 鬚髯皆指天;一人面貌亦俊爽,餘二三人分坐於左 右,皆金裝甲冑。兼資再拜致謝未畢,西向者曰:「吾奉 天符來助汝太尉管必勝。」兼資再拜致謝,因問:「今日 幸遇神將,將兵救助,敢請廣位神號。」廣坐者瞪視不 言。西向者曰:「此天蓬神司主事也,不與凡間通言,汝 不必問。」兼資又再拜,就西向者問曰:「大王又何神也?」 答曰:「某唐張巡也。」指對坐者曰:「此唐許遠也。」因遍指 下坐者謂兼資曰:「此雷萬春也,此南霽雲也。」兼資少 亦讀書,頗記張巡、許遠事,因再拜頂禮曰:「某曾讀《唐 書》,見二大王忠義之節,每整冠斂容,羨其英特,豈期 今日得瞻拜,風采信然,史所載其有實乎?」巡曰:「史有 何疑?」兼資曰:「史言大王城守,凡食三萬餘人,不知果 然否?」巡曰:「有之,而實不然也。其所食者皆已死之人, 非殺生人也。」兼資又曰:「史言張大王殺愛妾,許大王 殺愛奴以享士,不知果然否?」巡曰:「非殺也。妾見孤城 危逼,勢不能保,欲學虞姬綠珠之效,死於吾前,故自 刎。許大王奴亦以憂悸暴死,遂烹以享士。」蓋用術以 堅士卒之心耳。兼資故見雷萬春面上止有一疤,因 再拜問曰:「史言將軍面著大箭,有六而一疤,何也?」萬 春曰:「當時實著六箭,而五箭著兜鍪,人人相傳,謂吾 面著六箭不動,吾亦當之,庶揚聲以威之也。」須臾,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