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8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修城,役夫得髑髏棄水中,俄浮一鐘,有銘五十六字, 大略云:『唐興元年,吾子沒瘞廬陵西壘。後當火德五 九之際,世衰道敗,浙梁相繼喪亂。章貢康昌之日,吾 亦復出是邦。東平鳩工,復使吾子同河伯聽命。水官 郡守,命錄其辭,錄畢而鐘自碎』。」

紹興十一年,兵刃生火光。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一年三月庚 申,長安兵刃皆生火光。」

紹興二十六年,獲銅馬。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六年,「郫縣 地出銅馬,高三尺,制作精好,風雨夜嘶。」

紹興 年,獲金甕。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興中。耕者得 金甕重二十四鈞。於秦檜別業。

孝宗淳熙九年鏡自飛舞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淳熙九年春。德 興縣民家鏡自飛舞。與日光相射。

淳熙十四年,閹宦作《小弓矢》。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淳熙十四年 正月,閹宦競以小弓矢射於殿廡為戲。弓長尺餘。箭 纔數寸。近射妖也。

寧宗慶元二年獲古鏡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慶元二年正月, 泰寧縣耕夫得鏡,厚三寸,徑尺有二寸,照見水底,與 日爭輝。病熱者對之,心骨生寒,後為雷震而碎。 慶元五年,軍器多造戲具。」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慶元五年,諸 軍器械所造筒子弩、柳木牌以為戲,木弩加以竹筩, 蔽以方布,剔以角篦。時朝廷遣使閱習器械射妖之 戒,若曰除戎器,皆兒獻也。後開禧卒有兵弗戢之禍。

哀宗天興元年兵刃有火

按《金史哀宗本紀》:「天興元年七月庚辰朔,兵刃有火。」

成祖永樂八年兵器有火光

按《大政紀》:「永樂八年四月庚子,行在各營中,夜刀戟 皆有火光。」

憲宗成化六年鐘出於淮

按《江南通志》:「成化六年,淮安有二鐘,溯淮而上,相盪 水中,聲如鼉吼。」

孝宗弘治七年印自發熱

按《江南通志》:「弘治七年,蘇州衛印忽熱如火,不可近, 四日乃止。」

武宗正德二年城門鎖自開

按《永昌府志》:「正德二年八月,永昌東城鎖,夜半自開, 占當有兵。其後郡人為內豎張誠激變,參將沐崧撫 之,乃止。」

正德十五年,「鐘自鳴。」

按《山西通志》:「正德十五年,河曲鐘自鳴,在於縣亭。」

穆宗隆慶元年兵器有火出

按《陝西通志》:「隆慶元年二月,榆林、保寧、懷遠等堡,旂 杆戈戟火出有聲。」

隆慶五年,獲古印。

按《山西通志》:「隆慶五年,臨晉獲桑泉古印,民居得於 北廨,獻官收庫。」

神宗萬曆三年獲銅鼎

按《湖廣通志》:「萬曆三年,孝感北城獲銅鼎一枚。城工 甫畢,偶於北城隙地獲之。知府馬文煒謂茲神貺,符 協鼎新。上其狀於巡撫都御史趙賢,爰命推官梁柱 臣作《寶鼎篇》以紀其盛美。」

萬曆七年砲滴血。

按《潞安府志》:「萬曆七年秋,郡中演武場鐵砲滴血。」

愍帝崇禎九年城門鎖自開鐘自鳴兵刃出火鳳陽鼓樓鐘自鳴

按《江南通志》:「崇禎九年正月,蕭縣城北門鎖無故自 開,閽者聞於官,鎖而復開者三。」

按《湖廣通志》:「崇禎九年,黃安紫寨兵刃有火。」

器用異部藝文

《呂望鈞玉璜賦》
唐·闕名

「昔太公之未遇也,隱於渭濱,釣於渭津。坐磻石而不 易其操,垂直鉤而不撓其神。波萬重而我心惟一,歲 三周而吾道方申。既而寒潭曉霽,莫不遺乎巨細。兀 忘形而有待,引經綸而不替。期陰騭以旁行,忽冥符 而下濟。於是拔深泉,激細漣。振錦鱗而雲霞煥若,獲 玉璜而篆籀昭然。皎皎霜淨,亭亭月懸。表蒼兕之期」, 功鄰造化;騰白虹之氣,理契先天。「所以耀川靈,誇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