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太康九年。雨雹。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正月,京師 大風雨雹,發屋拔木。」

惠帝元康二年八月沛及蕩陰雨雹

按《晉書惠帝本紀》。「二年。沛國雨雹傷麥。」 按《五行志》 云云。

元康三年,雨雹。

按《晉書惠帝本紀》,「三年夏四月,滎陽雨雹。六月,弘農 郡雨雹,深三尺。」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滎陽雨雹。六 月,弘農、湖城、華陰又雨雹,深三尺。」是時賈后凶淫專 恣,與《春秋》魯桓夫人同事,陰氣盛也。

元康五年,雨雹。

按:《晉書惠帝本紀》:「元康五年六月,東海雨雹,深五寸。 十二月景戌,丹陽雨雹。」按志作二月丹陽建鄴雨雹 元康七年五月,魯國雨雹。

按:《晉書惠帝本紀》云云。

元康九年,雨雹。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五月雨雹。 是時賈后凶躁滋甚。及冬遂廢愍懷。

永寧元年雨雹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寧元年七月, 襄城、河南雨雹。十月,襄城、河南、高平、平陽又風雹,折 木傷稼。」

愍帝建興元年雨雹

按:《晉書愍帝本紀》:「建興元年冬十月己巳,大雨雹。」

元帝太興二年雨雹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三月丁未, 成都風雹,殺人。」

太興三年,雨雹。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三月。海鹽 雨雹。」是時王敦陵上。

明帝太寧二年雨雹

按《晉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四月庚子, 京都大雨雹,燕雀死。」

太寧三年,大雨雹。

按《晉書明帝本紀》。「三年四月己亥,雨雹。」 按《五行志》。 「是年帝崩。尋有蘇峻之亂。」

成帝咸和六年雨雹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三月癸未, 雨雹。」是時帝幼弱,政在大臣。

咸和七年,趙國雨雹。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石勒載記》,勒建平三年, 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雞子,平地三尺,洿下丈餘,行人 禽獸死者萬數,歷太原、樂平、武鄉、趙郡、廣平、鉅鹿千 餘里,樹木摧折,禾稼蕩然。勒正服于東堂,以問徐光 曰:「歷代以來有斯災幾也?」光對曰:「周、漢魏晉皆有之, 雖天地之常事,然明主未始不為變,所以敬天之怒 也。去年禁寒食,介推,帝鄉之神也,歷代所尊,或者以 為未宜替也。一人吁嗟,王道尚為之虧,況群神怨憾 而不怒動上帝乎!縱不能令天下同爾,介山左右,晉 文之所封也,宜任百姓奉之。」勒下書曰:「寒食既并州 之舊風,朕生其俗,不能異也。前者外議,以子推諸侯 之臣,王者不應為忌,故從其議。倘或由之而致斯災 乎!子推雖朕鄉之神,非法食者亦不得亂也。尚書其 促檢舊典,定議以聞。」有司奏以子推歷代攸尊,請普 復寒食,更為殖嘉樹,立祠堂,給戶奉祀。勒黃門郎韋 諛駁曰:「按《春秋》,藏冰失道,陰氣發洩為雹。自子推已 前,雹者復何所致?此自陰陽乖錯所為耳。且子推賢 者,曷為暴害如此?求之冥趣,必不然矣。今雖為冰室, 懼所藏之冰不在,固陰沍寒之地,多皆山川之側氣 洩為雹也。以子推忠賢,令綿、介之間奉之為允,于天 下則不通矣。」勒從之,于是遷冰室于重陰凝寒之所。 并州復寒食如初。

咸康二年雨雹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丁巳, 皇后見於太廟。其夕雨雹。」

穆帝永和五年雨雹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臨漳 暴風震電雨雹大如升。」 按《石遵載記》,「遵僭即尊位, 震雷雨雹,大如盂升。」

海西公太和三年雨雹

按《晉書海西公本紀》:「太和三年夏四月癸巳,雨雹。」 按《五行志》,「海西公太和三年四月,雨雹折木。」

孝武帝太元二年雨雹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太元二年夏四月己酉,雨雹。」 按《五行志》:「是時帝幼,政在將相,陰之盛也。」

太元十二年,雨雹。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太元十二年四月己丑,雨雹。」 「太元二十年,雨雹。」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年五月 癸卯,上虞雨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