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四月。甘露降瑯琊費。」

明帝泰寧二年甘露降

按《晉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泰寧二年 正月。巴郡言甘露降。」

成帝咸和四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咸和四年 四月。甘露降武昌郡閤前柳樹。太守詡以聞。

咸和五年,石勒國中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石勒載記》,「建平元年,甘 露降苑鄉,勒以休瑞,赦三歲刑以下,均百姓去年逋 調。」

咸和六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咸和六年 三月。甘露降寧州城內北園榛桃樹。刺史以聞。」 咸和七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七年四月 癸巳。甘露降京邑。揚州刺史王導以聞。」

咸和八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八年四月 癸卯。甘露降廬江襄安縣蔣胄家。又降宣城宛陵縣 之須里。」

咸和九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九年四月 甲寅,甘露降吳國錢唐縣右鄉康巷之柳樹。十二月 丙辰,甘露降建平陵。丁酉,甘露降武平陵。」

咸康元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咸康元年 四月癸卯。甘露降西堂桃樹。」

咸康二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二年三月 甲戌,甘露降鬱林城內。四月,甘露降西堂,又降尚書 都坐桃樹,又降會稽永興縣,眾官畢賀。戊午,甘露降 會稽山陰,又降吳興武康縣,庚申,又降武康。」

咸康三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三年四月 戊午。甘露降殿後桃李樹。五月甘露降義興陽羨縣 柞樹東西十四步,南北十五步。」

咸康七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七年四月 丙子。甘露降彭城王紘第內。眾官畢賀。」

穆帝永和元年甘露降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永和元年 三月。甘露降廬江郡內桃李樹。太守永以聞。」

永和五年,甘露降。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五年十一 月太常劉卲上崇平陵令王昂,即日奉行陵內,甘露 降於元宮前殿。十二月己酉,甘露降丹陽湖孰縣西 界劉敷墓松樹。縣令王恬以聞,眾官畢賀。」

升平三年苻堅國中甘露降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 按《前秦錄》,「甘露元年正月, 起明堂,禪南北郊。六月甘露降。乃大赦,改年。」即升平三年

簡文帝咸安二年甘露降

按《晉書簡文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咸安二 年正月,甘露降隨郡灄陽縣界桑木,沾凝十餘里。」

孝武帝太元十二年甘露降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孝武帝 太元十二年八月,甘露降寧州界內。刺史費統以聞。 太元十三年。甘露降。」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後涼錄》,「呂光太安三 年八月,甘露降逍遙園。」即太元十三年

太元十五年,甘露降。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十五年 閏月。甘露降永平陵。」

太元十六年,甘露降。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十六年 十一月「庚午。甘露降句陽縣。」

太元十七年,甘露降。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十七年 二月。「甘露降南海番禺縣楊樹。」

安帝元興二年甘露降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元興二年 十月。甘露降武昌王成基家竹。

元興三年,甘露降。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元興三年 三月己卯。甘露降丹徒。四月己酉。甘露降蘭臺。」

武帝永初元年甘露降

按《宋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永初元年九月 庚辰,甘露降丹徒峴山。十月庚午,甘露降興寧、永寧 二陵,彌冠百餘里。」

文帝元嘉三年甘露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