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仁宗天聖二年春不雨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按《文獻通考》:「八年辛未,開封府言,陽武等一十三縣 大旱傷苗。」

按:此條原本載於二年之後,六年之前,則非八年可知。又年下無月,恐係二年八月之事,故附編於此。元脫脫作《宋史志》多採。《通考》此條不錄,亦因其錯誤闕之也。

天聖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三年八月辛未,蠲陝西州軍旱災 租賦。」

天聖五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五年五月京畿旱。六月甲戌,祈雨 於玉清昭應宮開寶寺。丙子,詔決畿內繫囚。丁丑雨。 癸未,罷諸營造之不急者。十一月丁酉朔。以陝西旱 蝗。減其民租賦。」是歲華州旱。 按《五行志》。五年夏秋 大旱。

天聖六年四月,不雨。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天聖九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九年十一月己丑,祈雪於會 靈觀。」

明道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明道元年三月戊戌。以江淮旱。遣 使與長吏錄繫囚。流以下減一等。杖笞釋之」 按《五 行志》。元年五月,畿縣久旱傷苗。

明道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二年七月戊子。詔以蝗旱去尊號 「睿聖文武」四字。告天地宗廟。仍令中外直言闕政 按《文獻通考》,明道二年,南方大旱。種餉皆絕。人多流 亡。因饑成疫。死者十二三。官作粥糜以飼之。得食輒 死。

景祐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祐三年六月, 「河北久旱,遣使詣北嶽祈雨。」

景祐四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四年五月乙卯,以旱,遣使決三京 繫囚。」

慶曆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慶曆元年九月 「丁未朔,遣官祈雨。」

慶曆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祈雨, 慶曆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三年四月丙辰。以春夏不雨。遣使 祠禱於嶽瀆。五月庚辰。祈雨於相國寺會靈觀 按 《五行志》。三年。遣使詣嶽瀆祈雨。

慶曆四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四年三月癸亥,以旱,遣內侍祈雨。」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丙寅,遣內侍兩浙、淮南、江南。」

祠廟祈雨。

慶曆五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五年二月癸卯,以久旱,詔州縣毋 得淹繫刑獄。辛亥,祈雨于相國天清寺會靈祥源觀。 乙卯,謝雨。」

慶曆六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六年六月丙寅。以久旱民多暍死。 命京城增鑿井」三百九十 按《五行志》。「六年四月壬 申,遣使祈雨。」

慶曆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七年三月丁亥,以旱罷大宴。癸巳, 詔避正殿,減常膳,許中外臣僚實封條上三事。辛丑, 祈雨于西太乙宮,及還遂雨。」夏四月丁未,謝雨 按 《五行志》:「七年正月,京師不雨。二月丙寅,遣官嶽瀆祈 雨。」

按《通鑑綱目》:七年二月大旱,詔求直言。三月,賈昌朝、 吳育免。昌朝、吳育議不協,論者多不直昌朝。時方憫 雨,昌朝引漢冊免三公故事乞罷。御史中丞高若訥 上言:「大臣喧爭為不肅,故雨不時若。」于是昌朝出判 大名,育出知許州,帝禱于西太乙宮。是時日方炎赫, 帝卻蓋不御,及還而雨大浹。

皇祐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皇祐元年五月 「丁未,遣官祈雨。」

皇祐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二年三月,遣官祈雨。」

皇祐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三年五月「庚戌。以恩、冀州旱。詔長 吏決繫囚。」 按《五行志》。「三年恩冀諸州旱。三月分遣 朝臣詣天下名山大川祠廟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