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徽二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二年冬無雪。」 按《五行志》,「九月不 雨,至于明年二月。」

永徽三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三年正月甲子,以旱,避正殿,減膳, 降囚罪,徒以下原之。三月辛巳,雨。」

永徽四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四年四月壬寅,以旱慮囚,遣使決 天下獄,減殿中、太僕馬粟,詔文武官言事。甲辰,避正 殿,減膳 按《五行志》:四年夏秋旱,光、婺、滁、潁等州尢 甚。 按《張行成傳》,行成拜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傅。永 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懼,以老乞身。制答 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義。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 賜宮女、黃金器,敕勿復辭。行成固請,帝曰:「公,朕之舊, 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復視事。 永徽五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五年正月丙寅,以旱,詔文武官朝 集使言事。」

按:《冊府元龜》:「五年正月,以時旱,手詔京官文武九品 以上及朝集使各進封事,極言厥咎。」

顯慶四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顯慶四年七月己丑,以旱避正殿, 壬辰,慮囚。」

顯慶五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春,河北州 二十二旱。」

麟德元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麟德元年五月丙寅,以旱避正殿, 是冬無雪。」

按《冊府元龜》:「麟德元年五月丙寅,以久旱,遣使命禱 名山大川,避正殿,御帳殿,丹霄門外聽政,凡三日而 澍雨。」

乾封二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乾封二年正月丁丑,以旱,避正殿, 減膳,慮囚。「七月己卯,以旱避正殿,減膳,遣使慮囚。」 按《冊府元龜》,「乾封二年正月丁丑,以時旱避殿,親錄 囚徒,令所司減膳,其日雨降。」

總章元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總章元年,「京師 及山東江淮大旱。」

《總章》二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七月,「劍南 州十九旱,冬無雪。」

按《冊府元龜》:「二年二月戊辰,以旱親慮京城囚徒。其 天下見禁囚,委當州長官慮之。仍令所司分禱名山 大川。」

咸亨元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咸亨元年七月,以雍、華、蒲、同四州 旱,遣使慮囚,減中御諸廐馬。八月,以旱避正殿,減膳。 九月,給復雍、華、同、岐、邠、隴六州一年。閏月癸卯,皇后 以旱請避位。十月庚辰,詔文武言事,是歲大饑」 按《冊府元龜》,「咸亨元年三月,以歲旱穀貴,詔司成、弘 文、崇賢館及書筭、律醫、胡書等諸色學生,并別敕修 撰寫《經書》官典及書手等官供食料者,宜並權停。其 有職任者,各還本司,自餘放歸本貫,秋熟已後,更聽 進止。」

咸亨二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二年六月癸巳,以旱慮囚。」

按《冊府元龜》:「咸亨八年,以時旱,親慮囚徒,多有原宥。 仍令沛王賢慮諸司囚,周王顯慮雒州及兩縣囚。」按咸

亨止有四年,而沛王賢又以咸亨三年改封雍王,則「八年」 二字,必有錯誤矣,故附見于此。

上元二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上元二年四月丙戌,以旱,避正殿, 減膳徹樂,詔百官言事。」

按《冊府元龜》:「上元二年四月,久旱,避正殿,減膳徹懸, 兼令百官極言得失,勿有所隱。仍令禮部尚書楊思 敬往中嶽,以申祈禱。」

儀鳳二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儀鳳二年冬,無雪。 按《五行志》,儀 鳳二年夏,河南、河北旱。 按《劉憲傳》,憲父思立在高 宗時為名御史。於時河南北大旱,詔遣御史中丞崔 謐等分道賑贍。思立建言,「蠶務未畢而遣使撫巡,所 至不能無勞餞。又賑給須立簿最,稽出入往返停滯 妨廢且廣。若無驛處,馬須預集,以一馬勞數家。今農 事待雨,興作輟日,役破歲計,本欲安存,更煩擾之。望 且責州縣給貸,須秋遣使便。」詔聽罷。

儀鳳三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三年四月以旱避正殿慮囚 按《冊府元龜》。「三年四月朔。以旱避正殿。親慮京城繫 囚。悉原宥之。」

永隆二年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