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得七八,麐德三四,九執纔一二,而是非乃定。肅宗時, 用山人韓穎言,更曆節增二日為《至德曆》,而不與天 合。寶應元年,臺官郭獻之等更曆曰《五紀》,考五星進 退偶合,詔頒用之。迄建中又變曰《正元》,元和又變曰 《觀象》。自是,嗣世纘緒,必更曆紀。穆宗長慶中,又改曰 《宣明》,然皆因《大衍》舊術,於晷漏交會稍增損之以為 名。其制法簡易,合朢密近,惟《宣明》庶幾焉。至昭宗時, 數亦浸差,少詹事邊岡與日官更造《崇元曆》,亦大衍 之舊,餘殊途而一致者也。蓋自《太初》至麟德,凡二十 有三家,惟一行所為曆,其倚數立法,皆本《易》《大衍》而 立術以應之。唐之曆莫善於《大衍》矣。其《本議》曰:「天數 始於一,地數始於二,故合二始以位剛柔。天數終於 九,地數終於十,故合二終以紀閏餘。天數中於五,地 數中」於六,故合「二中」以通律曆。自五以降,為五行之 生數;自六以往為五材之成數。錯而乘之,以生數衍 成數位。一六而退極,五十而增極。以一六為爻位之 統,五十為大衍之母。成數乘生數,其算六百,為天中 之積。生數乘成數,其算亦六百,為地中之積。合之千 有二百,以五十約之,則四象周六爻也;以「二十四約 之,則太極包四十九之用也。綜成數,約中積,皆十五; 綜生數,約中積,皆四十。兼而為天地之數。以五位取 之,則復得二中之合也。此《大衍》所以為天地之樞,如 環無端,而為律曆之大紀也。」其《中氣議》曰:「曆氣始於 冬至,無所取之,取於晷景也。二分為東西之中,二至 為南北之極,而晷景進退,有至不至者,乃日行盈縮 使然,不可強而葉也。蓋曆術在於常數,而不在於變 行,既葉中行之率,則可以兩齊先後之變。今曲就其 變,而少者失三,多者失五,是捨常數而從變行也,必 不合矣。」其《合朔議》曰:「日月合度謂之朔,無所取之,取 之食也。《春秋》所書日食,參《左傳》所記注,其下繫以列 國之事,蓋」列國之赴告也。列國赴告不一,則其曆有 不可以一術齊者矣。故合朔先天,則經書「日食」以糾 之;中氣後天,則傳書「南至」以明之;其在晦日若二日, 則原於定朔以得之;列國曆殊,則稽六家之術以知 之。此四者,治曆之大端也。《長曆》其日不在其月,則改 易閏餘以求合,此甚謬也。新曆本《春秋》日食,古史交 會加時,及史官候簿所詳,稽其進退之中,以立常率, 然後以日躔月離、先後屈伸之變而損益之。故經朔 與躔離三者迭相為經,若權衡相持,而千五百年之 間,朔必在晝,朢必在夜,其加時又合,則三術之交,各 當其正。若乾度盈虛,與時消息,告譴於經數之表,變 常於潛遯之中,則雖聖人,然且不質,非等曆之所能 及矣。其《日度議》曰:「古曆日有常度,周天為歲終,故繫 星度於節氣。」其說似是而非,故久而益差。虞喜乃立 差以追其變,使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為太過,乃 倍其年而反不及。《皇極》取二家中數為七十五年,蓋 近之,然而未盡合也。大扺古曆分率簡易,歲久輒差, 達曆數者隨時遷革,以合其變。故三代之興,皆揆測 天行,考正星次,為一代之制。及繼體守文,疇人代嗣, 則謹循先王舊制而審行焉,固其理也。《春秋》「起蟄而 郊,龍見而雩。」以歲差推之,《周曆》,立夏日在觜觿二度, 昏角一度中,則龍見當在建巳之初。至春秋時已潛 退五度,猶在建辰之月。據《麟德曆》,以小滿後十三日 而雩,則龍角過中不時矣。故《唐禮》當以建巳之初,農 祥始見而雩。《傳》曰:「凡土功,龍見而戒事,火見而致用。 水昏正而栽,日至而畢。」以歲差推之,周初霜降日,在 心五度,角亢晨見,立冬火見營室中,後七日,水星昏 正,可以興板幹,故祖沖之以定之,方中直營室八度, 為得時也。據《晉曆》,立冬後二十五日「火見,大雪後營 室乃中。其時陽氣靜復,而以之繕城隍,治宮室,是謂 發天地之房,所失多矣。」則唐制宜以元枵中天興土 功。其《日蝕議》曰:「日,君道也;月,臣道也。日月嘉會,而陰 陽輯睦,則陽不疚於位,以常其明;陰含章示沖,以隱 其形。若朢而正於黃道,是謂臣干君陽,斯蝕之矣。朔 而正於黃道,是謂臣壅君陽為之蝕矣。」乃以為古太 平之世,日不蝕,星不孛,蓋有之矣。若過至其分,月或 變行而避之;或五星潛在日下,禦侮而救之;或涉交 數淺而不食;或在陽曆,陽盛陰微而不蝕。四者皆德 教休明之所由生也。近古大儒劉歆、賈逵之倫,以日 蝕非常,故闕而不論。夫使日蝕不可以常數求,則無 以課曆數之疏密。使日蝕而皆可以常數求,亦何以 占政教之休咎哉?故必稽古史,虧蝕淺深,加時朓朒 數協者反覆求之。由曆數之中以參辰象之變,觀辰 象之變以求曆數之中,類其所同,而中可知矣;辨其 所異,而變可知矣。其循度則合於曆,失行則合於占。 占道順成,常執中以追變;曆道逆數,常執中以俟變, 天道如示指掌矣。其《五星議》曰:「日月所以著尊卑不 易之象,五星所以示政教從時之義也。故日月之失 行也,常微而少;五星之失行也,常著而多。其五星留 逆伏見之效,表裏盈縮之行,皆係之於時。而時有變 行,改其常度,與人事相符俯仰而神理從效焉。」故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