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1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七十卷目錄

 曆法總部彙考七十

  新法曆書二十五緯曆指六

曆法典第七十卷

曆法總部彙考七十

新法曆書二十

五緯曆指六

五緯緯行

太陽乃萬曜之君,其所行之道為直道,凡天上諸星, 悉繇以定其行。左右距太陽之道謂之「緯。」而土木火 金水五星,嘗在太陽之左右,不能直行,故名曰「五緯。」 太陰之行,亦斜交太陽之道,並可名緯。古測未覺。月 亦有緯,南北二行,直謂之「離。」然其南北之離,比五星 更純,無多緯之雜,其差甚微,故仍其名也。

「曆家非以定日月之行為足,又須兼齊五緯,而七政 始全。」其五星經行業詳著各《曆指》,然以明理適用,則 某星隨時所在躔次,及某時應會某星,并同某星出 入與凌犯近遠見伏諸類,必明晰詳盡,始全其學。若 不知緯行南北多寡,無從得其準。故苐谷名士,深心 攷究,制為多儀,密測密算,定其進退之兩限,南北之 距度,立為成表,皆務得各星之真路,本道之行限,詳 解《緯圖》。蓋以止晰經行,不能全定其處也。

《新曆》「按古今曆家兩測之論,以明五星緯行之理,各 有數端,其一為本天輪,其一為歲圈輪,此二根,五星 皆同。若夫金水,別有緯行之根,異於土木。」共著論八 條。

古測緯行第一

王寶翰:距今百五十年曰:「五星緯行,前古未有識者。迄多祿 某始覺其理而明其法,測驗功深,乃得立成而布算。」

前人但以經度為本,未覺緯行之所以然。多祿某密測精求,因《幾何原本》等書以定星行之率,始得《緯道立成》諸法。

一、「覺五星之緯,各有天半周恆緯,黃道南;有半周恆 緯,黃道北。」

二、覺此南北之交處非一時,六宮在南,六宮在北;或 時七宮南,五宮北。蓋此南北之行,非繇視行,以所測 視行求實行末得各星黃道某宮度。以實行到此或 南變北,或北變南。

三、測各星極大緯,而得其距交度,約三宮曰「星所行 非黃道」,乃各星有本道而斜交於黃道。再測得土木 二星。凡近壽星宮、火星、近鶉火宮者,皆距黃道北極 大緯度,若三星在其衝之處。土木為降婁宮火星為元枵宮則距黃 道更南。

四、用本圖不同心圈及小輪,擇各星在南北大緯,或 在極近合伏太陽之處。

凡星在歲輪極遠者,其心會合,太陽不能窺測,惟越前後多日,方得其準。

或在極近衝日之處,或在中距遲留之近處,各有異 相比測,未得星在極近加本緯之度數。

本緯,乃從本道加加緯度,繇於歲輪,下半加緯,上半減緯。

在極遠,減本緯之度數,若在中距者,無大差。所云「加 緯度」者,如在近處星道向南則加南緯,向北則加北 緯。詳見下文。

細究緯形之故,古者借圖形解之曰:「日月五星之本 行,更順更平,各有全圈,各圈置一平面。」蓋圈者乃圓 形之外周,而面者乃圓形外周內所容之積也。不曰 積而曰面者,以積有厚之形,面乃無厚之形也。見幾何界 說凡曰黃道白道相交,宜想兩圓形相容相割,如東 西兩堵牆相遇不止而過。此兩面相割之處,為一直 線,如黃赤兩道,以春秋兩分之一線上割之兩分,謂 之兩道之交,即兩面相割之限。五星本道及小輪相 交,各圈之面相割,若以楮鶯圈之像,可明其理。 一系置多祿某所言各星有本道之面及小輪之面。 曰「凡年歲小輪之徑線。」

「從人目過《小輪》」 之心,則近遠兩處之線。

全在黃道之外而不相割相交。凡負小輪圈在黃道 或南或北,則小輪全體亦在或南或北。

「《二系》見星緯黃道或南或北,則知星之本道交於黃 道。」今見小輪或加或減本道之緯,必小輪交於本輪, 兩面相割,不則在一平面,何能置其加減乎?

又「五星之緯,古來未有名界,即借太陰用之。凡各星 本道緯向北者謂之陰曆,向南者謂之陽曆,從南往 北之交謂正交,從北往南謂中交。凡小輪在其近半 周者謂之外葢,恆向黃道本道之外而加。凡在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