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1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六十六卷目錄

 曆法總部彙考六十六

  新法曆書十六五緯曆指二

曆法典第六十六卷

曆法總部彙考六十六

新法曆書十六

五緯曆指二

土木二星

土、木二星之行,有經有緯,又有遲速諸行。測其平行 之率,已見本部首卷。曆家苟欲推明其行,必用小輪 及均圈等。然此二星之測法則同,其于星則異矣。 法以星正衝太陽,三測之,蓋在此無歲行之差故也。 若測在晝,法曰:「求太陽與二星衝照之日」,於其先後 幾日累測之,算用二星日時刻細行數,如測月離,亦 用三食,方免他行之差焉。其古今三測,列之如左:

土星

測土星最高及兩心之差,先法第一。

《古多祿》某擇取土星,在日之衝,前後三測。

第一測總積四千八百四十年,為「漢順帝永建二年 丁卯,西曆三月二十六日酉正。」本地測得土星經度, 為壽星一度十三分。于時太陽平行躔其衝,得降婁 一度十三分。

第二測總積四千八百四十六年為漢順帝陽嘉二 年癸酉,西曆六月初三日申正。本地測得土星經度, 在析木宮九度四十分,太陽平行對衝,在實沈宮九 度四十分。

第三測總積四千八百四十九年為漢順帝永和元 年丙子,西曆七月初八日午正。本地測得土星經度, 在星紀宮十四度十四分。太陽平行對衝,在鶉首宮 十四度十四分。

前二測中積為二千二百六十○日又二十二時。二十 四時為一日此時依前所定平行數,得土星行七十五度 四十三分。又兩所測土星之視經度差。從壽星一度十三分至析 木九度四十分得六十八度十七分,平行視行相減,得七 度十六分,為均數。又平行大,視行小。用小輪法可知星在 自輪之上。

「自輪」 當不同心圈也。星在其上即逆行,必減平行為「視行」 ,而視行為小。

後二測中積為一千一百三十○日又二十○時。此 時土星之平行三十七度五十二分。又兩測視經度 相減。析木宮九度四十分至星紀宮十四度十四分得三十四度三十四分。 又平行視行兩數相減,得三度一十八分,為均數。平 行大視行小星,亦在自輪之上。

依上三測,可見平行與視行不一。又視行時大時小。 前二測以減均數,得《視經》。後二測以加均數,得《視經》。 可見視行時疾時遲。

用古測亦用古圖,則不同心圈及大均圈。

如圖甲乙丙圈,為土星本天。亦名本圈亦名不同心圈取甲點為?

圖

第一測土星所躔本圈上度未定最高左右故任取之從甲至乙為前兩測之中積平行七十五度四十三分,乙為第二測土星所躔本圈上度。從乙至丙為後兩測之中積,平行三十七度五十二分,丙為第三測時土星所躔本圈度也。又本圈心外

任取一點為丁,以當黃道心,作甲乙甲丁乙丁三線。 又從第三測丙過丁,作丙丁戊線。

此先用甲、乙兩測,或用乙、丙,或用甲、丙皆可。

至周上,又作「甲戊乙戊二線」,成多三角形,丁點為黃 道心,則視行之度。用黃道上所測之弧,或用其輳心 之角,一也。

「丁點為黃道心。」 其周上各分之弧與其輳心之各角,各并之,皆得三百六十度。各弧與各角相當,弧角兩名亦互用。

圖

一乙戊丁形有乙戊丁角

戊角在界乘乙丙弧則為乙丙弧度之半

為一十八度五十六分又有乙丁戊角

乙丁丙丁為後兩測黃道上土星之度則乙丁丙為兩測中積視行度之角得三十四度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