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後傳其說矣,而中西兩家,凡為正術者,皆棄弗錄也。 葢其法名為《西曆》,而實西國之旁門。如所稱《西域星 經》《都賴聿斯經》及婆羅門李弼乾作《十一曜星行曆》, 皆詖辭耳。鮑該、曹士薦嘗業之。然士薦所為書,止羅、 計二《隱曜立成曆》,而先是李淳風亦止作月孛法。五 代王朴作《欽天曆》,以羅計為蝕神首尾行之,民間小 曆可見紫炁一術,即用彼法者,猶棄弗錄也。今世傳 金重修《大明曆》四餘法,或以譏元時造曆者為失傳。 夫金、元相去未遠,元初本承用金曆,何遽失傳?則是 趙知微之猥濫如此。術及《轉神曆》皆俚鄙不經,殆耶 律楚材、王恂、郭守敬諸人所諱也,何足述哉!

《古今交食考》第三十。

崇禎元年戊辰,為總積六千三百四十一年。今上考 總積三千九百九十三年,為周平王四十九年己未, 西三月十九日。曜三百。

言「三日」 者,火星之日為翼、尾、室、觜宿。

太陽躔娵訾宮二十四度半,子正後八刻○五分。順天 府時刻下同《月全食》:

三千九百九十四年為「周平王五十年庚申,西三月 初八日,曜」七日。

七日者,填星之日,為氐、女、胃、柳宿。

太陽躔娵訾宮一十三度四十五分,子正後一十八 刻○五分,月食四分之一,在南。

本年西九月初一日曜二日。

二日者,太陰之日,為心危畢張宿。

太陽躔鶉尾宮三度一十五分。子正後四刻○五分。 月食大半在北。

四千○九十三年,為周襄王三十一年「庚子西四月 二十二日」,曜一日。

一日者,太陽之日,為房、虛、昴星宿。

太陽躔降婁宮二十七度○五分西子正後四十一 刻○五分。

言西時刻者,《中曆》,食在晝,不見同下。

月食四分之一,在南。

四千一百九十一年為「周景王二十二年戊寅,西七 月十六日曜五日。」

「五日」 者,木星之日,為角、斗、奎、井宿。

「太陽躔,鶉首」一十八度一十二分,子正後一十四刻。

五分,月食二分之一,在北。

四千二百一十二年為周敬王十九年庚子,西十一 月十九日曜,三日太陽躔析木。度分關子正後一十六 刻一十分,月食四分之一,在南。

四千二百二十三年為「周敬王二十九年庚戌,西四 月二十五日曜」,五日太陽躔大梁。度分關子正後一十 六刻○五分,月食六分之一,在南。

四千三百三十一年,為《周安王》十九年戊戌,西十二 月二十三日,太陽躔析木十八度一十九分西子正 後四十七刻,月食小半。食限內六刻

四千三百三十二年為「周安王二十年己亥,西六月 十八日,曜」六日。

六日者,太白之日,為元牛婁、鬼宿。

太陽躔,大梁二十一度四十九分,子正後六刻○五 分。月全食。食限內十二刻

本年西十二月十二日曜一日太陽躔,析木十七度 半,子正後十四刻○五分,月全食。食十二刻

四千五百一十三年,為漢高祖六年庚子西九月二 十二日曜,七日太陽躔,鶉尾,二十六度○六分,子正 後一刻○五分,月全食。

四千五百一十四年,為漢高祖七年辛丑,西二月二 十日曜,三日太陽躔娵訾二十六度一十七分,子正 後二十七刻,月全食。食十二刻

本年西九月十二日曜四日。

四日者,水星之日,為軫、箕、壁、參宿。

「太陽躔」,鶉尾十一度一十二分。子正後四十五刻,月 全食。

四千五百四十○年,為漢文帝六年丁卯,西五月初 一日曜七日太陽躔大梁六度○四分,子正後三十 一刻,月食十二分之七,在北。

四千五百七十三年,為漢景帝後元三年庚子,西正 月二十七日曜四日。太陽《躔元》枵五度○八分,子正 後十四刻○五分,月食四分之一,在南。

四千八百三十八年,為漢安帝延光四年乙丑,西四 月初五日曜,五日太陽躔,降婁約一十五度,子正後 七刻○四分,月食六分之一,在南。

右十七食《上古》,依巴谷、墨端等所測。

四千八百四十六年,為漢順帝陽嘉二年癸酉,西五 月初六,日曜,四日太陽躔,實沈十三度一十四分,子 正後八刻○一十分,月全食。

四千八百四十七年為漢順帝陽嘉三年甲戌,西十 月二十日曜。四日太陽躔壽星,二十五度○六分,子 正後十七刻一十分,月食六分之五,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