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道之北極為極也。彼以恆見星為界,故從心至界為 三十六度,是嵩高之恆見星界,他方不然。今取《三徑 均平》,止二十二度半。蓋以黃極為極,則恆見諸星不 復可論也。外周分黃道三百六十,平經度全徑四十 五,則此圖之黃道平緯度,是名「北極分圖」也。次六圖, 上狹、下廣。上狹者,各以本宮本度與北極分圖相接。 下廣者,亦以本宮本度各與黃道中界六圖相接也。 以十二宮次分六圖,每圖得二宮,每宮得三十,為黃 道經度也。北不至黃道北極二十二度半,南不至黃 道二十二度半,中間四十五度,為此圖中之黃道平 緯度,是名《黃道北界六分圖》也。又次六圖,各上下平 分,中間最廣,為黃道上下界,皆稍狹。上狹者以本宮 度與北界分圖相接,下狹者以本宮度與南界分圖 相接。每圖二宮,每宮三十度,為黃道經度。黃道以北 近夏至圈,黃道以南近冬至圈,各二十二度半,并得 四十五度,為此圖之黃道緯度,是名《黃道中界六分 圖》也。又次六圖,上廣下狹,上與中界圖相接,下與南 極圖相接,分宮分度、分經分緯,與北界分圖同法,是 各黃道南界六分圖也。又次一圖,與第一圖略等,所 有諸星皆在恆隱界中,舊傳所無,今譯名增入。是為 「南極分圖」也。諸圖中星名位次,皆巫咸、甘、石舊傳各 依舊圖,聯合大小,分為六等,各以本等印記分別識 之。中虛者,舊疑非星,因稱為氣,今用遠鏡窺測,則皆 星也。因恆時不見分異,姑為散圈以象之。其有位座 如恆,而星實未見,用青圈為識,與蒼同色,明其無有 之間也。凡若干星,合為一座,各以數識之。本座之外, 復有餘數,又不相聯,則其附近之有測新星,表中各 註經緯度分,星名之下,稱為「增入」者也。其不書數目 者,無測之星,表中所未載也。諸圖總以黃道為中界, 復有曲線斜絡於黃道之上下者,赤道也。又有斜絡 於赤道之上下者,冬、夏至線也。其與天體異色斜絡 天體,廣狹不等者,自昔稱為「雲漢」,疑與白氣同類,其 實亦皆星也。若星座同名,而參觀兩在,覺其體勢不 同者,因天本渾圜,所分宿度當為弧線,今居平面,不 免變易。是黃赤同圖,則線分曲直,兩次並列,則線分 斜正。而安星本法,皆依各線布置,遇曲直與為曲直, 遇斜正與為斜正,寧使形模小異,尚可證以根「繇,儻 令經緯微遷,懼無辭於爽謬矣。且一星一表,毫髮難 移,點綴既畢,自然肖像,非若畫繪之家,先想成形,而 追形定位,雖欲更移秒末,以就成體勢,固不可得也。 量度則兩圓圖與總圖同法,十八方圖則上下求經, 左右求緯,各以直線求其相等度分。星居兩線之交, 則各兩相等度分為星之經緯」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