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萬一千大地之半徑,與鎮星最高及大角之距地略 等。此中空界安所用之?且小大彬彬雜以成文物之 理也,若何舍此而強言等體乎?《七政》恆星,遠近大小, 皆從視徑、視差展轉推測,理數實然,無庸不信。然而 宏闊已甚,猶有未經測算,難於遽信者焉。況此「遠近」 等體之說,非理非數,則是虛想戲論而已,又誰信之 哉。

恆星無數

自古掌天星者,大都以可見可測之星求其形似,聯 合而為象,因象而命之名以為識別,是有三垣二十 八宿,三百座,一千四百六十一有名之星焉,世所傳 巫咸、石申、甘德之書」是也。《西曆》依黃道分十二宮,其 南北又三十七像,亦以能見能測之星聯合成之,共 得一千七百二十五。其第一等大星一十七次,二等 五十七次,三等一百八十五次,四等三百八十九次, 五等三百二十三次,六等二百九十五,蓋有名者一 千二百六十六,餘皆無名矣。然而可圖者止此,若依 法仰觀,所見實無數也。何謂「依法?」今使未諳星曆者 漫視之而漫數之,樊然淆亂,未足實證其無數也。更 使諳曉者按圖索象,則依法矣。如是令圖以內之星, 悉皆習熟,若數一二。然而各座之外,各座之中,所不 能圖、不能測者,尚多有之,可見恆星實無數也。更於 晴明之夜比蒙昧之夜又多矣;於晦朔之夜比弦朢 之夜又多矣;以秋冬比春夏,又多矣;以利眼比鈍眼, 又多矣。至若用遠鏡以窺眾星,較多於平時不啻數 十倍,而且光耀粲然,界限井然也。即如「《昴宿傳》云「七 星」,或云止見六星,而實有三十七星。鬼宿四星其中

鬼宿中積尸氣圖

鬼宿中積尸氣圖

積尸氣相傳為白氣如雲耳今如圖甲為距星乙為本宿東北大星其間小星三十六瞭然分明可數也他如牛宿中南星尾宿東

觜宿南小星圖

觜宿南小星圖

魚星傳說星觜宿南星皆在六等之外所稱微茫難見者用鏡則各見多星列次甚遠假如觜宿南一星

「數得二十一星,相距如圖,大小不等,可徵周天諸星」, 實無數也。

天漢

渾天眾圈,有大有小,如黃赤二道過極經圈、極至極 分交圈、地平圈等,凡與地同心者,皆大圈也。如冬夏 二至圈、常見常隱圈、各距等圈,凡與地不同心者,皆 小圈也。若天漢者,論其界,不可謂圈,凡圈以圓線為 界,此以廣面為界故也。論其心,實與黃赤二道相等, 不可謂非大圈。蓋其心必同地心,且兩交黃道,兩交 赤道。旁過二極,皆一一相對,正與黃道相反,斜絡天 體,平分為二故也。欲測其廣無定數,大約兩至之外, 廣於兩至之中,從天津又分為二,至尾宿復合為一, 過夏至圈,以井宿距星為限,正切鶉首初度過北極 西,距二十三度半。前過冬至圈,則星紀初度約居其 中。又轉至南極東,距亦二十三度半,而復就夏至,總 為過兩至,與黃道相反之斜圈也。古多祿某測其兩 涯所過星宿,與近世不異,在赤道北則從四瀆始,南 三星當其中,北一星不與焉。次水府。次井西四星切 其左。邊天關一星,五車口切其右。更前,積水在左,大 陵從北,第二星在右,王良所居在其中,若洲渚然。次 天津橫截之,兩端平出其左右,河鼓中星在右,其對 邊為天市垣齊星,此赤道北兩涯所經諸星也。在赤 道南者,以天弁東星為界,次斗第三星,次箕南二星, 其對邊則天市垣未星尾宿第一星,而入於常隱之 界。迨過南極以來,復起於天稷,過弧矢、天狼以至赤 道,此為赤道南所經諸星也。

問:「天漢何物也﹖?」曰:「古人以天漢非星,不置諸列宿天 之上也。意其光與映日之輕雲相類,謂在空中月天 之下,為恆清氣而已。今則不然,遠鏡既出,用以仰窺, 明見為無數小星。蓋因天體通明映徹,受諸星之光, 并合為一,直是清白之氣,與鬼宿同理。不藉此器,其 誰知之?然後思天漢果為氣類,與星天異體者,安能」 亙古恆存?且所當星宿,又安得古今寰宇?若畫一 哉。甚矣天載之元。而人智之淺也。「溫故知新。」可為惕 然矣。按以上原本作曆指卷四誤當作曆指卷三恆星之三

《恆星經緯圖說》:附:

第一《見界總星圖說》。

見界總星圖者,以赤道之北極為心,以赤道為中圈, 以見界為界。見界者,取北極出地三十度為限,則閩、 粵以北可見諸星,無不具在矣。自此以南,難以復加 者,為是渾天圓體,赤道以南,天度漸狹,而在圖則漸 廣,形勢相違,是故無法可以入圖也。必用赤道為界, 分作二圖,以二極為心,然後體理相應。故作《赤道南》 北二總圖次焉。本圖外界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者,赤道經度也。正南北直線,名子午線,線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