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視之乃一白蜘蛛耳其大如五斗栲栳其婦遂急以

大雞籠罩之割其腹內得一珠如彈丸大照明一室

鶴林玉露桂林石山怪偉東南所無至於暗洞之瑰

怪尤不可具道余嘗隨桂林伯趙季仁游其間列炬

數百隨以鼓吹市人從之者以千計已而入申而出

入自曾公岩出於棲霞洞入若深夜出乃白晝恍如

隔宿異世

瑯嬛記薛若社好讀書往往徹夜一日遇比丘告之

曰夜半不臥則血不歸心君雖好學恐非延益之道

薛謂潛心傳記則心昧於時何夜半之可得知乎僧

因就水中捉一魚赤色與薛曰此謂知更之魚夜中

每至一更則為之一躍薛畜盆中置書几至三更魚

果三躍薛始就寢更名曰代漏龍

內觀日疏瑤卿月夜過此橋翛然朗吟其聲清亮字

字動人居民但記其兩句云遙隔美人家數竿修竹

處自此橋名竹隔

金史高楨傳楨為中京留守警夜嚴肅有近侍馮僧

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嘗夜飲干禁楨杖之瀕

死由是權貴皆震懾

元史天文志兀速都兒剌不定漢言晝夜時刻之器

其制以銅如圓鏡而可掛面刻十二辰位晝夜時刻

上加銅條綴其中可以圓轉銅條兩端各屈其首為

二竅以對望晝則視日影夜則窺星辰以定時刻以

測休咎背嵌鏡三面刻其圖凡七以辨東西南北日

影長短之不同星辰向背之有異故各異其圖以盡

天地之變焉

真臘風土記一夜只分四更

農田餘話至元中遣官十四員分道測日影用四丈

之表南海北極出地一十五度夏至日在表南一尺

一寸五分晝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衡岳北極出地

二十五度夏至日在表端無影北至北海北極出地

六十五度夏至景長六尺七寸八分晝八十二刻夜

十八刻疑即唐太宗時貞觀二十年骨利幹遣使入

貢來朝言其國日入後煮羊胛熟已天明者此地是

輟耕錄周申父言表叔金二提舉住杭州其室氏乃

宋內夫人曰吾為內夫人日每日輪流六人侍帝左

右以紙一番從後端起筆書帝起居旋書旋卷至暮

封付史館

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自制宮漏高六七寸廣半之造

木為匱藏壼其中運水上下匱上設三聖殿匱腰立

玉女捧時刻籌時至輒浮水而上左右二金甲神一

懸鐘一懸鉦夜則神人自能按更而擊無分毫差鳴

鐘鉦時獅鳳在側者皆自翔舞匱之東西有日月宮

飛仙六人立宮前遇子午時自能耦進度仙橋達三

聖殿復退立如前

輟耕錄至正庚寅江浙鄉試八月二十二日夜二鼓

院中彷彿見一物馳過甚疾其狀若猛獸者軍卒從

而喧哄因出角端為賦題

越楓橋里人丁氏母雙目失明丁至孝每朝盥漱訖

即舐母之目積有年矣俄而母左目明未久右目復

明憲司上其事於朝表其閭曰孝子之門至治年間

瑯嬛記殷願夜夢牛皮上有二土又有赤玉在其上

其子年十六解曰牛皮革也二土是圭字是鞋字也

赤朱色朱玉珠字也大人當得朱履乎果然

霏雪錄洪武丁卯春湯信公持節發杭紹明台溫五

郡之民城沿海諸鎮時會稽王家堰夜大雨水暴至

死者計四五水上有火萬炬咸以為鬼予嘗詢於習

海事者曰鹹水夜動則有光蓋海水為風雨所擊故

其光如火耳

續文獻通考洪武以來設觀星臺於雞鳴山上令天

文生分班晝夜觀望

明會典尚寶司凡金吾等二十衛守衛官夜巡各赴

本司關領令牌

凡領金牌夜巡點閘每日上直每夜上宿者次早繳

入輪班三日者班滿繳入非扈駕不許帶出皇城違

者送問

凡五城兵馬指揮司夜巡每日一城輪官二員赴本

司關領令牌次早繳入不到者指名參奏

凡京城夜巡中軍都督府原降寅字號銅令牌二面

卯辰字號銅令牌十八面編定金吾等衛並五軍屬

衛鎮撫六十員作二十直每直鎮撫三員軍人九名

輪赴本府應長巡者領寅字號應撞門者領卯辰字

號牌每夜一更三點發卯字號牌三更一點發辰字

號牌往九門巡撞及點守門官軍如有姦弊具奏施

大政紀英宗正統十四年二至夏晝冬夜各六十一

明會典五城兵馬指揮司凡夜巡每日輪官二員赴

尚寶司關領銅牌二面正德五年令犯夜者照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