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9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焉。利皆耗十分之五,土功不成。

《輕重己篇》

以春日至始,數四十六日,春盡而夏始。天子服黃而 靜處,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發號出令曰:「毋 聚大眾,毋行大火,毋斷大木,誅大臣,毋斬大山,毋戮 大衍。滅三大而國有害也」,天子之夏禁也。

以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而麥熟,天子祀 于太宗,其盛以麥。麥者,穀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 族者人,殊族者處,皆齊大材,出祭王母,天子之所以 主始而忌諱也。

《尸子》

《夏為樂》

「《夏》為樂,南方為夏。」夏,興也。南,任也。是故萬物莫不任 興,蕃殖充盈,樂之至也。

《漢書》

《律歷志》

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于時為夏。夏,假也。 物假大乃宣平。

《天文志》

《熒惑》曰「南方夏火,禮也,視也。禮虧視失,逆夏令,傷火 氣,罰見熒惑。」

《淮南子》

《天文訓》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 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

春分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濟,音比夾鍾。加十五日 指巳,則《小滿》音比太簇。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音比 大呂。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 《夏至》,音比黃鍾。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音比大呂。加 十五日指未,則《大暑》音比太簇。

太陰治夏,則欲布施宣明。

《時則訓》

夏行春令,風行秋令,《蕪行冬令格》。

《五位》

南方之極,自北《戶孫》之外,貫顓頊之國,南至委火炎 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其令曰:「爵有 德,賞有功,惠賢良,救饑渴,舉力農,賑貧窮,惠孤寡,憂 罷疾,出大祿,行大賞,起毀宗,立無後,封建侯,立賢輔。」

《主術訓》

人君上因天時,下盡地財,中用人力,丘陵阪險不生 五穀者,以樹竹木,夏取果蓏以為民資。

《汜論訓》

古者民「澤處復穴,夏日不勝暑熱蚊䖟。」聖人乃作,為 之築土構木,以為宮室。

《春秋繁露》

《五行逆順篇》

「火」者,夏成長,木朝也。舉賢良,進茂才,官得其能,任得 其力,賞有功,封有德,出貨財,振困乏,正封疆,使四方。 恩及于火,則火順人而甘露降;恩及羽蟲,則飛鳥大 為,黃鵠出見,鳳凰翔。如人君惑于讒邪,內離骨肉,外 疏忠臣,至殺世子,誅殺不辜,逐忠臣,以妾為妻,棄法 令,婦妾為政,賜予不當,則民病血壅腫,目不明。咎及 于火,則大旱,必有火烖。「摘巢採鷇,咎及羽蟲」,則蜚鳥 不為,冬應不來,梟鶚群鳴,鳳凰高翔。

《五行五事篇》

王者能知,則知善惡,知善惡則夏氣得,故哲者主夏。 夏陽氣始盛,萬物兆長,王者不掩明,則道不退塞,而 夏至之後,大暑隆,萬物茂育,懷任王者,恐明不知,賢 不肖,分明白黑,于時寒為賊,故王者輔以賞賜之事, 然後夏草木不霜,火炎上也。夏行春政,則風行秋政, 則水行冬政,則落。夏失政,則冬不凍冰,五穀不藏,大 寒不解。

《大戴禮記》

《千乘篇》

司馬「《司夏》以教士車甲。凡士執伎論功,修四衛,強股 肱,質射御,才武聰慧,治眾長,卒所以為儀,綴于國,出 可以為率,誘于軍旅,四方諸侯之遊士。國中賢餘秀 興閱焉。」方夏三月,養長秀,蕃庶物,于時有事,享于皇 祖皇考,爵士之有慶者七人,以成夏事。

《晉書》

《律歷志》

火音徵,三分宮去一以生,其數五十四。屬火者,以其 徵,清事之象也。夏氣和,則徵聲調。

《陸機纂要》

《連陰綿雨》

夏樹名「連陰」,夏雨名「綿雨。」

《梁元帝纂要》

夏時景略

「夏曰朱明,朱夏,炎夏,三夏,九夏」;「天曰昊天;風曰炎風; 節曰炎節;草曰茂草雜草;木曰蔚林茂林,密樹茂樹。」

《農政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