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3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百餘舟私盜以歸,無以為之名,乃取羅漢,每舟載十 許尊獻之,詔因賜於相國寺,當時謂之「押載羅漢」云。 《東坡志林》:紹聖二年五月朢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請 羅浮道士鄧守安拜奠北斗真君。將奠,雨作,已而清 風肅然,雲氣解駮,月星皆見,魁標皆爽。徹奠,陰雨如 初。謹拜首稽首而記其事。

《玉照新志》:「東坡南遷北歸,次毘陵,時久旱得雨,有里 人袁點思與,有一絕云:『青蓋美人回鳳帶,繡衣男子 返雲車。上天一笑渾無事,從此人間樂有餘』。書以呈, 坡大喜,為之重寫,且以手柬褒之。至今袁氏刻石藏 於家。點後仕至朝請大夫。」

《老學庵筆記》:范寥言,魯直至宜州,州無亭驛,又無民 居可僦,乃居一城樓上,亦極湫隘,秋暑方熾,幾不可 過。一日忽小雨,魯直飲薄醉,坐胡床,自欄楯間伸足 出外以受雨,顧謂寥曰:「吾平生無此快也。」

《醉翁》。《語》:紹聖間吳尚書喜論杜詩,每從官晨集,聽 者以為苦。時葉致遠為中書舍人,每遷坐於門外簷 次。一日忽大雨飄灑,同列呼之不至,問其故,曰:「怕老 杜詩。」蓋葉亦可謂不善取益也。

《世說補》:范忠宣謫永州,夫人不如意,輒罵章惇。舟過 橘洲,大風雨,船破僅得及岸,正平持蓋,公自負夫人 以登,燎衣民舍,公顧曰:「豈亦章惇所為耶?」

潘大臨《答謝無逸書》秋來景物,件件是佳致。昨日清 臥,聞攪林風雨聲,遂起題詩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 催租人至,敗意。止此一句奉寄。

《彥周詩話》:請紫姑神大抵能作詩,然不甚過人。舊傳 一士人家請之,既降,偶書院中子弟作雨詩,因率爾 誦賦,頃刻書滿紙。其警句云:「簾捲滕王閣,盆飜白帝 城。」可喜也。

《宋史王淮傳》:淮拜右丞相兼樞密事。先是,自夏不雨, 至秋,是日甘雨如注,士大夫相賀,上亦喜,命相而雨。 乃命口算諸郡絹錢,盡蠲一年,為緡八十餘萬。 《汪應辰傳》:應長,紹興五年進士第一人。初任趙鼎為 帥幕,府事悉諮焉。歲小旱,命應辰禱雨名山即應。越 人語之曰:「『此相公雨』。鼎曰:『不然,乃狀元雨也』。」

《禮志》:紹興八年,宰臣奏積雨傷蠶。上曰:「朕宮中自養 蠶一薄,欲知農桑之候,久雨葉濕,豈不有損。」乃命往 天竺祈晴。

《廣東通志》:「孫道者,海陽人,宋乾道九年生。早喪父,鞠 於兄。年九歲,嫂命護雞,道者曰:『雨將至矣』。嫂曰:『晴甚, 安得雨』?道者以竿揚之,雨大至,漂穀。嘗同兄詣府城, 見人禱雨,不應,曰:『禱雨易事,若以我禱則應否,願自 焚』。人告之府,命之禱,即刻雨降,城中水深尺餘,淳熙 十三年,於寶峰山巔忽不見。敕封『靈感風雨聖者』。」歲 《旱鄉人詣山巔禱之,即應》。 《玉堂雜記:淳熙丙申七月十九日,六曹長貳六人往 浙江亭觀潮,泰之在焉,惟予以內直不赴。晡時大雷 雨,走筆戲蔡子平洸》云:「雷轟萬鼓勒潮回,無復亭前 雪作堆。應為尚晝慳且澀,盲風怪雨一時來。」

《乾淳起居注》:「淳熙六年九月十五日明堂大禮,十三 日值雨,未時,奏請宿齋北內。十四日早,車駕詣景靈 宮,回太廟宿齋,雨終日不止。午後,太上遣提舉至太 廟傳語官家:『所有十六日詣宮飲福,以陰雨泥勞頓, 可免到宮行禮。天氣陰寒,請官家善進御膳,頻加御 服』。」聖旨遣閣長回奏。上感聖恩,至日依舊詣宮行禮。 若值雨不登門時,續當奏聞。至晚雨不止,宣諭大禮 使趙雄,「來早更不乘輅,止用逍遙輦詣文德殿致齋, 一應儀仗排立,並行放免,從駕官並常服以從,併遣 御藥奏聞。北內來日為值雨,更不乘輅,謹遵聖旨,更 不過宮行飲福禮。」大禮使趙雄雖已得旨,猶不許放 散。上聞之曰:「來早若不晴時,有何面目?」雄聞之曰:「縱 使不晴,得罪不過罷相耳。」堅執不肯放。至黃昏後,雨 止月明,上大喜,遣內侍李思恭宣諭大禮,使仍舊乘 輅,再遣御藥奏聞。北內以天晴,仍舊乘輅,候行禮肆 赦訖,詣宮行飲福禮。

《宋史劉穎傳》:「穎為少宗正,丞相趙汝愚適歸,相遇於 廢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語曰:『寄謝余參政,某 雖去,人才猶在朝廷,幸善待之』。」余,參政端禮也。 《汪綱傳》:「綱提點浙東刑獄,禱雨龍瑞宮,有物蜿蜒朱 色,盤旋壇上者三日。綱曰:『吾欲雨而已,毋為異以惑 眾』。言未竟,雷雨大至,歲以大熟。」

《金史武禎傳》:正大初,禎徵至汴京,時久旱,祈禱不應, 朝廷為憂。禎忽謂其友王鉉曰:「足下今日早歸,恐為 雨阻。」鉉曰:「萬里無雲,赤日如此,安得有雨」禎笑曰:「若 是則天不誠也,天何嘗不誠。」既而東南有雲氣,須臾 蔽天,平地雨注二尺,眾皆驚歎。

《元史王庸傳》:「庸字伯常,雄州歸信人。事母李氏以孝 聞。母有疾,庸夜禱北辰,至叩頭出血,母疾遂愈。及母 卒,哀毀幾絕,露處墓前,旦夕悲號。一夕,雷雨暴至,鄰 人持寢席往欲蔽之,見庸所坐臥之地獨不霑濕,咸 歎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