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3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悲喜,問母妹家事,靡所不至。其徒促之乃去。初,扶車」 漸上,有雲擁蔽,因作雷聲,方知是雷車。

《龍城錄》:台州道士王遠知善《易》,作《易總》十五卷。一日, 雷雨忽至暝,霧中一老人叱曰:「所泄者書何在?上帝 命吾攝六丁,雷電追取。」旁有六人已捧書立矣。 《嘉話錄》:唐劉禹錫云:道宣持律第一,忽一旦霹靂遶 戶外不絕,宣曰:「『我持律更無所犯,若有宿業,則不知 之』。於是禠三衣於戶外,謂有蛟螭憑焉,衣出而聲不 巳,宣」乃視其十指甲,有一點如油麻者,在右手小指 上。疑之,乃出於隔子孔中,一震而失半指黑點,是蛟 龍之藏處也。

《神仙感遇傳》唐·葉遷信州人也。幼歲樵牧,避雨於 大樹下。樹為雷劈,俄而卻合。雷公為樹所夾,奮飛不 得。遷韶取石楔開枝,然後得去。仍媿謝之,約曰:「來日 復至此可也。」如其言,至彼,雷公亦來,以墨篆一卷與 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我兄 弟五人,要聞雷聲,但喚雷大雷二即相應。然雷五性 剛躁,無危急之事,不可喚之。」自是行符致雨,咸有殊 效。嘗於吉州市大醉,太守擒而責之,欲加楚辱。遷韶 於庭下,大呼雷五。時郡中方旱,日光猛熾,霹靂一聲, 人皆顛沛。太守下階禮接之,請為致雨。信宿大䨙,田 原遂足。因為遠近所傳。

《唐年小錄》:唐泗州門監王忠政云:開成中,曾死十二 日卻活,始見一人碧衣赤幘,引臂登雲曰:「天召汝行, 汝隸於左落隊。」其左右落隊各有五萬甲馬,簇於雲 頭,俯向下,重樓深室,囊櫃之內,纖細悉見。更異者,見 米粒長數尺。凡兩隊,一隊於小項缾子貯人間水,一 隊所貯如馬牙硝,謂之乾雨,皆在前風車為殿,每雷 震多為捉龍,龍有過者,謫作蛇魚,數滿千則能淪山。 行雨時,先下一黃旗,次下四方旗,乃隨龍所在,或霆 或雷,或雨或雹,若誤傷一物,則刑以鐵杖。忠政役十 一日,始服湯三甌,不復饑困,以母老哀求得歸。 《錄異記》:洛京天津橋有儒生逢二老,言話風骨甚異, 潛聽之,云「明日午時,於寺中𩰚疾速。」一人曰:「公欲如 何?」一人曰:「吾一聲令寺內聽講,驢馬盡結尾。」一人曰: 「吾一聲令十丈旛竿盡為算子,仍十枚為一積。」儒生 乃與一二密友於寺候之。至午,果雷雨霹靂一聲,客 走出視驢馬數百匹盡結尾一聲,旛竿在廊下為算 子,十枚一積。

《集異記》:唐徐智通,楚州醫士也。夏夜乘月於柳堤閒 步,忽有二客笑語於河橋,不虞智通之在陰翳也,相 謂曰:「明晨何以為樂?」一曰:「無如南海赤巖山弄珠耳。」 答曰:「赤巖主人嗜酒,留客必醉。僕來日未後,有事於 西海去,恐復為縈滯也。不如只於此郡龍興寺前與 吾子較技耳。」曰:「君將何戲?」曰:「寺前古槐僅百株,我霆 震一聲,剖為纖莖,長短粗細,悉如食著。君何以敵?」答 曰:「寺前素為郡之戲場,每日中,聚觀之徒,通計不下 三萬人,我霆震一聲,盡散其髮,每縷仍為七結。」二人 因大笑,約諾而去。智通異之,告交友六七人,遲明先 俟之。是時晴朗,已午間,忽有二雲大如車輪,凝於寺 上,須臾昏黑,咫尺莫辨。俄而霆震兩聲,人畜頓踣。及 開霽,寺前槐林,劈扸分散,布之於地,皆如食著,小大 洪纖,無不相肖。而寺前負販戲弄觀看人數萬眾,髮 悉解散,每縷皆為七結。

《徂異記》:有人途次寄宿道傍草舍,惟女子居之。夜半, 門外有小兒呼曰:「阿香官,呼爾推雷車!」女子乃去。迨 視其舍,乃一古家耳。

《雲笈七籤》「雷公江赫沖,電母秀文英。」

《霏雪錄》:「山東民間婦人一臂,有物隱然膚中,屈伸如 蛟龍狀。婦喜,以臂浸盆水中。」一日雷電交作,婦自 出臂見一龍擘雲而去。

《群碎錄》:「東方光明電王名阿揭多。南方光明電王名 阿。」「嚕西方光明電王名主多光。北方光明電王名 蘇多末尼。善男子女聞是名字及知方處者,遠離一 切怖畏雷電災橫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