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3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陝西通志》:「延安府保安縣候雨山,在縣西一里,傍有

石室。天將雨,則此山煙霧四塞,人以為候。」

《浙江通志》:「金華府武義縣西二十里曰大家山,山南 有新婦山,兩山相向,相傳大家山出雲,新婦山即雨。」 處州府縉雲縣東有括蒼山,《吳錄》云:「括蒼山登之,俯 視雷雨,高一萬六千丈。」

衢州府常山縣北石門山,「山巔每旦出雲,過東則雨。」 《紹興府志》:「會稽縣風洞,在刻石山,遇陰雨,聞鼓樂聲。」 《江西通志》:「南康府雨巖,在廬山之麓,其巖窈而深,上 有流泉,雲出即雨。」

《湖廣通志》:「荊州永豐縣東鄉里有臥石,長九尺六寸, 其形如人體,青隱起,狀若雕刻。歲旱祭之,小舉小雨, 大舉大雨。」

《福建通志》:「福清縣靈石山,在石竺山之東,磅礡百餘 里,有三峰九疊,其勢插天,層級可數,曰留雲,曰報雨, 土人以其鳴為雨候。山巔有石,久晴鳴必雨,久雨鳴 必晴。」

《四川總志》:小梁山在敘州府治東。《方輿勝覽》云:「四時 常雨,霖霪不止,俗呼為大漏天、小漏天。」

《峨眉縣志》:「雷洞在峨山,有七十二穴,雷神居之,時出 雷雨。」

《廣東通志》:「高要縣銅鼓山,在肇慶府郡城西南,高千 仞,周十餘里。山有赤石,形如鼓,扣之有聲。久晴,山色 冥黑則雨,久雨,山色鮮露則晴,郡人以為陰晴之驗。」 《廣西通志》:「南寧府宣化縣石燕山,在城東九十里,世 傳上有石燕,天將雨則飛。」

鐃鈸山:在城西二十五里。山下有龍潭,時有烈風大 雨,俗傳龍歸祭祖。

雨部外編

《山海經·海外東經》:「雨師妾在黑齒國北,其為人黑,兩 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 北,為人黑身人面,兩手各操一龜。」雨師,謂屏翳也。 《大荒北經》: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 故南方多雨。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句。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 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 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 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搜神記》:「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 農,能入火不燒。至崑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 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 雨師,遊人間,今之雨師是焉。」

《赤將子轝》者,黃帝時人也。不食五穀,而啗百艸華。至 堯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于市門中賣繳,故亦 謂之《繳父》。

文王以太公為灌壇令,期年,風不鳴條。文王夢一婦 人當道而哭,問其故,曰:「我泰山之女,嫁為西海婦,欲 歸灌壇令,當道有德,廢吾行,吾行必有大風疾雨。」文 王覺,召太公問之,果有疾風暴雨從太公邑外過。 《述異記》:周穆王時,天下連雨三月,穆王乃吹笛,雨遂 止。

宋玉《高唐賦》: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 之觀,上獨有雲氣,王問:「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 也。昔者先王嘗遊於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辭 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朝為行雲,暮為行雨,朝 朝暮暮,陽臺之下。」

《始興記桂陽貞女峽傳》云:「秦世有數女,取螺於此,遇 風雨,一女忽化為石人,今形高七尺,狀如女子。」 《神異經》:「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馬,朱鬣白衣元冠,從十 二童子馳馬西海水上,如飛如風,名曰河伯使者。或 時上岸,馬跡所及,水至其處,所之之國,雨水滂沱,暮 則還河。」

《幽明錄》:有客詣董仲舒,談論微奧,仲舒疑之。客又云: 天欲雨,仲舒因戲之曰:「巢居知風,穴居知雨,卿非狐 狸,即是老鼠。」客化為老狸而去。

《後漢書。費長房傳》:東海君來見葛陂君,因淫其夫人。 于是長房劾繫之。三年而東海大旱。長房至海上,見 其人請雨,乃謂之曰:「東海君有罪,吾前繫于葛陂,今 方出之,使作雨也。」于是雨立注。

《楚國先賢傳》:樊英隱于壺山,嘗有暴風從西南起,英 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嗽之,乃令記 其時日。後有從蜀郡來者云是日大火,有雲從東起, 須臾大雨,火遂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