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9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所以有闕何?歸功於日也。八日成光,二八十六日 轉而歸功,晦至朔旦,受符復行。故《援神契》曰:「月三日 成魄也。」所以名之為星何?星者,精也,據日節言也。一 日一行,適行一度,一日夜為一日,剩復分天為三十 六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月徑千里 也。所以必有晝夜何?備陰陽也。日照晝,月照夜,日所 以有長短何?陰陽更相用事也。故夏節晝長,冬節夜 長。夏日宿在東井,出寅入戌;冬日宿在牽牛,出辰入 申。月大小何?天道左旋,日月東行,日日行一度,月日 行十三度,月及日為一月,至二十九日未及七度,即 三十日者過行七度。日不可分,故月乍大小,明有陰 陽。故《春秋》曰:「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十月庚辰朔,日 有食之。」此三十日也。又曰:「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八 月癸巳朔,日有食之。」此二十九日也。月有閏餘。《何周 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歲十二月,日過十二 度,故三年一閏,五年再閏,明陰不足陽有餘也。故讖 曰:「閏者陽之餘。」

《魏張揖廣雅》

《日月》

《朱明曜靈》,東君日也。夜光謂之月,日御謂之羲和,月 御謂之「朢舒。」

《吳徐整長曆》

《日月徑》

「眾陽之精」,上合為日,日徑千里,周圍三千里,下於天 七千里。

《月徑》千里,周圍三千里,下於天七千里。

《晉書》

《天文志》

「天旁轉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隨天左轉,故「日月 實東行,而天牽之以西沒。」

《五代史》

《司天考》

日食起虧自西,月食起虧自東。其食分少者,月行陽 道,則日食偏南,月食偏北;陰道則日食偏北,月食偏 南:此常數也。立春後、立夏前,食分多,則日食偏南,月 食偏北;立秋後、立冬前,食分多,則日食偏北,月食偏 南:此黃道斜正也。陽道交前,陰道交後,食分多,則日 食偏南,月食偏北。陽道交後,陰道交前,食分多,則日 食偏北,月食偏南,此九道斜正也。

《張子正蒙》

《參兩篇》

日質本陰,月質本陽,故於朔朢之際,精魄反交,則光 為之食矣。

《虧盈法》:月於人為近,日遠在外,故月受日光,常在於 外。人視其終初如鉤之曲,及其中天也,如半璧然。此 虧盈之驗也。

月所位者陽,故受日之光,不受日之精,相朢中弦則 光為之食,精之不可以二也。

《明羅雅谷交食曆指》

《界說》

凡物體能隔他物之象,使不至目,則為「暗體。」若以體 之一面受光,而光復透射出於彼面,則為「徹體。」如玻璃水 精是也○目所司存,惟光惟色,而色又隨光發見,故解 「徹體」,必以通光,解「暗體」,必以其能隔他象。如月掩日 而日全食,晝為之晦,恆星皆見。爾時太陽在外,體質 明顯,又堅密無比,光力甚厚,乃為月體所隔,不能映 見微光可證。月乃全非徹體,而全為暗體○。徹體有 二,通明之極,全無隔礙者為甚徹;雖則透光,而微雜 昏蒙者為「次徹。」

光在本體為原光,其出而顯他物之象為照光○。日 有原光,地與月皆借之為光者,照光也。謂顯他物之 象者,因他物之勢隨施隨受,有原先後,無時先後也。 非如寒熱燥濕之類,漸及於物,力盡而止。

《原光》以直徑發照為最光,因而旁及者為次光○。日 光正照以直線至於物體,則為最光。有物隔之,旁周 映射,則生次光。如雲之上,日體所照,最光也。雲之下, 不復見日,而猶有光,是次光也。

滿光者,原光之全體所發。少光者,原光之半體所發 ○。日未全出地,平上所生光為少光。全升在上,則生 滿光。日食時未全食,則存少光。既以復圓,即得滿光。 景之四周有最光遶之,即景為次光○。以景為明者, 誤也;以影為暗者,亦誤也。稱景為明暗之中,庶幾近 之,蓋全無光乃為暗。今至夜子初,人在地景至深之 中,去最光極遠,而近目之物尚能別識,即見景中猶 存微光,不失為「次光」也。

最光所不及為「初景」,次光所不及,則為「次景○。」景與 光并行,光漸微,景漸厚,故「次景」與「最光」相反。若初景, 即次光也。

最光全不及之處,則為「滿景。」若受正照之微光,即為 「缺景○。」景與光正相反,無景之極則為「滿光」,無光之 極則為「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