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9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自載乙點圴輪心及丁次輪或伏見輪之心,如丁 心行丁庚戊本天圈,一年一周,其心在辛壬丙均輪 上而行。此本天之心有行之理。獨水星如是,而他星 不然,葢他星有定,兩心差之數,不加不減,故其歲輪 心。如丁所行之跡亦為渾圓圈,惟水星小輪心丁所行 之跡有如卵形,上寬下窄,故曰「己丁庚。」本圈之心於 甲點時近時遠,又時在乙甲線內,或時在外。如置丁 心在兩心線上,其行之心在辛極遠處。丁心行本天 一周,必行辛壬丙小圈三次,丁心在戊最低,其行心 在丙。

凡丁心在本輪上平行一周,即於小均輪上之行有 三周,本輪上行一度,均輪上行三度。

以一周與三次論之,則知一度三度。

《水星平行率》

水星一小時行七分四十六秒。

一日行三度六分二十四秒。

一平年,行三全周外,五十三度五十三分三十二秒。 一閏年,三全周外,行五十七度三分五十六秒 一百一十五日二十一小時三分二十二秒,行小輪 一周。

《界說》

「七政凌犯,曆家恆言。顧有所以然之理,未明其理,未 透其根,則測無算,難相符合。惟明其所以然,則先推 後測,無弗合者。」蓋七政之行,有遲疾不等,是以後先 參錯。其所呈象,約有五種:

一會聚界:會聚者,是彼此兩曜在黃道上同經度。若 月于太陽曰「朔」,星于太陽曰「合」,伏星于星曰「凌」、曰犯。

《古占法》:「二星相距七十內曰犯,二星光相切曰凌。」

若經緯度俱同在日月曰「食星」於星或月於星曰「掩。」

同經度有二,或同黃道,或同赤道。在赤道同度,謂之「同升。」 此謂「同度」 ,但指黃道言也。

二、對照界。對照者,乃相距天周之半為經度。二日八 十度。月對日曰「朢」,經緯俱對曰「月食」,星對日曰「夕退」, 統名曰「衝照。」

月與土、木、火三星皆能於日對照,亦能各相對照。金水二星不然,蓋其不離日之左右,故於日不對。

《照亦不相對》照。

三、方照界。方照者,相距天周四之一,即九十度也。月 距日曰「上下弦。」他曜相距,統名曰「方照。」

四、「隅照」界隅照者,相距天周三之一,乃一百二十度 也,亦名「三角形照。」

《五六合照界》六合照者。乃相距天周六之一。即六十 度也。

以上諸照視諸曜之性情,或相益,或相損,或相勝,或 相和,象懸于天,而宇下徵驗因之。

五照圖

五照圖

五照圖說

周圈為黃道,各分其照之界,以相距之度著其名。而 照有先後,先者順天數,後者逆天數。

《諸曜伏見說》

凡星會太陽時,太陽光大,勝於星光,人目不能見星, 故曰「伏。」

「夕伏」者,星比太陽行遲,合後太陽,故夕初伏不見,亦 名「西伏」,如土木、火三星及金水二星逆行之時。 「晨伏」者,星比太陽行疾,合先太陽,故晨初伏不見,亦 名「東伏。」

惟金、水二星及月名「晨伏」 ,上三星非晨伏。

夕見者,星比太陽行疾,過合而先行,故夕見,亦曰「西 見。」

惟「金、水」 二星及月名「夕見」 ,上三星非夕見。

「晨見」者,星比太陽行遲,合後太陽,故晨見,亦名「東見。」 如土、木、火三星及金水逆行,合太陽之後,或初見,或 初不見之限。

《同升》者,是二星同過子午線,或同出地平,或同入地 平。

《七政遲疾二行論》

日月有遲有疾,五星有遲疾,兼有順逆。星之逆行有 限,遲行無限,蓋遲則不行而留。今須求疾遲逆,一日 之行若干,始可考其凌犯之自也。

疾者何?視行勝平行,謂之疾;平行勝視行,謂之遲。逆 行實不能言疾,蓋退未進之行也。

太陽及諸政之行,在本天最高極遲,在其衝極疾。何 者?凡物遠見小,近見大,如太陽一日平行一度,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