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9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庚溪詩話》:藝祖皇帝嘗有詠日詩曰:「未離海底千山 暗,纔到天中萬國明。」大哉言乎!撥亂反正之心,見於 此詩矣。又竊聞上微時,客有詠初日詩者,語雖工而 意淺陋,上所不喜。其人請上詠之,即應聲曰:「太陽初 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 群星與殘月。」蓋本朝以火德王天下,及上登極,僭竊 之國以次削平,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規模遠矣。 宋太祖時,王師圍金陵,唐使徐鉉來朝,盛稱其《主秋 月》之篇,為天下傳誦。太祖大笑曰:「寒士語,吾不道也。 吾微時自秦中歸,醉臥田間,覺而日出,有句云:『未離 海底千山暗,纔到中天萬國明』」,鉉大驚,上殿稱壽。 《話腴》藝祖微時《日詩》云:「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山 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殘星趕卻月。」國史潤 飾之云:「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天心萬國明。」文氣卑 弱,不如元作。

《宋史寧宗本紀》:「寧宗母曰慈懿皇后李氏,光宗為恭 王,慈懿夢日墜於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乾道四年 十月丙午,生於王邸。」

《后妃傳》:「李賢妃,真定人,乾州防禦使英之女也。太祖 聞妃有容德,為太宗聘之。開寶中,封隴西郡君。太宗 即位,進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元王佐。妃 嘗夢日輪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體,驚而悟,遂生真 宗。」

《苗訓傳》:訓,河中人,善天文占候之術。仕周為殿前散 員右第一直散指揮使。顯德末,從太祖北征,訓視日 上復有一日,久相摩盪,指謂楚昭輔曰:「此天命也。」夕 次陳橋,太祖為六師推戴,訓皆預白其事。既受禪,擢 為翰林天文。

《揮麈前錄》:太平興國六年,詔遣王延德、白勳使高昌。 雍熙元年,延德等敘其行程來上,云:「歷樓子山,無居 人,行砂磧中,以日為占,旦則背日,暮則向日,日下則 止。又行望月亦如之。」

高昌,即西州也,「地無雨雪而極熱,每盛暑,人皆穿池 為穴以處,飛鳥群萃河濱,或起飛即為日氣所爍,墜 而傷翼。」

《夢溪筆談》:熙寧六年,有司言日當蝕。四月朔,上為徹 膳,避正殿,一夕微雨,明日不見日蝕,百官入賀,是日 有皇子之慶。蔡子正為樞密副使,獻詩一首,前四句 曰:「昨夜薰風入舜韶,君王未御正衙朝。陽輝已得前 星助,陰沴潛隨夜雨消。」其敘四月一日避殿皇子慶 誕,雲「陰不見日蝕」四句盡之,當時無能過之者。 《聞見〈前錄海妙言〉》:嘗觀仁宗二十許歲時,祀南郊回, 坐金輦中,日初出,面色與金光相射,真天人也,因以 記之。

《聞見後錄》:客有云:「昔罷兗州掾曹,與一二友人祠岱 嶽,因登絕頂,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廬,前有藥竈,地多 鬼箭、天麻、元參之類。約五鼓初,各杖策而東,僅一二 里,至太平頂,叢木中有真廟東封壇遺址,擁褐而坐, 以伺日出。久之,星斗漸稀,東望如平地,天際已明,其 下則暗。又久之,明處有山數峰,如臥牛車蓋之狀,星」 斗盡不見,其下尚暗。初意日當自明處出,又久之,自 大暗中日輪湧出,正紅色,騰起數十丈,半至明處,卻 半有光,全至明處,卻全有光,其下亦尚暗。日漸高,漸 變色,度五鼓三四點也。

辟寒晁堯民端仁,嘗得冷疾,無藥可治,惟日中炙背 遂愈。

《侯鯖錄》:「東坡嘗言鬼詩有佳者,誦一篇云:『流水涓涓 芹吐芽,織烏西飛客還家。深村無人作寒食,殯宮空 對棠梨花』。」嘗不解織烏義,王性之少年博學,問之,乃 云:「織烏,日也,往來如梭之織。」

《鐵圍山叢談》:冠禮肇於古,國初草昧未能行,因循至 政和始講焉。是時淵聖皇帝猶未入儲宮也。初以皇 長子而行冠禮,於是天子御文德殿,百僚在位,命官 行三加禮。是日方樂作行事,而日為之重輪也。 《傳燈錄》有老僧見日影透窗間百丈,惟政師曰:「窗就 日耶?日就窗耶?」

《家世》「舊聞楚公使遼歸,攜所得貔至京師。先君言猶 記其狀如大鼠而極肥腯,甚畏日,偶為隙光所射輒 死。」

宋濂《處州神仙宅碑》:處士之州,並城三里,有山曰少 微,山之下有觀曰紫虛。宋南渡後,仙翁章思廉自遂 昌紫極壽光宮來隱觀中,蓬首垢面,日初升輒東向 吐納,凝然澄坐,久之絕粒,形神分合,人莫測其變幻。 《道山清話》:何斯舉作《黃綿襖子歌》,其序言正月大雨 雪,十日不已,既晴,鄰里相呼負日,曰「黃綿襖子出矣。」 《名畫錄》:「杜子瓌者,成都人也。擅於賦采,拂淡偏長,唯 攻佛像。王蜀時,于龍華泉東禪院畫毗盧佛,據紅日 輪,乘碧蓮花座。每誇同輩,某粧此圓光,如日初出,淺 深瑩然,無筆玷之迹。」 《金史宣宗本紀》:「貞祐元年閏月戊辰朔,拜日于仁政 殿,自是每月吉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