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8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陽始,九為陽終,始為陽中之陽,終為陽中之陰故 也。仍有三秋之說者,春為陽始,秋為陰始,所以始皆 稱陽,數至於冬則不稱九,夏則不稱三也。」

《輟耕錄》:唇之上何以謂之人中,若曰人身之中半,則 當在臍腹間。蓋自此而上,眼耳鼻皆雙竅。自此而下, 口暨二便皆單竅。三畫陰,三畫陽,成泰卦也。

人稟天地五行之氣,以生手三陽三陰,足三陽三陰, 合為十二經,以環絡一身,往來流通,無可間斷,其胍 應於兩手三部焉。蓋胍以肉為陽,衇以血為陰;浮者 為表為陽,沉者為裏為陰;遲者為陰主寒,數者為陽 主熱。

《凝齋筆語》:陽主笑,陰主哭,故「同人號。」咷指六二,笑指 九五也。

「罍尊陽也,在阼犧尊陰也,在西堂上,以陽為主也。縣 鼓陽也,在西應鼓陰也,在東堂下,以陰為主也。」 《庸齋日記》:「伏羲八卦,初畫以奇偶分兩儀,蓋陰陽立 象之大辨也。因陰陽二體,又以太少分四象,只就第 二畫以陽之陽曰太陽,陽中之陰曰少陰,陰之陰曰 太陰,陰中之陽曰少陽。及三畫已成,則名為八卦,而 上畫又各有陰陽。《震》初一陽而上二陰,陰猶盛也。《離》 上下二陽而一陰在內,陰猶中也。《兌》二陽在下一陰 在上,陽類進而陰將消,至乾則純陽矣。《巽》初一陰而 上二陽,陽猶盛也。坎上下二陰而一陽在內,陽猶中 也;《艮》二陰在下一陽在上,陰群興而陽將伏,至坤則 成陰矣。」此俱以象畫取次定位也。又《易》只是陰陽,陰 陽盡天地之道矣,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者,陰 陽之本;動靜者,陰陽之機。天地者,陰陽之體;健順者, 陰陽之德;生成者,陰陽之功。消長進退,屈伸往來,則 皆陰陽互根相襌之妙用,無他事也。

《崔後渠集》:「流者,陽也;凝者,陰也。陰生物,非陽運之則 弗能。故陽得陰而行,陰得陽而靈。若曰陰陽一氣爾, 人死而魂魄離者,何居?」

耄餘雜識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生則自無而有 也。故釋之者曰:「陽非至此而後有,陰非至此而後有。」 盍亦曰動而為陽,靜而為陰者之免於分疏也。《易》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矣。」又曰:「陰陽不測之謂神。」不測則 有無俱泯,神則無事於言矣。故曰「大易不言有無。」 離為火,離二陽在外,一陰在內,凡爻二畫者謂之陰, 故曰:「離中虛。」坎為水,《坎》二陰在外,一陽在內,凡爻一 畫者謂之陽,故曰:「坎中滿。」火無體,附麗而見,離者麗 也,火以用行,故外光。水有形,就下而流,坎者,陷也,水 以體行,故內照。

陰陽二氣氤氳交互,則能為雲作雨,或陰氣少而陽 多,或陰氣多而陽少,皆不能為雨。《小畜》之五陽一陰, 陰氣少也;《小過》之四陰二陽,陽氣少也。故皆不雨。 《楊升菴集》:「冬至陰極陽生,桃梅李杏花皆五出;夏至 陽極陰生,威靈仙鹿蔥射干淨瓶蕉梔子花皆六出 來。」《瞿唐集》:「陰陽之氣如一箇環,動靜無端,陰陽無始, 未」曾斷絕,特有消息盈虛耳。朱子說「陽無驟至之理」, 又說「『一陽分作三十分」云云。雙峰饒氏說「《坤》』字介乎 《剝》《復》二卦之間」云云,通說零碎了,似把陰陽之氣作 斷絕了,又生起來。殊不知陰陽剝復就是月一般,月 原不曾絕,斷止有盈缺耳。

《辛天齋集》:一陰一陽之謂道,聖人安能取吾心之陰 而盡去之?一陰一陽之謂道,聖人又安能取世道之 陰而盡去之?一斡旋焉,則陰其為吾心之沉潛乎?陰 其為世道之恬靜乎?然則陰不可抑歟?曰:「斡旋者,抑 之也。」抑之則陰亦善矣,所以為沉潛,為恬靜也。不抑 之方為惡,蹢躅之孚能免哉?噫非獨立萬物之表者, 安足以議此。

「先天與《洛書》」而並觀;則陽善而陰惡;陽治而陰亂;與 《河圖》而並觀;則陰陽皆為善也。天德純而王道普,人 事純而化機符;

《蒙泉雜言》:「竅,陰也,其數十,而用者九。指陽也,其數十, 其一無名而附於中,陰陽各虛其一也。天數五,地數 五。五十者,天地之數。虛其一者,道也。」

《乾》左旋,陽進交於陰也。《坤》右轉,陰進合於陽也。陰陽 交,萬化生也。

血,少陰也,金也,故其氣腥。尿,太陰也,水也,故其氣臊。 髓,少陽也,木也,故其氣羶。屎,太陽也,火也,故其氣臭。 津隱於舌,通於脾,故其氣香。

乾離艮巽,巽為陽之終;坤坎兌震,震為陰之終。震巽 者,陰陽之交會也。

徐渭《游泄五記》「是觀也,洞巖奇於陰,五泄奇於陽,而 七十二峰兩壁夾一壑,時明時幽,時曠時逼,奇於陰 陽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