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6697.pdf/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予雅甚敬之。後為助教。肅已為上舍生。循循雅飭。動必如禮。朋友有失。必直告無隱。與兄藻皆以文名。人謂之二李。在圍城中。每慷慨作詩過意。後

有人南來得其詩云彌勤何神稔禍胎賊子扇氛埃。烟銷郡邑生靈苦。血染淮河鬼物裏。人世百年罹此厄。天戈十萬幾時來。石田亦有連城

壁。可惜同歸一炬灰。讀者悲之。昆弟五人兄冕。先死紅巾之難贈穎州判官。秉昭。其子也。藻。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副使。第綉應奉翰林繪未仕。妻

傳氏。封隴西郡夫大。男一秉方。國子積分生龍慶州學正。今襲父職。授亞中大夫同知永平屯田緫管府事。女一在堂。論曰。古今言治者。政與教

而已。然知本末先後之序者寡矣。三綱五常。人之大倫。人倫既明。國不持立政而自治也。斯言也。不知者又豈不以為迂乎我國家以淳厖混厚之

德而有天下。其始也風氣未開。政教未立。世祖皇帝初立國學。首取國人而教之。於是人始知學。仁宗皇帝曰肇設科舉。乃以經術取士。然率土之

廣。三年之中。所得恒不滿百。中間雖有一二能展其用者。亦不過為衆人之巨擘。是固不能已迂者之諭也。迨夫雪霜並摯。草木俱萎。乃有陝西行

臺監察御史張桓首挈妻子碎於賊手。繼而白州路緫管泰。百花。亦見殽於賊。淮南𠫭政趙璉。高郵知府李齊。俱死泰州之冦。而之事。尤為壯烈。繼。

黼而盡其職者。又可僂數。至是而不迂之諭始定。嗟乎。使今之為國為民者。皆能舍生取義。如若人者。又何患盗之不弭。政之不治也哉。翰林丞㫖

學好文撰。國子生李秉昭。傳李秉昭。字元晋穎州人也。祖守中。歸德知府。以工部尚書致仕。有名于時。叔父黼進士及第。仕至江西行省𠫭政

依前兼江州路緫管。官死於賊。其。傳在國史。秉昭自兒時已不群。長尤介特。嘗讀書穎之歐蘇書院。距家不滿三里。飲食皆於家取給。忽大雨連日

家人偶忘供饋。秉昭顧囊中。止餘斗菽。遂煑而食之。讀書不少輟不歸其家其立志勤卓如此。補國子生。及黼出守江州。廼從行。公務家政。毗賛居

多。衆稱為李氏佳子第。至正十一年。紅巾賊起穎亳。秉昭之父冕。時在穎乆不通音問。心私憂之。以黼旁侍無人未忍言歸省。會黼之子秉方來自

京師。即日請行。自漢陽渡江取道襄許。徒步賊間。晝伏宵行。瀕於死者累矣。將達汝寧。而賊黨充斥不可前。復還江州。始間冕亦死於賊。旦暮號慟。

幾至殞絶。明年正月。賊䧟武昌。將東下。其勢張甚。居人四出逃濆。黼召秉方秉昭諭之曰吾守此土必死。不以生負國家。汝軍當奉母北走以避之。

苟令吾鬼不餒。吾復奚恨。秉方泣以不忍離膝下獨生存。促秉昭使去。秉昭曰。叔年老。唯兄一人。儻不幸併命賊手。不亦酷乎。我已失怙恃。幸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