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順菴集 (李秉成)/卷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 順菴集
卷五
作者:李秉成
1741年
卷六

[编辑]

答李宜甫[编辑]

去冬。同張君弼文。讀書於巫溪山中。此卽往年。與兄輩觴詠縱浪之所。巖壁醉墨。尙可摩挲。遇境懷想。不能自已。只與張君。說道舊事。而爲之悵然。不意手書來墜此中。重之以辱和詩什。一讀一噱。怳如重拉故人於泉聲山色之間也。宜卽奉答以宣此意。而會以賤疾。撤還卒卒。旋又將母東來。討便無路。尙未有詩札繼以往來。每念耿耿。如食物之不下也。比已改歲。想眷集均安。第劇馳情。弟一入窮峽。親朋斷絶。北里諸公。何人不在念中。而最難忘者吾兄耳。未知弟與賢者。有何耐久緣。而若是其難忘而難捨耶。此去高隱。不至絶然遼濶。嘉陵江水。上通驪岸。浮舟往來。只可費數日。然此恐難辦。但聞龍津。實爲兩地中央。而彼此水程不過六十許里。發書期日。各以一棹來會。則實爲一段勝事。兄其有意否。古人有千里命駕者。此非必力量大過於今人。只是拚得一出門。况此龍江。只是半日舟楫之勞。則顧何至甚難也。且上游一會。固吾輩所嘗料量。而今若因此獲遂。則益可幸矣。聞金太冲方在檗溪。亦可以一書喚來矣。未知如何。三冬靜居。看得何書。中年日月。益可惜。須加努力。無貽老大之悔也。弟方以此自警。聊復遠勖於同志者耳。惟兄恕照。

答九弟汝受[编辑]

稽顙。彼此凶憂之跡。旣無以相面訴此哀臆。則固宜以伻疏往來。相問死生。而悲迷荒憒。兼且私居乏人。不能如意。每一念至。爲之悵悢。玆獲哀翰之賜。辭旨勤篤。慰撫備至。已不勝區區感戢。况承歸自溪上。侍奠支保。尤以爲慰也。罪從等。頑忍不死。日復一日。俯仰窮急。無復人理。而老人神氣。近又凜凜。實有朝暮之憂。情理煎迫。益復如何。尤菴文集。猥蒙俯詢。且使之論其文章之高下。造詣之淺深。甚矣。哀之不量人也。承敎媿駴。莫知所以爲對也。蓋此老文字。實是三百年來一種大文字。儻非有大眼目大力量者。似不可遽然容喙以取僭狂之罪。是以當世如三淵丈。何等眼目。而亦不敢容易評隲。頃日臨過及此。只有一味歎仰之意。况如我輩眇末淺陋。有何定見。而說得郞當。自陷犯分之誅也。且其篇帙浩穰。看閱未半。有若初入巨海。莫知其涯際。只見其波瀾之澎湃。氣勢之灝洋而已。顧何容以短綆。有可以窺測哉。第又念之。哀旣以此發問於人。則可知其胸中。先有權衡。何不明言竭論。而姑爲此發端不竟之說耶。恐非古人傾倒披露。無有底蘊之意。竊所訝歎。幸乞先以高明之見。快賜示敎。則此於其間。得以紬繹。若有一斑之得。則或可以有所往復也。未知如何。

答金莘老[编辑]

數昨。沈叔齎來書及今便手墨。長弟入手。旬日之內。得此兩信。其喜可知。顧此哀苦垂死之中。百念俱灰。而每見兄書。輒爲之蹶然驚起。如有所得。誠以平素情好。著在心肝。自不能忘也。就審冬寒。侍履安勝。是則可慰。而第其滿紙說去。計活酸楚之狀。隱約如見。久知吾人半生安樂津津。眉宇未嘗有一日之皺。及今遲暮之年。流落窮峽。飢寒憂愁。其何以堪之。吾輩之窮。一至於此。令人忉忉。亦復奈何。燈下讀來書。因以不寐通昔。耿耿此意。可以想矣。然今兄扶奉板輿。歸依松楸。是可謂爰得我所。如弟孤露窮毒者。亦何由得羡。古人曰。常將不如我者自比。則亦可少安。此實巧於處窮。玆以奉告。未知如何。來便曉來立促。不能具悉。

答金莘老[编辑]

平生故人。隔歲阻濶之餘。卒然叩門。信宿而歸。其所驚喜。直若從天而下也。第苦人多說話不成。別來懷緖之惘惘。又如前日。不覺向來一會之爲多。人心可謂無窮也。栗奴忽到。承拜手書之賜。區區披慰。有不可言。第聞大哥所患尙爾未舍。可想不眠之憂矣。第病根旣久。有非時月可瘳。投藥屬耳。亦難卽責其效。惟須勿復驚擾。從容將理。則藥力久久自行。終無他虞耳。罪弟哀苦如昨。殘喘凜然。送兄之後。道陳諸人。亦不復來。兀兀倀倀。益無以爲心奈何。向平之託。豈敢少忘。而親舊四散。無處可問。鄙意則世誼之敦厚。形勢之穩便。終未有勝於高城叔家。兄之曩日趑趄。終是過計。更入思議也。頃自高城委問婚處。弟果擧似兄家。數昨書來。甚有傾向之意。兄若有意。更可以往復消詳矣。此事固弟之所嘗經歷。而每患其種種掣肘。圓缺相參。而惟彼灘翁家世。明樓凡百。旣無可言。而重之以郞材之賢。臭味之同。殆可謂全圓而無缺也。世以無母爲嫌。而此則旣有慈父慈兄。又有養育如母之二嫂二妹。則亦不必以此爲嫌。弟豈欺兄哉。此非欲爲高城居間。只恐吾兄失此好處。致有後悔。惟兄商量而前却之耳。

答朴公美[编辑]

昨日小𨂜。適苦少撓。未卽奉復。想致盛訝。所諭尤菴語錄。逐段立論。簡當的確。無可改評。始知吾人不害爲葩翁之後世子雲。爲之歎仰。追謚一段。亦可見此老平日心事。而兄不擧似。或未之察耶。毁經一段。顧未及深究。豈是一字之誤。流血千里之意耶。姑待後日面商耳。便閟之證。轉成毒痢委頓。借兒不宣。

答朴公美[编辑]

示諭奉悉。人主之保養精神。其道非一。而若言其大者。則只是戒酒色而已。故古人之戒其君。必曰無荒于色。無崇于飮。是以朱夫子之論諸葛孔明之智慮精明。威望隆重者。亦以其寡欲養心。而本之以正得醜婦。然則尤翁之於保養精神。釋之以戒酒止色者。政得朱夫子之意。愚見如此。未知高意於此段。作如何註釋。可爲明白的當攧撲不破耶。至於陳寔吊張讓事。自別一義云云。竊所未曉。陳太丘之屈意吊豎。足可爲荀彧失身附曹之張本。則條貫亦自不異。此論荀彧而反引陳公事。陳公非荀家父兄師友。此不著題云。則亦似太局。荀,陳兩家。俱是汝南名德長老。則今引太丘吊豎事。以爲父兄師友文飾覆蓋之證。此正善喩。且下等字。亦非專指此一事。尤不害義。未知如何。更乞示敎。

與朴公美[编辑]

貴稿。每欲一見而不得矣。今聞侍人之言。近治十餘呇册子。以備淨寫。平日著述之多。蓋可知矣。區區忝在從遊之末。今已累年。其所以相與講論者。無所不及。而終不以數篇文字見示。令人不能不介介也。兄若徒恃其蓄儲之富。而無意於傾囷倒廩。則近於吝矣。或以爲世無眼目。無所事於示人。則近於驕矣。决知賢者無是病矣。竊計雅意一味退然。未嘗以詞華自居。今不欲以文字夸示眩耀於知舊耳目。如世俗浮誕之爲則可矣。然彼則爲名。我則爲實。固不相妨。况兄我之間。似不至用此爲嫌。以傷眞實相與之意。反復思量。莫曉盛意之所在也。不敢自外。輒此奉布。幾賜俯敎。以解此惑耳。

與具子受[编辑]

稽顙。旱炎比甚。不審謫裏動止何似。過嶺之行。固是吾黨同一運氣。不須驚歎。而竊聞阿堵之疾。已成廢痼之人。瘞夭之慽。又出於窮途提挈之中。此皆人理之所不可堪。天之窮吾人。胡至此極耶。范忠宣永州之行。兩目俱喪。韓文公潮州之謫。一女不隨。此實古今之所悲。而今復萃兄之一身。雖使釋迦老子聞之。亦必下淚。况此忝在親友之末哉。然事已至此。惟當任運委命。怡然自遣。可以免識理君子之譏。竊計明者。有以處之也。鞮屨上途之日。借人走唁。緯繣虛返。一書追問。淹緩未擧。以至於今。每一念之。如食物之未下也。萬乞恕之。餘懷多少。書不敢盡。都在默會。

與七弟汝五秉常[编辑]

春初復札。來入手中。披讀驚喜。不知惠州之在天上。且其書中辭氣。紆婉暇豫。了無窮途邑邑之意。誠由平日恬淡之操。不以困厄而有所變移也。炎序伊始。烝欝轉甚。此時謫履何如。蓬蒿滿地。炊煙不生。此政窮居計活。其何以堪之。但聞彼中風土不至甚惡。朝夕侍歡。凡百粗繼。此時得此。亦非少幸。比之於聖得諸人所遭。不翅十分安泰。持以自寬。亦可以自遣矣。况近以直令錫友。爲南道主人。必不使台飢臥。以是爲幸。申聖與竟以柩歸。此亦章子厚所爲耶。吾黨好箇人。時復見抽。時運所關。亦復奈何。台旣遠矣。無可言者。白門宗黨。次第散落。時或相見。非復向來意象矣。孤露危喘。尤無以藉在。每憶讌和舊事。爲之悢悢。想台亦同此意耳。家奴適往花山。略此附候。花山曾相識否。曾以書相託。未知其如何也。

與李載大夏坤[编辑]

稽顙。春初聯復。計已關照。哀苦凜凜。人事都絶。不復以書疏繼以往來。每想高蹤好襟。與夫林泉隱居之樂。未嘗不南望歎息。數昨因賢從。始承體中不佳。未知何㨾證祟。而久執不廢。念兄近頗衰憊。疾疢侵凌。又復如此。殊令人憂念。第其根本旣完。外邪易退。捐書册。近醫藥。久之自可痊祛。尙恃此以不恐耳。罪弟頑然如昨。時序遄邁。情理窮寃。日復一日。兼以舊病根委漸痼。腹痞便閟。往往危死。只恨殘喘之未卽就滅也。兄及莘老。旣有杳然不相及之歎。前日往還知舊。只有陳兄修弟留在京口。而亦不得頻頻相見。則癯然塊處。顧何以聊賴爲生耶。奈何奈何。顧此湖上歸計。至今威遲。實以私家多故。而早晩儻去。益復商參矣。然弟輩偶得數年不死。而兄或遂一遊內浦之計。亦可以晩暮相期於寬閒之境矣。事難前筭。聊爲之說及耳。子野窮死絶可悲。聞有歎逝諸作。恨不一讀。崔生告行。略此附候。舍兄方滯楸下。故未有書耳。

與金兄聖得希魯昆季[编辑]

稽顙言。今日之禍。人無得免。等閒行遣。固不足言。而至如執事昆仲。情理切悲。非比餘人。略聞其時去留景色。令人殆欲汪然。向來又伏聞大夫人患候。進退無常。每承此報。想兄方寸。輒爲之氣短。今不必多少追提以傷遠懷也。塞外荒絶。何莫非魑魅之鄕。而聞兄謫所。窮意最深。以兄癃病之軀。埋然投此。廩食不至。醫藥無路。其將何以聊賴而撑持耶。然春新。朱崖未必死了許多人。盖自有天也。惟當隨遇恰然。可以不至於內食之憂。竊想曠懷雅操。有以不疚於窮約之際也。自兄有此事。日夕忉怛。何嘗少忘。而疾病哀苦。不復以生人自處。一書走唁。著於心而久未得就。此豈情鮮而然哉。想或有以恕之也。季台謫居凡百。亦復何如。瓊雷相望。雖是天借之便。而旣非接壤。相去不邇。顧何益於陟岡之恨耶。但聞其地稍可支吾。况是文翁舊鄕。頗有人士講論之樂。亦足以忘其遷謫之懷也。仲禮志氣不衰。材力尙强。一行氣力。不能無望於仲禮也。未知以爲如何。不欲別書。更惹此悲苦。幸以此紙。轉示如何。

與大堤守南國寶[编辑]

南來惘惘。無以遣日。欲倩畫手。寫出湖南數十景作一帖。以爲臥遊之資。聞貴郡吳,朴諸手。足任此役。玆以二十幅襪材送去。幸分託染惠也。弟於東畫。甚厭其麤率。院法須令用筆細密。而亦略施淡采。然後政可觀也。此帖若成。當先徵小跋於吾兄。而南來親朋。各有所題。則他日西歸。可以藉手。亦一事也。南中諸勝。弟不能盡諳。隨聞錄上。諸君亦參以目見足踐。而隨意下筆。不必以此錄爲拘矣。吳師曾有雅分。必不拒此好事。而亦在吾兄爲之助成耳。

與朴尙甫弼周[编辑]

頃蒙垂書存問喪故。而顧悲撓卒卒爲報。殊用愧懅。暑熱伊始。伏惟靜裏動止淸適。相望只隔衣帶水。挐一小舠。可以相聚。而私家多故。計莫之遂。每以此意說及於吉甫兄弟。而爲之耿耿矣。弟喪慽之餘。疾病轉劇。仍以意况牢落。此等情境。想有以默會矣。向日葬時。未及求誄。盖以鄙家曾不受挽。亦以憂故擾擾。臨期未遑。近又念之。閨閫言行。若不託之於文字之記述。則將無以表見於世。古人云婦人之美。非誄不顯。政以此也。追念平生。亦有一二可道者。不忍其遂至堙沒。玆欲謁文於數三知舊。而竊念執事之於亡人。旣有宗黨兄弟之懿。似可以藉此爲丐。而且其一言亦足以不朽死者。若蒙賢者憐而許之。賁之以一通哀辭。則其爲幽明之感。如何如何。婦人事行。豈復有表表可紀者。而但其性度安詳。心事潔白。相爲夫婦四十年。未嘗見一言一行。或近於浮夸虛僞。生長紈綺而絶祛芬華之習。經歷困窶而終無怨悔之色。蓋其雅尙澹泊。不慕富貴。居常退然。隨分任運。區區顧嘗懶於科宦。亦不能無助。湖外小莊。遙自經理。將欲爲盡室鹿門之隱。而人事遽至此矣。凡此數事。或可以略識閨度之大體。而又嘗於莊烈王后時通籍大內。時年僅七八。動止應對。宛如成人。大被宮闈所奇愛。此亦可爲誄中一事也。本欲躬進面告。而賤疾久無起色。今以一書先之。亦乞亮之也。

與金若虛[编辑]

頃於鄭元伯便。託附一書。久未承復。可欝。初炎伊始。不審兄履如何。弟前患關格。近又復發。委頓數旬。神氣之衰。幾爭十年。自憐奈何。卽聞金甥以其所遭近加節拍。憂懼罔措。涕泣不食。將至於生病之境云。未知近加節拍者何事。而聞來不覺愍然。此係尊家門內事。非外人所敢知。而但此兒年紀未壯。氣血未定。性又褊急。不知回旋。一有拂逆。輒不堪忍。卽渠性度如此。而今以此非常之擧。齗齗相加。使渠晝夜憂惕。不知所出。如此不已。則兒少心氣。易致損傷。幾何而不至於成疾之境。幾何而又不至於死生可慮之境耶。存亡繼絶。固是大事。而比之調護目前。生人之道。猶有緩急。今乃不復念及於渠之一身之死生。而恐嚇督迫。惟以務勝一小兒爲事。此豈一家長者處子弟恤孤寡之道耶。他人固不足道。兄視此兒。想不異於兄之宗文矣。其所以顧撫愛護。惟恐或傷者。似無所不用其極。而今反使至於此境。殊可慨歎。令季後事。豈不可悲。而此非一時汲汲之事。從容寬緩。沉思默計。亦豈無好㨾區處之道。如此然後理順事完。可以無後悔。弟曾以此縷縷言及。而兄終漠然不聽。奈何奈何。曾聞沙溪之祀。初屬於金都正萬增丈。金丈年少驚遑。至於逃避。尤菴聞之曰。此亦人情。溪上諸老。亦不曾以此。相迫先輩之處。倫紀固自如此。未聞如尊家之不顧事勢。切切不已也。固知兄家一家。以弟之干人家事。譙責不少。而痛痒之關。情愛之牽。不得不又復如此。幸兄權閣此事。姑且數三年以待兒輩血氣稍完。心氣稍堅。然後從便善處。俾不至於傷生傷倫之境。千萬至祝。

答陶山李相公宜顯[编辑]

數日之內。猥被降屈威尊。洊書下存。顧此病伏。坐辱眷勤。區區惶感之餘。謹審匀體起居一向珍衛。下忱尤不任慰仰。亡室文字。蒙此完就投惠。讀來感幸。不知所喩。况此體裁典雅。筆勢俊偉。其所以闡發言行。無復餘憾。雖宛陵之得之於歐公者。殆無以過此。逝者藉此。將可以不朽於土中。婦人之行。非誄不顯者。政謂是也。尤切感佩之至。一篇全完。未見欠缺。然病裏昏瞀。從當諦覽。如有可商量者。謹當更禀耳。病狀尙爾沉頓。無以躬進以申謝意。竊想弘度。有以恕之。而第切悚仄。

答洪兄君則[编辑]

夜來調候何如。昨書適有小紛。未卽奉復。悚歎。林學士稿。頃因籤詢。略及鄙見。反蒙惠以長牘。論評甚盛。有以見執事愛詩之篤而守論之確也。不任欽歎。區區亦非謂此稿篇篇句句。皆合繩墨。粹然無疵也。雖其字句對偶。實多鉏鋙。而大槩諸篇。多是沉實中自有意味之優。此固未易得。若以其小疵而棄其全稿。則豈不惜哉。鄙見如此而已。左錄拈示。果如來敎。但所謂疵病有一字而可棄其全篇者。亦有以一句之佳而掩其全篇之疵者。以此稿論之。鳴蟬寂若呑。以一字而可棄全篇。靑山歸半體。以一句而可掩他句之疵者也。禮樂皇王。終非本色。不敢以高評爲不是。願效子安才。實寓重創之意。依北拱之依。似是依倣之義。而此非佳作。不必深論。大峽星如沸。何至於帶得鬼氣耶。都俟相對一一面討。第稿中洪學士篇。句意浮淺。韻味且短。實無以動人。而執事盛加稱許。謂之壓卷。竊所未曉。賤疾遇暑添劇。秋凉之前。未易出動。無由詣承高論。以了此公案。可欝可欝。

[编辑]

贈李子三序[编辑]

李君台明子三。卽成宗朝王子靈山君後孫。而世居京口。爲人豪爽慷慨。喜讀書。蓋嘗受學於家大人。仍與余遊。余寓居終南山下。有一茅屋。著在山厓窮絶處。賓客朋遊。不能至焉。子三時年十六。志氣偉然。從余讀書於其中。一夕風霜大摯。子三躬自斮薪爇火。喫盡窮計活。殆可比於西山啖薺。而子三處之欣然。久而無倦色。已而余歸沔上。子三亦仍以流落。俯仰十餘年。無由一問其死生也。今年秋。子三始忽來訪於北麓之居。衣巾寬樸。鬚鬢蒼然。猝然遇之。不知爲子三。而舊日豪雋之氣。隱隱猶在也。相與握手。驚嗟唏噓。子三自言中歲。頗不得意。棄筆硯。挈家歸白城田舍。仍轉入角林山深峽中。耕田釣弋。以養父母。今已十年。不復有四方之志。噫。子三少時。慷慨讀書。其志將欲以馳騁當世。而顧乃隱身於窮山耕釣間。意必有所自樂也。余舊讀東坡集方山子事。其論少時豪俠晩節隱居處。令人聳然可喜。噫。子三豈亦非隱人遯士者流耶。恨不從子三一訪其隱居。如坡翁所爲也。

贈趙甥子由序[编辑]

古之論人。必先德量器度。而文章特其末耳。眉公陳繼儒嘗有言曰。士大夫一號爲文人。其餘不足觀也。此固爲確論。然士須有器度德量。而又不以文章詞翰。緣飾發揮。則亦止於椎樸少文。此所以甘和白采之交相爲濟。不可以偏廢也。趙甥子由。卽藥泉忠靖公之後孫。而梧灘沈公。亦其外曾王父也。忠靖公偉器沉謨。傑然宏深。爲孝顯朝名臣。梧灘公則用文詞顯。風流弘長。振耀一時。偉歟盛矣。今子由以二公爲內外祖。則德量器度。固是子由傳家之物。而江湖文雅之韻。亦必有所受來矣。子由年纔弱冠。風標頎然。類不齷齪。且習爲長句。駸駸驟長。若能培養展拓。進之不已。必以二公爲標準。則卽其宏沉之度。文雅之韻。將可以兼有而並該。無愧爲兩家克肖子孫。豈不美哉。歷選先輩文章德業。可爲後人型範者。豈止此二公。而今余特擧似二公。以勖子由者。蓋出於無忝所生之義。而亦以其氣韻尙類。易於師法也。醴泉靈芝。豈其無根源哉。子由勉之也。子由從余於赤城縣齋。風雪之夜。閉門撥火。談二公事。聊書此贈之。余嘗聞之。忠靖公以玄軒申文貞之女壻。來處甥館。日高三竿。鼻息如雷。玄軒夫人怒罵之曰。某郞徒爾嗜睡。玄翁笑曰。此郞前路不可量也。其後卒如玄翁之言。今余期望子由者。亦豈不及玄翁之忠靖也。惟願子由益加勉勵卒有所立。無使玄翁之事。專美於前也。

贈金柔而序[编辑]

自吾兄弟往來湖鄕。湖之號稱文墨之士。無不與之從遊。是以。於詩。得李友潔夫。於詞賦得李君叔絅。然終未見其卓異閎博之才。晩因邊君恕卿。始聞金柔而震剛之名。而顧未有一日之欵也。丙午夏。余自玉溪來留海谷溪上。一日。恕卿拉柔而而至。旣見而形貌癯然若枯木。口吶吶似不能道辭。及其談論驟發。意氣勃勃。人莫敢絶。余嘗漫錄儒釋諸家晦澀文字。曾質於師友之間。而不能通者爲一呇。談間試出而叩之。柔而輒應對沛如不少碍。以及奇字僻簡。聱牙幽昧。人所罕讀。而亦皆鋒迎觹解。卽聳談終日。汪洋放肆。口角津津。令人聽之。如觀殷敦周簋。甚可畏已。世之博雅之士。余未盡見。以吾鄕黨文士如東巖老丈。最以通博名。而特富於詞章。深於經史。若其窮極幽奧。該洽淹貫。則殆不及此。此豈易得哉。柔而爲人。脫然無拘牽。意到輒來恕卿松溪書堂。蟬連劇談。窮日夜不厭。又將謀置小屋於松溪海谷之間。蓋爲余及恕卿。亦可見雅意所存。余每讀陶靖節詩。至隣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欣共賞。疑義相與析。心竊喜之。夫以陶公之孤情遠韻。似無須於人。而當日南村之移。以其討文析義。則古人之以講論爲樂者。顧若此也。如柔而博雅奇士。雖在異壤遐陬。固當願與之遊。而乃反得之於枌楡里社之間。松楸跬步之地。其喜顧當如何耶。但恨余行意卒卒。柔而亦且有適。不得多日留連。極意談論。庶待異日投紱賦歸。從柔而於東阡北陌。以畢餘誨。惟願柔而以未相見間。益博其奇聞奧論。待余之歸也。

[编辑]

耐菴記[编辑]

士固有志於學業於文者。其始也。孰不欲專心而致力也。及其世故之牽係。憂慮之馳鶩。不能隨所遇而安焉。終以至於志漸弛而業寖以荒也。噫。人之生。與事俱生。種種哀怒憂苦。因之以紛然。此人事之所必至。而不能免者也。然當其離憂而處困約也。必使此心堅忍刻勵。隨遇不變。不以至於欝邑而摧沮。旁逮日用事事不如意處。莫不痛下一箇耐字之功。則所謂憂苦困戚者。不能害其志業。而卒見其有就也。余以今年冬。入處嘉陵山中。嘉僻峽而離城遠。賓客從遊。不能至焉。靜坐掃事。宜可肆力於文字。以贖沈攸之十年不讀之悔。而顧塊處荒寂。旣有離索之歎。積痾俯伏。重之以涔涔侘傺之愁。一不能猛省而憤發。至今閉門三箇月。尙不得究了一部書。此實坐於無操持忍耐之工也。竊觀自古豪傑有志之士。齟齬困頓者何限。而隱忍讀書。卒皆有成。宋儒蔡元定。卽晦菴之老友。而忍飢啖薺於西山絶頂。范文正少時家貧。但持斷薤塊粥於白石菴中。彼二公者。耐盡窮計活如此。而及至晩來許多事業。皆自當日忍飢耐粥中出來也。今余雖有歲晩窮廬之感。而庭闈定省之餘。閒坐喫飯。比諸西山白菴。冷淡光景則遠矣。而猶以此欝欝而低垂甚矣。其無一分忍耐之功。而與古人不窮不能自力之義。豈不相盭哉。一日念及於此。輒自惕然而驚。騂然而恧。遂以一耐字。扁諸所處陋窩。而因書其意如此。庶有以觀省而自警云。

遊龍興瀑布記[编辑]

龍興瀑布。在嘉陵郡北十里餘。而東來多病。尙未及一往也。一日余在池上書室。積潦乍止。雲日靉靆。齋童自川上來說瀑布雨始壯可觀。聽之欣然。獨與從弟。可相聯馬而出。縣童數人從之。由村路歷聖廟少憇。槐杏交陰。廡宇閴然。由小嶺入僧安山洞門。峽角累折。草樹葱密。緣崖行數里。始到瀑布下。仰見巨石亘立水中。高可數丈餘。其厓顚谽谺。若筒若臼。風水承之。呑吐橫射。傍有小瀑。逆薄助勢。聲擣一壑。轟轟然終日不絶。從者心掉。余亦凜凜不可久立。下有深潭。縋石下四丈。不得其止。潭色黝昧。人不敢窺。所謂龍宅也。巖東有佛宇古址。苔礎喬木。至今可尋。時亭午熱甚。余脫巾入瀑傍巖窟間取凉。使從弟坐水東石臺。作支溪歌數弄。水下村有愼老頗純古。走人拉來。則翁適賣魚未歸。聊爲之一悵爾。丙戌六月八日書。

大蓮寺詩板後小記[编辑]

海谷先隴之西。有菴曰大蓮菴。與丙舍僅數三喚而近。先君子樂其幽夐。有巖瀑之勝。蓋嘗往來宿留於菴中。其所以愛護而眷係者。久而不懈。後來遊宦四方。亦未嘗一日少忘也。逮夫先君子下世。菴僧天淵搜取遺墨兩絶句偶藏其篋者。手自摸板而丹雘之。揭諸山樓。以示後人。此雖一事。亦可見當時遺德餘韻。感動鄕閭。至於山門緇釋。慕義不衰。不忍使隻章片墨。棄擲於巖谷也。若淵師之爲者。其苦心至義。尤豈非緇流中絶無而僅有者耶。嗚呼。先君少居蘿村。晩寓沔上。渭川潭洞。藍田菟裘。亦嘗往來營築。而暮年眷眷。只在於丘壠松檟之鄕。斯詩之作。蓋於北洛衰病之日。而辭旨悱惻。實有思歸未歸。噓唏不盡之悲。後之讀此詩者。可以知先人孝思之一端矣。昔朱夫子終身眷戀。不在於雲谷考亭。而在於潭溪則先人此篇。可以追媲於晦翁憶先壠之什。而不可與歐公思穎之詩。一例論之也。於乎悲夫。

題跋[编辑]

題泉南莊志後[编辑]

泉南莊在於堤治。而友人權調元之所築也。堤卽峽之窮處。地多幽昧險峻。而泉南莊獨有長川平林閒遠曠澹之趣。亦足可喜。調元往來營棲已屢年。旣置亭廬菴館。又爲臺池橋埭。種植花木而映帶之。莊之左右。巖泉峰巒。皆各有標號題品。以極藻飾之美。以至筍輿蒻車。道冠野服。幽居淸淨之具。無不備矣。而調元則脚體輕健。時時獨往。徘徊留連於其間而不知倦也。調元一日訪余於廨舍炎燠中。出示其所著泉南莊志。纖悉如畫。讀之窈然如遊莊中。調元旣早有遠情。且無科宦之累。故乃主張山林。窮極其宴閒淸逸之樂如此。顧余跡於京闉。汩汩無趣。雖欲有調元一日之福。不可得矣。然余有數頃田於莊之十里放鶴橋下。早晩欲飯牛治鍤。從調元耦耕於其中。調元其待之。

題二人同心篇後[编辑]

余來北洞數年。而始見亡友鄭載文。間與之論評里中士友。載文輒擧權調元文行盛稱之。其後余又識調元。調元之稱道載文亦然。北里固多士友。交遊往還。蔚然如林之盛。而獨二人相許之深。又觀調元落落多銛鋒喜氣節。載文則枯寂而簡飭。若處子然。二人者韻趣殊。而相好之篤如此。則必其中有所契合。而非人人之所敢知也。後二年。載文死。調元痛之甚。旣具素帶。受里人唁吊。又營辦其窀穸。而撫視妻子。忌日時節。必往哭。余於是益知二人有死生之契。余時見調元。語及載文。必爲之唏噓曰。載文死而我無友矣。蓋其悼之。愈久而愈益甚也。調元一日。收得故紙中與載文往還文字。爲一册子。持示於余。其書雖不甚多。而多論義理得失。遇事而輒叩質之。有過差而相䂓誡之。以至山水之觀。棲息之計。父兄家人之所未及言者。必披寫無餘。情悃藹然。余於此又益知二人者。非只一時氣意之相許。而儘乎其中之有所契合也。今載文死且十年矣。調元顧一世。無一人知己。如載文者。邈然有無所向之歎。則宜其調元之痛之甚。而愈久而愈益甚也。余與載文遊未久。相知之深。雖不逮調元。而亦嘗慕用其爲人而悼其交之未卒。平素從遊之跡。發見於文字者。只四一洞記。雨中詩數篇而已。今載錄於此。何其寥寥也。調元旣索家兄文書其卷。又要余以一語。蓋以余兄弟皆有平生之誼於載文。而同其悼惜者。顧何忍不書也。

題坡山李尙書世華墨蹟後[编辑]

某家有坡山李先生墨蹟。蓋嘗從閔丈光益家來者也。先生大節。凜然壁立。意其筆力。魁偉頓挫。如其爲人。而今觀此紙。詩旣漫散緩弱不收。筆又率然無甚遒强。古云觀其筆知其人。亦未必皆然也。然近世之以筆翰名者。不可勝數。而率多棄擲不收。卽收之。曾不直數鐶。而獨此一小𨂜。藏去若拱璧。使覽者爲之感泣。想慕其風節。則物之可貴。在此不在彼。斯可以論先生之筆矣。

題理學通錄遺草後[编辑]

此卷卽退陶先生手錄元儒言行。紙凡九幅。係爲一呇。竊意是先生編次通錄時草本也。余從隣友朴斯文公美書府得之。蓋自公美外先唐興君洪公收藏。而以至於公美。唐興卽先生自出也。觀此先生墨蹟。信手自然。若不經意而筆態冲澹蕭散。山林幽高之韻。蔚然於紙墨間。已足可挹。且其朱黃之蹟。儼然如昨。苦心雅意。隱約如見於塗竄點綴之間。嗚呼。先生此紙。今爲數百年物。而猶令人摩挲興感。不覺溪上風旨之已遠。則先賢手滋之餘。雖蟫蠧隻𨂜。又曷可少哉。况先生之所以眷眷於斯錄者。蓋出於闡明儒術。用夏變夷之意。則此實大有關於斯道。豈第以遺墨重也哉。然卷中所錄。自不忽時臣至小雲石海涯恰爲二十六人。雖其蘊抱粹駁。不能盡窺。要之俱可謂偉然名世。而今考通錄印書。無一槩見。至於歐陽圭齋,虞邵菴諸公。實爲元季理學之倡。而亦且闕焉。或者海涯諸子。各有傳志之可見。而歐虞文字。特行於世。是固無所事於表章而然耶。不然此書特是通錄之拾遺。而未及印行者。姑不敢知也。

題肅廟御筆下方[编辑]

恭惟此二大字。卽我肅宗大王御筆。而外王父泛翁先生在書筵時。所宣賜而藏於家者也。竊嘗聞寧考此筆。實在於舞象之歲。而宏大英偉之氣。蔚然見於紙墨間。賤臣自在兒童。每從外家書府。時時竊窺。未嘗不竦然起敬。至今四十年。弓劒已藏而此書儼然獨存。再拜奉翫。不覺血涕之交集也。肅廟御筆。又有家藏。請量東海水十字尤奇。範圍弘偉。髣髴乎穆陵遺法。不可但以區區筆家論也。竊觀後來宸翰。頗學趙松雪濃艶。多於沉健。是未敢知也。朱夫子亦嘗學魯公。而又學魏武。則凡此小藝。固出於游戲之娛。而不必有定法耶。抑亦大聖人筆路宏大。衆妙羣美。無所不有而然耶。竊願一入寶文閣。盥手炷香。遍觀天藏而不可得也。

題松桂齋[编辑]

韓文公詩曰。出宰山水縣。讀書松桂林。余嘗讀是詩而喜之。每欲得一深峽小邑。了却數十卷殘書。蓋久而未能也。今以一官南來珍城。珍卽兩湖之窮處也。山水幽峻。賓客不能至。終日下簾。閴然無一事。坐此度年。庶可以少酬宿願。而顧老且病矣。已無以肆力於簡編之業。則爲之悵然。兒子熊觕知讀書。閒日授孟子數篇。朝暮伊吾於林塢之間。余則隱几而聽之。此亦不負文公詩耶。又一可悵也。

題木枕[编辑]

藐爾一物。何累人斯。任官之所。亦不須爲。古人有言。夫豈余欺。小而不戒。必至於大。所以敬輿。亦戒鞭靴。余庸書此。以當銘盂。

題金生翼周歸去來圖[编辑]

南來作吏。荏苒兩年。一日府檄催逋。閱去文書。幾如牛腰。意中怦怦。殊不能聊。偶披金生翼周所寫柴桑帖。衡宇蕭然。松菊掩翳。欣然欲奮衣而去。帖卽光山守李公謙叔所藏也。

題李子三西遊錄後[编辑]

先君子嘗閒居好客。不肖兄弟喜爲詩。日侍傍。招呼爲文會。是以士之抱藝落拓者多歸之。李君台明子三。往來最久。久而不懈。及先君子之喪。奔走勞苦。不避風雨。其氣義如此。君於物無所嗜。獨喜爲詩。然不甚師古。亦不肯自命作文人。只其胸中磊塊崛峍。詩故豪逸。中歲自隴西鄕居。來寓京口。諸豪傑公子。慕與之交。君素善歌。人或來要之。亦不遴。時時過我。酒酣氣振。誦其所爲詩。聲調若出金石。余輒驚之。君前秋棄妻子。脫然西遊。過故京。拜鄭圃隱祠廟徐花潭書堂。挐舟至江西寺下。與我伯氏論詩。已又走儒城。與張詞人弼文。登九月山望滄海。一切窮愁幽憤。伈伈侘傺。皆於詩出之。詩尤感慨。讀之令人往往嗚咽涕洟。甚可壯也。然君豈一詩人哉。爲人豪爽慷慨。顧嘗有馳騁四方之志。今老矣。世無愛才者。如區區無力。可以尉薦。驪興閔聖源。嘗論君以爲有用之才。蓋君從聖源遊。相許以爲知己。今聖源又死。顧君漠然無所向。如秘演之於曼卿。甚矣君之窮也。今叙君詩卷。仍悲君之窮。牽連書之如此云。

題天遊堂肖齋二遺稿後[编辑]

區區嘗從先輩。竊聞顯廟時堂后李光庭以新進。珥筆入侍。是日筵奏繁委。而顧漠然若不聞。只漫書唐人詩於牘背。退而收錄日記。纖悉無遺。院中異之。以爲神注書。區區竊嘗識之。而不知其爲誰也。一日隣居李君奎臣敬止。以其叔祖天遊公遺稿來示。公卽所謂顯廟朝堂后。而判書隱菴公之仲弟也。蓋公天才特高。聰明絶人。下筆數千言。滚滚不竭。雖以隱菴公之雄文大筆。或不能絶之。息菴金公於文章眼目高。及公之歿。爲詩悼惜之甚。則公之爲公。可知矣。公早與尙書公後先通籍。尙書公歷三朝。享大耋。巋然爲一時耆英。而公卽奄忽不見於世。公歿六十餘年。始從敬止。讀公遺稿數十餘篇。其爲文喜變化反復。詩又飄灑泬㵳。又多悽惋之韻感結之旨。至其哭弟肖齋公詩尤絶悲。往往有忽忽悠悠狂歌痛哭之意。令人幾不忍讀。蓋公與肖齋公。爲兄弟間知己。自肖齋公圽。精神霣喪。風味轉墜。不但如子猷之於子敬。故其詩如此。此亦可以論公矣。肖齋公諱光進。其詩蓊蔚可畏。蓋取材博而引類贍。讀之若不可禦。五古諸作。駸駸魏晉。七絶宮體。又有張王餘旨。公從天遊公相與磨礪成就。而編什較多。後之續編海東詩文者。當聯書而並傳。如建康之兩謝眉山之二蘇。姑戒敬止。歸而藏之云。

題宋聖章詩軸後[编辑]

桃源守送示官居諸作。讀之如入勾漏旌陽。可喜可喜。其詩格力閒暇。意興翩然。如云亂吹書帙急風過。時作韶匀黃鳥來。余深愛之。未知良甫諸人以爲如何也。

向日聖章書來。盛誇竹樓黃池之遊。余謂朱夫子於南康。尙有爐峰餘恨。君以俗吏。豈能窮極幽勝至此哉。想此因公略過。而猥爲此張大如此也。余固歎聖章遊覽之壯。而聊以此見戲。今讀遊錄。多是取便登臨。卒卒經過。則吾言偶與之略符矣。還用一笑。

題寤齋趙尙書追悼三淵諸公詩後[编辑]

北里文會之盛。三淵先生實爲之倡。而里中諸名勝。相與頡頏周旋。標致絶人。自余幼少時。已誦諸公之名。而企仰想像。若在霄漢。逮至中歲。始入北里。則向之諸公。已落落散處。不得一奉從容於筆硯樽席之後。又後數十年。諸老次第就世。遺風弘韻。不可復見。而寤齋趙公。獨儼然無恙。符彩遒旺。余一進拜。爲之談說舊事。笑泗錯落。一日見示在謫中所爲追悼三淵諸公詩。詩凡四十篇。而欝然可觀。至於世道悲歡交遊盛衰之感。實有欷歔不盡之意。其可悲也。况叙述事行。居然一傳記。世之尙論者。亦可以來讀而徵之。豈不重可敬哉。淵翁自檗溪。徒步百里。赴公大夫人之葬。尤令人感歎。以先生之遐情孤韻。遺外萬事。而其誠誼之存於內者。眞切懇篤。有如此者。此實後生之愛慕淵翁者。不可不知也。

題崔東臯水城十客軒詩後[编辑]

東臯崔公莅郡時。作十客軒十絶。載在澤堂所著水城志。蓋以郡庭所植花木及恠石,盆池,木峰,水碓爲咏。而其詩蒼遒可敬。今去公時已百餘年。花石池臺無復存者。而庭中適有松菊梧梨及軒北小池。如詩中所咏旣可奇。而又其松與梨。特老大偃仰。其抱幾數圍。要是百年前物。亦豈知非公之所嘗愛賞者耶。遺老無知者。爲之摩挲感歎。將欲益栽花輦石充備其數。以完十客勝翫。姑先書其詩於壁上云。

題月峰上人詩卷後[编辑]

月峰上人雙式。卽西鳳寺丈室老師也。寺以關東巨刹。擅於方內。殆可與嶺之海印雙溪相爭。而特無山水之觀。居僧又多鄭都官所憎。無可與語道者。獨師在其中。而趣尙絶異。顧乃日賦詩誦偈。泊然無所累。始余上郡。師卽贄詩來謁。竊觀貌癯氣淸。視下而言訒。余竊異之。徐而叩之。益知其行戒精篤。不但泊然無累而已。蓋師嘗學於雲坡老師。雲坡卽西山虛白堂之嫡傳。虛白以大師。名於妙香。歷四祖爲雲坡師。旣從受四敎集。服勤多年。及其歿而至誠悲慕。終始不貳。思所以爲師久遠之圖。靡不用至。旣嘗造十層浮屠。葆藏法珠。又懼夫法諦眞詮之久而浸堙。遂踰大嶺。行千餘里。謁文於陶山相公述事跡碑。歸卽勒石而鐫之。顧其工用甚大。而師乃悉心經紀。至斥其所耕田。田且盡而不少悔。以余所聞。東僧麗頤以韻語聞於蓬山。致雄以談易見許於淵翁。然不過爲講師韻釋而止耳。若師之守道之勤。尊師之篤。至白首而不渝。則皆莫能及也。師旣豎碑且訖。喟然嘆曰。吾事已畢。可以謝遣外事矣。遂卽移居鳳巖絶頂小菴。菴卽其先師示寂之地。將欲以餘臘歸依焚修。則其苦忱血願。一心法門。尤可見矣。余嘗一至山中。讀所謂事跡碑。而爲之摩挲興嘆。及到其絶頂小菴。則山窮路盡。萬跡俱絶。殆非人境也。歸見師。詩卷適在案上。蓋嘗屬余爲序。而未及作也。卷中旣有李學士仁老之評。亟稱其冲澹苦孤。無容改論。余特感師之義。略書之如此。後之聞師之風者。庶可以來讀而徵之也。壬子孟秋。淸澗病守題。

題翠麓軒圖後[编辑]

翠麓軒在於白嶽山下大隱巖之南。卽我先君子舊居。而手種林木。殆爲五十年物也。軒久頹毁。倩鄭元伯用綃摹寫。藏於家。此蓋出於不忍廢不忍荒之意。而槐柳掩翳之中。弊屋蕭然。使我後人。亦可以摩挲而想識其遺風也。

晦菴書節要小跋[编辑]

晦菴書節要。卽我家舊物也。曾見卷端。有鳴谷書堂四字。蓋自忠簡先祖時所藏。而印刻窳質觕踳。又無甚編第。疑是陶山最初板本也。先君子晩年。喜讀此書。未嘗去手。以至於不肖。今雖闇昧殘缺。殆不堪讀。而不忍輒棄者。實以其爲吾家數百年物。惟我後人所宜益加敬愛。使不至揉壞却也。不肖於此。竊有所感。記昔壬午年間。先君子嘗託燕价。購來大全書。以貽不肖兄弟。有以見勉勵期望之意。而顧余小子。頑頓悠忽。不曾一日用力於斯書。今已白首且死。追念先旨。補塞無路。不孝之罪。益無所逃矣。抆血痛隕。略書及此。壬寅暮春。不肖孤秉成。書于海谷丙舍。

穆陵敎諭重峰趙先生書後跋[编辑]

君德之美。莫難於寡過。然或有失之於前。而隨而感悟。不遠而復。則其德爲尤美也。蓋讜言之逆耳。忠論之拂心。此實明君令辟之所時不免。而及其理奪悔萌。幡然覺悟。則其心赫然。其言渙然。有若流湍之臨壑。日月之更仰。其所以光明痛快。感動人心者。殆有賢於初無過吝。是以成王之聖。不在於任用周公。而在於執書流涕之日。秦穆之失。可略於不用蹇叔之言。而反以發策誓衆爲美。今於穆陵敎諭重峰趙先生之文。益可見矣。先生當丁壬之間。早識亂象。徒步詣闕。痛哭極言。以至荷斧碎首而不知止。當時之人。莫不大驚小恠。雖以穆陵如天之明。例以草野過憂却之。及其亂作。先生倡起義兵。則宣廟特賜書勉諭。追憶前言。痛示懲創。慺慺開悔。丁寧惻怛之意。藹然見於綸綍辭旨之間。至今百年之下。讀之者莫不撫卷流涕。嗚呼盛矣。先生忠義之氣。本自貫骨塞髓。固不待自上勉勵。而雖其行伍驕悍。亦必涕泣奔走於十行德音之下。顧何有於北首死敵哉。然賤臣於此。竊有所惑。先生以區區鋤耰糾合之士。當十萬勍銳之鋒。挺身一呼。所向無前。錦溪之役。賊勢大窘。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則先生才智之高。已可知矣。以聖人則哲之知。雖畀先生以孤卿之位。擧戎政而一埤委之。不是過矣。而當時之所以尉擢先生者。不過太常一卿。此何足以寵先生哉。夫使先生。生不能見知先王。一言無施者。固亦其時當路諸公之過也。噫嘻悲矣。先生曾孫觀漢。持是誥來示於玉溪郡齋。卽此一幅素麻。淡煤而塵煙莽蒼之色。隱隱如見。趙君之至今葆守。亦足可貴也。丙午淸和。草莽臣李秉成再拜敬書。

三淵金公玉溪詩板小跋[编辑]

此卽三淵先生送尹丈以健出宰玉溪詩。而今偶得之於傳誦。遂用板刻之。特揭於邀月樓尤菴記文之下。記文。亦爲尹丈作也。竊聞先生嘗以扁板爲閙熱。而儼然此詩。獨配以尤翁之文。或恐不害雅意也。

巷東金富賢傳後跋[编辑]

余於閭巷詩人。最愛巷東翁。不惟以其詩而已。竊喜其爲人恂恂。顔貌蒼朴。不沾沾爲矜飾。雖浮湛市巷。而見之如山人野老。文谷金相國第。嘗有聞喜會。公卿盈門。衆皆奔走聳觀。翁以小吏在其間。漠然若不見。獨退倚墻壁。作敲推手勢。三淵公見而異之。呼與論詩。少與洪君道長善。道長嘗離戹畏約。翁輒取而匿之。如朱家故事。若此者固可奇。尙記翁家於廨宇之側。余以公謁赴曹。翁必出迎。弊冠木屐。地坐誦詩。吏隷竊恠而亦不顧。詞人習氣。隱然可見。今去翁之歿幾二十年。余屢欲爲詩哭之。久而詩不能成。今讀伯氏所述翁小傳。因書此以補其闕。翁與龜谷,雪蕉。爲三世詩家。龜谷淸姸。而雪蕉豪宕。翁詩獨多冲淡之韻幽古之志。道長。亦嘗爲余言之如此。而道長今又不可復見。重可悲也。庚戌季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