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鐔津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六 鐔津文集 卷第七
宋 釋契嵩 撰 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弘治十二年刊本
卷第八

鐔津文集卷苐七

     藤州鐔津東山沙門 契嵩 撰

  論原文𫝑稍短於前緫㑹二十萹成卷也

   物宜

君子彂身以道不以財庶人謀生以力不以詐大

夫趨事以義不以利是三者正然後天下可以觀

王道也夫王道也者正宜也小大之物正其冝則

何有乎亂世也夫道義固君子大夫之𠩄宜也利

力固庶人之𠩄宜也曰君子而專財曰大夫而專

利曰庶人而玩智詐是䘮其宜也矣大夫䖏上猶

衣也庶人䖏下猶裳也上宜衣而下宜裳必也苟

上而下之下而上之不亦倒且亂乎道其何效㢤

冉求甞爲季氏宰爲季氏而聚歛孔子惡之曰求

非吾徒也小子鳴鼔而攻之若求者以人而利之

尚不容扵君子而如此也矧以已而利之孰可容

乎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亮乎安國家天

下者在義不在利也

   善惡

有形之惡小也不形之惡大也有名之善次也無

名之善至也有名之善教而後仁者也無名之善

非教而仁者也有形之惡殺人者也不形之惡䜛

人者也䜛人之惡存其心殺人之惡存其事事可

辨而心不可見也教者情也非教者性也情可移

而性不可變也玩隣人之子也好語誘之可以喜

惡語激之可以怒及其趨扵父母也雖羙惡之言

而不䏻親踈之也其盗跖饍人肉而人皆能惡之

少正卯顯扵朝而衆不䏻辨之是故君子善善也

必審其名同惡惡也必辨其情異夫賞罰者𠩄以

正善惡也聦明不能盡其善惡則不𠯁與議賞罰

也故察䜛在㣲誅䜛在持刑殺宜議性善者宜任

情善者宜使察䜛不微則不䏻觀其心之𠩄之也

誅䜛不持則不能遏其大惡也刑殺不議則不能

䆒其誠也任性善則安危不振也使情善則威福

不專也善善得其宜也則大賢盡其徳而小賢盡

其才也惡惡得其𠩄也則䜛人悛其心而殺人伏

其罪也孰有正善惡而治道不至乎㢤

   性情

性貴乎静故性變而不可太易情患乎煩故情發

而不可太早太早則傷和太易則傷中反中和則

隂陽繆損民夀而物多疵癘是故聖人之隆治也

仁以厚人性義以莭人情是𠩄以隂陽和而遂生

物者也禮教二十而冠者盖以其神盛而可以用

思慮也教三十而娶者盖以其氣充而可以勝配

耦也故古之君子觀隂陽而𠩄以知其情性之得

失觀情性𠩄以知聖人之道行否然後以其得失

究其本末相與人主起天下之病癖雖伊尹匹夫

之賤而猶曰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若巳推

而納諸溝中甞五就桀五干湯而不沮其以天下

自任如此之勤也今天下之民方髫鬌未剪而以

利害相欺父母則𢥵之唯其姦巧之不早也僅童

而男已室女已家過之則滛奔是不亦性變之太

易乎情發之太早乎将不有𠩄傷乎欲世蹈中和

則何異乎適胡而南轅其安䏻至之也吾觀隂陽

繆則寒暑風雨庸有及時百榖種植未始不疾其

人則斃夭者丗甞多有而仁夀者寡焉適見情性

失之之效也人失情性既如此也而聖人之道行

也豈曰至乎謨者尚曰天下甚寕是亦䛕也而嚚

嚚不肯知其失操其本為人主起天下之病則又

奚貴其當時者古語曰日中則熭操刀則害言適

用扵當時也若伊尹始窮賤之不暇彼欲適用豈

當用邪而伊尹為之今乘適用之時攝當用之柄

而不肯為之不亦為伊尹媿乎

   九流

儒家者流其道尚俻老氏者流其道尚簡隂陽家

者流其道尚時墨家者流其道尚莭法家者流其

道尚嚴名家者流其道尚察縦横家者流其道尚

變雜家者流其道尚通農家者流其道尚𠯁然皆

有𠩄短長也苟拂短而㑹長亦𠯁以資治道也班

固本其𠩄出尊儒也司馬遷㑹其𠩄歸尊始也尊

始者其心弘也尊儒者其心專也固嘗非馬氏以

其先黄老為甚繆是亦固不見其尊儒之至者也

若黄帝之道其在易矣易也者萬物之本六藝之

原也其先之不亦宜乎豈班氏之智亦有𠩄不及

乎伯夷之𠩄長者清而𠩄短者隘柳下恵之𠩄長

者和而𠩄短者不恭孟子尊二子之𠩄長則曰聖

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恵是也遷之心抑亦與

孟氏合矣故君子善之

   四端

司馬長卿楊子雲其人其文皆世之稱也及楊子

為劇秦羙新長卿為封禪書也封禪之言恠乎滛

徒加其夸大之心者也羙新之言苟言也記曰國

無道其黙𠯁以容賢而不黙孰與黙邪是皆不宜

為而為之也⿱目兆 -- 晁錯論五帝三王之道諧其極也宜

賢于管子仲晏子嬰及其請削諸侯之封舌未卷

⿱目兆 -- 晁氏以赤其族盖時未可言而言之也東方朔

枚乘其才俊坌涌飛書走檄不𠯁其奮筆然皆不

能效一官就一政盖徒才而不得其實能也劉向

劉歆皆漢室之賢儒暨治傳也父子各專師說

家自是非盖得道而不得其極也道而不極非道

也才而不效徒才也彂而不時逆理也為而不宜

失義也是故事貴合宜智貴識時器貴適用法貴

折中中也者道義之端也用也者器效之端也時

也者動静之端也宜也者事制之端也四端者君

子之道之至者也善學者不得其端不盡也善為

者不得其端不舉也是故古之聖賢學道而有道

興事而濟事存其端而已漢世之二三子雖激昻

而無𠩄成其徳抑亦未得端而然也

   中正

物理得𠩄謂之中天下不欺謂之正適中則天下

無過事也履正則天下無亂人也中正也者王道

之本也仁義道徳之紀也人以強弱愛惡亂其倫

而聖人作之教道以致人扵中正者也教者效也

道者導也示之以仁義使人𠩄以效之也示之以

禮樂名器導人𠩄以趨之也洪範曰㑹其有極歸

其有極此君子𠩄以自行其道者也時人斯其唯

皇之極此君子𠩄以進人趨其道者也詩云士也

罔極二三其徳此君子𠩄以惡人不由是而適其

道者也是故治人者非以中正存其誠則不𠯁以

與議仁義禮法也教人者不以中正脩其誠則亦

不可以與議仁義禮法也夫聖人之法猶衡也斗

也而持之在人者也持之不得其人器雖中正而

人得以欺之也金石之音中正則其𠩄響也震而

其𠩄應也和人之誠中正則其𠩄作也至而其𠩄

感也詳是故古之君子也謹其𠩄守行其𠩄得雖

貧賤也䖏其窮閭幽室而不渝也雖冨貴也乘崇

髙之𫝑當天下之尊而不變也及其感物也不威

而人畏不語而人信不勞心不𭛠力而其教化行

鬼神助之天地祐之SKchar其然也盖天地之理與

人同也何以同乎其中正者也

   明分

萬物有數大小有分以數知變化之故以分見天

地之理是故君子扵天道無𠩄惑焉扵人道無𠩄

疑焉氣疑而生生則有飲食氣散而死死則與土

靡是人道之分也穹隆無窮日月星辰而已餘物

不容是天道之分也載山振水資生金石草木

草木二字是地道之分也人數極雖天地或無地字能

之天地變雖人不能與之是又天地之定分也今

曰天可昇海可入黄金可以巧成噏雲氣與神遇

而不死是焉知變化之故而見天地之理乎雖庸

人亦謂其不然也而齊威燕昭秦王漢武紛綸趋

之留連而忘返亂巡狩之制繆𥙊祀之禮孰謂是

四人主者聦明聖智度越扵庸人乎天道大公也

人道大同也同者同其死生也公者公其與人相

絶也苟其公衆人而私一人孰謂天乎苟其同形

生而獨不死豈謂人乎是故聖人皆罕語天道盖

不以天而惑人者也甞正𥙊祀盖不以人而瀆神

道者也

   察𫝑

兼金百鎰借盗而監守雖未亡金其隣人固以疑

矣臨赤子于不測之淵雖未溺子其父母固以憂

矣然其𫝑既當憂且疑也而人不得不憂疑也夫

威權者天下之利器也其重豈直乎百鎰之金乎

而委之于佞倖不肖之人佞倖豈直盗乎而昔君

子不疑百萬師旅其性命之衆豈直乎一赤子之

生乎而𭧂之于戎狄之鄙戎狄豈直乎不測之淵

乎而昔君子不憂然徃古其國亂且亡者SKchar甞不

因乎可疑而不疑者邪可憂而不憂者邪徃古能

存其國者亦SKchar嘗不因乎疑可疑憂可憂者邪或

曰疑如之何曰疑之不如歛其柄而正之曰憂如

之何曰憂之不如保民推㤙而布信曰𭧽豈無㤙

信邪而戎狄不懐曰𭧽之㤙信者聲而未實也必

得仁人而後㤙加必得義人而後信行彼守鄙者

孰誠仁乎孰誠義乎

   刑𫝑

𫝑以刑張其亡也速刑以𫝑行其濫也甚堯舜非

無刑扵天下也而天下不怨盖用其刑以徳不以

𫝑也桀紂非無𫝑扵天下也而天下忽亡盖張其

𫝑不以徳而以刑也夫物莫不有𫝑也而國家朝

廷之𫝑𫝑之大也世莫不有刑也而堯舜之刑刑

之正也駕大𫝑以刑民民雖苟而不服秦氏以刑

懼天下而道路無敢偶言方二世而秦亡武王奮

其威以誅紂有天下不啻三十世然其用刑一也

而延促之數不鈞者盖其𠩄以用之者異也故古

之君子其在人之上者崇徳而不崇𫝑其在人之

下者不務其𫝑而務其徳也𠩄以為刑正而為政

治也後世則反于是矣為人上者以刑而鼔𫝑為

人下者乘𫝑而侮刑欲人無怨其可得乎

   君子

有客問曰君子之學有𠩄欲乎曰有而客笑曰君

子亦有欲邪曰然君子學欲至而道欲正正則扵

事無繆至則扵心無惑是故君子安安終其身而

無競小人則不爾小人學欲利而道欲售售則不

能無繆扵事利則不䏻無惑扵心是故小人忽忽

終其身而自𭛠此堯舜與人同而聖賢𠩄以與人

異者也客拜而去

   知人

知其人而不能育之非智也愛其人而不能教之

非義也善其人而不能試之非信也任其人而不

能全之非仁也育賢者智之實也教賢者愛之正

也用賢者善之效也全賢者任之功也任而無功

孰為仁乎善而無效孰為信乎愛而不正孰為義

乎育而無實孰為智乎君子之與人也不失智不

虧義不愆信不歉仁𠩄以道脩而徳備身名尊而

天下稱之故曰知賢不如養賢養賢不如教賢教

賢不如用賢用賢不如成賢成賢者終也知賢者

始也終始者天地四時存而不忒也人其不慎乎

與其失始寕與其得終又不若終始之為休也齊

桓公初以讐視管仲逮取以為相遂同覇天下桓

公𠩄謂不能始而能終也漢文帝喜得賈生慨

之之晚也及其以絳灌之惡出而踈之卒無大用

文帝可謂能始而不䏻終乎殷之髙宗起𫝊說

刑人資以治天下天下至今以聖相稽之髙宗可

能始而能終也

   品論

唐史以房杜方蕭曹然房杜文雅有餘蕭曹王佐

不足徳則房杜至之矣觀房則半才視杜則純道

君子曰杜益賢也姚崇宋璟其不逮丙魏乎姚宋

道不勝才而魏則猒兵丙則知相燕公文過始興

而公正不及大将軍光不若狄梁公之終無私也

𡊮安之寛厚則婁相近之正與仁則異施房琯顔

真卿方之李固陳蕃其世道雖異而守忠持正一

也汾陽王省武而尚信仁人也叚太尉忠勇相顧

義人也𣈆公終始不伐仁人也荀子之言近辯也

盡善而未盡羙當性惡禪譲過其言也楊子之言

能言也自謂窮理而盡性洎其遇亂而𭠘閣則與

乎子路曽子之𠩄䖏死異矣㢤太史公言雖愽

道有歸班氏則未至也冝乎世𠩄謂固不如遷之

良史也賈𫝊抗王制而正漢法羙夫宜無有加者

焉三表五餌之術班固論其踈矣誠踈也董膠西

之對䇿羙㢤得正而合極𠩄謂王者之佐非為過

也繁露之言則有可取也有可舍也相如之文麗

義寡而詞繁詞人之文也王充之言立異也桓寛

之言趨公也韓吏部之文文之傑也其為原鬼

墨何為也柳子厚之文文之豪也剔其繁則至矣

正符詩尤至也李習之之文平考其𣸪命之說

有𠩄疑也疑有作發陳子昻之文不若李華華之文不

若梁肅肅之文君子或有𠩄取也李元賔之文詞

人之文也皇甫湜之文文詞之間者也或無詞上文字

㤗黄憲之為人也賢人也訥言而敏行顔子之徒

歟徐穉之為人哲人也識時變而慎動静焉𡊮奉

髙之遁世也不忘孝不傷和中庸之士也論曰引

其器𠩄以稽其範之工拙辨其人𠩄以示其道之

至否然範工資世之𠩄用道至正世之𠩄師𠩄師

得則聖賢之事隆而異端之說息也是故君子區

之别之是之非之俟有𠩄𥙷也豈徒爾㢤記曰文

理密察或作察察𠯁以有别也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

端也斯亦辨道之謂也

   觧譏

為人雖同而同趨扵亂可以拒也而不拒傷容也

為道雖異而同趨扵治可以與也而不與傷拘也

君子以義則無𠩄傷也適吾郝子本至心天下正

情性者也推至仁天下全性命者也資之治抑亦

極矣世儒援其末而固排之豈不傷歟謂君子可

乎㢤仲尼曰吾道一以貫之聖人之㣲言也吾甞

盡之矣安得中庸之士與之語

   風俗

秦人用進取之法而其俗人人欲自富至有婦不

假姑以箕箒而詬病漢人用鹽鐡代農而其俗趋

利至有民與利肆之吏利有作市以直相給仁義詘而

貨利興禮譲㢘莭之風亡矣故秦俗日以亂漢俗

日以敝夫秦漢其基𫝑豈不大且固也而卒亡亂

盖傷其風壊其俗而致然也風俗者膚腠也國

者人軆也膚腠既敝而其體能不亡乎是故先王

不舉不法之物慎習谷也詩曰無以大康職思其

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盖言動以禮義以正其風

俗也今流俗之人苟效自託之功以利而削民使

閭里翕然肖之以利而相髙不亦傷風乎不亦敗

俗乎君子不亦憂乎

   仁孝

父子不以道雖禽獸亦能親則君子何以别乎是

故聖人愛子以義謂之仁事父以禮謂之孝舜之

為子文王之為父可謂仁孝者也天下宜法

   問經

問曰史謂易與春秋天道也然則春秋易尤至扵

詩書禮經乎予欲尊而專之子謂之何如曰豈然

乎五經皆至也奚止乎易春秋邪夫五經之治猶

五行之成隂陽也苟一失則乾坤之道繆矣乃今

尊二經而舍乎詩書禮則治道不亦缺如禮者皇

極之形容也詩者教化之效也書者事業之存也

易者天人之極也春秋者賞罰之衡也故善言春

秋者必根乎賞罰善言易者必本乎天人善言書

者必稽乎事業善言詩者必推扵教化善言禮者

必宗其皇極夫知皇極可與舉帝王之制度也知

教化可與語移風易俗知事業可與議聖賢之𠩄

為知天人可與畢萬物之始終知賞罰可與辨善

惡之故也是故君子舍禮則偏舍詩則滛舍書則

妄舍易則惑舍春秋則亂五者之扵君子之如此

也詩書禮其可遺乎孟子言春秋之𠩄以作見作

之之權也文中子言春秋之𠩄以起見作之之心

也范寗折中於聖人睹春秋之理也文中子見易

之𠩄存故振之也楊子雲見易之𠩄設故廣之也

王輔嗣言天而不滛於神言人而必正扵事其見

作易者之心乎子夏序闗睢之詩知詩之政或無政字

為教也孟子之言詩見詩之𠩄為意也毛萇之言

詩詩之深也鄭玄之言詩詩之淺也說詩不若従

毛公之為簡也五行傳作書道之始亂也皇極義

行書道之将正也孔安國釋訓而已矣聖賢之事

業則無𠩄彂焉戴氏扵禮未得禮之實者也實或作真

鄭氏釋禮又不若子大𠦑之知禮也問者𠕅拜曰

若發朦爾忻然而退

   問交

客問曰予欲擇交𢙢傷乎介予欲汎交𢙢傷乎雜

中庸曰天下國家有九經而朋友之交在其一詩

曰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𠔃不求友生然則

予欲無交其可得乎将交則猶豫扵二者不决吾

子為我必何以䖏之曰以人従道則君子擇交以

従人則君子汎交以道汎交廣其道也以人擇

交審其道也傳曰汎愛衆而親仁言汎交而推其

道也繫辭曰定其交而後求言詳道而従其交也

必有道而後汎交道不充已而為汎交交必混也

故君子不為混交必正道而後擇交道不正已而

為擇交交必徒也君子不為徒交郭㤗古之賢人

也與屠酤農傭而交之而㤗也不猒其交盖有道

而推其道者也伯夷又古之賢人也與鄊人䖏如

以朝之衣冠坐諸塗炭望望逺之而不與接盖無

𠩄質道而自䔍其道者也曰世之以其宜相交者

豈一端也兹SKchar以正而求其𠩄交之道者也曰然

交之道亂乆也吾嘗懐而未暇辨之因子今𠩄以

盡之也夫古今人有以𫝑交者有以利交者有以

氣交者有以名交者以名交則無誠以氣交則或

同惡以利交利散則絶以𫝑交𫝑去則觧列國

時王公将相求交扵布衣馳騁車馬趋乎抱闗屠

肆而不暇匹夫上交至有朝雜鬻販之人而暮極

冨貴懐金佩玉聲振敵國終不免家破國亡而𠩄

交者反為𬽦讐此以名利氣𫝑相交之敝而不稽

其交道之故也後世猶以是而相尚故閭里之人

平時遇扵酌酒慷慨皆欲死生以之也一朝利散

𫝑去則故抵忤仇讐之𨻶而生扵朋友之好張耳

陳餘蕭育朱愽此其效也是故君子慎交乎此也

孟子曰友者友其徳也君子之交相與以義相正

以徳故君子之交乆而益善小人之交乆而益欺

君子寕語市道而不言小人之交者也客忻然而

   師道

君子不以非師而師人不以非師而師扵人故君

子教尊而道正也師者標道也標者表方也標不

正則使人失其嚮師不正則使人失其志堯師扵

君疇舜師扵務成昭禹師於西王國湯師扵成子

伯文王師扵時子思武王師扵郭叔而孔子師七

十二子子夏師諸侯子思師孟軻孟子荀卿皆師

其徒堯舜禹湯文武善師扵人而後世嗣帝王者

稽之也孔子子夏子思諸子善師人而後世踐聖

賢者稽之也天下者教為其本也教者道為其主

也道者師為其端也正其端𠩄以為道也正其主

𠩄以為教也正其本𠩄以為天下也故古之君子

不苟尊而師人不苟従而師扵人其存心扵天下

乎今天下其教未至不亦苟為人師者之罪乎不

亦不擇師扵人者之罪乎

   道徳

尊莫尊乎道羙莫美乎徳道徳之𠩄存雖匹夫非

窮也道徳之𠩄不存雖王天下非通也伯夷𠦑齊

昔之餓夫也今以其人而方之而人樂桀紂幽厲

昔之人主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怒是故大人

患道德之不充其身不患𫝑位或作利字之不在已

   治心

客以見余扵巖谷恬無𠩄營而問曰子黙黙必何

為耶應曰無為也吾治其其或作吾心耳曰治心何為

乎曰治心以全理曰全理何為乎曰全理以正人

道夫心即理也物感乃紛不治則汨理而役物物

勝理則人其殆㢤理至也心至也氣次也氣乘心

心乘氣故心動而氣以之趨今滛者𭧂者失理而

茫然不返者不治心之過也曰心則我知之矣理

則若未之逹焉子思之言與子之言同之歟曰同

老子之言與子之言同之歟曰大較同而窮神極

化異也曰子異二子則何𠩄驗乎曰吾正之扵吾

師古聖人之說者也曰然則子之正幸得聞乎曰

是未易語也吾之𠩄正通死生之變超天地之故

張之則俗必大恠而相訾也必欲求之子當探吾

𠩄為之内書者客拜而去

鐔津文集卷苐七

 釋音

 疵癘慈厲疵黒纇疾癘惡瘡疾又疾疫哂況慙譛詮改

 髫鬌上迢小児髻下朶留𩬊為角子者也𢥠霜懼歩悶塵也刑狄

 羙新王莾國号曰新衛廣韻晒乾他徳差也洎竝及也吸同

 忼慨慷慨竭誠皃授賣物去手也屈誳盡也

 繆謬謂名與實爽曰繆翅謂不止如是苦簟不足𨾏


 嘉禾真如寺比丘宗盛宗昶 長水東南區

 善士徐道昇僉謂窮不忘道聖亦行情睹玆

 勝緣盍助重梓竝願舍身受身福足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