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錦江先生文集/卷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錦江先生文集
卷六
作者:張璶
1772年

附錄[编辑]

錦江張先生行狀[编辑]

先生諱璶字仲溫。張氏本仁同人。有諱桂。勝國時官至集賢殿直提學。其後遂顯。我世祖朝延福君末孫。以文捷巍科。官至禮曹參判。與平李施愛錫茅土。卒贈吏曹判書謚安襄公。其子孟羽亦以文進。止官刑曹正郞。正郞生成均生員應臣。娶淸風郡守文敬仝女。生贈參議壽禧。先生曾祖也。始自京城踰嶺家榮川。其姨爲退陶先生夫人。相與爲深。大父諱汝華成均進士。以儒行著名。考諱龍見果毅校尉。先娶軍資主簿星州李胤武女無子。後夫人安東金氏承仕郞希孟之女。以崇禎己巳六月十八日生先生。幼瑩秀不凡。甫學語。鄰媼抱至家。欲饋而不得。慙還告母夫人。夫人曰老人之賜。不可却也。對曰村家飮食。無故不宜食。母夫人嘗傷手見血。先生抱持泣。夫人曰我不痛。而何泣也。曰血流至此而不痛乎。始入學。頗橫佚不受敎。母夫人戒之曰吾嘗有朢於汝。而汝今如此。先生惕然跪受敎。校尉公晩卜錦江山居。以地僻不宜長兒子。令出從師。師嚴督日課勤。而臨文不肯解說旨義。先生自刻意硏賾。奮勵劬業。文理驟進。家貧少書。校尉公廣購書籍凡可誦讀者。先生得大肆力。孜孜不輟。經史子集。無不淹貫。而其用力尤深於大學。嘗曰余始讀大學。竊疑朱夫子讀了五十年融會之語。及讀至五六百遍。漸有疑處。沉潛六七年。粗曉大義。始信先儒用功之深。至於此極也。凡讀書。以窮理爲先。必洞朗微妙而後已。嘗以書名康煕爲愧。不欲隨群作擧業。而重違親旨。累擧於鄕。或居異等。而輒屈於禮部。不以爲意也。事父母。晨昏如古禮。朝夕視滫瀡惟謹。雖蔬菜之細。稍可於口者。父母必先嘗而後入口。父母以多子。令先生異爨。而先生未嘗離側。父母所命。必盡心力。惟恐有違。而或事有不可。則低聲和容而禀其義理當否。父母亦愛重之。每事一如先生言。二十九丁母夫人憂。哭擗哀毁。幾不勝喪。品節一依家禮。壬寅朝有鄕薦之令。鄕父老以先生孝誠。爲鄕人所服。而讀書窮理。其進未已爲薦首。前後方伯及大臣。以孝廉擧先生。明陵己未除慶基殿參奉。以親命赴任。公餘常閉門讀書。得異味。不以途遠。必伻致候問。庚申時事大變。柳公命賢以湖南伯當拿命。憂怖不知所爲。先生見之曰公平日不曾處患難。古人刀鋸鼎鑊在左右而色不動。心定故也。須思古人所遭有大不堪者而能自處者。持以自譬則亦少安矣。柳公起拱手曰誠如長者所敎矣。事定柳公每對人稱歎公不已。朔滿移南別殿參奉不赴。冬丁校尉公憂。先生已過知命。而居喪益不懈。附身附棺。誠信無憾。而朝夕奠饋必親。衰絰不去。柴毁如不能支而卒無恙。辛未大臣陳先生學行。超授六品。除尙衣院別提。七月除司憲府監察。先生始趨命。未至罷卽還。八月除掌苑署別提。十月除司宰監主簿。未及謝。除開寧縣監。當辭上引見。顧左右曰此別薦人否。謂先生曰守令之職。在安民。嶺南饑饉。宜往盡心。先生居官。淸簡仁恕。除去雜弊。衣服器用。無所改造。朔朢謁聖。勸課文武。講習之暇。詢訪民間疾苦。以單騎歷視田野。賑不給恤窮喪給貧昏。俾不失時。縣民戶不過三千。而軍額千有八百。糴二萬數千斛。當冬刑杖狼藉。民困弊而事不竟。先生不用捶楚。推其至誠。措置有方。民不煩而官事無闕。明宗法斥支孫之訟。擧通喪禁官吏不得起服。寒暄金先生後孫。與兄嫂寡居立后者。爭宗統累年不决。移訟本縣。而訟者亦六十無子。先生决歸其宗統於寡家。而治其爭訟者之罪。方伯稱其明於禮法。官吏遭父母喪者。百日卽起服立役。先生曰三年通喪。達於庶人。令遭喪者終三年不爲立役。永爲常式。縣先生前母夫人李氏鄕。當其父母忌日。自供具往祭。與其子孫情愛隆洽。御吏不專於嚴。而有罪亦不貸。接遇親舊。欵曲無私。無撓公者。有叛主奴連姦吏謀改戶籍。先生將窮治姦狀。嗾死癘者兒言。其父嘗受官刑。譸張臬司。臬司入其言。竟罷先生。縣民籲寃乞留而不得。先生不以見誣見諸色辭。行槖無一錢齎。還家無以炊。摘新麥爲粥。先生怡然不以爲意曰。歸對親戚。樂於居官。閒居十九年。日對方冊。硏究義理。凝神默坐。超然有自得之味。雖貧困憂戚人所不堪。而以理自遣。或時邀鄰近老友。倘佯山寺。身雖野處。而未嘗一日忘國。雖不顯言時政得失。而亦未嘗不隨事憂喜。晩年因齋沐有風漸。久調而復。及大耋痺復作。辛卯八月。疾勢日革。神用已竭。而猶手撫案上諸書。召子若孫輩敎之曰。操心則寡過。須勉之。無一語及家事。乙丑命布新席正卧。翼日恬然而逝。春秋八十三。用其年十二月壬午。葬于家五里東幕艮向之原。後以卜人言。改窆于方洞負坎之原。距舊塋亦五里云。先生容儀端飭。資性溫粹。存諸中者。强毅硬正。而見乎外者。安詳愷悌。平居早起盥嗽。衣帶謁家廟。退處凈室。端坐斂容。終日看書。至夜不輟。雞鳴必誦經傳數千言。以自點檢其爲學。以完養思慮。涵泳義理。爲日用工夫。而其所行不出乎彝倫之外。孝悌忠信四字。爲飮食裘褐。隨其地分。常加警省。先生持身方嚴。家人子弟皆敬憚。而其在父母側。和氣滿容。溫柔恭謹。常恐有忤。所賜衣服飮食。雖己不欲。必服而食。有時厨供有闕。躬自漁獵。以庶母事先公久。旣孤猶敬待省候。如先公在時。每過仲父故墟常下馬。季父年高獨存。先生朝夕往拜。居官居家。有美味未嘗先入口。常病思川魚。先生自釣得魚。手調以進。季父感先生誠意。强食之旣。常曰人子享親之心無窮。而祭祀之外。何可得也。凡果實非祭餘則不食。新物非已薦則亦不嘗也。祭之日。必先期齊浴。躬執祀具。晩年猶不廢沐。子弟憂其致傷。則曰吾參祀之日無多。何可不盡吾心乎。家事雖已付主器。而凡祭用品數。必歷歷指敎。前期措辦。雖當饑饉屢空之日。未嘗乏闕。忌日素服素纓。終日感愴。行祀之前。祭具所餘。雖稚少輩不使先嘗。祭肉必謹藏。明日分送諸親。召弟姪共食其餘。平居得佳味。亦與諸弟共之。諸弟不至則不食也。兄弟之間。一以和順迪之。雖有過諄諄開譬。未嘗加聲氣。晩年諸弟徂謝。獨季弟生員公瑢家最近。先生常常來往。至必坐內堂。弟姪子女。環侍左右。怡然閒語移時。而出就外廳。燕談終日。或以水筆敎小兒字畫。見諸弟子孫之幼者。必提抱而弄之。稍長者或袖梨栗以遺之。若有言語悖理。卽加呵禁曰恐其習與性成。或夭死。雖幼臨哭盡哀。生員公常以喪慽窮困如此。而門戶日漸衰替爲憂。先生曰此豈憂之所能免者。惟當不爲不義。而爲其所當爲。以俟天而已。嘗謂弟姪曰善者是我所當爲。不當計其利害。設以利害言之。無過於善不善。不可不審取舍。然纔有計利之心。雖善亦私也。又所當戒也。一門之內。有無與同。和氣肜洩。雖僕肄之賤。亦感其恩義。一心化服。繼祖之宗姪若孫。連世夭折。大小之喪相繼。從兄老不任家事。先生於喪殮葬祭之節。躬自經紀。哀死憫生。徒步往來。絜其孤幼。歸養於家。以至成立。初祖奉祀之家。亦有慘禍。族屬已踈遠。而顧恤家事。挈養幼孤。一如小宗之家。賓客之來。誠意欵洽。不間微賤。凡有親知之喪。無貴賤亦盡匍匐之義。聞訃之日不食肉。國忌常行素。在先公喪聞國恤。猶西向拜哭。過官門下馬步行。平生口不言邑宰賢否。時政得失。自少謹愼。不掛於過差。郡北嘗有綱常之變。先生適往基川聞之。過邑中寂然。先生歸不白先公。後數日先公從邑中還曰郡有某事。對曰昨在基川已聞之矣。先公曰何故不言。曰境有大變而官門晏然。恐或非實。且不知守意所在。是以不告也。時本郡人在基川與先生同聞者。歸播其說。果大被官責。先生十八歲時。往來婦家。在安東一直縣。時安東人以南賁趾立廟事。先生婦族南金二姓相角。立生氣色。先生默若不聞。二姓亦不知先生意之所在。而至於判義理分是非。一劒兩段。不少回護。其事之合義處。爲之必勇。或規其駭俗。則曰凡人於當理。爲之必果。執之甚固。猶恐其有失。如有較計利害之心。則何事而非不義也。朋友之間。雖相親愛。而見有過則規之。未嘗苟同。嘗曰君子愛人以德。故能竭知盡誠相規責。每以著己近裏。大中至正之道。相期待。或有規己之過則喜聞而勇改。李承旨䫝有文章氣節。晩嗜此學。先生或慮其高自標致。每勸其做得上蔡工夫。李孤山先生養德林泉。與爲莫逆交。道義以相切磋。李葛庵先生之在北謫。猶申勉以向裏加工。而且曰古人爲己。故其於過也。於己則不吝於改。於人則有告。而喜其光明灑落。與消沮閉藏者。氣像絶不同。常愛孟子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訓。每反復誦詠。其讀書優游涵泳。虛心平氣。硏窮精思。而驗之日用。非止記誦而已。嘗曰某初讀書。略曉其義。以爲所知當止此。讀之旣久。覺得聖賢之言漸漸有味。讀之愈熟。意味愈深。又曰以朱夫子之聦明。猶自云銖累寸積。况衆人乎。尤喜讀庸學二書曰。苟於此看得義趣。何書不可曉解。晩年歎曰吾於古書。粗有所得。而後生無可告語者爲可惜。其敎初學。必先辨其音釋。精其句絶。及稍解文義。則反復解釋。丁寧曉告。使學者如親聽聖賢之言。親見聖賢之事。敎小兒必先小學。使習知愛親敬兄忠君弟長。皆我所當爲。不使之徒能誦讀焉。常謂子弟曰聖賢之言。莫非吾人分內事。苟能體之身心。聖賢之事。亦可學而漸進矣。先生顔色齊莊。辭氣溫厲。動靜端舒。衣帶整飭。而平居几案必正。書冊必整。坐隅書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八字以自警。非僻之念。不萌於心。惰慢之氣。不形於身。自然人望而敬之。少時勇於敢爲。事或過剛。先生或慮稜角之太露。濟之以和柔。迨其晩年。持養旣熟。所知日益高明。所行漸就平實。溫恭惻怛和順之氣。達於面貌。接人之際。色笑可親。人樂親附。無知與不知。莫不傾心向慕焉。雅性恬靜。窮居樂道。其於世味泊如也。雖以君命爲重。或不免出而從仕。未嘗與官貴交遊。嘗所薦擧者。亦不往見也。居家不事産業。衣僅蔽體。食纔充腹。或至空乏而怡然不以爲意。尤謹於辭受之節。義不當受。則雖地主之饋。未嘗苟受。義不當見。則雖達者來見。而亦不往謝。人有饋異味者。不薦則不食。家人進不時之饌。必問所由。若是餕餘則亦命藏之。以爲賓客之需。性不喜聲樂。不近女色。亦不喜飮酒。纔進半酌。紅潮上面。而每於盃酒間。輒索小許以開懷陶和。與執友逢。間以諧謔。不失其歡也。先生文章。精深簡奧。字畫遒勁嚴正。爲人所推重。而謙虛常有不足之意。人之求銘其先德者。輒辭以不能。至於閒漫述作。不輕下筆。間有所作。以不滿於意。輒棄去不收。蓋嘗用力於古人之文。已見其運用神解。與氣消息。非力可及。而東俗文字無足可意者。故不但以難於屬筆。亦不輕以許人也。先生平居不自號。嘗手摹退陶先生直方齋三大字揭諸壁上。先生旣沒。學者因其所居里名。稱錦江先生。夫人義城金氏。生員爾相之女。慈良恭順。配君子無違德。與先生同年生。先先生七年而卒。初葬先公墓下甲向之原。後移祔先生同塋。有二男三女。男長晩棫副護軍。次晩樸有志行早夭。女長適士人金井星。次適士人金樀。次適士人金命夔。晩棫有二男五女。男緯一,緯坤。女李崇謙,金致鏜,鄭衡相,朴應祥,柳星漢。晩樸有二女適裵昌,大朴坦。以從兄晩楗子緯義爲後。金井星有二男一女。男逌,兌遇。女宋儒範。金樀有一男光斗生員。金命夔有一男二女。男聲遠。女張宗泰,金楹。光庭晩生愚鹵。獨身將二親。未得負笈門下供灑掃之役。而與先生外孫金君光斗遊從甚密。先生每見金君。必問光庭。或以書致意。而常有劉原父歐九之恨。光庭不敢忘。而憂病汩沒。不得刻意向厲。副先生至意。及今衰晩。悲歎無及。而先生之孤學魯氏。謬托以記德之狀。自顧昏敝無識。無以模得其萬一。亦嘗聞先生言。古人之論撰文字甚不輕。黃勉齋狀晦翁先生。三十年而後出。其愼重如此。而今人直欲下筆卽就。何以形容得盡。光庭心常銘佩。故其於先生言行。亦難於撰次。鄭重而未及就者亦有年。今學魯氏年已高耋。而光庭神識日就昏耄。恐有長逝之恨。而先生弟生員公所錄言行。從姪生員公延相狀草俱得之。朝夕審識之餘。非後人記聞之比。故迺敢依本錄加編次焉。而間附平日之所親炙而得之者如此。以冀世之秉筆之君子就其中而加采擇焉。且以寓高山景行之遺慕焉爾。謹狀。

上之二十一年四月癸亥。後學通仕郞前惠陵奉事李光庭狀。

挽詞[编辑]

權斗寅

有斐斯文老。堂堂器業優。官纔知縣邑。迹久卧園丘。龜鶴長年盡。東南灝氣收。儒林日沉悴。吾道付悠悠。

[编辑]

權斗經

篤行儒林表。高名鄕黨宗。白衣登鶚薦。黃髮屈雷封。八袠徵仁壽。三尊秉禮容。門屛今寂寞。型範閟雲松。

[编辑]

李棟完

景仰高風久。吾南有達尊。卧龍初起壑。倦鳥更歸樊。惠澤留山郡。馨香發洞門。今誰大老在。吟些淚成痕。

[编辑]

李時善

夫子工程多切磋。先賢口氣腹中羅。目前赫業言難旣。身後英名著不磨。

[编辑]

柳敬時

先師同志獨公存。德與爲鄰契㝡敦。東海昔年推二老。南州今日孰三尊。斯文長夜終歸否。末學迷途莫牖昏。回首孤山荒草沒。更揮餘淚錦江濆。

[编辑]

金世欽

從知異骨降松喬。夫子元非俗士曹。早向名塲辭紱冕。晩於窮巷樂簞瓢。百年宇宙羣龍遠。萬里雲霄一羽高。獨立暮塗誰可仗。不堪吾道日蕭條。

[编辑]

李先龍

前秋吾弟自仙居。歸道韶顔尙燁如。錦水波環淸似德。晴䆫日靜老耽書。百原永失淸宵訪。五柳今空處士廬。惆悵吾南更牢落。秖敎衰淚滿衣裾。

[编辑]

鄭鍹

蘭室薰香早。從遊六十春。祥鸞耀寶彩。華聞動朝紳。稽古眞工積。臨民德業新。山庵舊日會。回首倍傷神。

[编辑]

李適意

此老淵源學。由來一脉存。處非忘世路。出爲感君恩。邑小才何展。家貧道益尊。德星今晦彩。承誨更無門。

[编辑]

李琬

欲模公盛德。難把管窺稱。早脫俗儒陋。遠期古道弘。爲仁本孝弟。主敬謹淵氷。和氣多弛彀。正趨一蹈繩。學優才可仕。朢重位堪登。小試牛刀割。寧容驥足騰。靈龜甘縮甲。威鳳自違矰。滿目雲山樂。盈襟水月澄。工夫溫舊得。文字富新增。理順精猶旺。年高疾易乘。誰令雞夢發。遽見鶴驂升。夙忝登門鯉。慚非附尾蠅。有疑質無地。餘恨洩何仍。拙語輸衷曲。罷吟淚滿膺。

[编辑]

南九明

寒旅門庭忽已荒。陶山正脉久茫茫。先生獨得尋衰緖。後學猶能覩末光。靜裏探文如酷吏。病中觀化見生薑。遺風尙有分留處。鶴峀崔嵬錦水長。

[编辑]

金昌錫

先兄爲我語先生。及見先生實過名。穩步儒關開大鑰。高臨函席牖羣盲。一官五馬展蹄跼。八十三年驗壽贏。錦里春風如昨日。水光山色揔傷情。

[编辑]

金楷

與君生世間三年。常仰吾南亦有賢。誠正修身爲學本。慈仁愛物得治先。東西地隔過從斷。故舊情深夢寐懸。我亦人間朝暮客。更將交誼指重泉。

[编辑]

李光庭

先生一身江海士。孝友平生惟燕喜。齋居劬學驗六有。靜裏求仁明利義。漁陽桑歌一二年。錦里茅屋三數間。秖今難回遼鶴駕。從古淸風在富山。

憶昔芝眉過小軒。蓬門尙有淸風存。爲憐癡獃故人子。且幸從遊太史孫。手墨常欽書帶藥。雪庭虛負面承言。那堪一夜春消息。便逐薤歌到九原。

[编辑]

羅學川

養名林下久。曾被聖明嘉。學力窮時見。心工敬上多。高冠驚俗眼。初服返山阿。邑蹟桃千樹。江間草一簑。內恬無物競。外累莫吾加。小子私尤切。先君齒乍差。天公終不憗。大耋遽興嗟。郊謚宜云曜。范銘豈謂華。百年龍劒會。三疊虎巖峩。餘慶應歸後。兒賢克稱家。

[编辑]

金始鑌

鳥馴階上栗收園。錦里先生學避喧。家世只傳詩禮業。居平惟誦聖賢言。三尊俱達官差屈。百行均修孝㝡敦。從此千年無笑語。靑山何處掩溫溫。

洛口遙違座上春。錦江消息片藤因。丁寧靜几收心訣。屬託塵樊走肉人。言中膏肓眞藥石。書留糟粕更精神。深慙孤陋都依舊。圭復如今淚滿巾。

[编辑]

門人金世平

霽月光風庭草新。春深陋巷樂顔貧。工專愼獨衾無愧。學進明誠道彌眞。南極昌星今夜晦。北邙寒日錦江濱。門生老淚空盈睫。手澤披來倍愴神。

[编辑]

張之杰

學博姿醇行義敦。明時束帛賁丘園。文翁出守風謠遠。處士歸來松菊存。鶴峀春風生座上。錦江雪月照心源。樑摧一夕將安仰。泣誦前秋屢贈言。

[编辑]

李好意

先生門下早知歸。瞻仰胷襟霽月輝。性理深源窮意索。經綸素蘊與時違。武城梅雨聞絃誦。雲谷烟霞謝是非。可惜斯文天又喪。儒林考德更無依。

[编辑]

李載基

魯邦多君子。承襲斯爲美。流風日以舛。俗儒資口耳。先生超獨立。早識學爲己。外若渾沙樸。內實篤踐履。文詞與字畫。餘事笑專技。先聖有遺訓。學而優則仕。枳棘鳳暫棲。春風在百里。歸來抱黃卷。默探洙泗旨。迨其德彌卲。神用渾妙理。朢實愜士林。華衮付良史。王父昔邁征。彊輔惟公是。磨礱道義塲。優游禮樂地。長書及短札。戢戢盈箱几。小子不吊天。公又至於此。痛哭失所依。重悲道將否。分誼同文擧。漬綿愧高士。空將相紼詞。遙唱錦江涘。

祭文[编辑]

弟瑢

嗚呼痛哉。兄之於弟。未嘗相離。一日違顔。兄必召弟。二日不拜。弟亦思兄。來則和樂。去則留止。今何不然。一日二日。寂無招呼。載來載往。亦不挽止也。虛堂凄冷。影響終閟。數月之間。人事之異。至於是邪。兄其忘我而捨我邪。雖不能忘我捨我。而有不能自由者邪。此生於世。不可以見兄邪。不可復見。則又何以爲懷也。嗚呼痛哉。言念不肖。夙遭憫㐫。年纔七歲。已哭天只。而惟兄憐我。撫之惟勤。及其稍長。昏愚無似。而惟兄憫我。誨之無倦。敎文字不以魯鈍而輟其朝益暮習之工。導義方。不以駑下而廢其耳提面命之訓。惟其學書而不能有所成。承誨而不能有所得。則是弟愚懦之質不能變化也。非兄敎誨之方不嚴且勤也。中年以後。命益險奇。再遭割胖之痛。累有喪明之慽。而惟兄知弟之踈拙昧事。則或登山擇地而命葬之。憂弟之褊急過慮則或携衾共寢而寬譬之。有過失則警責焉。有迷惑則指敎焉。弟或以喪慽貧病之相仍。憂其門戶之衰替。則兄必曰有命焉。非憂之所能免也。惟當不爲不義而爲其所當爲而已。是則言而敎之也。亦或事有所逆意。心有所憤介。而來就兄側。見兄囂然自樂。儼然自持。不以外物動其心者。則向來介滯之心。有所愧悟而自然消釋。是則不言而敎之也。至於晨必省廟。朔必薦物。祭必齊戒。齊必沐浴。坐必斂膝。行必擇地。喪則盡其哀。慶則致其喜。接人則雖至微至賤而必以其誠。處事則雖羣非衆訕而必當於理。是則動靜無非敎也。而弟之所悅之而不能學焉者也。及至晩年。兄姊皆已辭世。孤露餘命。惟兄是依。而有異味則分嘗焉。有難事則稟决焉。遇祭祀則同其悲感。對親賓則共其笑語。時或杖屨來臨于弟家。怡然和悅。燕語移日。而至於鄕射長老之會。禪堂朋友之聚。兄必命隨。而弟不敢後。騎則在後斂衣。坐則侍傍周旋。往事如昨。今不可以復得矣。上年冬末。以家間災孽。移寓數百步之外。則兄猶以所居之稍遠。而相遇之或間爲慮。及其寢疾。眷眷亦以弟之無所依托爲念。言猶在耳。痛貫心胷。易簀之後。所當盡心者襄奉之節。而誠意未孚。計慮不周。旣不能別擇吉地。又不能盡於大事。有弟無良。不如無弟。惟是死日不遠。拜兄有期。則庶或九泉之下。又結未了之緣。但未知地下人間。果無彼此之殊。而兄及弟矣。再有相好之樂邪。如其不然。悠悠此恨。何時可已也。嗚呼痛哉。

[编辑]

宗姪萬杰

嗚呼痛哉。天降我公。匪私吾門。有美姿質。金貞玉溫。行成于孝。餘力學文。貫穿經史。發爲文辭。直追古作。駕軼當時。落拓風塵。窮養林泉。蘭香遠播。鶴鳴聞天。出守百里。暫試牛刀。桑滄屢變。賢路崎嶇。得坎則止。而又何慽。一室岑寂。圖書滿壁。對案默坐。兢存硏索。簞瓢晏如。世事都捐。時乘四出。杖藜蹁躚。云誰爲友。花山孤老。鶴駕風烟。携手共娛。芝蘭臭合。士林朢媲。孤露小生。於我夫子。親爲叔姪。誼同師弟。地分兩鄕。心偏景慕。時從几席。穩承奬諭。若飽江河。如醉醇酎。慇懃手札。眷意尤至。家門不幸。嶺運久替。哲人云亡。天意難晰。東林響輟。洛波龍逝。儒風寂寞。後學誰依。旣爲公慟。更哭吾私。日月詎幾。琴祥載至。儀容漸邈。杖屨難侍。一哭稽晩。情誼匪淺。不昧惟靈。歆此敬奠。嗚呼痛哉。

[编辑]

再從姪延相

嗚呼痛哉。衡嶽其頹。樑木其摧。儒林公哭。門戶私哀。重泉隔世。長夜何晨。倀倀迷途。嗟嗟後人。萬古眞宅。一片先岡。瑞鳳藏儀。美玉埋光。寢門長慟。徹膂摧膓。伏惟尊靈。降歆一觴。嗚呼痛哉。

[编辑]

從姪孫緯恒

嗚呼痛哉。昔我先祖。種善蓄德。家傳儒素。世濟淸祿。積慶攸發。公乃誕膺。旣純且正。旣毅且弘。穉年畫沙。不作羣戱。粤自志學。已知爲己。不求立異。自孝弟始。惟其至性。不懈不已。大本旣立。門路自正。乃啓羣書。對越賢聖。縱橫出入。融會貫澈。却掃專精。中道不畫。摭其英華。味其眞腴。禮以言動。規以步趨。敬義夾持。如輪如翼。事物隨遇。剛克柔克。發之文辭。其音金玉。推之心畫。其寶龜璧。宮鐘徹外。臯鶴聞天。無媒草路。恩綍翩翩。鶚峙東府。鳧颺南邑。方期大展。納民皇極。南斗爭瞻。西嶺忽暝。時其可傷。公則奚病。錦之一區。爰得我所。繚桂爲楣。編蕙爲戶。我室寬閒。我土康莊。梅䆫月至。菊砌風香。高冠大帶。朝夕於焉。一炷淸香。萬慮忘筌。推吾所有。牖我諸子。淸風所激。士多興起。誰云獨善。厥施孔仁。庶幾百年。惠我後人。如何一疾。遽啓手足。飈輪鶴馭。一往不復。鄕無領袖。士失趨向。矧玆子姓。誰仰誰仗。雲凄玉峀。水咽錦曲。淸塵掩卷。素琴藏匣。儀刑永閟。墜緖難尋。拜跪明筵。若或見臨。瀝此忱誠。敬薦菲薄。爽靈孔昭。庶賜降格。

[编辑]

李時善

不佞在乃城之酉谷日。高明洊遊附近方。必招出會語。而或有直枉陋止。羾然開懷。其談鋒多卓𣂈也。高明斯文之多績。及孝友之行。人無不知。而尤可體驗者。接風標見其左之右之。無非合節。先儒義理之說。愈出而愈新。信乎有德者必有言也。故其中心所存之德。人未能卒然盡發之也。適有一時之人。薦名于朝而拜官。然當時薦剡者。未深察德。使坎坷下僚。惜乎斯人之德。豈可知縣而止哉。不佞自酉谷遷春陽舊居之後。謦欬尤難期。故自忘病廢難動。約會于三溪。不佞卒丁喪慽而止。又欲會于禮安新巖泉石。私吟短句。以謀披襟。而亦終牴牾。自玆絶意于會面。而徒常戀德嚮風。豈意高明先歸。令人嗚咽淚下。聞藏神有日。令孫兒贊奠抒哀。其不顧玆行潦。

[编辑]

門人李景翼

嗚呼。世之學者。以僞亂眞。依㨾畫蘆。捧心效矉。先生視之。餘子紛紛。介然自立。卓爾不羣。一部曾傳。十載蕫帷。立我大本。提綱挈維。刊落枝榦。採摭華實。博約解科。剛方自式。事從要易。言求簡當。朢之稜稜。卽之琅琅。發爲文章。自成家則。有光有聲。如金如玉。克楷且遒。君子心畫。豈要字好。一在其中。拔茅初載。接袂夔龍。東市赭衣。載慴宰臣。引義責正。法語悚人。世路多𡾟。晉塗迍邅。牛刀暫試。武城歌絃。拂衣歸來。人莫我知。優哉游哉。卒歲以嬉。錦水一曲。碩人之寬。永矢不諼。溪流紺寒。迨其季年。德尊守確。自視猶歉。常若不足。有來問疑。不以自居。行年八十。尙覬其餘。曰余小子。戴冠之初。忘其孤陋。登門執贄。從遊七年。誘掖諄至。珍重旨訣。尙在簡牘。戒以發露。勉以靜一。鞭辟近裏。詔敎反覆。自幸晩蒙。依歸有得。去年秋杪。趨拜丈席。及其告歸。眷眷餘意。送之于門。嗟我小子。爲學之方。先典詳矣。不在多言。吾子勉之。奉以周旋。庶不墜遺。孰謂斯言。而訣終天。山樑已頹。卒業無緣。墜緖茫茫。我懷焉極。失聲長號。痛徹心臆。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