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事會元/卷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婦人乘簷子及禁斷

唐高宗咸亨二年,敕曰:百官家口,咸預士流,至於衢路之間,豈可全無障蔽。婦人比來多著帷帽,遂棄冪帷,曾不乘車,別坐簷子。遞相仿效,浸成風俗。過為輕率,深失禮容,理須禁斷。

兜 籠

《唐志》:巴蜀婦人多有,肅宗乾元已來,以兜籠易於簷負,京城奚車兜籠代于車轝矣。奚車似今之坐車耳。

婦人線鞾線鞋

唐高祖武德已來,婦人著履,視制亦重,又著線靴。開元以來,例著線鞋,取輕妙便於事。

昏娶親迎舉樂 障車

《唐志》云:太極元年,左司郎中唐紹上疏雲,親迎之儀,備諸六親。當須昏以為期,詰朝謁見,往者下俚庸鄙,時有障車。邀其酒食,以為戲樂,近日此風轉盛,上及王公。乃廣奏百樂,多集徒侶,遮擁道路,障車禮貺,過於聘財,歌舞喧嘩,殊非助感,請禁之。

公主事舅姑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王珪子欽直,尚南平公主,時廢公主事舅姑之禮。珪曰:主上欽明,動修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欲成國家之美耳。遂與妻就席坐,令公主親行盥饋之禮而退。自此成風,自珪始也。

公主賜諡

唐德宗貞元十五年七月,故唐安公主,賜諡曰莊穆,自此始也。

貴 妃

唐明皇天寶三載八月,冊太真妃楊氏為貴妃,始也。

夾寨夫人

後唐莊宗天祐五年五月,破夾寨於潞州,得符道昭妻侯氏,有才色,時稱夾寨夫人。

會昌山

唐明皇天寶元年,改驪山為會昌山始也。

后土祠

漢武時,舊有后土祠隳廢,至唐明皇再修之。按《傳記》云:后土祠隔河與梁山泊相望,舊立山神像以配坐,如妃匹焉。至開元中,始別建室而遷出之。燕公張說為之記,俗傳安道者,淫怪尤甚焉。

封諸山為公

唐明皇天寶十載,封沂山為東安公,會稽山為永興公,吳山為成德公,霍山為聖應公,醫巫閭山為廣寧公,已上並三月十七日,一時禮冊者也。

吳山為西嶽

唐肅宗至德二年春,改吳山為西嶽。

改嶽山名

唐肅宗上元中,聖躬不康,術士請改吳山為華岳,華岳為泰山,華州為泰州,華陰縣為泰陰縣。寶應元年復舊。

封四海為王

唐明皇天寶十載正月,封東海為廣德王,南海為廣利王,西海為廣潤王,北海為廣澤王。

封四瀆為公

唐明皇天寶六載,河瀆封靈源公,濟瀆為清源公,江瀆為廣源公,淮瀆為長源公。

文宣王 兗國公

唐明皇開元二十七年,贈孔子為文宣王,顏回為兗國公。

五嶽封王

唐明皇先天二年三月,封華山神為金天王。至開元十二年,封太山神為天齊王。天寶五載,封中嶽為司天王,北嶽為安天王。

天下減廢佛寺及僧

武宗會昌五年,並省天下佛寺,減僧教,銅像鐘磬,納官鑄錢,鐵像置農器。由是天下拆寺四千五百餘所,還俗僧尼二百六萬五百,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隸僧尼屬主客,顯明外國之教,敕大秦穆護,杖二千餘人還俗,不雜中華之風也。

再廢寺

周世宗顯德二年四月,諸州廢寺三千六百三十六所。

佛 骨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宮人三十名,赴臨皋驛,迎鳳翔法門寺塔,有釋迦佛指骨一節入內。時刑部侍郎韓愈,上書諫之。

道士隸宗正寺

唐明皇開元二年五月詔改。

僧尼拜父母

唐明皇開元二年閏二月,令道士女冠僧尼,致拜父母。

國忌行香齋僧

晉高祖天福五年二月,國忌日,宰臣跪爐,百官依班序立,每忌日飯僧百人,永為定式始也。

關 節

唐穆宗長慶元年四月,詔雲文學之科,聞近日浮薄之徒,扇為朋黨,謂之關節,干擾主事。

曆日板

唐文宗太和九年十二月,敕諸道州府,不得私置曆日板。

霍 錐

唐懿宗咸通十年,龐勳據徐州,有眾二萬,男子十五已上,皆令執兵。其人皆野鋤鉤為兵,號霍錐。

拂菻狗

唐高祖武德七年,高昌國士麯文泰,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長尺餘,性甚慧。雲出拂菻國,中國有拂菻狗,自此始也。

上元點燈

《唐志》曰:睿宗好樂,元宗又善音律。先天二年正月望,胡僧婆隨請夜開門,燃百千燈。睿宗宴喜門,觀樂凡四日。

市賣 白望

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宦者主宮中,市買謂之宮市。抑買人物,但稱宮市,則斂手付,真偽不辨。

搗 蒜

後唐閔帝初,秦雍間令長,設酒食,私丐於部民,俗謂之搗蒜。及清泰初,安重誨為京兆尹,之鎮長安,亦為之。秦人曰:日為搗蒜。老者詳之,蓋語訛耳,乃倒算是也。

晉少帝敗

晉少帝開運四年正月,為契丹所劫,蒙塵于封禪寺也。

茶 神

《唐傳》載云:時有鬻茶之家,陶為陸羽之像,置於煬器之間,雲宜茶足利也,因目之曰茶神。有交易則以茶祭,無則以釜湯沃之。

玉 樹

《唐傳》記云:雲陽界多漢離宮故地,至唐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玉樹青蔥,左思賦有之。或非其語過,蓋不知此樹也。

華夷圖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宰臣賈耽上《海內華夷圖》。

繁台音婆 吹台

汴州之南,有地名曰繁台,梁開平二年七月,改為講武台。本梁王吹台也,因繁氏居之。

打夜狐 唐敬宗寶曆二年十一月,帝好深夜自捕狐狸,宮中謂之打夜狐。

甘露事

唐文宗太和元年十一月,李訓、鄭注謀宦官,詐言金吾仗舍石榴樹,有甘露,請上觀之。致亂。

立獸炭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五月,德宗即位,至十月,九成宮貢立獸炭爐。

木芍藥

唐《松窗雜錄》云:開元禁中,初重木芍藥,即牡丹也,蓋禁中呼之耳。

跳 脫

《盧氏雜說》云:唐文宗問宰臣雲,古詩云:「輕衫襯跳脫」,跳脫是何物也?宰臣未對。上曰:即今之腕釧也。《真誥》言安妃有斷粟金跳脫,是臂飾也。

廢散從親事官

周太祖廣順元年三月,詔廢諸州散從親事官,公私便之。

諡先生

《唐志》云:養德丘園,聲實明著,則諡曰先生。大行大名之,小行小名之。

鄭州僕射陂

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十一月,詔冊故僕射李靖為太保,改鄭州僕射陂為太保陂。及後魏孝文賜僕射李靖沖,因以為名,今改之誤也。

天 樞

唐則天長壽三年八月,斂東都銅鐵,鑄天樞於端門之外。至明皇開元二年九月,詔毀之。

律十二卷 唐太宗貞觀六年,房元齡等定律五百條,分為十二卷也。

格十八卷

唐貞觀十一年,刪武德貞觀以來,敕格三千餘件,定留七百條,各格十八卷。

式二十卷

唐明皇開元時,式二十卷,前朝多少不定也。

肆 赦

《唐志》云:肆赦之日,武庫令設金雞及鼓于宮城門之外,右勒囚徒于闕前,撾鼓千聲訖,宣詔為釋之。

赦 書

《唐志》云:赦書頒諸州,用絹寫,行天下。

唐則天垂拱初年,鎔銅為匭,四面置門,各依方色,共為一室。東面曰延恩匭,上賦頌、求官爵、考封表者投之;南面曰招諫匭,有言時政得失,及直諫諍者投之;西南曰申冤匭,有陳得罪冤濫者投之;北面曰通元匭,有元象災變,及軍謀秘策投之。每日置於朝堂,以職官收表疏。既出之後,不逞之徒,或至攻訐陰私,謗訕朝政者。後令中書門下官一人,專監其狀,仍責職官,然後許封進,行之始也。

刑 統

周世宗顯德五年七月,中書進新刪定《大周刑統》。

律 令

唐高祖武德七年,始定律令。

鬥競律

唐憲宗元和二年八月,刑部奏改律第八卷為《鬥競律》也。

禁選人帶京債許借料錢

唐武宗會昌二年二月,中書奏赴選官人,多京債,到任填還,致其貪求,罔不由此。今年三銓,于遠官許連狀相保,戶部各保,量加給料錢,衣食稍足,可責清廉。從之。

州縣官禁部民接坐

後唐明宗長興二年九月,詔天下州縣,官無與部民接坐。

死罪五覆奏

唐太宗時,河內人李好德,素有風狂,而語涉妖妄。時直中書省張蘊古,究其獄,實癲病有征,法不當坐。太宗始令斬蘊古於東市,尋悔之,因發敕,凡決死罪,皆令所司五覆奏。蘊古始也。

斷獄禁樂

唐太宗貞觀五年七月初,令天下決死刑日,上進蔬食,內教坊太常不舉樂也。

逐旬問罪人

後唐明宗天成二年正月,詔長史逐旬問罪人,以杜枉濫也。

赦書一本在內 唐文宗開成元年赦畢,上曰:朕務行實,不欲崇長空文。宰臣李石奏曰:赦書須內一本,陛下時看之。

表狀書奏制

唐明皇先天二年正月,制敕表狀書奏箋牒,每月等數,作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字。

制敕用黃紙

唐高宗上元三年二月,敕制比用白紙,多為蟲蠹,令後尚書省下諸司州縣,宜並用黃紙。

沙門島

漢隱帝乾祐三年正月,罪安友視,坐失城也。友視為永興節度副使,不能防守,致趙思綰之奔沖,至是流登州沙門島,始也。

配衙前安置

後唐末帝,清泰元年十月,罪興州刺史馮暉,坐屯乾渠,為蜀人來侵,奔歸鳳翔,配同州衙前安置,自此始也。

貶崖州

唐中宗神龍六年六月,浪州刺史、平陽郡王敬暉,貶崖州司馬,自此始也。

盜殺武元衡又傷裴度

唐憲宗元和十年六月,鎮帥王承宗遣盜夜伏靖安坊,刺宰相武元衡,死之。又於通化坊刺中丞裴度,傷首不死。

貶李德裕

唐宣宗大中元年七月,貶李德裕潮州司馬,員外安置。二年九月,再貶崖州司戶。至其年十二月,死於崖州也。

吳元濟

唐德宗時,先是吳少陽,本滄州人,與吳翔者相善。翔子少誠,知淮西留後,乃以金帛取少陽至,名為堂弟,置為軍職,充申州刺史。五年少誠病,因家童蔣,以少誠意,召少陽至。少誠已困,乃偽置少陽攝副使,知軍州,遂告少誠死之,少陽自為留後。爾後少陽據蔡,五年不朝。憲宗元和九年卒,子元濟僭襲逆命,卻略近郡邑千餘里,關東大恐。九年十月,以李光顏為忠武節度,光、蔡等州招撫使。十年正月,詔奪元濟在身官。五月,裴度經制,屢戰不已。至十二年,裴度得賊帥吳秀琳李佑。因委信定計,其年將臣李愬,十一月率兵於十日夜,越牆而入,十一日擒元濟,並家屬赴京,斬於獨柳樹下,年二十五。自少誠阻兵已來,三十餘年也。

黃 巢

唐僖宗乾符四年四月,宛朐賊黃巢,聚萬人,起攻鄆州陷之。至中和四年六月,鄆州宋奏敗巢於合鄉,七月巢將林言斬巢,黃揆秉三人降也。

安祿山

唐明皇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反于范陽。至肅宗至德二年正月五日,為嚴莊、李豬兒斫腹死。

朱 泚

唐德宗建中四年十月,涇軍亂,迎朱泚。及至興元元年,李晟、渾瑊等破賊,泚走至平原,為幽州軍士韓旻斬泚。

秦宗權

唐僖宗光啟三年六月,蔡州刺史秦宗權,敵黃巢將孟楷退敗,遂與通和。文德元年,昭宗即位後十二月,蔡州牙將申叢,執宗權,撾折其足。

拓跋思恭即元昊之祖也

昔赫連勃勃,後魏道武末,僭稱大夏天王,自雲徽赫與天連,又號其支庶為鐵伐氏,言鋼銳如鐵,可以伐人。蒸土築城,號曰統萬,言統領眾多也。自赫連築城已來,頻于關右為患。連延至唐僖宗朝,有拓跋思恭鎮夏州,討黃巢有功,賜姓李,名石。卒,有拓跋仁福為番部都指揮使,亦從其姓。梁開平初,將吏立仁福為帥。卒,子彝殷繼為帥。世有綏、宥、銀、夏、靜五州。彝殷仕周,為定難軍節度使,封西平王,皇朝建隆元年,賜名彝興。至乾德五年九月卒,贈太師。其子先睿襲位,太平興國中卒。其子繼筠襲位。繼筠卒,弟繼捧襲位。繼捧以昆弟不睦,乞留京師,於是歸者數人,皆別爵也。唯克文者,依舊知夏州。乾德九年,夏州掩襲背逆者繼遷,繼遷遁去,獲其母妻之屬,羊馬甚多。繼遷乃繼捧弟也。端拱元年,授繼捧節度使,賜姓趙氏,名保忠。端拱二年,繼遷偽順,尋賜官,及姓趙氏,名保吉爾,後累為邊患。真宗即位,繼遷遣使修貢,亦偽順也。景德元年二月,鄜延路奏,繼遷於去年十二月,劫西番王涼府,為潘羅支詐降,集六國番部合擊敗之。繼遷中流矢,至靈州界三十里死。其子阿移尚幼,即德明也,稱臣乞歸順,雲保吉遺令也。時景德三年九月,授德明夏州節度使,封西平王。至明道元年十一月,進封夏王。是月,德明薨,制授德明子元昊節制,封西平王。寶元元年十一月,元昊進奉南郊,人不至。十二月,遣人上表納旌節,自陳僭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