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五·七指示》道路,办社会主义中学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走《五·七指示》道路,办社会主义中学
安徽省芜湖地区革委会政工组教育革命调查组
1971年11月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安徽广德县农机厂工农中学,认真落实毛主席的光辉《五·七指示》,一面建立校内学工、学农基地,一面实行厂校挂钩、队校挂钩、部队与学校挂钩,坚持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办学,改变了严重的“三脱离”状况,做到了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革命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编辑]

开始复课时,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比较严重,有的同志主张通过抓好课堂教学来整顿学校纪律。于是,课程表排得满满的,整天是上课、下课,教师尽量讲,学生埋头记,台上满堂灌,台下跟着转。实际上是“关门教学”、“智育第一”。

党支部针对这个问题,首先举办了领导成员教育革命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批判“关门教学”和“智育第一”。大家认识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培养接班人,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把“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才能搞好教育革命。

领导成员提高认识后,立即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使大家都明确办学方向,决心把教育与三大革命运动密切结合起来。

在群众性的教育革命热潮中,根据教学需要,这个学校在创办了农场以后,又办起了工厂,建立了金工、木工、农药三个车间,同时成立了补鞋、修伞、理发三个为人民服务小组和一个赤脚医生班。并且实行了厂校、队校、部队与学校三挂钩。全校师生为山区贫下中农配制了一台双击式水轮机,为县农机厂加工各种手扶拖拉机配件四百余件,为学校修制了三百多张课桌凳和不少教具,为开办医疗门诊部采集了一百多种中草药。

在两条路线斗争中正确处理四个关系[编辑]

工农中学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中落实《五·七指示》,初步明确和解决了以下四个关系:

一、学习和劳动的关系。工厂初办时,学校过分强调了劳动,一度影响了课堂教学。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进一步组织师生学习光辉的《五·七指示》,既批判“以劳动代替学习”的错误倾向,也批判“关门教学”的错误思想。大家认识到:学校建立学工、学农基地,实行教学、生产和科研三结合,是让学生结合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更好地掌握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知识。认识提高以后,这个学校在教学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方面,逐步做到了比较合理的安排。

二、动手和伸手的关系。办厂过程中,有人认为学校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条件不具备,主张向上伸手。党支部及时组织师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明确人和物、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厂房,就利用大礼堂;没有车床、刨床,就把县农机厂报废的机床搬回来修理改装;不懂技术,就派人到外地参观学习。为使工厂更好地结合三大革命运动进行教学,工宣队同志又带领师生奔赴山区调查研究。那里的贫下中农需要一部水轮机解决电力排灌和电灯照明问题,学校领导就欣然接受帮助配制的任务。在配制水轮机的战斗中,充分发挥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现在,水轮机已经送到了山区贫下中农手里,支援了农村社会主义建设。

三、炼思想和学技术的关系。有的学生希望学到一门技术,因而重视学工,轻视学农;愿意学金工,不愿学木工、修伞、补鞋和理发。有些学木工的女学生,认为木工是手工操作,没有现代技术可学,加上从来没有见过妇女当木匠的,更感到学木工“难为情”。学校就组织她们学习《为人民服务》,批判“技术第一”,并请工人、贫下中农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帮助她们明确学工的目的是为了转变思想,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通过学习,她们和男同学一样,很快就学会了划线、打眼、劈料等技术,以自己的行动破除了旧的风俗习惯。还有一些女学生,一心想学电工,真正实践时又不敢接触“电老虎”,后来她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爬电杆、装电灯、搞电焊,样样能干,初步掌握了电的一般知识。

四、在校内学和到校外学的关系。有的同志认为,学校办工厂、农场,就可以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一定再走出校门了。后来,广大革命师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的教导,认为仅仅在校内学工、学农是不够的,必须实行厂校、队校、部队与学校三挂钩,把学校办到社会上去,使师生广泛接触工农兵,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熔炉里炼思想,长知识。他们同县农机厂和一个生产队实行固定挂钩,组织师生轮流到工厂和生产队去,同工人、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们还和驻军固定挂钩,向解放军学习,请解放军同志进行军训和战备教育。师生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五·七指示》的道路越走越宽广[编辑]

为了全面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这个学校始终坚持开门办学,做到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教学和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炼思想,学知识。

这个学校打破了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法,运用书本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木工车间在制造桌椅板凳时,教师运用几何学上的知识教学生学会划线、打眼、劈料。金工车间在制造水轮机时,数学教师运用书本上的圆台侧面积知识,引导学生加工圆台形水管,使学生学会划线、截钢板、做水管的技术。通过学工,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写出了《初学木工时》、《想和做》、《打大锤的哲学》等文章。师生们认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初步解决了边学边干与系统教学的矛盾。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