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外紀/卷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五 資治通鑑外紀 (明崇禎刊本)卷第六 北宋
宋 京兆萬年劉 恕 編集
卷第七


 周紀四起昭陽單閼,盡屠維赤奮若,凡四十七年。


  頃王


元年
 □春,二月,葬襄王。
 □三月,楚伐鄭。晉、宋、魯、衛、許救鄭。
 □夏,楚侵陳,克壺丘。[1]
 □秋,楚伐陳,陳人敗之,陳懼,及楚平。
 □是歲,曹共公薨,子文公 壽立。
 □燕襄公薨,桓公立。
二年
 □春,晉伐秦,取少梁。
 □夏,秦伐晉,取北徵。
 □秦任望謂康公曰::「饑召兵,疾召兵,勞召兵,亂召兵。君築臺三年,今荊將攻齊,臣恐其以齊為聲,而襲秦為實也,不如備之。」戍東邊,楚乃輟行。
三年
 □春,楚再伐麇,敗之。
 □秋,鄋瞞侵齊,遂伐魯。長狄弟兄三人,佚宕中國,瓦石不能害。冬,十月,甲午,魯叔孫得臣敗狄于鹹,獲長狄僑如,射其目,身橫九畝。斷其首而載之,眉見於軾。
四年
 □春,郕伯薨。
 □群舒叛楚。夏,楚執舒子平及宗子,遂圍巢。群舒,偃姓,舒庸、舒鳩之屬;宗、巢,二國名。
 □冬,秦伐晉,取羈馬。十二月,秦、晉戰,交綏。秦師夜遁,復侵晉,入瑕。
  初,趙宣子言韓厥於晉靈公,以為司馬。是役也,宣子使人以其乘車干行,[2]厥執而戮之。眾咸曰:「韓厥必不沒矣。其主朝升之,而莫戮其車,其誰安之!」宣子召而禮之,曰:「事君者比而不黨。軍事無犯,犯而不隱。吾言汝於君,以是觀汝。汝勉之,臨長晉國,非汝其誰?」告諸大夫曰:「二三子可以賀我矣!吾舉厥也而中,免於罪矣。」厥,韓萬玄孫、子輿之子也。
五年
 □夏,邾遷于繹。五月,邾文公薨,子定公貜且立。
 □是歲,陳共公薨,子靈公 平國立。
 □楚穆王薨,子莊王 旅立。
六年
 □春,王崩,子匡王班立。
 □邾伐魯,魯伐邾。
 □齊昭公妃魯 叔姬無寵,子舍孤弱,國人莫畏。公弟商人自桓公死爭立不得,陰交賢士,附愛百姓。夏,五月,昭公薨,舍立。秋,七月,乙卯,夜, 商人弒舍自立,是為懿公。
 □有星孛入于北斗。


  匡王


元年
 □夏,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晉伐蔡。戊申,入蔡。
 □秋,齊侵魯。冬,十一月,又侵魯,遂伐曹,入其郛。
 □是歲,蔡莊公薨,子文公申立。
二年
 □秋,八月,楚大饑,戎伐其西南,又伐其東南。庸人率群蠻以叛。麇人率百濮,將伐楚。楚師出,百濮乃罷。楚滅庸。
 □楚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沈湎於酒,淫於聲色。令國中曰:「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伍舉曰:「願有進隱。」曰:「有鳥在南方之阜,三年不動,不飛不鳴,何鳥也?」王曰:「三年不動,將定志意;不飛,將長羽翼;不鳴,將覽民則。雖無飛,飛將沖天;雖無鳴,鳴將駭人。舉退,吾知之矣。」居數月,淫益甚。大夫蘇從曰:「食君厚祿,愛死不諫,非忠臣也。」乃入諫。王曰:「若不聞令乎?」對曰:「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臣聞好道者多資糧,好樂者多求而亡;國亡無日矣,臣敢以告。」王曰:「善。」左執蘇從手,右抽刀,斷鐘鼓之懸。明日聽政,所進者五人,所退者十人,誅大臣五,舉處士六,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悅。
 □宋昭公無道,國人不附,庶弟鮑賢而下士。冬,十一月,甲寅,昭公田于孟諸,襄夫人王姬使帥甸攻而殺之。立鮑,是為文公。
 □晉趙盾請師伐宋,靈公曰:「非晉國之隱也。」對曰:「宋人弒其君,反天地而逆民則也。[3]晉為盟主,而不修天罰,將懼及焉。」公許之。乃召軍吏而戒樂正,令三軍鐘鼓必備。趙同曰:「國有大役,不鎮撫民而備鐘鼓,何也?」宣子曰:「伐備鐘鼓,聲其罪也;襲侵密聲,為蹔事也。今宋人弒其君,罪莫大焉!明聲之,猶恐其不聞也。」使告於諸侯,治兵振旅,鳴鐘鼓,以至于宋。
 □晉靈公造九層臺,費用千億,令左右曰:「敢諫者死!」孫息曰:「臣能累十二棋,加九鷄子其上。」孫息正顏色,定志意,而為之。左右皆慴。公俯伏,氣息不續,曰:「危哉!」孫息曰:「復有危甚於此者。九層之臺,三年不成,國用空虛,戶口減少,吏民叛亡,鄰國興兵。社稷一滅,君何所望?」公即壞臺不作。
三年
 □春,晉、衛、陳、鄭伐宋,責以弒君,聞文公定立,[4]乃去。
 □夏,四月,齊伐魯。
 □秋,周甘歜敗戎于邥垂。
四年
 □春,二月,丁丑,[5]魯文公薨,太子惡立。
 □夏,五月,齊邴歜、閻職弒懿公於囿竹,國人立桓公子元,是為惠公。
 □冬,十月,魯襄仲殺惡,立文公子倭,是為宣公。
 □莒自紀公庶其以下,為己姓,不知誰賜之。紀公多行無禮於國。愛少子季佗,欲黜太子僕,僕因國人弒紀公,以其寶奔魯。國人立季佗,是為厲公。
 □魯宣公命季文子曰:「莒太子不憚以吾故殺其君,而以其寶來,愛我甚矣。為我予之邑,今日必授。」里革遇之而更其書曰:「為我流之於夷,今日必通,」明日,有司復命,公詰之,僕人以里革對。公執之,對曰:「毀則者為賊,掩賊者為藏,竊寶者為宄,用宄之財者為奸,使君為奸藏者,不可不去也。臣違君命者,亦不可不殺也。」公曰:「寡人實貪,非子之罪。」乃捨之。
 □是歲,秦康公薨,子共公稻立。
五年
 □夏,六月,齊取魯濟西田。
 □晉率諸侯伐宋。
 □秋,楚侵陳及宋;晉救之,遂伐鄭。楚救鄭。
 □冬,晉侵崇,伐鄭。
六年
 □春,鄭伐宋。二月,壬子,敗宋于大棘。
 □秦伐晉,圍焦。
 □夏,晉趙盾救焦,遂及諸侯侵鄭。楚救鄭。
 □晉靈公虐,趙盾諫,不從。秋,九月,乙丑,趙穿弒靈公,逆文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是為成公。
 □是歲,王崩,弟定王瑜立。


  定王


元年
 □春,晉伐鄭。
 □楚莊王伐陸渾之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王使王孫滿勞之。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楚國折鈎之喙,足以為九鼎。」
 □夏,楚侵鄭;曹伐宋。
 □秋,宋圍曹。
 □冬,鄭穆公薨,太子靈公夷立。
二年
 □春,魯伐莒,取向。
 □夏,鄭子公、子家弒其君夷,立夷弟堅,是為襄公。諡夷曰幽公。
 □冬,楚伐鄭。
 □是歲,秦共公薨,子桓公榮立。
三年
 □冬,楚伐鄭;晉救鄭,伐陳。晉嘗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請擊之,莊王曰:「先君之時,晉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晉伐楚,是寡人之過。如何其辱諸大夫?」大夫曰:「君之時,晉不伐楚,及臣之身,而晉伐楚,是臣之罪也。請擊之。」莊王俛泣而起,拜諸大夫。晉聞之曰:「君能下其臣,而君臣爭以過為在已,上下一心,未可攻也。」乃夜還師。
 □莊王罷朝而晏,樊姬問其故。王曰:「旦與賢相語,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為誰?」王曰:「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問之,對曰:「妾非不欲專貴擅愛,以為傷王之義也,故所進與妾同位者數人。今虞丘子為相十年,未嘗進一賢,知而不進,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安得為賢?」明日,王以樊姬之言告之,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於是辭位,曰:「臣為令尹,國不加治,獄訟不息,處士不升,淫禍不討,久固祿位,妨群賢路,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曰孫叔敖,多能無欲,可授之政。」莊王曰:「子輔寡人,令行絕域,奈何去之?」虞丘子固辭,王許之,賜采田三百,號曰「國老」。

  劉恕曰:聖人因人而成大功,愚者貪權而忌勝己。虞丘子悟樊姬之一言薦孫叔敖,而莊王伯天下,謂之賢相可也,奚獨楚哉。


 □孫叔敖代虞丘子為令尹,狐丘丈人麄皮白冠來弔,曰:「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不不知足者怨處之。」孫叔敖曰:「願聞餘教。」丈人曰:「位高而意益下,官大而心益小,祿厚而施益博。謹此三者,足以治楚矣。」或云:叔敖沈、尹莖相與友。叔敖遊郢三年,聲晦不知,修行不聞。沈尹莖曰:「令人主上至於王,下至於伯,我不若子。接俗說義調均,以適主心,子不如我。」沈尹莖遊郢五年,楚王欲以為令尹,讓曰:「期思鄙人孫叔敖,聖人也。王必用之。」王乃使人以王輿迎叔敖為令尹。叔敖施教導民,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民皆樂其生。不教而從化,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已之罪也。莊王盡傳境內之勞與諸侯之憂於叔敖,遂伯天下。功跡著乎竹帛,傳乎後世。
  莊王問於孫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為國是也。」孫叔敖曰:「國之有是,眾非之所惡。臣恐王之不能定。」王曰:「不定獨在君乎?亦在臣乎?」孫叔敖曰:「國君驕士曰:『士非我無逌貴富。』士驕君曰:『國非士無逌安強。』人君失國而不悟,士饑寒而不進,君臣不合,國是無逌定矣。桀、紂以合其取捨者為是,不合者為非,故亡而不知。」王曰:「願相國與士大夫共定國是,寡人豈敢以褊國驕士民哉!」
  莊王好田獵弋射,大夫諫曰:「晉、楚敵國也,楚不謀晉,晉必謀楚,王無乃耽於樂乎?」王曰:「吾獵以求士也,榛藂刺虎豹者,吾知其勇也;攫犀搏兕者,吾知其勁有力也;罷田而分所得,[6]吾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國以安。」
四年
 □春,晉、衛侵陳。
 □秋,赤狄伐晉。
五年
 □夏,齊、魯伐萊。萊,子爵。
 □赤狄侵晉。
 □是歲,河徙。
 □燕桓公薨,宣公立。
六年
 □夏,白狄會晉伐秦,晉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甦。
 □楚滅舒蓼。
 □晉郤缺代趙宣子為政。
 □秋,趙朔佐下軍,朔盾子也。
 □冬,楚伐陳。
 □王使單襄公聘於宋。遂假道於陳,以聘楚。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野有庾積,場功未畢,饍宰不致餼,司里不授館,民將築臺於夏氏。及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賓不見。單子歸,告王曰:「陳侯不有大咎,國必亡。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間,功成而不收,廢其教而棄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將何以守國?居大國之間,其能久乎?」
七年
 □秋,魯取根牟,東夷國也。
 □滕昭公毛薨,子文公繡立。
 □晉成公與楚莊王爭強,會諸侯于扈。陳靈公畏楚,不會。晉以諸侯之師伐陳。成公薨于扈,子景公孺立。
 □冬,宋圍滕。
 □陳靈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陳其亡乎!吾驟諫君,君不吾聽而愈失威儀。夫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未有能保王公之號,垂顯令之名者也。今君縱恣,不亡必弒。」靈公以泄冶為妖言而殺之。
 □楚伐鄭,晉救鄭,鄭敗楚師。
 □是歲,衛成公薨,子穆公遫立。
八年
 □春,齊歸魯濟西田。
 □夏,齊惠公薨,子頃公無野立。
 □陳靈公淫于夏姬,其子徵舒弒公。
 □六月,宋伐滕。
 □諸侯伐鄭。
 □秋,魯伐邾,取繹。
 □冬,楚伐鄭,晉救鄭,逐楚師。
 □諸侯戌鄭。
 □鄭子家卒,國人討幽公之亂,斫子家棺而逐其族。改葬幽公,諡曰「靈」。
 □是歲,劉康公聘魯。歸,王問魯大夫孰賢?對曰:「季孫行父、仲孫蔑儉,儉能足用,族可以庇,其長處魯乎?叔孫僑如、公孫歸父侈,侈則不恤匱,憂必及之。人臣而侈,國家弗堪,亡之道也。」
九年
 □春,楚伐鄭。
 □夏,楚侵宋。
 □冬,楚莊王為夏氏亂陳,欲伐之,使人視之。還報曰:「其城高、溝深,而蓄積多。」寧國言王曰:「可伐。陳,小國,而蓄積多,必賦斂重,而民怨上;城高、溝深,則民力殫矣。」王遂興兵伐陳,謂陳曰:「無驚,吾誅徵舒而已。」遂入陳,殺夏徵舒,因縣陳。申叔時謂莊王曰:「王以賊弒君,徵兵諸侯,以義伐之,已而利其地,何以令於天下!」莊王曰:「善。」乃迎陳靈公太子午於晉而立之,是為成公。孔子讀史記至楚復陳,曰:「賢哉莊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
 □莊王使士亹傅太子審,辭。王曰:「賴子之善善之也。」對曰:「善在太子,太子欲善,善人將至;若不欲善,善則不用。」王卒使傅之。問於申叔時,叔時曰:「教之《春秋》、《世》、《詩》、《禮》、《樂》、《令》、《語》、《故志》、《訓典》。若是而不從,動而不悛,悛而不攝,攝而不徹,則導之忠、信、義、禮、孝、事、仁、文、武、罰、賞,而明齊肅以耀之臨。若是而不濟,不可為也。」
  莊王之法曰:「群臣入朝至門,馬蹄踐霤者,斬其輈而戮其御。」太子犯令,廷理斬輈戮御。太子怒,入見王泣曰:「為我誅廷理。」王曰:「立法從令所以尊敬宗廟。前有老主而不踰,後有儲主而不屬,真吾守法之臣也。」益爵二級。
  令尹子佩請飲莊王,王許之,而不往。子佩曰:「臣有罪乎?」王曰:「聞子具於強臺,南望料山,以臨方皇,左江右淮,其樂忘死,吾薄德之人,不可以當此樂。恐留而不能返也。」
  莊王以越政亂兵弱,欲伐之,杜子曰:「臣患知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自見其睫。莊蹻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亂也。王兵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弱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此知之如目也。」王乃止。
  初,莊王欲伐晉,使豚尹觀焉。返曰:「其憂在上;其樂在下。賢臣沈駒在焉,不可伐也。」明年,又使觀之,返曰:「可矣。沈駒已死,諂諛多在君之廬,其君好樂而無禮;其下危處以怨上。上下離心,伐之,民必先叛。」莊王從之。
十年
 □春,楚莊王圍鄭,三月,克之,而許之平。六月,晉救鄭,趙朔將下軍,韓厥為司馬。楚敗晉于邲,將軍子重,三言而不當,莊王歸,過申侯之邑,申侯進飯,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請罪,王喟然嘆曰:「賢君有師者王,中君有師者伯,下君群臣莫若者亡。我,下君也,群臣又莫若吾恐亡也,且世不絕聖,國不絕賢;天下有賢而我獨不得,何以食為?」莊王見天不見妖,地不出孽,則禱於山川,曰:「天其忘余歟?」
 □冬,楚伐蕭,宋、蔡救蕭。楚圍蕭,蕭潰,遂滅之。
 □宋伐陳,衛救陳。
十一年
 □春,齊伐莒。
 □夏,楚伐宋。
 □秋,赤狄伐晉。
十二年
 □夏,晉伐鄭。
 □秋,九月,楚圍宋,將軍子重諫曰:「君廚肉臭而不食,尊酒敗而不飲,三軍之士,皆有飢色,欲以勝敵,不亦難乎!」莊王曰:「請有酒投之士,有食饋之賢。」
 □是歲,曹文公薨,子宣公盧立。
十三年
 □夏,五月,宋及楚平。
 □六月,癸卯,晉敗赤狄。辛亥,滅潞,獲長狄僑如之弟焚如,鄋瞞由是遂亡。赤狄,潞氏,隗姓。
 □秋,七月,秦伐晉,晉敗秦師。
 □周室既衰,暴君汙吏慢其經界,徭役橫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詐。魯宣公初稅畝,《春秋》譏焉。於是上貪民怨,災害生而禍亂作。
 □冬,魯蝝生。
十四年
 □春,晉滅赤狄 甲氏及留吁、鐸辰。趙莊子問於狄封人曰:「吾聞狄雨沙三日,雨血三日,馬生牛,牛生馬,信乎?」曰:「然。」莊子曰:「妖足以亡國也!」對曰:「雨沙,虻風所飄也;雨血,鷙鳥擊於上也;馬生牛,牛生馬,雜牧也,此非狄之妖也。」莊子曰:「奚為妖?」對曰:「其國數散,其君幼弱,諸卿貨大夫比黨,百官肆斷而無告,政令不竟而數變,其士巧貪而有怨,此其妖也。」
 □夏,成周宣榭火。
 □冬,晉使士會聘于周,王享之餚烝,士會私於相禮原公,曰:「吾聞王室之禮無話毀折,今此何禮也?」王曰:「子弗聞乎,禘郊之事,則有全烝;王公立飲,則有房烝;親戚宴享,則有餚烝。唯戎、狄則有體薦,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今叔父使士季修舊德,以獎王室。唯是先王之宴禮以貽汝。余一人敢設飫禘焉,胡有孑然其効戎、狄也?」士會不敢對而退,歸乃講聚三代之典,修執秩以為晉法。
十五年
 □春,晉使郤克聘于齊,齊頃公使婦人觀而笑之。克怒,歸,請伐齊。
 □秋,八月,范武子謂其子燮曰:「郤子之怒甚矣,不逞於齊,必發諸晉。不得政,何以逞怒?干人之怒,必獲毒焉。余將致政,以成其怒,無以內易外也。」乃老,郤克為政。
 □范文子暮退於朝。武子曰:「何暮也?」對曰:「有秦客庾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讓父兄也。爾童子,而三掩人於朝。亡無日矣。」擊之以杖,折委笄。
 □是歲,蔡文公薨,子景公固立。
 □許昭公薨,子靈公甯立。
十六年
 □春,晉、衛伐齊。
 □秋,邾人戕鄫子于鄫。
 □楚莊王薨,子共王審立。
 □魯宣公嘗夏濫於泗淵,里革斷其罟而棄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於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寢廟,行諸國,助宣氣也。鳥獸孕,水蟲成;獸虞於是乎禁罝羅,鳥獸成,水蟲孕;水虞於是乎禁罣䍡,蕃庶物也。」公聞之,曰:「吾過而里革匡我,是良罟也,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師存侍,曰:「藏罟不如寘里革於側之不忘也。」
 □冬,宣公薨,子成公黑肱立。
十七年
 □春,周劉康公伐茅戎。三月,癸未,敗績于徐吾氏。
十八年
 □春,齊伐魯,取龍。
 □衛侵齊。夏,齊敗衛。
 □魯、衛乞師於晉以伐齊,皆主郤獻子,晉侯許之。於是趙朔莊子已卒,欒書代將下軍。六月,壬申,師于靡笄之下。癸酉,陳于鞍。郤克傷,曰:「余病喙。」張侯御曰:[7]「三軍之心,在此車也,其耳目在於旗鼓。車無退表,鼓無退聲,軍事集焉。吾子忍之,不可以言病。受命於廟,受脤於社,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病若未死,秪以解志。」三軍從之。齊師大敗。
 □秋,七月,齊及晉盟,使齊歸魯汶陽田。
 □八月,宋文公薨,子共公固立。
 □九月,衛穆公薨,子定公臧立。
 □晉師歸,范文子後入,謂武子曰:「夫師,郤子之師也,其事臧。若先,則恐國人之屬耳目於我也。」郤獻子、范文子、欒武子見景公,曰:「克也以君命命三軍之士,三軍之士用命。燮也受命於中軍,以命上軍之士,上軍之士用命。書也受命於上軍,以命下軍之士,下軍之士用命。」
 □冬,楚侵衛、魯。
十九年
 □春,晉率諸侯伐鄭,鄭敗晉于丘輿。
 □夏,鄭伐許。
 □秋,晉伐廧咎如,討赤狄之餘,廧咎如潰
 □冬,十二月,甲戌,晉作六軍,韓厥為卿,將新中軍。
 □齊頃公朝晉,郤獻子曰:「寡君使克也,不腆弊邑之禮,為君之辱,敢歸諸下執政,以整御人。」苗棼皇曰:「郤子勇而不知禮,矜其伐而恥國君,其與幾何!」
 □齊頃公歸而弛苑囿,薄賦斂,不聽聲樂,不食酒肉,內愛百姓,問疾弔喪;外敬諸侯,從會與盟,卒終其身,國家安寧。
二十年
 □冬,十一月,鄭師疆許田,許人敗諸展陂。鄭伐許,取鉏、任、冷敦之田。晉救許伐鄭,取汜、祭。楚救鄭。
 □是歲,鄭襄公薨,子悼公費立。
 □燕宣公薨,昭公立。
二十一年
 □夏,梁山崩,晉景公召伯宗。絳人謂伯宗曰:「策於上帝,國三日哭,以禮焉。」從之。
 □伯宗朝,以喜歸,告其妻曰:「吾言於朝,諸大夫皆謂我智似陽子。」對曰:「陽子華而不實,主言而無謀,難及其身。子何喜焉?諸大夫莫子若也。然民不能戴其上久矣,難必及子!盍亟索士整庇州犁焉。」得畢陽。及欒弗忌之難,諸大夫害伯宗。畢陽送州犁于楚。
 □冬,十一月,己酉,王崩,子簡王夷立。
 □初,吳周章卒,子熊遂立。卒,子柯相立。卒,子疆鳩夷立。卒,子餘橋疑吾立。卒,子柯盧立。卒,子周繇立。卒,子屈羽立。卒,子夷吾立。卒,子禽處立。卒,子轉立。卒,子頗高立。卒,子勾卑立。卒,子去齊立。是歲,去齊卒,子壽夢立,吳始益大。壽夢稱王,吳之年始可紀。


  簡王


元年
 □春,二月,魯立武公之宮為武世室。
 □魯取鄟。鄟,附庸也。
 □三月,晉、衛、鄭、伊洛之戎、陸渾、蠻氏侵宋。
 □夏,四月,丁丑,晉遷都新田,亦謂之絳,以絳為故絳。
 □六月,鄭悼公薨,弟成公 睔立。
 □秋,魯侵宋。楚伐鄭。
 □冬,晉救鄭。
 □晉侵蔡。楚救蔡。
二年
 □春,吳伐郯。郯,己姓,子爵。
 □秋,楚伐鄭。諸侯救鄭。
 □楚亡大夫申公巫臣在晉,使其子狐庸為行人於吳,教之射御,導之伐楚。吳始大通於上國。
三年
 □春,晉使魯歸汶陽之田于齊。
 □晉侵蔡,遂侵楚。
 □晉趙嬰通于趙朔之妻晉成公女莊姬,其兄趙同、趙括放嬰于齊,莊姬譖之於景公曰:「同、括將為亂,欒、郤為徵。」
 □夏,六月,討趙同、趙括,殺之。朔子趙武從其母莊姬蓄于公宮,以其田與祁奚。韓厥言於景公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懼矣。」乃立武而返其田焉。
:劉恕曰:《史記·晉世家》,景公十七年誅趙同、趙括,復令庶子武為後,其年及事與《左氏》略同。《趙世家》云,晉景公三年,屠岸賈攻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朔之殳人程嬰匿趙氏孤兒武於山中。十五年,景公有疾,與韓厥謀立趙武攻滅屠岸賈,復與趙武田邑。案《左傳》成二年,晉景公之十一年,欒書將下軍,則於時朔已死矣。據此說,殺趙同、括後十五年乃立趙武,而《外傳·晉語》趙文子冠見諸大夫,皆不言趙氏復立,惟郵無正,謂趙簡子曰:「昔先主文子少亹於難,失趙氏之典刑,而去其師保,基於其身,以克復其所。」諸書多言程嬰、公孫杵臼之事,不知其然乎。《晉》、《趙世家》與《春秋》內外傳不相符合,其說近誣。
 □趙武冠見欒武子曰:「昔吾逮事莊主,華則榮矣,請務實乎。」見中行宣子曰:「惜也,吾老矣!」見范文子曰:「賢者寵至而益戒,不足者為寵驕。故興王賞諫臣,逸王罰之。」見郤駒伯曰:「壯不若老者多矣。」見韓獻子曰:「成人在始與善,如草木之產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猶宮室之有牆屋也,糞除而已,又何加焉。」見智武子曰:「成子之文,宣子之忠,事君必濟,其可忘乎!」見苦成叔子曰:「抑年少而執官者眾,吾安容子。」見溫季子曰:「誰之不如,可以求之。」見張老而語之,張老曰:「從欒伯之言,可以滋;范叔之教,可以大;韓子之戒,可以成。智子之道善矣。三郤,亡人之言也,何稱述焉!」
 □冬,晉、魯伐郯。
四年
 □楚共王曰:「孤有德於鄭。」使人來盟。鄭成公私與之盟。
 □秋,鄭成公朝晉,晉曰鄭私平於楚執之使欒書伐鄭楚侵陳以救鄭
 □冬,十一月,楚伐莒。戊申,入渠丘。庚申,莒潰,楚遂入鄆。
 □秦及白狄伐晉。
 □鄭圍許。
 □是歲,齊頃公薨,子靈公 環立。
五年
 □春,衛侵鄭。
 □三月,鄭 公子如立公子繻為君。
 □夏,四月,鄭人殺繻,立成公太子髡頑。子如奔許。
 □晉景公有疾。
 □五月,立太子州蒲為君。會諸侯伐鄭。辛巳,晉歸鄭成公。
 □六月,丙午,晉景公薨,州蒲立,是為厲公。
七年
 □夏,狄侵晉。
 □秋,晉敗狄。
八年
 □春,三月,魯成公將朝,周使叔孫僑如先聘且告。見王孫說,與之語。說言於王曰:「叔孫享覲之幣薄而言諂,殆請之也。若貪陵之人來而盈其願,是不賞善也,且財不給。」王遂不賜,禮如行人。成公至,仲孫蔑為介,王孫說與之語,說讓。說以語王,王厚賄之。
 □劉康公、成肅公會晉厲公伐秦。韓厥將下軍。
 □夏,五月,丁亥,晉以諸侯之師敗秦于麻隧。
 □曹宣公薨。
 □秋,公庶子負芻殺太子而自立,是為成公。
九年
 □秋,八月,鄭伐許,敗還。戊戌,鄭復伐許。庚子,入其郛。
 □九月,衛定公有疾,立子衎為太子。
 □冬,十月,公薨,太子立,是為獻公。
 □是歲,秦桓公薨,子景公 后立。
 □莒渠丘公 朱薨,厲公孫犁比公 密州立。
十年
 □春,晉會諸侯討曹成公,執而歸諸京師。
 □夏,六月,宋共公薨,少子平公 成立。
 □楚侵鄭及衛。鄭侵楚,取新石。
 □冬,十一月,許靈公畏鄭之逼,請遷于楚。辛丑,楚遷許于葉。
十一年
 □夏,四月,滕文公薨,子成公 原立。
 □鄭伐宋,宋敗鄭于汋陂。鄭敗宋于汋陵。
 □衛伐鄭。
 □晉厲公將伐鄭,使苦成叔及欒黶興齊、魯之師。范文子曰:「諸侯皆叛,則晉可為也。唯有諸侯,故擾擾焉。諸侯,難之本也。得鄭憂滋長,焉用鄭!」郤至曰:「然則王者多憂乎?」文子曰:「我王者乎寡德而求王者之功,故多憂。」楚共王率東夷救鄭。晉人欲爭鄭,范文子曰:「能內睦而後圖外,盍姑謀睦乎!今司寇之刀鋸日弊,而斧鉞不行。內猶有不刑,而況外乎?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今勝楚與鄭,[8]吾君將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歛,大其私暱奪諸大夫田,而益婦人。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將幾人?戰若不勝,晉國之福也;戰若勝,其產將害大,盍無戰乎!」欒武子曰:「韓 邲箕之役,晉有大恥三。今我任晉國之政,又以違蠻夷重之,雖有後患,非吾所知也。」范文子曰:「晉國故有大恥,[9]君臣不相聽以為諸侯笑也。」
 □六月,甲午晦,楚壓晉軍,[10]厲公使擊之。欒書請俟齊、魯之師。郤至曰:「楚師將退,我擊之,必以勝歸。夫陳不違忌,一間也;南夷與楚來而不陳,二間也;楚與鄭陳而不整,三間也;士卒在陳而譁,四間也;眾聞譁則必懼,五間也。鄭顧楚,楚將顧夷,夷莫有鬪心,不可失也。」公悅,敗楚師於鄢陵,射共王中其目。欒書是以怨郤至。楚師宵遁,晉將榖,范文子曰:「吾庸知天之不授晉且以勸楚乎!德,福之基也,無德而福隆,猶無基而厚墉也,其壤無日矣。」
 □秋,七月,尹武公會諸侯伐鄭,晉以諸侯之師侵陳、蔡。曹人請于晉,晉歸曹成公。魯 叔孫僑如晉,郤犨欲去季孟。
 □九月,晉人執季孫行父,魯成公使子叔聲伯如晉謝請季文子,郤犨欲予之邑,弗受。歸,鮑國問之,對曰:「苦成叔家欲任兩國而無大德,少德而多寵,位下而欲上政,無大功而欲大祿,皆怨府也。其君驕而多私,勝敵而歸,必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舊;非多怨民無所始。其身不能定,焉能與人邑!」
 □冬,十二月,晉厲公使郤至告慶于周。見召桓公,[11]與之語,召公告單襄公曰:[12]「溫季曰:『微我,晉不戰矣!楚敗,晉不知乘,我則強之。戰而勝,是吾力也。若是而知晉國之政,楚、越必朝。』吾曰:『子則賢矣。抑晉國之舉也,不失其次,吾懼政之未及子也。』曰:『昔荀伯自下軍之佐以政,趙宣子未有軍行而以政,今欒伯自下軍往。若佐新軍而升為政,不亦可乎?』」襄公曰:「君子不自稱,非以讓,惡其蓋人。故王天下者必先諸民,則能長利。郤至佻天之功以為己力,不亦難乎?兵在其頸,不可久也。」
十二年
 □春,正月,鄭侵晉衛救。晉侵鄭。
 □夏,五月,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
 □晉范文子反自鄢,謂其宗、祝曰:「以德勝者猶懼失之,況驕泰乎。君多私,今以勝歸,私必昭。難必作,吾恐及焉。為我祈死,先難為免。」
 □六月,戊辰,文子卒。乙酉,盟于柯陵。單襄公謂魯成公曰:「晉將有亂,其君與三郤當之!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目體不相從,何以能久。郤氏,晉之寵人也,三卿五大夫,可以戒懼矣。今郤錡之語犯,郤犨之語迂,郤至之語伐,犯則陵人,迂則誣人,伐則掩人,誰能忍之!雖齊國佐亦將與焉。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吾聞國德而鄰於不修,必受其福。今君逼於晉,而鄰於齊,齊、晉有禍,可以取伯。」
 □楚救鄭。
 □冬,十月,諸侯伐鄭。楚救鄭。
 □齊國佐惡慶克淫亂。十一月,殺克,以榖叛。靈公與之盟而復之。
 □鄢陵之戰,晉獲楚王子發鈎。欒書怨郤至,使發鈎告厲公曰:「郤至使人勸楚王戰,及齊、魯之未至也。微郤至王必不免。」公以告欒書,書曰:「臣固聞之,郤至欲為難,使苦成叔緩齊、魯之師,戰敗,將納孫周,事不成,故免楚王。今君若使之於周,必見孫周。」郤至聘於周,公使覘之,見孫周。厲公即位以來,南伐楚,東伐齊,西伐秦,北伐燕,兵橫行天下而無所綣,威服四方而無所詘,遂合諸侯於柯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暴虐萬民。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歛,大其私暱。內無輔拂之臣,外無諸侯之助,戮殺大臣,親近導諛。
 □十二月,使胥之昧、夷羊五刺郤至、郤犨、郤錡。錡謂至曰:「君不道於我,以吾宗黨夾而攻之,雖死必敗,君必危。」郤至曰:「武人不亂,智人不詐,仁人不黨。鈞之死也,不若聽君之命。」皆自殺於榭,尸諸朝,納其室以分婦人。國人不蠲,長魚矯脅欒書、中行偃,公不忍殺,長魚矯曰:「臣脆弱,不能忍俟也。」乃奔狄。
 □欒書、中行偃圍厲公於匠麗氏。召韓獻子,獻子曰:「弒君以求威,非吾所能為也。」偃欲伐之,書曰:「其身果而辭順。犯順不祥,伐果不克。」
 □舒庸人以楚師之敗,道吳人圍巢及釐、虺,伐駕。楚襲舒庸,滅之。
 □是歲,燕昭公薨,武公立。
 □邾定公薨,子宣公 牼立。
十三年
 □春,正月,庚申,晉欒書、中行偃囚厲公六日而弒之。厲公所以死者,無德而功烈多,服者眾也。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魯邊人以告,成公曰:「臣殺其君,誰之過也?」里革曰:「君之過也。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於殺,其過多矣。」
 □初,晉襄公之曾孫桓叔捷之孫惠伯談之子周避難適周,事單襄公,立無跛,視無還,聽無聳,言無遠,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天地所祚,小而後國。敬、忠、信、仁、義、智、勇、教、孝、惠、讓,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其昭穆又近,可以得國。晉仍無道而鮮胄,其將失之。必早善周。」厲公既死,欒武子使智武子、彘恭子迎周于京師。庚午,大夫逆于清原,周曰:「人有元君,將稟命焉。稟而棄之,是焚榖,二三子之虐也。稟而不材,是榖不成,孤之咎也。二三子為令之不從,故求元君而訪焉。孤之不元,廢也,誰怨?元而以虐奉之,二三子之制也。圖之進退,願由今日。」大夫對曰:「辱君之允令,敢不承業。」乃盟而入。
 □甲申晦,齊以慶氏之難,殺國佐。
 □二月,乙酉,晉悼公即位。定百事,立百官,育門子,選賢良,興舊族,出滯賞,畢故刑,赦囚繫,宥間罪,薦積德,逮鰥寡,振廢淹,養老幼,恤孤疾,年過七十,公親見之,稱曰王父。使呂宣子將下軍,彘共子將新軍而,稱呂錡之功,士武子、文子之德,故以彘季屏其宗。使令孤文子佐之,而稱魏顆退秦師之勳。以趙武為卿,以士貞子帥志博聞宣惠於教,右行卒能以數宣物定功,欒糾能御以和於政,荀賓有力而不暴,祁奚果而不淫,羊舌職聰敏肅給,魏絳勇而不亂,張老智而不詐,鐸遏寇恭敬而信強,籍偃惇帥舊職而恭給,程鄭端而不淫,好諫而不隱,使為太傅,下至贊僕。欒伯請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教之,則遍而不倦。荀會文敏導之,則婉而人。欒黶果敢諗之,則過不隱。韓無忌鎮靜修之,則壹。使茲四人者為之。」魏絳,犨子也。
 □夏,六月,鄭侵宋,遂會楚。伐宋,取朝郟、幽丘。伐彭城,納宋 魚石。
 □秋,八月,己丑,魯成公薨,子襄公 午立,年三歲。
 □冬,十一月,楚伐宋。晉救宋。晉 韓厥將中軍為政。
 □十二月,晉合諸侯于虛朾謀救宋。宋人辭諸侯,而請師圍彭城。晉使張老延君譽四方,且觀道逆者
十四年
 □春,正月,諸侯圍宋 彭城,彭城降晉。
 □夏,五月,晉率諸侯伐鄭,入其郛。
 □晉侵楚及陳。
 □秋,楚救鄭侵宋。鄭侵宋,取犬丘。
 □是歲,王崩,子靈王 泄心立。

校記[编辑]

  1. 「壺」原作「狐」,據《左傳》文公九年改。
  2. 「干」原作「于」,據《國語·晉語五》改。
  3. 「也」字原無,據《國語·晉語五》補。
  4. 「聞」字原無,今補之。
  5. 「丁丑」原作「丁卯」,據《春秋經》、《左傳》文公十八年改。
  6. 「所得」二字原無,據《說苑·君道》補。
  7. 「御」字原無,據《國語·晉語五》補。
  8. 「楚」原作「荊」,今改之。
  9. 「有」字原無,據《國語·晉語六》補。
  10. 「楚」原作「荊」,今改之。
  11. 「召」原作「邵」,今改之。
  12. 「召」原作「邵」,今改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