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記言別集/卷二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 記言別集
卷之二十一
作者:許穆
1772年
卷二十二

丘墓文[编辑]

贈吏曹參判鄭公墓銘[编辑]

公諱凝遠。字士完。觀水。其別號也。姓鄭氏。系出東萊。東萊之鄭。國之大姓。國初。有直提學賜。直提學之後。有左參贊蘭宗。以文學貴。參贊生昌原都護府使光輔。府使生江西縣令漢龍。縣令生社稷署令純福署令生氷庫別提象信於公爲皇考。妣宗室李氏。長男期遠。丁酉之亂。以明將楊元儐相。死節於南原。褒贈左贊成。又追爵三世。縣令爲左承旨。署令爲吏曹參判。別提爲領議政。公兄弟五人。公最少。天姿俊秀。嗜文學。學懷素書。才藝夙成。十六。丁外艱。其哀慼哭泣。見之者皆以爲善行。三十。成進士。三十三歿。一時交遊士皆哭之如親戚。出贈賻以成禮。葬坡州臨津下向陽。公和而直。介潔少許可所與遊皆時之良善。名譽日廣。不幸早歿。人莫不惜其才。而悼其無命。娶咸興府判官洪堯佐女。洪氏亦至性善行。事姑不失懽心。公歿而旣三年。猶服食無變於居喪之日。五年而姑夫人歿。三年而洪氏歿。洪氏先公一年生。後公八年歿。四十一。合葬向陽。男之虎。以直道顯行。大司諫推恩。追爵公吏曹參判。洪氏爲貞夫人。二壻朴汝城,宋之和。皆士人。之虎生行一,行百,行萬。又庶出子行千。行一縣監。行百參奉。壻五人。洪景塤,尹徵夏,吳始鼎,李保胤,李浚。徵夏縣監。浚進士。朴汝城一子嶠。宋之和二壻。任塾,金鉉。洪景塤一子。錫九。二壻。柳緯相,成萬齡。尹徵夏二子。普,會。壻進士黃釗。行一三子。潤周,演周。一子幼。女三人。壻趙宇鳴,洪重績。一女幼。行百四子。經周,緯周。二子幼。壻兪世重。二女幼。李保胤二子。徽,徵。壻丁致重。一女幼。行萬四女。壻一人。盧世煥。女三人。幼。行千一女幼。內外子孫三世。五十人。其銘曰。

所賦者厚。而胡嗇之壽。不發於其身。以裕其後人。

戶曹判書金公墓表陰記[编辑]

判戶曹金公世濂。字道源。本善山人。高麗侍中宣弓之後。曾祖贈左贊成弘遇。祖贈吏曹參判孝元。父贈吏曹判書克鍵。母陽川許氏。弘文館典翰篈之女。公才藝早成。致名譽。二十三。選國子兩試。二十四。擢甲科第一人。當光海八年。其明年在諫院。方廢母后議起。公首論其主張者。得罪竄西塞之郭山。一年。移江陵。又一年。得釋。許任便居住五年。仁祖克大難。以修撰召之。常侍經幄。或在兩司。卒貴用。致位列卿。以御史廉問郡縣二。湖西,湖南。嘗忤直諫。貶官一。以執義斥玄風縣監。使絶國一。日本通信副使。親老乞養一。以承旨出安邊。任方面三。黃海,咸鏡,平安等道觀察使。自公使日本還。上多之。特加通政。爲兵曹參知參議,吏刑曹參議,副提學。再爲密直。由關西省。入爲大司憲。其年改都承旨。擢拜戶曹判書。明年卒。年五十四。公溫厚有雅量。知遇仁祖。甚倚任之。每言治道。以君德爲先。其在方伯郡縣。以寬民正俗爲重。玄風鄕約條制。上令頒行四方。論事詳密。如慰諭淸北疏。執義辭職啓事。俱爲救時之嘉猷。爲文章。尤長於詩。婉麗有法。有東溟集。公之墓。在楊州治北姑母峴西南之壟。貞夫人柳氏。籍文化。贈兵曹參判成民之女。公卒後三十六年八十歿。夫人德善媺行。宗族歸心。其正家敎家。爲女中君子云。生三男二女。男翊相,弼相,儁相。翊相早殀。其二壻李嘉雨,申晑。前夫人。亦文化柳氏。無子。其葬。在州東三十里別非里平靈之洞。

贈吏曹參判李公墓碣銘[编辑]

公諱。字子瞻。姓李氏。系出延安。高麗世。有太子詹事襲洪。是爲始祖。至本朝。有戶部尙書元發。生議政貴齡都觀察使貴山。觀察使生都護府使續。旣族大而貴。太宗欲以其子尙公主。而續不肯從命。太宗怒。欲置法禁錮其子孫至三世迺得解。有參議仁文。始顯用。又三世至正言澍。宣祖傾心李珥。擧國而聽之。朋黨大起。澍言珥用事太專。斥出爲嘉山以歿。素以嚴見憚。竟不復用於朝。後以長男光庭貴。追爵領議政。有次男昌庭。亦有重名於世。仁祖重興之初。擢拜咸鏡道觀察使。卒。觀察使六男。公最長。母星山李氏。處士應明之女也。公以名家子。性恬靜好書。蓽戶蒯席。飯糗茹草。不以利達爲心。旣以才學發聞。自廢主之世。見世道大亂。恥之。寧潔身自守。後逢世故不樂。因廢擧。挈家至上洛之松峙。耕稼以自給。自號稼隱。亦曰治世閑民。鄕黨子弟受業者日集。所居成黨塾。其居家之節。兄弟六人。不析產分居。諸弟登顯仕者每歸家。必下馬於閭外。集處一堂。敬事如嚴父。子弟或有過。不言終日。反自責。必改過請罪。然後迺許。至今子孫勉飭。謹受家敎。不爲非義。忠愛不衰。居父母之喪。不脫絰帶。守塚三年。居家哭泣。人之見之者皆以爲孝子之高行。其祭祀之禮在子孫者。器皿肴饌。定有恒式。皆可法也。趙公絅沈公大孚。許以貞士。而時來相款。公樂自隱無名。不欲與顯者相交懽來往。眞古之所謂淸士者也。公娶永川李氏。刑曹參判民寏之女。有賢婦人之德。閨門之內。無一違君子之敎。而養子孫。亦未嘗以慈愛而壞禮式也。生二男二女。男觀徵。方爲江都留守。以廉謹聞。其次鼎徵。早歿。壻二人。儒生尹爾久,參奉李雲根。觀徵生沃,浡,淑,浹。沃以副提學。忤用事者。斥守淮陽。浡,淑。進士。壻閔昌道及第鼎徵生湜。方爲修撰。又有庶出子澤。尹爾久二壻。李玄綏,韓宗揆。李雲根二男一女。幼。沃生四男。長萬秀。進士。以觀徵貴。公追爵吏曹參判。公生於萬曆二十五年丁酉。歿於崇禎二十一年戊子。年五十二。李氏與公同年生。後公八年五十九歿。合葬之。墓在臨湍蘆原辰向之原。其銘曰。

自古淸節之士。不屈志特立。果於忘世者皆是。而忠敬篤行。蓋不多聞。若公晢哀,原憲。能學道躬行。終身樂於草澤中。孔子嘆之。若子殆其庶幾哉。

金判官墓碣銘[编辑]

公諱永耇。字子壽。姓金氏。光州人。光州之金。爲三韓大姓。見於譜牒者二十六世。至本朝我康靖王時。有左議政國光爲名臣。於公爲六世祖也。曾祖諱鎧。事我昭敬王。爲右參贊。時李珥方用事。以直言忤於珥。擯斥而卒。祖諱世輝。廣興倉守。父諱信。早世。母幸州奇氏。贈領議政應世之女。而己卯名人典翰遵之曾孫也。明萬曆十六年我昭敬王二十一年五月十二日公生。豪邁有氣槩。不問細節。自少時交遊。士皆重之。許院正厚,李洪州命雄。每論交。許以奇才者也。自永昌死之後。遂有廢母妃之議始起。李文忠公元翼諫而得罪。公同太學生員洪茂績等。上疏力爭。首疏者竄。自此時事大變。連有大獄。人人仄目而又有投書。事將朝夕有變。首相奇公自獻覺之。事雖沮。反謀相國。日密陰求過以起大獄。而欲以公媒孼其禍。相國公之母。奇夫人之兄也。公以計破之。奇氏之禍得已。公三十。始入仕。明年。太妃閉之西宮。而諫者皆得罪。奇相國。亦有北塞之竄。公以監察棄去。居原州。五年。爲全州府判官。時廢王之末。大小潰裂。庶事散亂。公悉蠲無名積弊。禁私僞。尤善於剖決。邑稱治。時有付處以下諸囚贖金之令。判中樞金公睟謫居萬頃。貧不能辦金。公與其家素善。出奴婢七口漢上三石田以奉給。不以邑入相累也。後年。有反正之事。大亂初定。人心未孚。時府尹鄭文孚有母之喪。以喪歸。而州有叛民。欲乘時報仇者。公聞之。身遣之。出湖西境。仇不敢動。奇相國旣召還。而功臣等積忌已久。因大獄付處瑞山。仍族其家。公遂去歸。吏曹責棄官迫遣之。而臺諫論以官長有喪。而縱叛民作亂。爲所駁罷。功臣元斗杓爲監司。以府庫財多無面啓。前後官皆逮繫以及公。其實爲公也。事下。監司覈實。則事皆無實。而公猶徒配扶安。二年。國有亂。得釋。歸過連山。號召使金長生留公爲從事。聞事定。罷兵乃還。丙子大亂後。公已五十。議政崔鳴吉聞其賢。欲推薦之。擢爲大用。李植不可。不果薦。公居寬川漁釣。年六十七。其三月二十九日歿。墳墓在州南六十里華嶽洞。淑人鄭氏合葬。其墓銘曰。

智周而行馴。能與物屈伸。先事遠害。無災無愆。明乎處患亂之權。

淑人。河東大姓高嶺鎭僉節制使復禮之女。而故承政院承旨煕績之孫。慈仁謹飭。家道敦睦。待妾媵有恩。一門稱其賢。先公八年五十七歿。公死之後七年。奇夫人八十七歿。有二男二女。男翯,翼。壻二人。僉正蔡翊俊,承旨鄭繼胄。又庶出子四人。䎘,翮,翎,翔。女一人。壻朴后淸。翯生尙堅,碩堅。又五女。壻參奉鄭揎,儒生柳棨,李景益,沈枋。女一人未嫁。翼生庭堅。二子殤而死。三女壻白時采,盧瑞胄。女一人未嫁。蔡翊俊四男四女。男聖瑞,文瑞,元瑞,疇瑞。壻四人。直長鄭鏘,儒生洪受箕,韓瑞己,尹光績。鄭繼胄無子。有所後子世會。䎘二子。兌堅,重堅。女二人。一爲參議李秞妾。一適柳學周。翮二壻元萬長,李時昌。一子幼。內外子孫七十餘。而幼而未長者。不記。

再思堂墓碣[编辑]

公諱黿。字浪翁。姓李氏。本鷄林人。高麗相齊賢七世孫也。世有達官貴人。號爲大族。大王父參判繼蕃。王父觀察使尹仁。父縣令公麟。魯陵六臣故集賢學士朴彭年之壻也。連六臣事。不顯用於世也。公以名臣之世。好卓犖。潔身高行。少遊佔畢齋之門。亦嗜學。非聖人之書不讀。偉然有大節。秋江處士南孝溫稱之曰。可以託六尺之孤者也。早年陞上庠。成宗二十年。及第。由承文正字。至博士兼太常。以譴罷。放迹名山水。遊楓嶽。有摩阿僧見公。問之曰。目覩萬物乎。萬物入目乎。公曰。目覩萬物。萬物亦入目。作格物物格說。後敍爲禮曹佐郞。及戊午史禍起。公佔畢門人目爲黨人。流郭山。三年。量移羅州。甲子。加罪諸黨人。公當論死。有僕隷悶其無罪死。私謂公曰。罪非罪。君不君。盍亦善爲之。亦引李長坤事言之。公愀然久之曰。君命。不可亡也。臨刑。亦自若。廢王聞之愈怒。以爲死且不服。命沒其家。父子兄弟皆連坐。二弟鼉鼈。因逃世不出也。中宗元年。大釋黨人。皆復其官。追爵承政院都承旨。命錄用其子孫。夫人崔氏。贈參判鐵孫之女。稱賢婦人之行。公被禍。當甲子十月二十四日。夫人其八月十七日歿。合葬楊州治東泉溪崔氏族葬。當禍。夫人弟承文院正字命昌。卽去官至羅州。以喪返而葬。公有男四人。曰洙。曰江。曰河。曰渤。洙爲郡守。渤贈右通禮。洙孫弘業以科目進。將顯矣。不幸窮抑而歿。渤孫時發刑曹判書。時發二子。慶徽吏曹判書。慶億爲左議政。弘業孫彥茂。以善行聞。孝宗時。表善行閭者也。仕爲松羅察訪。方八十餘。公別號曰再思堂。爲文章。亦一時所推許。今其文不大傳。東文選,大東詩林。有詩賦累十篇。遊金剛錄一卷。傳於子孫。其銘曰。

君子道窮。逢時不祥。身罹禍殃。憸人媒孼。搆此臲。良善斬伐。守正安命。死生一節。忠臣之烈。百代之名。志士之欸。墟墓之哀。

公子湖安君墓碣銘[编辑]

公子諱澳。字伯瞻。我中宗四世孫而德興大院君諱岹之曾孫。河原君諱鋥之孫。寧堤君諱錫齡之長男也。寧堤君爲後於仲父河陵君諱鏻。河陵君爲後於諸王子錦原君諱岭。於宣廟實親兄弟之孫也。母唐津郡夫人韓氏。大司憲淑之孫也。明顯皇帝萬曆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公子生。生而秀美。宣廟號曰奇兒。而寵賜之特厚。十五。初授三品爵。爲湖安正。尋增秩。爲都正。後襲封二品君。公子愛人好士。不爲侈服奢縱。當光海世。閉母妃於西宮。用事者言母妃當廢。議於群臣。公子曰。不可。卒得罪。甲子之變。又被誣逮繫。大臣力伸之。赦處興海。尋得釋。丁卯。有狄亂。仁廟出狩。公子持母憂。以墨衰從上於江都。後有大獄。被連坐。流康津。康津。南海上窮處。默默受屈。常讀書。絶不應接爲人事。人或邀相敍暢。必辭以罪謫。故相李敬輿嘗廉察湖南。巡行海上。爲留敍累日。握手歎曰。賢哉。居謫良苦。上知公子無罪。特赦。還復爵位如舊。公子感激。常涕泣言之。優遊自適。不預世事。以杯酒自娛。及上登遐。持喪不食旨曰。無以報上恩。今上六年三月十九日公子卒。年七十。公子好寬大。不拘細故。篤於宗族。忠於交友。至於僕隷下賤。亦遇之不失恩信。敎家。以滿溢爲戒。臨事。以推恕爲先。喜遊樂。聲色必謹。有寡妹一女孤貧無所歸。必資而嫁之。莫不曰。公子之賢也。及公子之喪也。客無不哭。失聲相弔云。夫人金氏。籍善山。判兵曹履元之女。有古賢婦人之德。治家不言而敎行。庭無間言。五十年。公子常稱之曰。吾於宗族交友。各得其歡心。皆夫人之賢也。夫人與公子同年生。先公子五年歿。爲六十五。生於丙申三月廿七日。歿於庚子四月十七日。合葬於楊州治南十五里孝子峯東南之麓。有四男四女。男斗漢,奎漢,井漢,軫漢。皆士人。壻四人。士人柳顯立,府使崔寬,士人孟胤瑞,申應澄。側室男房漢。又女二人。銘曰。

親仁慕義。貴而能恭。銜杯自娛。循俗有容。一心皎皎。可質蒼穹。忠信之報。吉人有終。孝子之阿崇四尺之封。刻之山石以表幽宮。

徵士綾城具器之墓表銘[编辑]

昔。從兄觀雪公稱之曰。高山具器之。爲當世隱君子云。今從兄已亡。具氏有子孫。以其先人行記。乞銘於穆。讀其書。其潔身修行。眞隱君子者也。公蓋仁祖世徵士。諱致用。器之。其字也。其先本綾城人。大父大倫。追爵承政院左承旨。父煒。進士。母豐壤趙氏。公聰明過人。弱齡不識字。聞人讀書。輒成誦。開卷試敎。一過貫誦無礙。莫不曰奇才。稍長。旣博通經史。雖老師宿儒。亦莫及也。樂讀聖人賢人書。專心經術。二十九。成進士。癸亥。國家中興。設科選士。公因一應擧恥之。終身不出。見姜鶴年子久。論學大悅。遂相與爲師友。子久書贈竝世相感四大字。相推許云。仁祖二十三年。有薦之者。召拜齋郞。不就。公天稟峻潔。居處必嚴。辭氣必溫。敎家有禮。至於童幼。事長亦無不肅然有序。卜居高山邑治之東。名其室曰于郊堂。安樂其中。與物相裕以壽終。公博於百家書。其學篤於彝倫人事之則。而樂閒暇巖泉。於世刊。泊如也。先娶光州金氏。生庥,廈,庠,膺。後娶求禮張氏。生廓。廈生鼎來,鼎新,鼎徽,鼎位,鼎五,鼎鎭。庠生鼎鉉。廓生鼎起,鼎九。庥膺無子。庥以廈之子鼎新爲後。公生於皇明顯皇帝萬曆十八年八月廿六日。歿於上之七年六月十六日。年七十七。同年九月廿九日。葬于同縣觀音洞先兆之次西向之壟。孺人金氏祔葬。公有所著朱子大全語類通編,心經諸書註解。公旣博於經術。爲禆益於斯學者至如此。又有閑中遣興。作詩什七百篇。嗟乎。懷獨行君子之節。隱而不售。世莫有知者。銘曰

守道者。固窮而不改。知命者。不見知而不悔。吾於斯人者。見其守而知其介。擧其邇而信其大。

鄭掌令墓銘[编辑]

公諱百亨。字德後。姓鄭氏。本晉陽人。有莊憲名臣鄭陟者。以文學起家。至脩文殿太學士。錄淸白吏。卒諡恭戴。學士生承旨誠謹。好直諫。廢主惡而殺之。男舟臣。承文院博士。痛父非命。不食哭以至滅性。於公爲三世祖。恭僖時。皆表忠臣閭。祖諱元麟。初筮仕。爲陵署郞。亦以至行表孝子閭者也。父諱孝成。昭敬時以淸士著名。亦有善行旌門。至憲文時。擢拜湖西道觀察使。卒贈左贊成。娶南陽洪氏。信川郡守義弼之女。生二男。長百昌。博學。善記誦。爲文章。早得名譽。官至京畿觀察使。公爲次子而少有志行。好卓犖。絶不蹂趨俗人蹊逕。爲擧子業。亦不以瑣屑爲工。二十八。選博士弟子。國家中興之年。以才選爲連源道察訪。其明年。擢增廣及第。後三年。以承文著作。選藝文檢閱。陞奉敎。丁卯之亂。上出幸江都。事平。賞從上勞。陞司憲府監察。累轉司諫院正言,司憲府持平。求補外爲通津縣監。以公廉稱。後爲侍講院弼善。改司憲府掌令。時有章廟追尊之議。公執不可。忤上旨。不復顯用。居散班三年。丙子。奴來侵。三日。先驅已薄國都。都城擾亂。宗廟百官諸妃嬪。皆入江都。車駕出。奴騎急。道不通。上卽馳入南漢。受圍四十餘日。正月。奴陷江都。諸主兵者皆走。右相金尙容自燒殺。諸妃嬪姬妾婦女百官。皆被驅。先觀察公老病不能動。公以爲父子皆陷。無一二全理。寧不辱。父子訣。衣朝衣。望行在所。四拜而遂自經死之。城旣陷。闔族皆死。公有兄子善興。收殮。以反葬廣州治西鄭氏族葬。奴旣約成而去。上命祠部。賜祭表忠臣閭。顯宗十年。宰相白上。追爵承政院都承旨。公自其高,曾以下及公之身。皆以忠臣孝子。旌閭者五世。公平生好直道。一以高節自力。能不墜先人之訓。死之時。年四十八。淑夫人慶州李氏。贈議政時發之女。後公三十二年七十四歿。公無子。有一壻權偳。偳生愈,憲,愨。愨早殀。愈方爲某官。以文詞顯。憲以次子。實主其外家祀事云。嗚呼。鄭氏六世淸白吏。孝子善行四世。忠臣之烈二世。近而驚一世。遠而敎百世。

進士楊君墓銘[编辑]

君諱晅。字以貞。姓楊氏。其先密城人。高麗侍中起之後也。高祖洙。曾祖建成。皆成均上舍。祖孝立。父許國。皆以特行稱。母陜川李氏。獻陵參奉光祿之女。弘文館校理迪之曾孫也。君倜儻慕高。行夙成。自爲兒時。已如成人。又能讀書力學。二十一。成進士。當光海之末。閉大妃於西宮。用事者日令館諸生。亦上疏言當廢。謂之大論云。君恥之。不應榜而歸。時江右士論務大言禮法。以爲利階。得官者皆是。君笑之曰。寧服優之服。誦優之言。以資衣食。無媿也。癸亥光海廢。以先君之命。入太學。太學諸生多慕與之交者。方國家中興。選用才學士。天官爲之注擬者數。而不及一命。命也。君平生好直義勇往。不肯下氣與人苟合。以此不悅者多。而亦以此見重。君有母之喪。食粥居廬。不脫絰帶。三年哭之。幾滅性。喪服。父在爲母期。君子行禮。猶恐其不盡於禮也。不降。非禮也。君子以爲孝子之過也。丙子之亂。南漢受圍急。君起義兵。馳赴亂。聞乘輿下城。亡草澤。終身不出。君五十四歿。疾病。屛婦女。毋得居前。男道南。請聞終身行之者。君已不能言。書十六字與之。亦書不成。其可識者。守死善道四字而已。遂絶。庚寅十一月十八日。明年正月。葬靈山縣西貍谷之原。有所著漁村遺卷。傳於家。妻善山金氏。司宰監副正在鎔之女也。生一男一女。男道南。壻朴晸。皆士人。孫四人。命溥,命漸,命濬,命游。外孫三人。朴明翰,明會,明德。其銘曰。

仲尼有言。不曰白乎。涅而不緇。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緇不磷。以遺其後人。

郡守權公墓銘[编辑]

公諱東輔。字震卿。福州權太師之後。而本朝。有檢校漢城尹靷。六世而至右贊成忠定公橃。事在太史。於公爲皇考。妣貞敬夫人崔氏。系出和順。替成文惠公善門之曾孫。典翰漢公之孫。明武宗正德十三年我恭僖王十二年公生。弱冠以鄕試壯元。始著名。以門蔭。除獻陵參奉。二十六。選司馬試。時忠定公竄寧塞一年歿。公三十一旣除喪。因不出。二十年。至我昭敬王立。忠定公特復其官。公乃復仕。官至郡守。終不樂。謝歸田園。從山水之樂。築室溪上曰石泉精舍。山中。又有居然軒。皆泉石處。好音樂。平居絲竹不撤。吟哦自娛。七十五歿。葬臥丹權氏族葬也。公無子。取其弟縣監東美子來爲後。仕爲監正。生三男。尙忠,世忠,碩忠。內外子孫四世五世。計至五百餘。而大嶺之南。大族九家。可謂賢者之世。樹德之報也。今千里問銘者。公四世孫國子進士斗寅。問其世。尙忠生陵署郞霂。斗寅其長子云。銘曰。

謝仕歸田。閑暇丘原。以永其令名。吉人之貞。

晩覺李先生墓銘[编辑]

李先生諱挺豪。字英彥。高麗門下侍中穡之六世孫也。高祖季町。司憲府執義。曾祖均。弘文館副提學。祖善福。早世。父習。忠武衛副司果。母永嘉權氏。宣務郞夢翼之女也。萬曆六年八月癸卯先生生。十五。從守庵朴枝華先生。受業焉。二十八。陞上庠。庠舍莫知也。惟同年生員崔鳴吉心敬之。明年二月。母權夫人歿。後四年。司果公歿。父母皆年老久病。積歲月不能起。先生食不甘味。衣不解帶者十年。及其居喪之節。居處哭泣。君子以爲至行。四十。從德信公子。講大學經傳。又得聞易乾坤文言之旨。時光海無道。日誅殺諸公子。閉太妃於西宮。諫者皆逐之。先生歎曰。人之道滅矣。大亂不久。歸長湍積雲以避世。天啓六年。先王克大亂之四年。召用才學。先生初授童蒙敎官。一年。國有亂去。崇禎二年。復爲敎官。敎弟子以曲禮,少儀,弟子職爲率。以事親從兄。爲爲學之本。時雪公廬塚三年而歸。於是有祥而返魂。變禮答問。其禮前日。用酒脯。哭辭墓。至家。入門而哭。丈夫婦人序立。一獻而撤。遂入主於廟。有未嘗弔。而來弔者拜。稽顙哭如初。五年。遷通禮院引儀。尋改工曹佐郞。六年夏。爲黃澗縣監。其冬。罷歸韓山山井里。三年。有南漢之事。先生嘗自號曰師心。至此。易之曰晩覺。不復以仕進爲心。居山井七年。而先生歿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爲六十二。有姊子閔吏曹應協。以東宮弼善。還自瀋中。至韓城。以喪歸葬積雲。先生篤信好古。弊衣惡食。人不堪其憂。先生常有懽顏。平生非忠信不言。非篤敬不行。其行事不出於彝倫日用之則。而樂謙順遜約。常若不足。自飭惟嚴。與物常裕。人無怨惡。而好善無窮焉。其見於聲音顏色者。和而能嚴。潔而不隘。使人望之。可愛而可敬者。粹然爲成德君子也。宜人申氏族氏。出自平山。進士弘濟之女也。有一男。曰大喜。側室有二男一女。男益喜,長喜。益喜早殀。女嫁劉世雄。大喜生一男二女。男曰碩。二壻李晉元,李薈。又有庶出子砬,硡,䂽。銘曰。

不高不奇。君子之平也。不伐不爭。君子之成也。禮恭德全。君子之醇也。多聞折衷。君子之文也。

貞敬夫人沈氏墓誌[编辑]

貞敬夫人沈氏。黃海道觀察使吳公端夫人也。沈氏。自國初靑城伯德符始貴大。至懿憲公。九世。公相三人。學士二人。方伯二人。上卿一人。門戶之盛。號爲甲族。王父諱友勝。京畿觀察使。以宣祖功臣。追爵領議政。封靑溪府院君。父諱詻。吏曹判書。襲封靑松君。諡懿憲。母永嘉權氏。兵曹判書徵之女也。夫人有孝友至性。仁愛篤厚。十六。歸吳氏。吳公。吏曹參判百齡之仲子也。夫人事舅姑甚孝。克謹婦道。恭敬不怠。參判公甚重之。不以女子視之。每有大事則必諮之。稱善不已。吳公旣以名家子。好讀書。所與遊多一時才學。夫人日共具不乏。一不以窶色見公也。光海時。夫人家連大獄。懿憲公竄絶域。十年。家事無大小。專屬於夫人。夫人能經紀不墜。後懿憲公復貴用。位列上卿。吳公貴爲觀察使。一女爲王子夫人。長男登第。爲朝右人。家旣盛大。而夫人愈謙約抑損。常以溢尤爲戒。及觀察公卒。夫人四十九。溢米不入口。身不脫衰麻。號哭不絶聲三年。一門皆嘆息曰。善哉乎。悲哀自苦至此而不絶者。天也。夫人曰。險釁一息。尙存未亡。思所以竭力者在祀。具祭器。修祀事。每朔月時享。必躬執供具。齋沐薦羞。終身不廢。居常坐不離席。不粒食。至八十年後。子孫益大。長男。官至刑戶二曹判書。次男。父子爲觀察使。又其次。由畿省。入爲刑曹判書。少男。選翰苑。連在臺省。外孫諸王孫貴人又四人。夫人以孀居。絶不以榮貴爲心。常訓子孫。必隨事篤勉。亦各因其人至行己立身邪正得失之辨。尤明白謹嚴。少男挺昌。常侍左右。戒之曰。吾老亡無日。不願汝從仕也。朝夕無違我。讀書自飭善也。夫人見世道大壞。勉以謹守者如此。夫人恬淨自正。壽益高德益邵。明哲之知。敎訓之正。非特至善之行而已。亦可謂女中君子云。懿憲公八十四。權夫人八十六。夫人必買屋就近。奉養如在室時。有夫人妹早寡衰老。居嶺南歿。生而溫飽之戀。歿而送死之備。一如同宮。亦以遠故。愈悲憐。旣篤於親親。仁及疏遠。九族歸心。至僕隷下賤。亦必恩信周洽。令皆思盡心。此皆德善可敎於後代者也。夫人生於萬曆二十年五月十二日。歿於上之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壽八十一。觀察公卒三十三年。夫人卒。其八月十八日。祔葬滿月。生五男四女。長男挺一。戶曹判書。次挺垣。黃海道觀察使。次挺緯。刑曹判書。次挺璧。早殀。次挺昌。司憲府持平。壻四人。縣令李象鼎,王子麟平大君㴭,進士李粹蕃,主簿柳以泰。挺一七男。始泰。司評。始益。縣監。始鼎。早殀。始謙。監役。始震。進士。始恒,始萬。如萬。進士。二壻士人鄭宗祥,進士姜碩臣。又有庶出子始有。挺垣四男。始壽。平安道觀察使。始大。副率。始亨,始績。四壻都事閔弘道,士人韓器明,金鳳至,黃鍾亮。挺緯以兄子始萬爲後。有三女。皆幼。挺昌二男三女。長男始元。其下皆幼。李象鼎四男。允協,允迪,允濟,允諧。允諧。進士。大君四男。福寧君栯,福昌君楨,福善君枏,福平君㮒。二壻士人趙祺壽,鄭重萬。李粹蕃二壻。士人韓宗老,金文夏。銘曰。

至行之積。可以厚人倫。可以觀禮義。可以敎後世。天之德善之報。宜其彌邵而彌大。

泛齋沈公墓碣銘[编辑]

公諱大孚。字信叔。姓沈氏。其先自靑城伯德符始大。靑城伯坐安孝公溫。我世宗昭憲王后之父也。於公爲六世祖。五世。有京畿觀察使岱。事宣祖。壬辰之亂。從上西狩。受畿省之命。伐賊兵敗死之。上褒其忠。列之元功。追爵領議政。封靑原府院君。夫人崔氏。右尹弘幹之女也。觀察公死之時。公生七年。其持喪慼容。見之者多流涕。及稍長。崔夫人戒之曰。寡婦之子。俗羞與之友。如恥之。莫如讀書修行。公愀然色慼。刻意力學。非聖人之書不讀。南遊見鄭寒岡先生受心經。鄭文肅公見公賢才。遺周禮一部曰。周道在此。勉之。光海五年。公二十八。選一等進士。崔夫人已老。公事其兄。恭敬不怠。喜之亦惟喜。憂之亦惟憂。常有懽之顏也。仁祖反正之年三月。以善行初授司圃別提。不就。其六月。其兄以不善父母。流北邊。身被栲榜生蛆。公吮之。徒步重繭。勤於道路二千餘里。人愈益賢之。明年。爲重林驛察訪。一年。崔夫人歿。食粥居廬三年。庚午。爲大君師傅。孝宗潛邸時也。私餉師傅。公辭以哺餟。由是禮遇益厚。壬申。累轉刑曹佐郞。癸酉。擢乙科及第。以禮曹佐郞。遷諫院爲正言。王子仁城君珙旣賜死。死而其三子流海島。上特寬釋之。兩司爭論不已。公曰。此殿下盛德事也。旣不能開導於前。又不能將順於後。非所以報殿下者也。論者目之以黨逆。斥出爲保寧縣監。辭不赴。甲戌。爲松禾縣監。明將毛文龍鎭椵島。其吏卒行郡邑恣所爲。民不堪。公嚴條約。禁橫暴。聚鄕縣子弟。敎以禮俗。西路專務征利。與管餉不相能。謝去。卒就理。徒配報恩。數月。國有慶赦還。丁丑。卜居聞慶之嘉隱。名其室曰泛齋。謂無家也。連爲修撰,校理。皆不就。戊寅。以持平召之。公以大亂之後。邦政大壞。遂罪狀僨事諸臣。其大臣首罪者有連宮禁。族大而盛。所言切直。上不納。卽告歸。尋改成均直講。不就。其年。三南大飢。大臣白上。選擇三南都事。兼管賑恤事。公以薦爲慶尙都事。秋。仍覆審災傷。以量田。田政未備。條上便宜均稅事累百言。上從之。庚辰。以修撰。再爲獻納。以王子水閣事上疏曰。苑樹者。先王之所種植。一朝伐之。作王子水閣。此殿下慈子而不敬先王也。上怒遞獻納。公連在三司,吏曹。癸未。以宗簿正。出爲星山縣監。標榜城門曰。持身淸謹。聽政公平。太守事也。太守勉之。敦孝友。聽約束。無廢法令。百姓事也。百姓勉之。存孤弱。問高年。每以歲時。饋米肉。一如古事。己丑。復爲應敎兼侍講弼善。世子以舊時師傅。欲尊禮異等。掌禮者以爲不可。然每入侍。世子必敬禮下之。五月。上登遐。擬大行廟號。公上箚曰。今大行大王廟號。有以祖易宗。宣祖有光國大功。而廷臣欲稱祖。尹根壽以爲無義而止之。後許筠,李爾瞻作僞書。更爲稱祖之說。當時無文獻老成爲國盡言如尹根壽者。其事遂行。繼體之君。雖有功有德。爲百世不遷之廟。而爲宗而不爲祖。周武王。爲周世室。漢之文帝。唐之太宗,玄宗。晉之元帝。宋之高宗。皆不得稱祖。功以祖。德以宗者。俱爲不遷之廟。非宗貶於祖。祖加於宗也。太宗,世宗,高宗,中宗。皆稱宗而不遷。則固自若也。踵無義無禮之禮。上祖號於先王。不但事非經據。違禮大矣。上怒言。卒不見用。後以舍人。復爲司諫。因事引避。擧金尙憲言之。政院以爲國之元老。不可名也。上命貴問。公曰。禮。君前臣名。名尙憲以此也。遂罷司諫。後年。上追罪議諡事。以爲誹謗先王。公付處淮陽。用諫者言。尋赦之。丙申。遷先公之葬。公曰。禮。三年服者。改葬緦。是三月之喪也。其居處哭泣飮食。一如初喪。廬墓下三月。時公七十一。因羸敗積疾。其後年十月廿八日公歿。葬處仁先墓之傍巳向原。公少遊君子之門。聞古人之學。其居家事親處昆弟。皆可爲德善之表。與人忠愛篤厚。見善則勸。知過則規。自守甚嚴。一不枉己而循人。好讀書。重經學。常言曰。天地事物之故。無窮在吾心。廣大高明。不學不得。明於大義。察於制度。通古今之宜。然後天下事可言。公嚴正有儀。辭受有禮。進退有義。臨事有法。其所與友者。龍洲公,坡山李觀察。吾亡從兄雪翁。此數子之賢。皆以直道交相善幷列之。公初娶西河任氏。觀察使鼐臣之孫。無子。後娶光州盧氏。領議政守愼之曾孫。生一男一女。男昌徵。少有至性善行。不幸早殀。壻都事權尙規。又有支庶子昌閏。女四人。一人李震謙妻。而三人郡守鄭何,察訪南斗徵,牧使李慣妾也。昌徵生羲圖。又早殀。有二子皆幼。銘曰。

德之辨。存乎災疢。德之進。觀於忠信。嗚呼。確而貞。敦且順。

許同樞墓陰記乙巳[编辑]

公諱崝。字卓甫。姓許氏。本陽川縣人。大父𥫟。贈戶曹參判。父容。贈兵曹參判。母豐壤趙氏。我太祖功臣趙巖之後也。公善騎射。宣祖三十九年。增廣及第。爲宣傳官。後八年。陞折衝將軍。三年。爲加乙坡鎭僉節制使。以能陞助防將。留咸興一年。祖母歿。以喪歸。壬戌。爲衛將。改僉知中樞。仁祖元年。爲結城兵馬都尉。丁卯之亂。從上於江都。由衛將。出爲釜山鎭僉節制使。甲戌。爲仁同都護府使。丙子。爲內乘兼宣傳官。冬。有狄亂。明年春。車駕至自南漢。賞扈從文武百官。公例陞同中樞。後連爲樂安,長興。辛巳。趙夫人歿。旣三年。仍不復仕。嘆曰。老母已歿。復爲誰求養。老於田廬足矣。謹祭祀。睦宗族。以率子弟。無事樂觀書。每得古人格言。必書諸壁。以觀省焉。壬辰。以八十。加資憲。壬寅。以九十。加正憲。其明年正月十七日歿。公平生好恬湛。六爲鎭守。未嘗營立產業。貞夫人蔡氏。籍仁川。樞密院使寶文之後也。先公二十三年歿。墳墓在廣州蘇山。與公同塋而葬。西向爲封。有三男一女。男㙫,琡,堉。壻生員李敏及。側室子女四人。男壇,垤。壇選武科。壻權管,安鎬。內外子孫四十人。

李蔚珍墓誌戊申[编辑]

公諱之英。字子實。姓李氏。本全義縣人。其始祖高麗太師棹。太師子孫世有顯人。七世至門下平章事仟。其世益大。後三世。皆至大官。選部典書子華。參贊議政府事丘直。知中樞院事貞幹。諡孝靖。孝靖公以孝特聞。大夫人百有二歲。孝靖公七十餘。稱壽母壽子。我世宗時。推恩壽母。宣德九年四月。王旨賜金氏爲貞大夫人。夫人自言老人平生。未嘗向日月便旋。人謂之敬天之壽。貞太夫人六世。至禮山縣監佖。始居江左之河濱。於公爲三世祖。大父慶斗。追爵兵曹參判。父宗文。軍威縣監。母慶山全氏。司憲府持平慶昌之女。而高麗修文太學士伯英之後也。公早有才名。二十九。登丙科及第。補成均學諭。至學正。爲北道兵馬評事。卽謝歸。後以成均典籍。遷禮曹佐郞。還館職爲直講。以聖節賀使書狀官。如京師。後轉累官。擬於臺府。當光海之末。朝政極亂。公棄歸河濱。有江上之樂。優遊忘世者五年。癸亥仁祖克大難。召用才望。公爲北靑節度判官。有治績。上賜表裏。五年以親老歸。後爲戶曹佐郞。不就。而母夫人歿。旣除喪。爲蔚珍縣令。爲政不苟。科條詳密。民德之。以治理聞。將有賞。國有亂不果。尋以縣令。兼春秋館記注官。明年罷。其年。先府君歿。旣葬。廬於墓下。因積疾哀毀。卒至於不勝喪。亦命也。年五十五。葬河濱。公事親孝。處兄弟友。善於秉職臨民。取科第三十年。官不過令長。公平生避名勢。不喜苟官。見不可則去。不以拓落爲恥。公以此名不揚而行益全。公娶司贍寺參奉金致三女。生瑑,瑜,球。瑜進士。球孝宗四年及第。嘗以順天都護府使。方爲泰安郡守。女三人。其壻進士鄭昌基,參奉李志遜,士人李敏卿。庶出子四人。珉,璶,璞,琨。又女二人。銘曰。

攫挐者危。自守者全。嗚呼。寡廉恣欲。贍智連蹇。子都之醜。嫫母之娟。

鄭處士墓表[编辑]

鄭道泂子重。自吾東海歸。始來相見。君樸實耆古。少言語。敦愨忠實。吾見而悅之。聽其言。觀其行。古人所謂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者。吾於此人者。見之矣。君少孤。善事母。耕田力作。以奉懽心。日讀古人書。究古人之學。亦益我者也。吾心賢之。君本朝貞肅公淵之後。而直學士淮之六世孫也。其家有世故。父某連坐流日南。以爲後於族父縣令濂。有庶母某。上言守闕。哭乞免連坐。得。釋君十四。父歿而繼而其庶母某死。君爲之心喪三年。母宗室李氏。賢有婦人之德。年高敎子孫善行皆可法。母歿。君已五十餘。衣衰麻。居喪哭。皆如古人者。纔免喪。君死。君死之前月。又有少愛子死。君五十六。聞吾辭右相歸田里。來見我。還去數日。君死。此死訣也。君前娶盈德鄭氏。有子壻一人。儒生李鼎紀。後娶龍駒李氏。生二男。長曰澤。才十六。其次。君死之前月。無命短折者也。嗚呼。君耆艾之年。持喪過節。除喪數月而君死。此不勝喪而死也。嗚呼。良善無祿至此也。良善無祿至此也。

知中樞李公碣銘[编辑]

公諱久澄。字澄源。別號柏村。姓李氏。本全州人。開國元功完城君伯由之七世孫也。曾祖諱穆。永安道兵馬評事。當燕山戊午史禍。以佔畢門人。被禍死。及燕山廢。事得解復其官。後以恩例追爵吏曹參判。祖諱世璋。江原道觀察使。明宗世。選淸白吏者也。父諱鐵。承政院左承旨贈吏曹判書。母泗川睦氏。社稷署令諶之女也。隆慶二年我昭敬元年戊辰公生。萬曆十九年辛卯補成均進士。二十五年丁酉。登別試及第。初授成均學諭。三年。遷藝文檢閱,侍講院說書。至甲寅十五六年間。頗顯用。爲刑禮戶曹佐郞,司諫院正言獻納,司憲府持平掌令,館職典籍直講,侍講院文學弼善,工戶禮曹正郞,玉堂修撰副校理,宗簿寺軍資監正。補外安山郡守,咸鏡道都事。光海時。用事者累起大獄。宗室大臣多僇死。李相國恒福。亦以護逆得罪。公爲掌令。以爭論罷。四年。不復用。斥爲文川郡守。仁祖元年。召拜內資寺正。明年。李适叛犯京師。上出幸公州。及事巫。公以從上勞。陞通政。常論事。公言故相澈奸邪小人。忤時議。不復用於朝。連出外爲高城,善山,靑松。亦不得久於官。或一年或二年。丙子之亂。又從上於南漢。上旣還都。公以刑曹參議。陞同中樞兼副摠管。尋改工曹參判。仁祖二十五年。以壽考。陞資憲。入耆老所。其明年。有戊子重牢慶壽詩卷。其十月。拜知中樞。卒壽八十一。十二月。葬通津縣霜浦族山。性仁孝。父母之喪。食粥居廬。躬執祭物。一如生養以終三年。恪守家法。尙儉素。不喜交遊。謹厚。不以喜怒示人。書傳家占事。以自警曰。有違此戒者。不得入先人之廟。有姊嫠孀無所歸。奉養於家。以事母者事之。恬靜好書。有所著綱目註說,家禮疏義,東國編類。以耆老。歷事三朝。無一推勘過責。臨事審愼。事過。人無言是非者。貞夫人柳氏。籍晉州。宗簿寺正▣之女。母和順崔氏。夫人少於公一年。公旣卒之六年八十六卒。祔葬同原。男櫋。豐德府使。櫋生斗元。某官。壻柳之芳。某官。又庶出子二人。斗與,斗信。斗元生時鼎,時復,時升,時謙。時復進士。壻二人。吳尙文,鄭志寧。尙文進士。其墓銘曰。

和而廉。確而謙。恪愼守正。貴而能貧。眉壽好德。胡考之仁。警戒先訓。以篤古人。

趙君士晉墓銘[编辑]

趙君諱緱。少字德積。本漢陽人。太宗相良敬公涓之七世孫也。曾大父諱壽崑。折衝將軍贈吏曹參判。大父諱玹。工曹佐郞贈吏曹判書。父諱翼男。司贍寺奉事贈左贊成。贊成公二男。長男絅。以文學。貴至判中樞。君。後夫人宋氏出也。宋夫人。左承旨賀之孫。司贍寺奉事應一之女也。萬曆四十一年四月。贊成公歿。其十一月某日。君生。君於贊成公。爲遺腹子也。贊成公以善行聞。君聰明孝善。生八年。病痘。能悶親之憂。不以呻痛聞於側。旣成童。受學於師心李英彥先生。先生敎弟子。必先少儀,弟子職。君且夙成。其居處揖遜進退之節。尤可觀。名譽始著。十七而冠。鄭文簡公蘊爲賓。字之曰士晉。判中樞常稱之曰。吾官京出宰。吾弟常侍親之側。凡供養瀡滫。藥物烹煎。皆出弟手。其心以爲事親不可以使人。亦其誠愛過人者然也。又其奉養之暇。居常食食起居。問文字靡晝夜。不欲須臾離我。至於聲色貨利。持戒截然。善與人。謙遜篤厚。人皆曰善士善士。爲詩。頗脫塵臼。又善楷書。二十三。得血疾。因日憔瘁。國有大亂。奉母夫人奔竄嶺海千餘里。判中樞以司諫。乞養爲興海。一年謝歸。寓居新平之年。疾復發。爲尋醫入京。至果川。疾卒劇。吐血咳咯。遂絶。我仁祖十八年六月三日。年二十八。判中樞哭之傷心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者。徒虛語耳。善孰如吾弟。而學不充其志。親老不克終養而殀。嗟乎。命物者之好惡。其與人異若是舛耶。其七月。返葬抱川先塋之右某向之原。妻慶州李氏。故承旨廷馦之孫。僉知中樞灦之女。生二男。蓍龜,威明。蓍龜。君死之年。不幸短折。威明。以才藝發聞。擢大科。方爲某官。銘曰。

詩禮之門。學士之弟。有家有訓。惟孝惟悌。叔兮季兮。多爾學藝。秀而無命。天之將厚。報爾後世。

處士鄭君墓碣文[编辑]

君諱希聖。字有立。姓鄭氏。其先大寧人。前世有左相乙卿。典書岡。連世貴顯。四世至檢閱侊。無子。其弟生員侁。有二子。曰承先,承尹。以承尹爲後。承尹仕爲尙衣直長。承先又絶歸。其少子汝忠。以祭其祖澄。昭敬時。爲牛峯縣令。於君爲皇祖考。皇考諱文亨。宣務郞。妣慶州鄭氏。朔寧郡守明善之女。萬曆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君生。君與吾。皆蔥山弟子。相知最深。君樸直有古氣。嗜善若不及。嫉惡若浼己。行己必正方。一有悔吝。不能安寢食。於今之世。不得復見於人人也。當光海政亂。用事者多招佞。已立朋黨。有徐國禎者。尋前世之舊。私相好甚厚。欲誘致之。君恥之。絶不見。後其諸客。欺多士名。以爲公言。上書爭言廢母妃事。而亦嘗竊君之名。而君不知。癸亥敗後。其事乃出。有韓公汝溭,季公基祚,金公南重大驚曰。此衆人皆知之。使此人蒙惡名。吾輩與有責焉。力伸之。後有親舊顯者知君之行誼。將欲推挽。君歿我仁祖十六年四月朔日。年六十。君落落不肯與顯者從遊。窮居而自得。日勤古書。必窮旨趣。正音讀。精訓詁。以授子弟。常以修身謹言爲戒。勉勵樸實。不喜過情之譽。常言曰。苟學如古人。窮不恨也。此皆古人之心。吾甚善之。嗟乎。吾知君仁足以感人。忠足以動人。介足以警人。吾聞有德者必受其報。君雖窮。其待子孫必顯可知。君娶故軍資奉事李浩然女。生五男。曰東益。曰東稷。曰東卨。皆國子上舍。曰東奭。曰東龍。皆秀而文。不幸東奭早歿。東益一女嫁。而東稷一子新娶爲成人。曰光圖。其弟光疇。夙成可愛。

宗室錦平君墓表[编辑]

公諱義壽。字宜叟。我惠莊大王四世孫也。曾祖德源君曙。祖蓮城君𤁰。父仁江君樑。母竹山縣夫人安氏。公以宗室。初授五品爵。性嗜文學。自處如儒士。精於律呂。好鼓琴自娛。當光海時。西鄙多事。餽餉急。於是莫富人粟。公曰。國有邊患。有財者宜委輸。輸西京二百斛穀。以助兵食。受上賞。進正義大夫。封錦平君。及廢母妃事起。公同諸公子十九人上疏力諫。皆得罪。光海旣廢。復爵位。加中義大夫。其年九月十六日卒。公生於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卒於熹宗天啓三年。年五十九。葬于坡州之七井桃洞南向之原。前夫人鄭氏。忠義衛鶴齡之女。生二女。其二壻。進士閔守慶,參議黃胤後。後夫人李氏。成均生員悌慶之女。無子。以兄錦溪君仁壽之子純馨爲後。純馨將顯矣。忤當路者。斥出爲北靑都護判官。不復用。有三男。云灌,云漸,云濟。李夫人葬同原。鄭夫人墓。在楊州蘆原五丈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