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要当“椰子树” 不做“水浮莲”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要当“椰子树” 不做“水浮莲”
广东屯昌县文艺宣传队
1971年5月2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光辉著作教导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对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我们是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实践中才逐渐加深理解的。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队员们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流毒没有肃清,对于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有些同志愿意演大戏,不愿演小节目;愿意占大舞台,不愿占小土台;愿意跑城镇,不愿跑农村;愿意跑平原,不愿跑山区。贫下中农说我们“有点象水浮莲,老在上面漂。”而我们有些同志却说:“我们现在班子新,人员新,又不是演才子佳人,少下几天乡,有啥问题?”

针对这种思想,县革委会要求我们讨论根子究竟扎到哪里的问题。在解放军支左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联系“四愿四不愿”的思想及其危害,狠批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大家认识到,是否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是为什么人服务,执行什么路线的重大问题。我们的班子虽新,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自觉地捍卫和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就会走老路,犯方向性错误。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解放军支左人员带领我们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去,在火热的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进行社会调查。工农兵群众日夜奋战在三大革命斗争第一线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受到极大的教育,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为工农兵服务,必须面向基层,深入群众,把戏送到工地,送到田头,送到连队去。

我们到从来没有人去演过戏的琼台岭苗族小山寨去演出。苗族同胞看了以后,十分激动,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贫农王大妈热泪盈眶地拉着我们的手,唱起歌颂毛主席的民歌:“红太阳咧照山寨,五指山上红花开;感谢救星毛主席,带俺苗家朝前迈,紧跟毛主席,幸福千万代!”苗族姑娘把她们心爱的衣服借给我们演出,还特地绣了四套苗族衣服送给我们。这一切,大大激发了我们的无产阶级感情,提高了我们扎根基层的自觉性。

我们遵循毛主席关于文艺工作者“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的教导,采取一些措施,保证长期扎根基层。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决定选择全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单位——木赖生产队,作为挂钩的点。

我们来到木赖生产队,首先学习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经验,遇事“三对照”:行动上对照找差距,思想上对照找问题,世界观上对照找原因。广大贫下中农对毛主席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有高度的阶级觉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位七十七岁的老贫农陈如锦,参加管生产队的水电站、碾米机和办养鸡场,还觉得自己“太清闲”,稍有空就挖山开荒地,种上各种作物。我们问他:“阿公,你这样干,不觉得苦吗?”这位老贫农说:“解放前我给地主打了三十多年长工,尝尽了人间黄连,那才是苦,今天我们为革命干活,怎么会苦?我觉得是乐!”他的话给我们很大的教育。 我们在扎根基层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

第一、挂钩不能只挂“一阵子”,要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我们每年以两、三个月的时间到点上接受再教育,已经坚持了三年。离开点上来之后,还经常派人回去了解生产队的新人新事,并向贫下中农汇报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使贫下中农经常了解我们,及时帮助我们。

第二、在基层接受再教育时,接受生产队党支部的领导,列席参加当地党、团员的组织生活。这样,生产队也就把我们宣传队看作自己人,因而管得周到,管得及时,更有利于我们接受再教育。

第三、要诚心诚意地当贫下中农的小学生。贫下中农对我们实行“一帮一”,和我们结成“一对红”。当小学生,不能停留在同贫下中农肩并肩劳动,更重要的是心连心地战斗,从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才能收到交心、知心、同心的效果。

第四、扎根基层,不仅有利于接受再教育,而且有利于我们熟悉生活,从而更好地完成文艺宣传的战斗任务。毛主席教导我们:“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过去,由于我们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象毛主席批评的那样,对工农兵不熟,不懂,写不好,演不象。通过调查研究,每个队员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个村的过去和现在,熟悉这个村的各种人。同志们为贫下中农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产生了表现工农兵的强烈愿望。我们队没有专业创作人员,队员们人人动手,实行领导干部、贫下中农、队员三结合的方法,同贫下中农一起讨论创作提纲,一起修改,写出一些受群众欢迎的节目。

在演出中,我们力求做到观众多少一个样,条件优劣一个样,气候好坏一个样,城镇农村一个样。今年初,我们走遍全县,结合野营训练进行演出。走一路,演一路,学一路。有一次,听说琼中、屯昌两县交界的草坡水库,有三个管水员,长年累月在深山旷野管天管水,曾多次在十二级台风的侵袭下,奋不顾身,制服洪水,保住水库。大家激动地说:“工农兵战斗在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学习到哪里。”于是,我们翻过了几座山,走了三十多里山路,来到群山环抱的草坡水库。我们先听他们介绍先进事迹,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然后在大堤上为他们创作和演出。

为了“能分能合,一兵多用”,我们常常分成二、三个小组,分片活动,深入偏僻地区,根据不同的观众,有时用海南话演出,有时用普通话演出。一次,我们到水利工地演出,正遇上民工们在几米深的排灌沟里挖凿大石头。我们立即放下背包,跳进水沟,和民工一同劳动。劳动后又到各个工地去宣传演出。贫下中农说:“你们象村头的椰子树,根子深深扎下来了。”去年七月,我们到南海前哨西沙群岛演出,在大风大浪的海上航行了一天一夜,我们一登上西沙群岛,立即到群众家里进行访问。老贫农陈大伯,人老心红,是一位守岛英雄。领导见他年老,曾经劝他退休,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在岛上同敌人斗争一天!”我们听了老贫农的讲述,个个对照找差距,斗私心,表示要象老贫农那样,革命路上不歇脚,洒尽热血为人民。我们立即根据岛上群众的英雄事迹,编成《歌唱西沙英雄多》等文艺节目,顶着风浪,划着小船,深入到各小岛去演出。大家豪迈地说:“海滩就是舞台,海滩就是战场!我们心里想着工农兵,浑身添力量!”我们高唱战歌,身在南海上,心连北京城。感到作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战士,是多么幸福!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