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萬曆雲南通志/卷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一 萬曆雲南通志
卷十二 祠祀志第八
卷十三 

雲南通志卷之十二

祠祀志第八[编辑]

其目二:祀典、羣祀。

夫祀者,自有以感於無,自實以通於虛。聖人因物之精,制爲之極,使人承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古今所共由也。詩傳曰:古人致力於民者盡,致力於神者詳。故在位能至誠忽忽,然後可冀其格。是故六宗、五祀、八神、九祭之法,並著於典。釋奠、祈報、臘蜡、農蠶、琴瑟、樂舞、香幣、羊豕、酒齊、黍稷、果實、醯醢,必敬必戒,不數不踈。自臺省下至邑令,莫不肅奉焉。故志祀典而以羣祀係之,所以廣恭敬也。

雲南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城西。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東。以上春秋二祭,州縣皆有。
  • 文廟。在府東南。
  • 啓聖祠。在文廟右,後遷於明倫堂後。萬曆元年,巡撫侍郎都御史鄒慶龍見地勢卑隘,遷復舊址。有〔遷祠妥神文〕:維公篤生至聖,爲萬世師,功德莫尙焉。崇祀有祠,示不忘也。曩以舛議,祠遷隘區,䮼奔旣無展敬,而元臣賽典赤廟,屹與先聖爭峨,華夷何以示別,良用欿然。頃與諸司集議,庀材鳩工,遷復舊址,神其是憑是依,翊我文治。
  • 名宦祠。在文廟左。
  • 鄕賢祠。在文廟左。以上俱春秋二祭,州縣學皆有。
  • 城隍廟。在府東南。
  • 郡厲壇。在府城北,歲春濟明、孟秋望、孟冬朔祭。
  • 關王廟。在府城質,歲五月十三日都司祭。
  • 文昌宫。在西門外。以上州縣皆有。
  • 咸陽王廟。舊爲啓聖祠,在府學右,後改祠明倫堂後,遂卽祠建廟,祀元封咸陽王贍思丁焉。萬曆元年,巡撫侍郎鄒應龍蒞滇,謂王雖有功茲土,夷族也,廟不宜與先師峙,且屬啓聖故宫,不可奪。歲時夷裔男女奔雜,於聖廟甚䙝,檄藩司議詳。巡按御史侯居艮遷王廟於城南,復啓聖之故址,先師廟貌益崇,士林快之。有〔遷廟吿文〕:維王產於夷服,翊贇有元,功在南土,允稱祀族,第廟與先師並峙,於王之心,亦有未安。內華外夷,春秋之義,爰集諸司度地諏曰:改遷於滇城之陽,俾華夷辨,而王亦永無墜祀。惟王其鑒之。〔學憲王臣舊有記〕:世之廟食,垂萬世而不絕者,不於功,必於德,德難知而功易見,其宜祀之均也。昔羊祜、杜預之守襄陽也,祜以德,預以功。李冰、文翁之治蜀,冰以功,翁以德。見諸事業之大,感於人心之深,皆卓乎莫之尙已。然其所優劣軒輊,亦自皎然矣乎。惟存於內者眞,行於外者義,巍然炳然,合二者而有之,是其所以奮百代而超千祀,蓋有不隨死而磨者者矣。若有元行中書省平韋事賽公咸陽王,其殆庶幾乎!王本諱贍思丁,爲烏孫圍師之後,其國言賽典赤,猶華言貴族也。至元甲戌,王奉詔鎭諸夷,藻遂來滇南,舉賢用能,分職理務。下車之初,以興學育才爲先,建文學,歲祀於二丁,收置載籍以示學者。抵大理,詢父老諸生利國便民之要,博採而力行之,政聲大著,南荒之人翕然嚮化。由是省徭役,收散亡,恤鍜寡,備水旱災。優禮賢士,汰去冗員,置屯田以便攻守,薄稅賦以廣行旅,饑寒者衣食之,流散者撫字之。凡興利除害之事,靡所不究。又建省堂,治驛館,修橋梁,興市井,百爲之備,而民不知其勞。十二年冬,會蘿褩甸叛,王往征之,師次蘿褩城,三日不降,諸將請攻之,王不許,以理曉之。越三日又不降,諸將欲奮擊之,王又不可,務以德降。卒有乘城進攻者,王命縛之蘿褩。王聞之曰:平章寬仁如此,吾拒命不祥。遂舉國降。諸酋長各獻金幣,奔走若不暇。王遣郎中楊璉論迤西和泥諸部,皆望風而靡。十三年冬,遣使檄廣南雞洞。時儂士貴及左江李惟屛、右江岑從烕等二十人,各執土物納款。廣中降者八十餘州,籍四十萬戶。東招靖江,南開廣道,不勞一鐵而底定。十四年春,蒲甘遣大將釋多羅伯級、裨將將士卒象馬以萬計,寇金齒。王命萬戶忽都、總管段信苴等迎戰,敗走之。自是薄兵,不復敢犯。初,昆明池口淤塞,水入垣市,大田就廢。王命所司巡行勸農,俾張立道,付二千役而決之,乃有成。王之偉績,此其凡也。比卒,安南王遣使齊經爲文致祭,百姓號泣震野。已乃請諸朝,贈守仁佐運安遠濟美功臣、大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咸陽王,諡忠惠。大明有天下,雲南入職方,王仍廟食焉。因記而銘之。銘曰:王昔奉命治西秦,陶民以義䠡以仁。甘棠餘愛千家春,遺黎口碑同琰珉。帝遣南滇化夷氓,詩書禮樂澆滴醇。邦人戴之父母親,蠻夷信之著龜神。挺乎廟謨必臣鄰,森乎功烈滿星辰。犬羊䠉伏敢狺狺,春陽發育皆旼旼。酋王膽落拜望塵,願爲赤子貢國珍。表德旌勛優詔頻,公榗躬圭儼冠紳。鍾喧鼓考籩豆陳,諸侯佩玉來精禋。王執玉鞭騎蒼麟,龍旂獸質千百人。旱施澍澤無邊垠,疾應禱事無吟呻。王之博惠侔化鈞,王之英爽如星辰。我歌樂章薦谿蘋,願王世世庇滇人。
  • 黔寧王廟。在府治南,洪武二十七年建,祀國朝西平侯沐英,追封黔寧王,諡昭靖,歲春秋二祭。〔布政張紞記〕:洪武二十五年十月己未,有制追封故西平侯沐公爲黔寧王,諡昭靖。命下,雲南之耆秀曁文武官員合辭上請,蓋曰:西南雜夷,習於鬬很,節制非其人,則不能胥匡以生。黔寧王鎭綏茲土,歷十有一年,持大體,有烕信,因物制宜,陽紓而陰錮之,俾污者得以湔其染,槁者得以發其枿。感在人心,不意一朝棄去,願有妥靈之所以繋羣望,且無忘厥德。事聞,獲報,可之。有司罰成規以示經始。於甲戌之秋,土以工計者若干,亦以工計者若干,陶冶礱繪之工稱是,凡幾閱月而功乃竣。先是,嗣子春安暦僅畢,勅襲先侯爵號,旨若曰:惟乃考治雲南,懷柔遠人,歷有功績。爾往纘舊服,母替先志。侯承命惟謹,以其年之閏月來蒞政終喪。又幾月,祠亦落成。間以王之實錄見授,且曰:不肖孤忝紹遺,不獲掃除墓道,茲幸有原祠在,庶朝夕仰止像容,以希餘烈,冀免厥愆。顧麗牲有石,子盍有以紀之?紞謝不獲已,乃修辭以對曰:以勞定國,禮有常紀。欽惟聖明在上,崇德報功,一遵彝典,而功臣輔運,精忠之至,通於劉明者,亦當不亡。且于蕃于宣,昨之于前,守而勿失,述之於後,父子若臣之道,人鬼之義,交見於此。是則政之大者,是則敎之在者,紞敢不盡愚。謹按天兵下雲南,實皇明建國之十有四年辛酉也。是時天下底定,惟西南夷爲梗。皇上命都督料簡內外兵三十萬,拜征南三將軍,率以征之,王爲右副。九月,出羅鬼,蠻獠望風降附。十月至曲靖,元之遺孽梁王栢匝刺瓦爾密遺其傅平章遠里麻駐兵白石江以拒我。旣遇奇兵,搗其左陣,動前鋒過水,仰斮岸上軍,間有登者,人百其勇,彼衆奪氣。師畢濟,王縱鐵騎擣其中堅,生擒達里麻,俘獲以萬計。潰卒棄器甲,斷馬尾,晝夜走,遠近震慴。乘勝直趨雲南,孽王走死。下令撫集,民大悅。明年正月,分遣將士南北出,所在郡邑皆下。二月,進攻大理。大理左洱水,右點蒼,山海之交,結於子午,曰上、下關,土酋段氏以衆五萬據之。王曰:彼陰而驕,可用奇。夜分軍緣點蒼絕險,遶出下關之背,至則樹旗,我軍望見,皆踴躍,而誰王䇿馬亂流徑進,軍士隨之,山上軍亦引下段,腹背受敵,殺虜與曲靖等。是時畧地自格孤而西,方廣萬里,雖雷霆之威,無不擢折,然瞔瞔者猶不知所以畏。夏五月,王回兵討東川。秋七月,所在復叛,楊苴等蠻相與會於西北,阿楊等蠻相與會於東南,合三十六營,進逼城下。王時在烏檄,聞變,率精銳五千星馳,曲靖圍解。遺人報雲南賊,獲而詰之,曰:總兵官大軍至矣。遂遁。時謂救稍緩,則城不守矣。二十一年,百夷賊刀斯郎寇定邊,翾其遠近,陰相構結,人心大恐。王毅然定籌,令俾將士二萬人以次起行。三月戊子,至定邊。明日,出輕騎挑之,獲一象,殺百許人,謂其下曰:吾今知所以破之者,可多用火器,間以長刀。己丑,作三軍與賊戰,左軍礮先發,兵少却,賊乘之而前,中、右二將橫繋之,火器叢發,象著矢如蝐,陣亂,隨以長刀斫其足。象鞍有攔楯,乘者先以繸自繋,至是死傷殆盡,刀斯郎亦斃於象背。敗卒轉相恐喝,饑溺死者過半。諸夷大創,不敢復起,異謀逮今賴焉。王以壬戌冬奉命留鎭,其後攻襲應援,追逆蕩畧,大小之戰二十有六,而定邊之功最奇。備器設險,恤士劭農,擿奸服遠,崇敎勸俗,事多不載,而知人之譽最著。然此特以在雲南者言,夫動榮家世,詳在太史,茲不盡述。王之中疾也,神思冈冈,中但云上恩,未之報,無一語及家事。以洪武王申六月十七日終於雲南之寓館。訃聞,上輟朝哭,禮官齋御製文以祭,其畧曰:意在保全始終相遍之緣河,天不假年,一疾長往,其寵眷蓋如此。鳴呼!人皆曰富貴功名,而不知所以富貴功名者,有義有命焉,固不可以饒求,尤不可以僥處也。王之誠足以明事理,才足以周經營,器足以躬負荷,而慮足以及久遺,然而高牙在纛,千駟萬鍾,自視欿然,故能善於自處,迹其成就,有以在異於人。後之有事於雲南而欲慕王之績者,其亦效王之忠而已。銘曰:天啓皇明,紹天之德。又生羣材,列爲柱石。其材伊何,乃文乃武。疏附先後,奔走禦侮。有如王者,秉國之鈞。恩乃父子,義則君臣。其在髫歡,神相其寧。拔自亂離,育於帝庭。亦旣壯只,之屛之翰。遐以宣威,邇以靖亂。帝睠西南,蠻夷草昧。天旣合符,罔有內外。乃集神兵,乃命我侯。兼統以往,克壯其猷。蚩尤吐芒,豐隆戒路。千麾萬旟,火烈彪怒。一戰于靖,僞鋒消沮。驚去巢,匿無處所。再戰于理,段卒盡熄。先聲四馳,駭膽慄魄。曾不踰年,酋豪悉定。萬里同詞,天子明聖。部甸箐砦,如岔得帚。爨僰蒲縹,如魚貫格。推結花腳,十百爲朋。象其聯絡,入貢於京。帝有朋詔,治以輕典。嘉其能來,矜其有靦。曰爾侯英,宜遂守之。若德與烕,爾其有之。侯拜稽首,服茲寵命。朝夕顧慮,益修庶政。金湯日固,廩庾日富。去其螟螣,以植黃茂。皇恩廣被,皇烕甚邇。昔之豺狼,今爲赤子。王昔有言,凡此成績。毫釐尺寸,皆出聖畫。勑諭諄諄,抄黃具在。是訓是式,萬世永賴。嗟王之靈,與功名俱。功名不泯,靈其可渝。新祠翼翼,倚於商阿。像容南視,滇海揚波。山有盤石,海有重澗。神氣流通,茲土之鎭。
  • 定遠王廟。在黔寧王廟東。祀國朝黔國公沐晟。追封定遠王,諡忠敬。歲春秋二祭。
  • 旗纛廟。在府治南。歲霜降日祭。
  • 忠誠廟。在府治南,正德四年太監崔安建,祀蜀漢丞相諸葛亮,奏賜廟額,歲春秋祭。
  • 二忠祠。在府城東二里,成化間建,初祀翰林學士王禕,弘治間奏改二忠,增祀刑部尙書吳雲,二人俱死節。〔督學彭綱記〕:我太祖皇帝旣受大命,統萬國,元宗室栢匝刺瓦爾密猶稱梁王,據雲南弗庭。皇帝若曰:彼爲其主耳,我其來之。洪武五年,王子命翰林待制王禕往。命下,衆危之,公怡然就道。旣至,則曰:天旣訖元命,今天子神聖文武,四隩九州,悉主悉臣,罔有內外。惟爾雲南,尙阻聲敎。天子命使臣輯寧邦家,幡然改圖,迪簡天庭,身名俱全,策之上也。不聽。數日,又謂曰:吾將命遠來,非獨爲中國計,亦爲雲南計耳。自天地構難,盜名字,據土地,若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輩,非不強盛。不四五年,率膏斧鉞,元君走死,子孫作賓。擴郭帖木之屬,或降或竄,而天下遂定於一。此非人力,而天命也。今不忖德力,順天命,而欲以一隅之地抗天下,是左右爲謀之過也。卽迷不復,天子命將率偏師駐昆明之上,而飲其水。當是時,王之將佐利王以爲功者不少矣。栢匝刺瓦爾密猶豫未決,然雅敬公,命其員外郎賈寬改館,而羈縻不遣。久之,漠北使至,責雲南匿南使。公見執,嘆曰:雲南禍其在此矣。尋遇害,瘞公於地藏寺。此時六年癸丑也。八年乙卯,上復命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吳雲往。先是,栢匝刺瓦爾遺其徒鐵知院等三十餘人使漠北,爲我師所獲,械送京師。至是,上釋之,命與公行。至雲南之沙塘口,鐵知院等謀以命使不遠,中道被執,罪必不免,乃說公欲令胡服辦髪,改易制書,詐爲元使,共詒梁王公,責以大義,示以禍福,以死自誓。虜知不可奪,且慮公泄其事,遂殺之。柏匝刺瓦爾聞之,遺人具棺,鄕殯公於給孤寺。十四年辛酉,興師問罪,柏匝刺瓦爾蜜兵敗死之。雲南平後,王公子紳來求其藏,則已夷,詢得其處,立表識焉。吳公子黻以其事白於朝,許馳驛奉柩歸葬於湖廣江夏之金口鎭。黻,國子生。始王公被留旣久,死後又得能文章者銘之,故其事盛傳於世。正統間,得翰林院學士、奉議大夫,諡文忠,立祠於雲南府城東,有司歲時致祭。吳公墓在江夏,雲南人罕知,而黻後爲交址縣令,歿於官,不克陳乞。弘治辛亥,巡撫右副都御史常山王公以二公死節同而恤典異,具請吳公,得贈賚政大夫、刑部尙書,諡忠節,改祠額爲二忠,秩祭如前。噫!是固聖朝敎忠之典哉!而吳公之節遂與王公同不朽矣。是舉也,今南京兵部尙書太原韓公時爲布政左使,左僉都御史莆田林公時爲按察使,實倡始焉。祠稱忠文凡數十年,改二忠又十有四年,而未有記。弘治甲子春,巡視雲南地方南京刑部左侍郎兼左僉都御史三衢樊公以二公鄕先生,恐後無所考,屬綱書其事。綱以復於巡撫右副都御史應城陳公、巡按監察御史聊城耿公曰:是缺典也,不可不補。王公初諱偉,尋改禕,又改違,字子克,浙之金華人。學於前學士黃公縉之門,以文章雄天下。比遊無所過,東書南歸,大業日隆。有以名聞者,授江南儒學提舉司校理,改侍禮郎,轉起居注,同知南康府。召議踐祚儀,改判漳府。微修元史,拜翰林侍制。吳公諱雲,字友雲,昆陵宜興人。以能詩授校書郎,改渭南縣丞,陞刑部郎中,尋陞尙書,改湖廣行省參知政事。祠一區,中爲明官,前爲二門,益箭爲大門,後爲齋屋,翼以兩廂,兩廂外爲工祝居、烹宰所,垣其四週,翼然煥然,表於厥士,先後相繼而備焉者也。鳴呼!二公之死,豈不深可慨哉!嘗觀宋景濂和王公詩,其小序云:今朝廷敷大惠於天下,庶幾蠻夷君長稽首闕下,而吾子克亦將還矣。時十二年七月十一日。然則是時中國猶未知二公之死也。雲南旣平,未聞有以二公爲言者,豈虜黨畏罪,故諱其事耶?將別有所謂耶?抑適事之晦,而一時因循不及舉也耶?死可慨也!死而不見知,尤可慨也!人不見知,而幸二家子弟能知之,異時守臣能彰之,則其實之不可冺者也。是爲記。修撰楊愼詩:釣魚城下江水淸,荒烟古壘氣猶生。睢陽百戰有健將,墨翟九守無降兵。犀舟曾揮白羽扇,雄劍幾斷曼胡纓。西湖日夜尙歌舞,只待崖山航海行。
  • 報功祠。在府治南,祀國初平南大將穎國公傳友德。
  • 崇德祠。在五華書院後,祀布政使張紞、巡按御史樊塋、巡撫都御史王恕、顧應祥,歲春秋二祀。
  • 董公祠。在府治東,祀知府董復。
  • 孝子祠。在府治南。
  • 節婦祠。在城隍廟。右俱巡撫都御史歐陽重修,歲春秋二祀。
  • 忠烈廟。在晉寧州古土城內,祀晉寧州刺史李毅之女秀。惠帝時,五苓蠻寇寧州,毅卒,其女明違有父風,衆推領州事,獎勵將士,嬰城固守。何夷稍怠,出兵掩繋,破之。唐開元初,賜廟額。

郡祀[编辑]

  • 東嶽廟。在府城東。
  • 南嶽廟。在府城東南。
  • 西嶽廟。在府城南。
  • 北嶽廟。在西寺後。
  • 中嶽廟。在雲津橋南。
  • 玉皇廟。在螺螄灣。
  • 天王廟。在府城南,內設阿叱力僧綱司。
  • 土主廟。有二:一在通濟橋,一在官渡里。
  • 晏公廟。在府南二十里。
  • 五靈廟。在府治東南。〔按察使柯邏記畧〕:五靈廟,相傳孔明南征時立,名五龍。洪武辛酉,天兵下雲南,廟毁。黔寧昭靖王時爲西平侯,總師留鎭,尋以禱旱有感,改爲五靈。今所祀吳客三眞君:淸源妙道眞君、崇寧至道眞君、碧山土主之神。稽之外傳,三眞君者,唐、葛、周三仙,周厲王時二諫官也。嘗棄官遊吳,用神策爲吳降楚,自以客臣辭遷賞,其得名以是夫。崇寧,卽蜀漢開將軍雲長。宋眞宗朝,鹽池恠作,顯靈減之。淸源,姓趙諱昱,隋唐嘉州太守。年二十八,怒入冷源斬蛟,後隱去爲神。碧山,蓋蜀漢趙將軍子龍意,嘗偕孔明南征,有功德於此而崇祀。餘亦莫知其所以合祀之意。神六而廟名五龍、五靈,意必有在,未可強爲之說。豈今所祀與舊有不同耶?。
  • 五顯廟。在府城東門外。
  • 大靈廟。在府城隍廟東。昔蒙氏尊摩訶迦羅大黑天神,立廟祀之,有禱必應。
  • 金馬神廟。在府城東金馬山麓。
  • 碧鷄神廟。在府治西碧鷄山麓。相傳阿育王長子福邦逐馬駐於此,土人立廟祀之。
  • 火神廟。在府城外南北敎場。俱每有訓練卽祀之。
  • 龍王廟。弘二:一在大小河浪里海口,主祀水神,有治間巡撫都御史陳金重修;一在滇池西海口。
  • 白馬廟。在府城西南擺渡村。嵩明州亦有。
  • 祠山廟。在府城南雲津橋北河岸。祀漢張公渤,曾鑿江以通水利。
  • 漢使廟。在府城西進耳山後。相傳漢使卒於此,士人立廟祀之。
  • 瘟神廟。在蕎甸。巡撫鄒應龍鑄像建廟,以鎭諸夷。
  • 姚岳廟。在晉寧州西十五里。昔西晉永嘉中,李雄作亂,國號大成。故寧州刺史王遜遠岳捕之,大破賊,追至爐水,不獲而還。遜怒,鞭岳,冠裂而卒。時人寃之,爲立廟。
  • 淸濁福邦鹽泉聖神祠。在安寧州善政坊。

大理府[编辑]

祀祠[编辑]

  • 社稷壇。在府城北三里,歲春秋三祭,州縣皆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南四里,歲春秋二祭,州縣皆有。
  • 文廟。在府南,歲春秋二祭,州縣學皆有。
  • 啓聖祠。在文廟後,州縣學皆有。
  • 文昌祠。在文廟西,歲春秋二祭。
  • 名宦祠。在文廟左,歲春秋二祭,州縣學皆有。〔李逸民記〕:有物固結乎斯民之心,使民自不能忘焉,此名宦之所爲祠也。詩曰:有裴君子,民之不可諼兮。民之所以不能諼者,由其有君子之德,又有斐然之文也。昔何武所至,無赫赫之名,然去而人思之,是果何道哉?蓋其至誠惻怛,根於中而施於有政,卽不暴著於民之耳目,久而與之相忘。方其在時,不知其爲德,及其去之之後,乃惕然覺而追思之矣。夫仁心者,君子之德也;仁政者,斐然之文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爲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兼是二者,而後稱有斐君子矣。然則名宦豈易稱哉?在理舊有祠,在明淪堂之背,春秋有司致祭,然位置隘陋,遺文亦淪。嘉靖己未,內江高公鏞以御史左遷,尋補府貳,下車之日,求祠而拜焉。一見惻然,顧諸生曰:是尙可以爲典禮乎?乃謀於太守貴陽周公魯,改祠於夫子宫牆之側,與鄕賢並建。貌額旣明,宗承斯著,環橋門而來觀者,有指某公之主而拜焉,有望其主而舉手加額焉。然主皆近代守令,而前史所載有功茲土者,尙爾闕如。二公乃進郡之縉紳,考論沿革,而摭其動伐。在漢爲益州,得三人;在蜀漢爲建寧郡,爲雲南郡,得三人;在晉、隋爲寧州,得三人;在唐爲南寧州,得七人;在元爲大理路,得六人。國朝使臣有功德在人而可繹思者,不可無書,又得十一人,與守令師儒並爲主以祀焉。於是典禮軌則,燦然明備,千古音容,儼然若存。逸史李元陽曰:寓物於舍,隔宿已有遺忘。至誠惻怛之爲物,一入民心,歷千視而如在,震雷激電,怵心駭目,曾不一瞬,影響消沉。至誠惻怛之爲物,蒞乎其官,官雖去而此物不與之俱去。夫子曰:善人爲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言至誠惻,但無近利而有遠功也。夫名宦云者,其夫子所與之善人非耶?然則袝其祠於夫子之官牆,其誰曰不宜?鳴呼!愚於此而重有感矣。夫善人者,匪直民思其功,而天亦欲成熟其功矣。何以言之?在昔名臣張翕子繼父官忠定,重刺禍郡,遂能光邁先猷,緝煕舊葉,信史以爲美談。初,侍郎三峯高翁公韶守吾郡未期月,百姓感其德而作生祠。今靈湫公之來,豈天使賢嗣洗珠刮鏡,用光其緒乎?桂麓公始以郎署謫屢州,政化垂洽而遽去,今來守郡,豈天使之輕車熟路,足成其美乎?語曰: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民與則天與,愚何敢誣?
  • 鄕賢祠。在文廟右,歲春秋二祭,州縣學皆有。〔高崶記〕:今天下郡邑學宫皆祀鄕祠,卽大明一統志所載人物是已。在理,郡學有祠,始於郡守郡門汪公標。嘉靖己未秋,郡貳內江高公鐵公御史移蒞,謂名宦鄕賢,風敎攸繋,厥祠狹隘弗稱,曷圖遷?謀於郡守貴竹周公魯曰:可。寅恭經畫,遂捐俸掄材鳩工,新作於黌宫側。如期落成,二祠並峙,煥然改觀也。已乃魯石屢崶爲記,崶繹曰:分野旣莫,疆域攸殊。士之鍾英統秀,生於其鄕,道德積躬,足以爲法可傳,斯謂之賢。賢之尤者則祀之,所謂鄕先生沒可祭於社,此則自社而升者與?大理,古梁州城,漢置郡建學。張公叔者,從司馬相如公授經,歸敎鄕人,而鄕獻自此始。晉、唐、宋、元間,有若龐遺輩,載諸志可考已。我聖朝治化漸被,道德一,風俗同。滇禺羅遐,聲敎曁訖,凡厥郡民至衆也,麗藻咀華者亦濟濟也。賢而祠祀者僅千百之什一,必精厥評,嚴厥覈,實勝名副者乎?按售祠庶吉士楊公榮以下若而人,據舊志,采兼論。今評覈所當緝祀者若而人,或行素端方,或孝友盡倫,或文學功業,或忠義正直,或仁惠循良,或弘毅高節,制行雖殊,其賢則一。故儀行孚於關里,公論定於窆窀,裸薦俎豆固宜哉,亦禮之不可已者也。然則鄕賢之名,何妨乎大道。爲公之世,人人皆賢。自虞貴德,夏時爵,殷貴富,周貴親,而皆尙齒,故其名始著。况鄕飲以先孝弟,鄕射以觀德行,厥有由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顧在上作之何如耳。良師帥以厚俗尙於賢,敦本貞習,舉其淑則者,表厥禮讓重地,彰往哲以風後學,斯亦維世之綱矣。凡學者觀感興起,趨德迪道,思與之齊,因以化民成俗,俾皆里仁,則古行其庶髪乎。孔子曰:吾觀於鄕,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卽一鄕可以推諸天下。靈湫高公夙持風紀,今也加志於黌舍,弘美於名敎,與桂麓周公共成師帥之實,豈特風我邦人乎哉。先是,公嚴君戶部侍郎三峯高翕公韶,曾以御史遷守吾郡,振舉風都,軌轍尙存,土民甘棠之思,言已生祠名宦。今公乃新厥賢祠,以宣化理,亦可謂善繼述者矣。大雅曰:豈弟君子,遐不作人。二公以之。小維曰:高山仰之,景行行之。凡我士類其勗諸。
  • 城隍廟。在府城內西南。正統間,知府賈銓重修。嘉靖三十九年,鄕官高昂、李元陽、高崶、梁金、楊珂率鄕人重修。隆慶六年,太和縣儒學敎諭趙世麟刻置篾經,禱多靈應,州縣皆有。
  • 郡厲壇。在府城北一里。歲春淸明、孟秋望、孟冬朔致祭。州縣皆有。縣曰邑厲。
  • 武侯祠。在府城西南。嘉靖二十一年,僉事王惟賢建。殿前作重門,門前立石坊,題曰名垂宇宙,歲春秋二祭。有〔王惟賢碑記〕:諸葛忠武侯輔漢昭烈帝,首事於蜀國,以經理天下。屬益州郡渠帥雍闓殺太守而附吳,吳以闓爲永昌太守。功曹吕凱、府丞王伉率吏士閉境拒闓。闓使郡人孟獲誘煸諸夷。牂牁太守朱裒、越雋夷王高定皆因闓、侯南征,所向戰捷,遂斬闓等。惟孟獲收闓餘衆以拒獲。饒捷素爲夷、漢所解,侯募生致之,七擒七縱,而侯猶遺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侯遂至滇池,四郡皆平。雲南邃古爲荒徼,自楚、秦來,僅然通道。若乃剷除廢置,陳布紀綱,則繋侯始建。我皇明訊掃廓淸,一變爲區夏,而侯之功於是爲烈矣。初,孟獲據佛光寨,去大理百五十里,守關隘。侯不得入,乃由漾濞而北,破佛光,駐車大理。蓋覽形勝以定規畫,則侯在大理經營最久,南中各郡秩祀相望。乃大理無專禮,郡人像侯雜側佛寺,甚非所以妥明神以稱崇報之意。惟賢來巡茲土,喟是缺典,謀諸鄕大夫士。議上,中丞白崖公可其請。乃陡巘降原,得名地於郡城西郊。岡阜蜿蜒,風氣翕集,詢知始有廢寺在西偏。旣置,有書院在東偏。墨貪之正,巋然獨留,宜若有待罔後。有壇遺民祭天臺,父老相傳爲侯祭天畫卦之所,遺跡宛然。初,侯南征,詔賜金鐵鉞一具,曲蓋一,前後葆羽、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其諸畀有王者儀衛,遂得撮以祀天也歟!茲卜適附馮焉,又若有冥數然者。爰命工營度,提調則郡守蔡紹科,而二守王璋實董厥役。取材於廢寺,故無甚廢;因人心以正祀典,故民不吿勞。經始於癸卯仲夏之望,尋以南訛方亟,休役者閱月,至秋抄吿成,統百日有奇。舊有書院載飭,仍存祠左方,而祠右方隙地治圃以肄射,俾此邦人士時游息焉,因以仰師爾也。嘗謂皇天之厚生人,必閒命雋傑以賛所不及;而雋傑之出,必以天下生人爲己任,亦惟率自天貞以相協於時。觀武侯之起三顧,勤馳驅,受遺命,表出師,精誠懇款,曾不懼疑殲於勞務,而不恤似有遺愚。及其訏謀所定,乾旋坤鎭,微機所發,神出鬼沒,號召流行,秋殺介生,明威震襲,雷訇電掣,雖當時惟稱雄武者,皆望影顚頓而莫之敢攖。開誠布公,豈伊異人,而人自歸心,率其貞而已矣。夫太虛直渾渾爾,而風霆霜露,揮霍不可窮詰,其究也,俾品彙各得其理,豈足異哉!顧尙論者徒以其輔帝胄以承正統,將爲侯重,或以功止三分而未及混一,有遺憾焉。夫神器非私物也,謂籍以定布猷爲,以弘濟生人,以無負於天之委重者此爾,浮雲塵士,至人何與焉!且夫成敗者數也,故當其氣運之乖,大勢已去,雖孔、孟亦莫之能挽者,君子亦盡心焉耳矣。荀區區失得之較也,卽以曹孟德之能畢智力以奄有區域,自謂得策,曾不再傳,已默付於他人之手,其究如之何也!乃惟侯之忠義大節,經畧遠猶,千載而下,雖里巷婦稱,猶能話述遺事,而萬里裔夷,匍匐威靈,幷息莫敢踰越,面所在過化之,亦神物尙能阿護宇宙內,殆若不容於無若人然者,其所爲立人道而裨補於天工者,旣弘多矣。予每慨夫季俗漸功利之餘,而世孺鮮通方之論,使後世不見古人之貞,經綸之本,而斯民弗獲享大道無私之至治,於考斯祠也,有深長遐思矣。州縣皆有。
  • 關王廟。在府治西南,元時建。洪武間,指揮使鄭祥易而新之,構東西兩廡,設兵衛於左右,取侯之生平功蹟,列圖於壁,俾觀者知侯之威勇始終於義云。國初,錦衣金潤甫畫史以流戍至繪壁,筆法精到,有〔修撰楊愼觀畫壁歌〕:壽亭侯廟蒼山旁,金生畫筆眞擅場。只今一百五十載,火旗雲馬神揚揚。古來好手吾能說,開元之中三昧絕。左衛將軍李思訓,右丞才子王摩詰。金生動壁思王李,古法不廢今罕比。何事放遣來滇水,尋奇亦遇蒼山址。乘興歘然掃素壁,蛟龍抃舞長風起。千年戰功猶昨日,颯爽英姿炯不死。想見解衣槃礡時,寂寞後代覓心知。珠絲蟲綱日凋壞,賞者何人護者誰?翻嗟古來才士蕪沒亦何限,感慨爲爾擊節生遙悲。歲五月十三日,武官致祭,各衛禦皆有。
  • 八蜡廟。在府城西北崇聖寺塔前,嘉靖四十一年,僉事彭謹、同知江應昴建,歲冬至後祭。有〔李逸民廟碑〕:夫五榖者,人之司命,先聖制爲䄍祭,以報榖也。其神八,故曰八蜡。一曰先穡,神農也;二曰司穡,后稷也;三曰農,田畯也。此聖神開榖之原者也。其曰郵表畷,曰水防,曰水塘,此利於榖所當謹者也。曰貓虎以祛豕鼠,曰昆蟲以息孟賊,此害於榖所當袚者也。蓋莫不有神以司之。建亥之月,致祭以報萬物,息老休農,又各宴會。其祝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黑作,草木歸其澤。其樂則歙、豳頌,擊士鼓,是爲䄍也。昔者子貢觀於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未知其樂。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故順成之方,其蜡乃通,謹宴會之財也。今兩河、關陜、山之東西皆有蜡廟,獨南中闕如。嘉靖辛酉,郡丞江公蒞止大理,謂人曰:吾昔爲滋陽令,蓋見諸郡邑皆有八蜡廟焉。對者曰:茲典具有待乎!夫事無倡罔濟,滇之有蟠,其自公始乎!會歲饑,米價騰涌,未遑營作,丐者二千餘人。公乃募民之有餘榖者數百家,使以次施濟。施者無大費,而丐者全活。君子以謂捐有餘補不足,天之道也。公又謂賬不可爲常,欲米價常平,其唯社倉乎!遂以贖鍰買榖貯之,令民間主其糴。糴不足,以取岸沙之可耕者,履畝升科以益之。明年,彭公以提刑憲使分巡金、滄,謂郡丞日:事神漢人,其道互用。吾觀子之賬而倉也,知子者裕民之志矣。盍爲八蜡廟以祈年乎?丞曰:宿願也。遂上下原隰,選地於北郭浮屠之原,鳩工伐木,輦石陶甓,糾胥吏之惰者得十九人,權量之欺者三十許人,俾量罪具材,作廟以蜡焉。郡之縉紳相賀曰:治人者食於人,治於人者食人。謂其不能兼也。今食於人而思所以食人。詩曰:彼君于兮,不素餐兮。其斯之謂與?今巡名謹,三山人。郡丞名應昴,攸縣人。
  • 風伯祠。在府城西北五里。嘉靖四十一年,僉事彭謹見暴風不息,因民情建祠,歲冬至後戌日祭。
  • 旗纛廟。在府城西演武廟後。歲霜降日,武官致祭,衛禦皆有。
  • 蒼山神祠。在府城西三里中峯之麓。國初建。嘉靖七年,封御史李玄同鄕老楊懽等重修。十五年,知府場仲瓊捐俸潤色之。
  • 洱水神祠。在府城東五里洱河西岸。國初建。正德九年,地震廟頹,知府梁珠重修。嘉靖四年旱,副使姜龍禱雨立應,因重修廟貌,建堂閣於祠前。〔郡人員外郎張憲記畧〕:洱水神祠在水之西涯。嘉靖七年,兵憲妾公龍作閣於廟,近水而門焉,登梯而檻焉,扁曰浩然閣,志觀也。退五武爲屋五楹,曰普德堂,志神貺也。先是,春三月至夏五月不雨,民幾失秋望,公憂之,靡神不宗。纔詣廟禱禾,少女風柫柫起,蘋未旋車,堤上微雨灑蓋,農人懽呼,大雨連三日,四郊沾足。民以爲公蒞是邦,屛除寇盜,燕及於神。公因順民心而宏大神之祠。夫年不順成,八蜡不通,以凶年而咎神,則必以有年而德乎神矣。季氏旅於泰山,孔子非之,則山川之不能無神,而神之不可謅也明矣。公之是舉,務民之義莫先焉。愚乃爲之記。以上二祠,皆春秋二祭。
  • 海口龍神廟。在府城南三十里。歲太和縣春祭,趙州秋祭。
  • 三崇神祠。在雲龍州三崇山麓。嘉靖間,士官知州段文顯建。歲春秋二祭。

郡祀[编辑]

  • 雷廟。在府治西南,府之鍾樓在焉。創於國初,與關王廟並設樓棲之。人中夜從高視之,但見異氣,則城中有事。故老相傳,屢難其然。嘉靖間,郡人李元陽、指揮袁位、陳文重柱殿堂,增起廊廡,大作三門,以嚴其制。
  • 東嶽廟。在府城西北一里。嘉靖間,郡人李元陽建。〔自爲記〕,其畧曰:大理故岱廟,中城而差北,雜於人居。嘉靖丙辰三月一十七日,廟災,民居獨無恙。是年夏,泊秋無雨,牆人焦勞,衆謂愚曰:徒廟以祈年,顧不可乎?乃卜地出北郭一里,百歲人曰:此故故岱廟址也。鳴呼!廢有數,興有時,信哉!陽於是命弟元春、元期、元和執其役,縉紳各出金有差,里巷好義者亦稍稍趨事。以歲丁已經始,爲殿,爲寢,爲門堂,爲翼室,爲廊廡,爲棹楔,肖貌題顏,具如法制。其像佖而侐,其氣蘭而森,其勢巍而炳,允矣神之都哉!廟右爲地藏樓,以資冥福。樓前爲庖湢會食之所。廟外繚以周垣,垣外藝以圍圍。維時米價涌貴,貧人就食,傭不侍召,執鍾持畚,霧滄雲興,作之不勤,彌年而竣事。冬乃有雪,明年麥有秋,四月甘雨及時,戊午大熟。耆艾忭蹈,謂神能對於祈。維暮之春,下旬八日,爲帝降辰,申陳潔祀,罷牲薦黍,用表至仁。於惟仁道,竣極於天。神曰能仁,無往無還。感之斯應,靡地不然。新廟弈弈,有嚴簋籩。用酧靈貺,億萬斯年。福我邦人,雨我公田。以樂其生,災患是捐。鐫碑廟門,永世其傳。
  • 南嶽廟。在府城南羊皮裕村。
  • 文昌忠孝祠。在府城西北隅。嘉靖間李元陽建。州縣多有之。
  • 海神祠。在府洱河北。南詔異牟尋復歸唐時立此,示不復叛之意。
  • 閻王廟。在府治西北。
  • 應國安邦廟。在府城北。有禱卽應。
  • 昭應育物廟。在府城北二十里。蒙氏時建。
  • 馬神廟。在府關王廟內。
  • 杜公祠。在府城南五里玉局峯麓。唐時建。嘉靖間鄕人李良等重修。
  • 救生廟。在府治西南興福寺左。
  • 淸平廟。在府治北遺敎寺內。
  • 福邦廟。在府城北塔橋村。
  • 五百神王廟。在府城北四十五里慶洞村。
  • 三靈廟。在府城北四十五里喜洲村。
  • 福民廟。在府城北三十里。世傳昔鄕人有窘乏不能栽插者,有一靑牛代耕,耕已入廟,不見廟後有龍馬蹄跡云。
  • 景莊廟。在府城東南龍佉村,州縣多有。
  • 安龍廟。在府城西南隅,初建城時,惟西南角隨築隨圯,父老謂宜安龍,遂立廟,自是城不復圯。
  • 五壇神廟。在府治東北。
  • 七壇神廟。在府城南十五里太和村。
  • 太歲廟。在府城雷廟內。
  • 南天神廟。在府城南外館驛西,有禱輒應,祀無虛日。
  • 神寶泉廟。在府城南五里,其地出三泉,灌漑田疇,古昔立廟祀其龍神,嘉靖間廟災,泉亦閉,民白其事於官,通立廟,明年泉復出。
  • 上關龍王廟。在府城北六十里龍首關。
  • 喜洲龍王廟。在府城北一十里,何矣?城村與府東洱水神祠同出。按白古通謂點蒼山腳,插入洱河最深長者,唯城東一支與喜洲一支,南支之神其形金魚戴金錢,北支之神其形玉螺,二物見則爲祥。
  • 關將軍廟。在府武侯祠左。
  • 李將軍廟。在府城南三十里龍尾關之西,祀唐李宓。
  • 伏波廟。在府城南龍尾關外,世傳武侯駐兵濞水,一軍皆瘖,因禱伏波,卽此廟也。
  • 惠康廟。有二,一在府龍尾關東,一在浪穹縣治址。
  • 龍王廟。有二,一在趙州治東八里,一在浪穹縣治址十里許寧海之濱,有〔脩撰楊愼詩〕:峯頭纔見一泓幽,沙尾驚着四岸浮。流水羅紋堪並色,嘉陵石黛迿添愁。秦源欲問桃花渡,楚望渾迷杜若洲。亦有滄浪舊歌曲,晚來乘興上扁舟。
  • 儒風祠。在趙州治北。唐斛于仲通征南詔,攜儒生姓張者沒於此,後人立廟祀之。
  • 建峯廟。在州東南。
  • 鐵柱廟。在州南百里白崖川。武侯榆孟獲立鐵柱紀功,後人建廟蒙化、景東、洱海、趙州等處,軍民咸祀之。
  • 林公遺愛祠。舊在州儒學右,正德間士民立。嘉靖五年,知府葛恆重修。三十年,知州潘大武改建於州治前。〔御史陳察記〕曰:此大中丞見素林公生祠也。公閩蒲人,諱俊,字待用,別號見素。弘治初,南中夷寇猖獗,郡衛而下,固者閉關辟易,餘則惟其寢處。四民困苦,至骨肉飄蕩,岌岌皇皇,罔知攸措。公奉命貳臬,分道金、滄,日吾事也。迺旬荒徼,抵懽川,望銅柱,還過永昌,曰:宜汰勢人。遵洱水,東陟龍岡,左顧賓川,曰:宜州而衛之。至趙,曰:城焉可也。疏入,時孝廟勵精圖治,又夙知公名,悉侖之。詔罷去勢人,乃駐節先勞。有衆競勸速,楚雄同知陳寶曰:若司版築。又遠,鶴慶推官薄淳曰:若董陶梓。期月,賓川州衛及趙州城忽焉蛟工,南中增一保障,夷寇亦浸息。此後雖或竊發,未之有犯也。生養休息,耕也則穫,作也則成。工通事易,數年犢袴,曰:增趙益安也。又數年,而絃誦洋洋矣。飲食居處,每舉手加額曰:我公!我公!久之,相率曰:盍崇祀諸?迺吿於知州王宗器,度學官右隙地祠焉。富以貲委,壯以力趨,三閱月而吿成。中肖公像,外重以門,曼碩森肅,淸穆薦莫,曰殷茲察黍。省方歷趙,謁先師畢,因獲瞻仰。州同知馬淳曰:公河曰方面虬髯,茲米類宜逼眞。君子曰:似矣,未經。知州沈珂曰:主以木較水。君子曰:近之,未盡。分守大參盧君、公巡憲副汪君曰:壁勒石祀,定其制,其永永乎?君子曰:稱。於是學正余大榮、訓導蕗宏率諸生請察請祀。察不侫,何足以知之?雖然,嘗聞公弱冠登庸,拜秋官主事,有異人以左道奸寵,中外結舌,公獨立諫止,擯斥惟其後。累官兩拜,撫命豫章,則單騎深入;降賊西蜀,則時制自分盡瘁,可謂勸事。所至崇正學,雅尙文節,又庶幾乎法施於民者。迹其處南中事,則誠爲民悍患已。夫是三者,有一於茲,法宜祀,而况能兼修乎?然則是祠之作,匪古匪今,趙賓俱存可也。公方勇退丘園,壽祺未涯,而人心公道,自有不容已者,敢倂書之。復系之辭,使歌以祀公。詞曰:猗與林公,我趙之依。我饑公食,我寒公衣。我身公壽,我後公遺。蒼山巍巍,洱水漪漪。猗與林公,山水與齊。〔知府葵恆重修記畧〕:大理之趙有生祠,蓋爲前分巡副使莆田見素林公建也。先是,弘治己酉,南中夷寇猖獗,趙苦無城,賓川爲盜所據,民日皇皇,朝不保夕。公分巡金滄,目擊其事,乃疏於朝,遂城趙,遂州賓川,而翊以衛,民賴以安。蓋賓川在趙之上游,賓川安則趙安矣。公之去趙凡若干年,民之思不能忘,爲作是祠於學宫之右,每歲春秋必饗之。巡按御史海處陳君元習爲加修葺,有記以識顚末。又越若干年,公已位宮保,致仕而歸矣。祠故軒敵,而地勢又多窪下,秋淫雨則衝濤翻瀾,不潴而不洩,至是日就傾圮。趙之民議欲新之,未果也。歲乙酉冬,恆適承乏茲土。越明年六月,以公事至趙。翌日,謁先師廟,退而謁公於祠。衆因復申前議,則以其事屬之知州王域、同知吕希夷,而工直之費則恆獨任焉,而不敢以煩於官。祠之制,卑者益崇,朽者易新,剝者以復,悉加於舊。而趙之官屬與民所以奔走薦享乎公者,不永永其有瞻依乎哉!
  • 眞武廟。在雲南縣城南。廟貌森嚴,頗著靈畢。
  • 土主廟。在鄧川州治後西北山麓。
  • 捍患祠。在州治南一里。
  • 三正祠。在州治北百武。嘉靖元年,同知魯奇瑞建,祀憲副林公俊、侍御郭公紳、兵憲姜公龍。有〔郡人御史楊南金記畧〕:三正祠者,三正人,正地方之不正兄。囿其澤中者,自不能忘報本之私,而構祠以祀之也。成化間,則有憲副莆田林公俊分巡,世畏威斂手,民用小康。侍御宜春郭公紳巡按,興起學校,民漸知禮。嘉靖間,則有兵備大倉姜公龍,嚴設防禦,民用底寧。三公蓋能正鄧川千百餘年不正之人心,不避嫌,不懼勢,毅然以捍災除害爲己任,卒之皆如其願,民至今受其賜。庚寅,內翰升菴楊公愼以謫永昌,道出大理,偶過談及三公應祀時,民間已取廢寺餘材構祠垂成,內翰遂爲之書扁。其新置香火田地及守役之事,則載諸碑陰。南金慮後世無考實,因爲之記云。
  • 東龍廟。在州治東十里,唐鄧賧詔所建水神祠也。非惟資灌漑,而祈禱亦應,州之春祈詣焉。
  • 貞節祠。在州東六里打油村山拗,鄧賧詔妻慈善之祠,事見百蹟德源城下。
  • 興慈廟。在浪穹縣治南。
  • 羅溪廟。在縣治大。
  • 大王廟。在賓川州治南奇山下。俗傳羅刹爲患,有張敬者除之,死爲漏江之神,灌漑百里,民因祀之。

臨安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城北,洪武三十年建,歲春秋二祭,州縣皆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南,洪武三十年建,歲春秋二祭,州縣皆有。
  • 文廟。在府治西北,洪武二十二年通判莘建,歲春秋二祭,州縣學皆有。
  • 啓聖祠。在文廟東,歲春秋二祭,州縣學皆有。
  • 名宦祠。在文廟前左。
  • 鄕賢祠。在文廟前右。二祠俱兵備蔣宗魯建,春秋二祭,州縣學皆有之。〔修撰楊愼記〕:嘉靖甲午,詔天下正祀典,鄕賢之祠者增之,嚴不在祀法者汰之,未剏者於是乎始。乃雲南臨安府知府事姜君恩、建水州知州事沈㦂、學敎授趙維賢,詢與議,稽郡乘,師言僉同,蕘言攸協,乃上於政司右使袁公擯、督學副使陳公煥,聞於監察御史董公珊,卒如若請。臨安鄕賢之祠,自今日始也。嗣我皇明四公:曰杭州府知府張公隆、南陽知府邢公幹、兩淮運司經歷封、南溪知縣張公文宗、文昌縣知縣田公容,其鮮也,蓋嚴也。曰居喪哀毁踰禮,廬墓官處,脂膏不自肥潤,西湖廣其利,鄣水安其鍤,考績三載,最於全泊,是杭州公之行也。曰瞻族而族待以舉人,起家而家世其淸德,守瀘而瀘人尸而祝之,守南陽而南陽人誴而旣之,是南陽公之行也。曰悃幅禔身,孝友睦親,屬薦不留,歸養棄官,敦行化俗,蕃社老壽,是南溪公之行也。曰不工於媚貴,久而有餘裕,孱民勇於退田畝,而怯於入公府,是文昌公之行也。臨安在唐、宋爲剽分,元世無聞,自國朝有科目以還,金閨之籍相屬,而稱鄕賢者僅此,嚴哉!法語有之:世之巧心強有力者,可以百役其私智,而不一獲於公議。蝨於庭,蠧於里,陽驕於邦,剪公財,兼弱產,豐居蔀家,華衣光佩,市童詡,里婦矜,朝霑未期,厭厭如泉下人矣。况能作九原廩生氣,享社獻,侑瞽宗乎!君子謂世舉也,昭則戒遠,彰往勗來,是之謂名敎。名敎之謂政首,政首之謂人綱。人綱人紀,人紀弗紀,曷昭曷戒,曷彰曷勗哉!
  • 景賢祠。在啓聖祠後,祀翰林學士王景章、副都御史韓宜可。
  • 忠孝祠。在通海縣東北,嘉靖間督學鄭元建。
  • 城隍廟。在府治東,永樂初年建,各州縣皆有。〔知府章士元重修廟記畧〕:郡故有廟,國初時郡人楊姓者捐地以成,於時百務草剏,制從樸簡,又乏紀勒以稽歲月,歲久傾圮,頑民僦寓,麓致蕪穢。嘉靖壬子春,士元來守是郡,謁神之日,顧瞻咨嗟,意將新之,而時方議兵,憚於舉贏。越明年癸丑春,郡民祝崇者請曰:此無煩公帑,郡之士若民固將樂翰以從事矣。無何過之,則傾者起,敝者葺,丹堊者爛然矣。再過之,則廟之前楹加二室焉,左曰奏假,右曰承休,以竭虔也。齋宿有所,庖湢有室,皆昔無而今有者矣。三過之,則廟門之前浚溝,跨以石梁,石梁之南爲衢,易石以甓矣。潔齋嚴閟,遠邇瞻竦,崇於是役專且勤矣。司諌晴山李君遇元以士若民之意,屬士元爲之記。
  • 郡厲壇。在府北城外,洪武三十年建,歲春淸明、孟秋望、孟冬朔致祭,州縣皆有,縣曰邑厲。
  • 旗囂廟。洪武間建,歲春祭驚蟄日,秋祭霜降日,衛禦皆有。

郡祀[编辑]

  • 東嶽廟。在府治東,指揮萬僖建。
  • 三官廟。在府治西,郡人錢銳建。
  • 武侯祠。在府治北,嘉靖間給事中闓閎同指揮王守中建,通海縣亦有。
  • 關王廟。在府治西,指揮王信萬兵修建。
  • 五顯廟。在府北城外。天順間建。相傳其地多虎,立廟以鎭之。
  • 聖母祠。在府城北。祈嗣多驗。
  • 晏公廟。在府城東。
  • 蕭公廟。在府曲江。
  • 雷公祠。在阿迷州南五十里。巡撫侍郎鄒應龍建。
  • 三厲祠。在州東十五里。祀東征陣亡千戶魏朝鳳,百戶李邦郁、譚大經。
  • 吳敬德祠。在石屛州治南。
  • 梓潼廟。在寧州治西。
  • 碧玉神祠。在州路居村。
  • 東玉神祠。在州治東南。
  • 五榖神祠。在州路居村。
  • 龍王廟。在州吕公山。
  • 秀山神祠。在通海縣秀山下。元段思平建。
  • 白馬廟。在縣治東。景泰二年重脩。〔韓宜可詩〕:山連吳楚路東南,誰駐銀鞍柳外驂。白馬勢高吞日月,蒼龍氣散作煙嵐。似呼茅店人沽酒,疑訪柴門友合簮。欲折花枝相贈去,海棠春曉雨初酣。
  • 眞武廟。在縣治南。指揮吳善建。
  • 英祐侯祠。在河西縣治北。
  • 龜山神祠。在縣治東。
  • 螺蜂山神祠。在縣螺髻村。
  • 二郎神廟。在縣由陀關南。
  • 白龍寺。在縣治南。
  • 石毋廟。在縣碌𥑐村。石如人像,因建廟。
  • 香柏土主祠。在嶍峨縣治西南。
  • 桂峯土主祠。在縣治南桂峯山麓。

永昌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城北三里,歲春秋二祭,州縣皆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東十里,唐大曆間有三角牛、四角羊、䁀足雞,火鄕天之異,鄕人怪之,乃鎭以壇,歲春秋二祭,州縣皆有。
  • 文廟。在府治西,正統九年刑部侍郎楊寧建,歲春秋二祭,州縣學皆有。
  • 啓聖祠。在文廟東,州縣學皆有。
  • 名宦鄕賢二祠。在文廟左右。正德間御史張泰建,歲春秋上丁後四日祭,州縣皆有副使林俊記。弘治初,上用言者崇重聖學,撤文昌祠而正之,移檄邊庠,咸悉意指。今年春,監察御史侯官林君塘來按滇,更令正之。及慮久而後復,謀所以處之者。維鄕賢,天下學校皆有祠,而滇學獨缺,遂卽其祠爲之。及名宦以義起也,永昌旣異祠,師生以考證請,乃偕參將定遠沐君詳、參政予同邑方君守、同官秦和蕭君蒼,采郡志洎所聞諸十夫者,於鄕得一人焉,漢署太守吕凱有執忠功,名宦得八人焉:漢太守鄭純有服夷功,明靖遠伯束鹿正驥有平蠻功,刑部侍郎錢塘楊寧有興學功,指揮僉事壽州李觀有歸義功,都指揮使定遠胡淵有開屯功,淵之孤胡誌有靖邊功,監察御史高郵朱暟有障海功,敎授臨川余榖有師範功,其他勤己惠人,咸可表著,於學校與有力焉,故取而祠祀之。其位首凱、次純、次驥、次寧、次觀、次淵、次誌、次暟、次榖,餘容以俟知者。鳴呼!褒異前哲,爲世道關係不細,是所增入,直加意矣,亦盍敬愼之哉!
  • 文昌祠。在府城西太保山麓。弘治間,副使林俊建,歲春秋上丁後四日祭。騰越州亦有祠。
  • 城隍廟。在府城中。洪武二十二年建,歲春秋二仲月祭。州縣皆有。
  • 郡厲壇。在府城東一里。洪武二十三年建。歲春淸明,秋七月望,冬十月朔日致祭。州縣皆有。縣曰邑厲。
  • 忠武侯祠。在府城西。嘉靖十四年,副使任惟賢建。歲春秋上丁後四日祭。州縣皆有。〔太常博士孔初記〕:昔在劉漢季世,曹操竊神器都許,號其國曰魏。孫權據江東,號其國曰吳。二國並立,以相雄長。方是時,諸葛孔明公躬耕南陽,不求聞達,而隱括以懷漢室之憂。獨先主以帝室之胄,伸孤憤志,以圖恢復。區區戎馬,雖有關、張虎臣之爲助,而伊、周太公之輔未有也。訪於徐庶,始聞臥龍之名,躬謁茅廬,而致勤於三顧。武侯仗義效節,起而佐之,以弘濟於艱難,而成先主之業。王帝於蜀,非安於蜀也,猶子房之勸高祖王蜀計也。蜀之西南,蠻夷雜處,夷酋孟獲獨雄諸夷,誘其醜類,叛復不常。建興三年,武侯恭承后主之命,親獎三軍,秉旄仗鉞。五月渡瀘,乃深入不毛以致討。及與獲遇,卽七縱而七擒之,民稱爲神,遂不復叛。於是移師南向,直抵永昌。永昌卽金齒軍民指揮使司也。司城之南八里,西山之下,侯嘗屯兵其間,以懷以柔。迨其師還,民相謂曰:若等諸葛公遺民也。相率安營屯兵,以生以長,遂名之曰諸葛營。復於營中構侯祠,歲之水旱疾疫,必相致祈,禱則必應。自祠之作,迄今千百餘歲,不知其幾興廢矣。金齒自入版圖,太祖高皇帝首命都指揮使胡淵以守,歷四十載,而淵之子琛復來繼守之。侯初至司,首謁祠下,以供祀事。顧謂廟宇卑狹,神像戮昧,棟傾梁摧,級夷藩拔,不足以竭虔安發,宜神之不降佑於民也。乃屬好事者,各翰己資,以相新之。作於宣德庚戌之冬,成於次年辛亥之秋。翼翼巖巖,咸中規度。旣落成,祈民日至,祥慶屢下,果榖豐熟,民樂以煕。揮使胡淵以書來曰:諸葛公之神在天,猶惓惓有眷於永昌之民也,求爲文以刻諸石。初爲武侯功德之在蜀漢,史紀不冺,惟其居常,自振管、樂。於戲!侯豈管、樂之流,實伊、周之匹儔也已。夫管仲伯齊而不知禮,樂毅強燕而不克終,較侯之輔義懷仁,起佐先主,擁稱蜀漢,以起雄圖,善美當時,仰高後代,古今一辭,稱爲王佐之才而不可加,非伊、周其誰與禱耶?夫西南之夷,至獷且悍也,以不可革之心,而猶思立祠以祀之,况後之人物,衣冠享厚,禒服仁義者之不三,思卽其舊以新之也。然武侯之神在天,猶水之行地中,無往不在,則金齒之人,何幸而致胡侯作新斯廟,而得有以興其誠禱,獲其陰庥者乎?噫!後之來者,覽斯石,頌斯文,知其作廟之心,尙亦有以敬承之焉。〔元翰林學士竭斯傒詩〕:炎靈厭東都,臥龍起南陽。漢業入三顧,蜀日宣重光。豈伊山川險,况在兵刃強。八陣通神明,二表貫穹蒼。天運有隆替,吾君自處唐。煌煌十萬師,聲威遙八荒。大星殞渭南,萬古一悲傷。但使漢賊分,安有終不亡。桓桓蕭將軍,雙旄出永昌。下馬城南地,爲公酧一觴。〔國朝督學副使彭剛詩〕:赤虬已化楘,樓桑復乘陽。有美隆中人,高臥道益光。魚水旣相濟,士馬日以強。國統紹東都,公道昭彼蒼。南中以郡縣,未世非處唐。所念王業偏,舊都邈已荒。出師正漢賊,再舉亦何傷。王道無成敗,國祚有興亡。請看諸葛營,澤任名愈昌。再拜仰遺像,千秋一椒觴。
  • 旗纛廟。在府地東南,歲霜降日,武官致祭,衛禦皆有。
  • 武安王廟。在府城隍廟東五十武,歲五月十三日,武官致祭,州縣皆有。
  • 忠毅祠。在府城西太保山麓,正統三年詔建。祀左都督、右副總兵方政,配祀都指揮同知顧勇、陳翊、侯義,都指揮僉事江洪,皆死事者。歲春秋上丁後四日祭。〔知府鄭冔記〕:嘉靖十四年夏四月,奉璽書來守永昌。秋祀畢,次詣忠毅祠,瞻遺像巋然,而兩廡從祀,則廢毁久矣。乃進執事者,詰創祠攸始。僉曰:不知。神何名?曰:不知。祠何由?曰:不知。然則祠有碑記乎?曰:否。官有文牒乎?曰:否。其子孫可徵乎?曰:是尤不知也。順自思曰:祭其神,不知其人,可乎?在禮,祭明其義。疑於義而求祭之必敬,不可得已。今子人且不知,何以章義?義旣不章,何以生敬?是誣於祀也。脫有問於予祀典者,曰:女祭何神?其何辭以對?匪直無對,且有媿焉。孔子曰:祭神如神在。不知其義,何以致如在之誠乎?昔是郡爲指揮使司,在武弁,無足怪其然也。今復府十年於茲,守土者凡三易矣。予忝專城,爲人神主,乃汨汨然循無名之祀,率無義之理,責可逭乎?必求所以致祀之義而止。否則世遠人亡,倂祀亦民矣。乃詢耆老,諮故義,籍案牘,殆三祀矣。比撫夷,再出騰越,遍歷遐邇,始得一二,則勾致參引,始稍得其詳。謹按:公姓方氏,諱政,字未聞,鳳陽人也。猋勇沉謀,慷慨尙義節。當交趾復版後,朝廷許其納貢,盡還中國陷失之人,因請蒞盟,衆皆疑懼。公卽登黎王舟,挽其帶而與之誓,黎王懾服,遂保全四十萬而歸。正統元年,麓川思任叛,官軍敗於高黎貢,遂屠騰越,以其酋緬僉柵守潞江。二年冬,公以左都督奉克、右副總兵率師討之。師至潞江,招撫彌月不下,日肆罵詈,勢愈䅛獗。公率師勒所領直夜進攻,大破,當時謂之飛渡潞江。遂及子瑛等乘勝逐北,窮月夜至上江,圍之不克。時兵疲食盡,乃遣一僕送瑛渡江,以全宗祀。瑛牽裾不捨,公舉刀欲斫之,曰:我爲將官,受命討賊弗克,非死莫報。瑛遂釋裾登舟而還。公復揮戈馳入,賊皆披靡。忽馬躓路塹,賊遂攢刺之,當時其尸已無存矣。瑛歸,招魂於永昌里巷,皆痛哭失聲。雲南左布政使應公履平、按察使賴公異急以公死節之狀聞,上遣行人曹某齋勑論祭,今文逸不可考。贈烕遠侯,諡忠毅,仍詔立祠於永昌。于正統九年,上遣兵部尙書王公驗再討思任,火攻其柵,柵風逆弗克,進諭軍民設公位呼號,俄而風順入之,思任走死。王公重公之忠,亟薦瑛於上,歷陞南河伯。正德王申春、巡按御史泰興張公羽、按察副使今刑部尙書西蜀聶公賢,始歲訂春秋二祀。公生年不可考,其歿則正統三年正月上旬,今襲南河伯曰壽祥者,其曾孫也。從祀則鎭國將軍都指揮同知顧勇、侯義、陳翊,昭勇將軍都指揮僉事江江。所謂顧勇,卽當時呼爲八十人者也。此皆隨公死難,均罹慘禍者,故得配食焉。鳴呼!公以武臣仗鉞南征,一遇事變,卽舍生取義,割愛殉忠,其一死足以扶植綱常,風勵天下,是大有功於民彝世敎,而身後之著威靈,啓爵士,又大可以爲人臣勸。鳴呼盛哉!予旣令保山縣知縣邵華譜葺之,幷受去遊食僧道焭獨乞丐之人竊居門廡者,又復立堪供祀者一人,著爲令。因敘所疇咨而得者,勒諸石碑,垂永久焉。〔郡人張含詩〕:都督祠堂秋可憐,瀟瀟落木古城邊。山河空抱孤臣恨,動業從令太史編。鐵馬有時嘶古月,偏師何處哭蠻烟。忠魂千戴風雲護,况乃金貂奔世傳。
  • 節孝婦祠。在府城西。御史陰汝登建,督學副使胡堯時議以春秋上丁後四日祭。〔宋氏有郵亭題壁詩〕:郵亭咫尺堪投宿,手握親姑憩茅屋。抱薪就地旋鋪攤,支頣相向吞聲哭。旁人問我是何方,俛首哀哀訴衷曲。妾家祖居金華府,海道曾聞上千戶。舉艘運粟大都囘,金牌勑賜雙飛虎。兄弟跡,隱山林,甘學從文不從武。今朝玉堂宋學士,亦與妾家同一譜。笄年嫁向衢州城,夫壻好學明詩經。離騷子史遍搜覽,志欲出仕甦蒼生。前春郡邑忽交辟,辭親千里趨神京。丹墀對策中殿舉,馳書歸報泥金名。承恩拜除闐州守,飄然畫舫西南行。到官未幾訪遺老,要把奸頑盡除掃。日則升堂治公務,夜則挑燈理文稿。守廉不使織塵污,執法致遭僚佐怒。府推獲罪苦相攀,察院來提有誰訴。臨行囊橐無鋪銖,惟有舊日將去書。城中父老泣相送,道旁過者咸嗟吁。一時徵贓動盈萬,妾夫自料無從辦。經旬苦打不成招,暗囑家人莫送飯。嗟呼餓死囹圄中,旗軍原藉來抄封。當時指望耀門戶,豈期一旦翻成空。親鄰憐妾貧如洗,斂鈔慇懃饋行李。伶仃三口到京師,奉旨邊軍戍金齒。阿弟遠送龍江邊,臨歧抱頭哭向天。姊南弟北兩相痛,別後再會知何年。開舡未遠子病倒,求醫問卜皆難保。武昌城外野坡前,白骨誰憐葬靑草。初然有子相依傍,身安且不憂家蕩。如今子死姑年高,縱到雲南有誰望。八月官舡渡常德,促裝登途壯行色。空林日暮鷓鴣啼,聲聲叫道行不得。上天險如登天梯,百戶發放來取齊。雨晴泥滑把姑手,一步一仆身沾泥。晚來走向營中宿,神思昏昏倦無力。五更睡重起身遲,飯鍋未熟旗頭逼。翻思昔日深閨內,遠行不出中門外。融融日影上欄杆,花落亭前島聲碎。寶髻斜簮金鳳翹,翠雲纏鬚娥眉嬌。繡床新刺雙蝴蝶,坐久尙怯春風饒。豈知一旦夫亡後,萬里遐荒要親走。半途日暮姑云饑,欲丐奉姑羞舉口。同來一婦天台人,情懷薄似秋空雲。喪夫未經二十日,畫眉重嫁鹽商君。血色紅裙繡羅襖,終日騎驢涉長道。穩坐不知行路難,揚鞭笑指靑山小。取懽但感新人心,郡憶舊夫恩愛深。吁嗟風俗日頹敗,恥盡大義貪黃金。妾心汪汪淡如水,寧受饑寒不受恥。畿囘欲葬江魚腹,姑存未敢先求死。前途孤身少康健,辛苦奉姑終不怨。姑亡妾亦隨姑亡,地下何慚見夫面。說罷傷心淚如雨,咽咽垂頭不成語。道旁過者爲酸心,隔嶺哀猿叫何許。御史黃中碑而題其後日:右節婦宋氏作也。節婦洪武初坐戍金齒,奉姑偕行,過武陵,書郵亭壁間,以訴其流離困踣之情,至今讀之,令人酸悒。子按部永昌,拜節婦祠下,慨風會之日流,㵪靈粹之孤照,嚴霜烈日,凜有生氣,千祀徽音,柏舟並調。謹碑而樹之祠,用吿來者。
  • 何公祠。在縣學南,祀巡撫何孟春。
  • 三賢祠。在衛東,祀知府嚴時泰、董蒙正、秦禾。

郡祀[编辑]

  • 眞武廟。在府城昇陽門內,永平縣亦有。
  • 東嶽廟。在府城諸葛營之南。蒙氏封東川府烏龍山爲東嶽,此其行祠。洪武二十七年重修,鄕人於三月二十七日迎神賽會。〔郡人考功司主事張合記〕:神祀之偏於天下,而著靈應、盛祈禱者,今唯東嶽爲最,都藩郡邑無處無之。蓋嘗疑岱宗之神,東方是主,祀之偏也,其何故焉?已而見傳稱泰嶽爲天地之樞,總人靈之府,萬物之生寄死歸,善福惡禍,皆神所司,則喟然而嘆曰:於是乎見秦嶽之係於人已。及讀易至說卦,有曰: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艮,東北也。萬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終也,故曰成言乎艮。則愀然而懼曰:化之大者,非東莫統;神之至者,非東莫崇。秦嶽之神之於天下,蓋天命之者乎!其於四嶽也,譬如宰之視五卿焉,譬如春之視三時焉。崇都重藩,達郡及邑,故其宜也。溫昌郡在雲藩坤域,違城南七里而遙,有地曰諸葛營也者,固有東嶽廟,蓋行祠也。稽創於志,謂蒙也肇,元也更,而大明則盛焉。廟無文記,靡知誰某。正德辛已,雲南參政以分守金滄道至郡,謂廟未著於祀典,遂撤泰嶽之像,而置諸葛氏忠武侯像其中。廟北故有侯祠,則改爲公署於郡城。已而郡多虞驚,人多疾病,歲數無年。於是永昌知府吿於整飭金騰兵備副史,遂以其事屬諸姜媼者焉。姜媼者,以孀而獨有積欲散者也。旣受命於道,而乃出己所有,及裒衆所施,乃首爲秦嶽神像,及諸神之侍者,奉安於故廟,乃以漸成於忠武侯祠於故基。凡爲堂三稱,左右堂各三穩。中門一稱,大門一穩。乃遷侯像於堂,以修侯祀,而廟祀復立如故矣。嗟乎,神道設敎,聖人所以經運世也。有舉莫廢,聖人所以禮鬼神也。古也五嶽視三公,今也五嶽從大祀。是以夫子非季氏之旅,幼淸疑開公之府,則泰獄之祀,誠不可以瀆矣。然廟旣建於是矣,可以使人之勸良而懲慝焉,可以使人之避凶而趨吉焉,則固神道設敎之意也。蒙元勿論已,明興,祀將百載,而廢於一旦,何居?若徒知祀典之未著,而末流之有弊,蓋甚於茲矣。若能驅世人而歸之於化,而人心無一弗古,則祀典可古得矣。有如未古萬分,則知敬知遠,以循有舉莫廢之訓者,不可不深長思也。特媼也,以一婦人,乃能力畢是役,秦嶽之廟旣復,武侯之祠聿興,其亦應於上而獲於下者乎。溫昌諸大之諸將軍,謁子爲記,且首論奉嶽之下,可遽廢焉。其所只修,則次之曰參政,曰副使,曰知府。書其官而不書其妙名者,繋於官而不繋於其人也。噫嘻,微矣。一在騰越台廣積倉前。
  • 西獄廟。在府城仁壽門外一里。
  • 天王廟。在府城仁壽門外五里。
  • 龍王廟。有二:一在府城龍泉門外。〔僉事劉寅記〕:永昌之城右山,山之下水汪然湧出,停蓄爲池,還還數百步。浙南東灌,漑田千餘頃,軍民咸賴其利。父老相傳爲龍泉,故其寺與城皆因之而得名,俗又呼九隆池。豈蒙氏之先女子沙臺觸沉木,於是而生九隆與?按志書云在哀牢山下,今亦未敢必以爲然也。池之上舊有祠廟在焉,歷年旣久,棟宇傾頹,上雨旁風,神無所棲止。章貢徐之春、樂安孫揮使來蒞是,拜遷其祠於池之左偏。厥位面陽,厥土燥剛,殿堂門廡,易以美材而更新之,像塑以奉祀事。每歲禱雨祈晴,對越如在,而往來過者,亦不敢䙝也。至永樂熒未,皇上遣官撫綏邊夷,瑯琊雲公以內臣之重,分鎭金齒,仁慈惠愛,軍民德之。其事神明,尤爲嚴謹。己酉歲春夏之間,雨澤愆期,公與本司孫揮使等官謁廟行香,誠意感通,隨感而應。公謂此邦若無是泉,禾苗且槁死,而祠宇弗稱。乃爲之捐金,修其所宜修者,完其所不完者。榱題簷楹,飭以采色,丹紅堊黼,輝光交映,神像儼然,可敬可畏。命彭城劉氏銘之。寅按:山川丘陵,能興雲雨則祀之,以其有益於斯民也。此泉旣多利澤田疇之功,而其神又著感通昭格之報,祠而銘之,夫豈不宜?然而公等致謹於神者,非媚也,爲吾民而已。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神又依乎人而行者也。民非神無以致福,神非民無以從祀,謹事神之禮,所以重生民之命也。是宜銘。其辭曰:郡城之西,泉湧爲池,沄漫滿,浩蕩湯湯。東南分流,有渠有溝,漑我田疇,茲稻梁也。食賴而生,民依而寧,享此大平,歲豐穠也。泉流之龍,祠在焉,巍然煥然,惠此邦也。是禱是祈,雨暘時若,降福攸宜,民壽康也。公來撫安,臨下以寬,衆心同歡,赫有光也。捐金宜之,雕梁刻榱,五采用施,爛熒煌也。神免其非,民不憂疑,得將安歸,國之禎祥也。庸述其貞,勒之堅䂥,式昭後人,永永不忘也。一在郎義村北一里。騰越州亦有。
  • 五顯廟。在府城東門外。
  • 羅岷山神祠。在府城北八十里。
  • 四神廟。在下叢村。
  • 白馬廟。在府城南七里。
  • 大官廟。在哀牢山下。
  • 小官廟。在東林中。舊傳段氏二子,高皇帝賜名歸仁、歸義,土人立廟祀之。大官廟祀歸仁,小官廟祀歸義。
  • 威靈神廟。在沙木和巡檢司。
  • 安邦神祠。在永樂縣西三里。
  • 金浪巓神祠。在縣愽南山西。昔南詔遣將軍征緬囘,師多齋金寶,經此山。將軍死於盜,後立祠。〔御史黃中詩〕:拓地兜蘿風捲蓬,凱師東向未論功。如何金浪經過處,翻墮蒲蠻校詐中。膽氣尙懸星斗白,血腥猶染杜鵑紅。從來懷璧堪招禍,莫漫空山怨路窮。
  • 巖神祠。在縣治西五里。
  • 來鳳山神祠。在騰越州城南三里。
  • 南嶽廟。在州城東南。
  • 迦羅廟。在州城西南一里。
  • 天姥祠。在州球山,俗乎娘娘廟。
  • 華光寺。在州東門後所巷。
  • 古靈祠。在州東門外,一名白馬廟。〔董難詩〕:柏老根盤柱,垣頹土沒臺。石碑磨點畫,泥馬臥胚胎。冷雨條香溼,西風社鼓哀。饑鴉無肉食,巫覡幾時來。

楚雄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治西鳳山麓,歲春秋二仲月祭,州縣皆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南,歲春秋二仲月祭,州縣皆有。
  • 文廟。在府治東南,歲春秋二仲月上丁日祭,州縣學皆有。
  • 啓聖祠。在文廟北,歲春秋二仲月上丁日祭,州縣學皆有。
  • 名宦鄕賢祠。在文廟南,歲春秋二仲月上丁日祭,州縣學皆有。
  • 城隍廟。在府治後,歲春秋二祭,州縣皆有。
  • 郡厲壇。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州縣皆有。
  • 武侯祠。在府治厲塔峯麓,歲春秋二仲月上丁後三日祭。〔按察使徐栻記畧〕:滇南僻居萬里,在荒服外,三代以來,未嘗通中國。漢武帝好大喜功,始遣使於金馬、碧雞而望祀之。迄蜀漢建興時,蠻夷梗化,漢相諸葛武侯精忠杲杲,必欲剪除僭僞,興復漢室,此夙志也。乃主南征以先之,誠欲信大義於中原耳。五月,驅兵渡瀘深入,所在克捷。聞孟獲爲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旣得,縱觀營陣,以滇地險遠,不攻其心,終煩王師。更七縱擒,卒之遣而不去,憚服天威。載平白岩,還定三絳,通鬼道,拔山木,去惡泉,開谿谷,盡得其疆宇而墾辟之,悉降其部落而臣民之,敎導其桑田而衣食之。寶叟、靑羌獻貢,西蜀不留兵糧,三無可易,滇士所由底定。武侯之功,於茲再造。今金齒一方,多稱諸葛遺民,殆恩結人心,而感通異代者歟。我明正德中,禮曹以侯有功本朝,而南爲最。亦以自唐潰師,迨宋遺治斧劃,天兵南下,哀牢賓服。今日禮樂衣冠之會,皆侯造端開創之動。記云:決施於民,以勞定國,服功秩祀者。禮者遂奉勑建祠。烕楚路,滇西喉舌,上扼蒼洱,下控昆明,惟侯經畧之績尤著。舊有祠以妥之,歲時伏騰,奔走祭吿,適以龍岡書院改焉。居肆市中,以憑觀遊,資笑傲,旣淆且䙝。一旦經火燎,說者以神靈未必無默運焉。宮庭煨燼,廟貌丘墟,積有年日。隆慶改元,侍御悅吾劉公奉命按滇,振綱肅紀,剔蠹闡幽,百度惟新矣。尤敦崇風敎,冬仲首巡楚郡,勝覽觀風,追詢厥由,考卜善地以祠之。雖公志念感觸,實神機陰啓也。地名南城,山峯在先圍闠,闠外以城卑山屹,每慮以資寇助敵,卽有所請。高皇披與圖經御覽,遂界於外。其峯翠立,面於學宮之前。上有書院遺址三間,鳩工累石,建塔於上,以符堪與文筆之助。公至,移檄巡道僉憲任君,議崇鼎建。上列正廳三間,肖忠誠之像,輝名宇宙。兩翼廂房,各以三連,用備齋寢,且調和羹。大門三間,界分中外,以樹崇觀。周繚以垣,雜蒔卉木。其工料諸費,咸取之贖金,計若干緡。民不擾而事易集。未幾,翬烏飛革,昭囘流峙,塑彩塗金,巍然聳瞻矣。楚士大夫咸相謂曰:昔之廢者,所以兆興;今之盛者,庶幾昭報。神其妥享祀中矣。任君督理整密,報厥成功。公乃命予文之,以紀其事,俾後人知其所自。
  • 武安王廟。在府城南。幾五月十三日武官致祭。州縣皆有。
  • 旗纛廟。在府治東。歲霜降日武官致祭。州縣皆有。
  • 紫溪龍王廟。在府城西一十五里。歲季春祭。
  • 八蜡廟。在南安州。隆慶庚午知州楊表建。歲有祭。

郡祀[编辑]

  • 東嶽廟。在府城西門外。元至正間建。
  • 眞武廟、文昌祠、玄壇廟、三官廟、士主廟。俱在府治。州縣間有之。

曲靖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治西。歲春秋二仲月祭,州縣皆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東。歲春秋二仲月祭,州縣皆有。
  • 文廟。在府治東南。歲春秋上丁日致祭,州學皆有。
  • 啓聖祠。在文廟左。
  • 名宦鄕賢祠。在文廟前。歲春秋二仲月上丁日祭。州學、縣皆有。
  • 城隍廟。在府城中。州縣皆有。
  • 郡厲壇。在府治西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致祭。州縣皆有。縣曰邑厲。
  • 武侯祠。在府治州縣間有之。
  • 武安王廟。在府治北。洪武二十三年建。歲五月十三日武官致祭。各衛所皆有。
  • 旗纛廟。在府城內,洪武三十三年建。歲霜降日武官致祭。各衛所皆有。
  • 五雷廟。在勝峯山,永樂初建。驚蟄日祭有禱必應。

郡祀[编辑]

  • 三官廟。在府治南關。
  • 玄壇廟。在府城北。推官席聘改建。

澂江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城西。歲春秋二祭。州縣皆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北。歲春秋二祭。州縣皆有。
  • 文廟。在學宮右。歲春秋二祭。州縣學皆有。
  • 啓聖祠。在文廟後。
  • 名宦鄕賢祠。在文廟後。幾春秋二祭。州縣學皆有。
  • 城隍廟。在府城東北。屬州縣皆有。
  • 郡厲壇。在府城之西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州縣皆有縣,曰邑厲。
  • 文昌祠。在暘溥山巓。
  • 安武王廟。在府城北雲龍山麓。歲五月十三日武官致祭州縣多有之。
  • 西浦龍泉神廟。一名西𥗑。龍泉廟在蟠龍岡麓。歲春三月上辰日本府致祭。
  • 東浦龍泉神廟。一名北波。龍泉廟在府治東缺摩山麓。歲三月上已日本府致祭。
  • 景賢祠。在文廟之後。
  • 龍王廟。在路南。州有二:一在州東十二里黑龍泉,一在東北十五里白龍泉。歲三月致祭。

郡祀[编辑]

  • 土主廟。在府治西六里。
  • 關索廟。在府治西二十里。
  • 五靈廟。在府治一里。
  • 武侯祠。在新興州治南半里。
  • 龍驤將軍廟。在江川縣北三十里。成化八年,有虎爲患,太監錢能禱神獲虎,因新其廟。正德六年,知縣劉聰重修。嘉靖二十一年,巡撫蔣宗魯於廟後建樓。
  • 東嶽廟。在縣東南。歲三月二十八日合境致祭。
  • 靈官廟。在縣驛前。
  • 太子廟。在縣驛前。
  • 五顯廟。在縣治北二里。
  • 鄒公生祠。在路南州治南。

蒙化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城北。歲春秋二祭。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東。歲春秋二祭。
  • 文廟。在學官左。
  • 啓聖祠。在學宮內。
  • 名宦鄕賢祠。在學宮內。俱歲春秋二祭。
  • 城隍廟。在府城西門內。
  • 郡厲壇。在府城東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
  • 旗纛廟。在府城外,歲霜降日衛官致祭。
  • 八蜡廟。在明志書院內,隆慶間通判吳紹周建,歲春秋二祭。
  • 武侯祠。在明志書院內,嘉靖四十五年建。

郡祀[编辑]

  • 眞武廟。在府城西。
  • 武安王廟。在府城西。郡人徐第記畧:國初創府衛,隆祀典,凡曰禦大災、捍大患、死勤事、勞定國者,悉彝之以秩功載,矧大義勇武安王忠烈之在百世,頻頻如見,故其廟祀自京師以遠天下。蒙之北廟而龥者舊矣,歲久傾敝。嘉靖間,郡世守左文臣指揮朱良臣、楊舜卿始其倡,千戶趙廷瑀、郡人馮經者爲之董工治事,規度於中,取其仆者起之,撓者易之,隘者闢之,浸漶缺漏者塗槩而黝堊之,自殿堂廡門無不飭備,繚棼綺錯,蓋鮮然炳煥矣。
  • 玄壇廟。在府城西南。
  • 東嶽廟。在府城東門外。
  • 三官廟。在府城西。
  • 龍王廟。在東山麓錦溪上流,知府左文臣重修,禱雨輒應,歲以五月致祭。
  • 土主廟。一名嵯鄕。武宣廟在府城東南,祀蒙氏十三代孫名法者,土人祈禱屢應。

鶴慶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城北二里,歲春秋二仲月祭,州屬皆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南一里,歲春秋二仲月祭。州屬皆有。
  • 文廟。在府治南。春秋二祭。州學皆有。
  • 啓聖祠。在學宫內左。
  • 名宦祠。在文廟戰門左。
  • 鄕賢祠。在名宦祠後。俱春秋二祭。州學皆有。
  • 城隍廟。在府治舊城西。
  • 郡厲壇。在府城北二里。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州屬皆有。
  • 武安王廟。在府舊城東隅。
  • 穎川侯廟。在府治南六十里。洪武十六年,潁川侯傅友德征佛光寨,駐兵於此,秋毫無犯,民因以立廟,春秋祀之。
  • 水洞祠。在府南象眠山下。昔堀垑神有利導之功。本府以四月八日祭。
  • 西龍潭祠。在府治西。其下有龍寶、黑龍、白龍、吸鍾諸潭龍祠。本府以七月九日俱咐祭。

郡祀[编辑]

  • 文昌祠。在府治南太玄宮內。
  • 東山廟。在府治東十里。永樂間,土官知府高興建。
  • 西山廟。在府治西十里。
  • 東嶽廟。在府治南一百二十里五山場。
  • 西嶽廟。在白岩廟北。
  • 關索廟。在府治西南半里。知府周集建。
  • 江尾廟。在府治東南二十里。
  • 迎揖廟。在府治南八里。
  • 白馬廟。在府治西南二里。
  • 白姐廟。有二:一在府西一里,一在府治南十五里。
  • 馬神廟。在府治東南。
  • 肅淸廟。在府治北三十里。
  • 白石廟。在府治南一百二十里。
  • 小東山廟。在西獄廟北。
  • 晏公廟。在府治南一百三十里。
  • 和畔廟。在府治北三十里。
  • 武侯祠。在劍川州治北。
  • 北獄廟。在州西一里,蒙氏時建。
  • 城隍古廟。在州東南一里,俗傳元世祖出石門關至劍屯兵,廟左順有靈異,封爲城隍景帝。
  • 白龍王廟。在州治西一里,正統間建。
  • 天神廟。在州治北。
  • 三堂神廟。在州東北五里。
  • 滄浪神廟。在州北二里。
  • 老君廟。有二,一在州北茨和村,一在水塘村。
  • 靈帝廟。在州南四里金華山,唐蒙氏建。
  • 桑嶺廟。在州東十里。
  • 羅尤邑廟。在州南三里。
  • 崔君廟。在州南三里,相傳神姓崔名子玉,祈州鼓城人,仕唐爲長子縣令,再遷衛州,爲民除害,元時顯有夢異,人爲立祠。
  • 新莊廟。在州治南五里。
  • 白土神廟。在州南十七里。
  • 土地祠。在順州小峯山。

姚安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城西,歲春秋二仲月祭。大姚縣亦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南一里。歲春秋二仲月祭。大姚縣亦有。
  • 文廟。在府治南。春秋二仲月祭。縣學亦有。
  • 啓聖祠。在文廟後。
  • 名宦鄕賢祠。在學宮內。俱春秋二仲月祭。縣學亦有。
  • 城隍廟。在府治西。
  • 郡厲壇。在府城北二里。歲春淸明、孟秋望、孟冬朔日致祭。大姚縣亦有。縣曰邑厲。
  • 武侯祠。在府治東十五里。歲春秋二仲月上庚日祭。知府吳嘉祥記畧:姚之東行十餘里,山連抱而高聳者,曰東山。山之半曠且平,漢武侯諸葛氏南征駐卒之所也。後人因祠侯而祀之。舊於祠左創寺居僧,以主香火。年久,祠多傾圮。余丙申春來守是郡,往謁增慨。姚人趙文明同僧悟海白於余,願領修葺之役。余可之,遂興祠與寺。杇者堅,頹者因,煥乎完矣。復以祠右擇地高而平,可舒眺望者,建小圖樓楹。縈流約翠,豁月舒襟,眞勝槪也。余復措材鳩工,增廠干祠前,以展拜謁。鳴呼!武侯爲漢宗臣,五月渡瀘,深入南地,乃收擒縱之功,駐師于此。卽今秋霽春晴,勤耕省斂,假遒登山而想像之。狂風度嶺,間日移階,草水有聲,松篁搖影,呼嘯皆甲兵也,伏起皆旌旗也。其所以雄吾姚之勝,不亦奇且雄哉!
  • 武安王廟。在府治南。弘治間,知府王嘉慶建。歲五月十三日,武官致祭。

郡祀[编辑]

  • 東嶽廟。在府治南。大姚縣亦有。
  • 三官廟。在府城西門外。
  • 三皇廟。在府城北八里。
  • 玄壇廟。在府城西。
  • 梓潼廟。在府治東南。大姚縣亦有。
  • 五顯廟。在府治南。大姚縣亦有。
  • 天符廟。在府治南。
  • 聖母祠。在東嶽廟左。
  • 上主廟。在府治東。大姚縣亦有。
  • 晏公廟。在府城西。
  • 牛王廟。在府城南。
  • 白馬廟。在府城東北十五里。
  • 龍王廟。有三:一在穴石獨,一在白石的,一在大康郎。
  • 三淸廟。在大姚縣北門外。
  • 洞庭君主廟。在白鹽井提舉司北。
  • 大王廟。在司治北。

廣西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治西,歲春秋二祭,各州皆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南,歲春秋二祭,各州皆有。
  • 文廟。在府治,歲春秋二仲月上丁日致祭。
  • 啓聖祠。在文廟內。
  • 名宦鄕賢祠。在啓聖祠前,俱春秋二仲月上丁日致祭。
  • 城隍廟。在府治西一里。
  • 郡厲壇。在府治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各州皆有。
  • 文昌祠。在學內,春秋祭。

郡祀[编辑]

  • 土主祠。在府治。

尋甸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城北二里,歲春秋二仲月祭。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南一里,歲春秋二仲月祭。
  • 文廟。在府治,歲春秋二仲月祭。
  • 啓聖祠。在文廟後。
  • 名宦鄕賢祠。在學宮內,俱歲春秋二仲月祭。
  • 城隍廟。在府治西。
  • 郡厲壇。在府城西北二里,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
  • 武安王廟。在府城西北一里,歲五月十三日武官致祭。
  • 旗纛廟。在木密關守禦千戶所東,歲霜降日武官致祭。
  • 英烈侯廟。在府治東六十里。〔滇人僉事施昱記〕:英烈侯者,漢將關軍義勇武安王次子也。世秉忠貞,匡扶漢祚,從武侯南征,其功居多,而恩澤之在南人者尤甚。凡關梁險隘之處,開通創剙,皆所經營,南人至今思之,故所在立廟,以崇報典。木密千戶去城三里而遙,侯廟在焉,蓋昔屯兵之所也,土人奉祀不衰。洪武戊寅,黔寧昭靖壬本命南征,嘗一新之,歲久傾圯。嘉靖甲午,予以陜西待罪來歸,過而謁焉,見其牆壁隳頹,丹靑剝落,非所以妥靈示敬也,乃默禱曰:予再過此,當再新之。越庚子,起用赴京,果得再謁,遂白金令易龍驛驛丞鄧茂章、鄕民白聰筭俾修飭之。時滇城之僧人了純、羽士金大易、金太朴住錫於茲,借住待楊太元等同心募緣,鳩工聚衆,凡牆屋之傾者起之,丹靑之毁者飭之,並建寢院以棲道流,而士人崇奉之心益篤。然無常產,則奉祀春無以安其居。歲辛丑,黔府內侍松菴趙君過而詢知其故,亦捐白金爲倡。太易等因募衆復得白金若干兩,遂置田一十八畝,歲得佃榖一十二石。甲辰,予以省親再過,則見殿宇一新,廟貌增飭,焚修有所,供養有資,煥然改觀,深加欽悅。大易等因丐予言以紀其事。按記:以勞定國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悍大患則祀之,要皆有功德於民者也。若侯者,扶漢祚於將傾,服南夷於始闢,剙橋梁,開道路,以弘一統之規,以建萬世之利,其有功德於民可謂大矣。矧其精英常在,陰祐下民,呼吸風雷,潛祛盜賊,尤一方之永賴以安者,宜乎廟祀尊嚴,萬世無斁也。予也仰侯下風,實生敬慕,非求福田利益者。趙君敬神崇祀,爲久遠計,其亦秉彝好德之同心歟!太易等志尙淸虛,同心修建,神則有依,人則獲庇,皆有裨於廟記者,故並書之。
  • 去思祠。在府治左,祀知府戴鰲、林斌。

郡祀[编辑]

  • 土主祠。有二:一在府城東北三里,卽大黑天神祠;一在果馬里,俗傳自東川飛來。
  • 山神廟。在府城南三里。

武定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治西一里,歲春秋二仲月祭,州縣皆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南一里,歲春秋二仲月祭,州縣皆有。
  • 文廟。在府治左,歲春秋二仲月上丁日致祭。
  • 啓聖祠。在文廟後,歲春秋二仲月祭。
  • 城隍廟。在府治東門外,隆慶間建,州縣皆有。
  • 郡厲壇。在府治北一里,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州縣皆有。
  • 關將祠。在府治後,歲五月十三日祭。
  • 忠節祠。在舊府,春秋祭。
  • 吕公祠。在府西,祀巡撫吕光洵,春秋祭。

郡祀[编辑]

  • 文昌祠。在舊府治內。
  • 東嶽廟。在舊府治內。
  • 三官廟。在元謀縣治。
  • 土主廟。在元謀縣治。

景東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治西,歲春秋二仲月祭。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南,歲春秋二仲月祭。
  • 文廟。在府治泰安門外,歲春秋二仲月上丁日祭。
  • 啓聖祠。在文廟內,歲春秋二仲月祭。
  • 城隍廟。在府城中。
  • 郡厲壇。在府城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
  • 旗纛廟。在景東衛後,歲五月十三日武官致祭。

郡祀[编辑]

  • 上帝廟。在衛學之左。
  • 東嶽廟。在府城南一里。
  • 諸葛廟。在城山頂。
  • 武安王廟。在府城外,歲五月十三日武官致祭。
  • 龍王廟。在府北一里。
  • 土主祠。在府南一里許。

元江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漢西,歲春秋二仲月祭。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東,歲春秋二仲月祭。
  • 文廟。在府治,歲春秋二仲月上丁日祭。
  • 啓聖祠。在文廟內,歲春秋二仲月祭。
  • 城隍廟。在府治北,洪武二十九年建。
  • 郡厲壇。在府治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

郡祀[编辑]

  • 土主祠。在府治。

麗江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治西,歲春秋二仲月祭,各州皆有。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南,歲春秋二仲月祭,各州皆有。
  • 城隍廟。在府治西,各州皆有。
  • 郡厲壇。在府治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各州皆有。

郡祀[编辑]

  • 文昌祠。在府治後。
  • 北嶽廟。在府治北雪山麓。相傳昔有人見一異石負歸,至此少憩,重不可舉,鄕人神之,立祠祀焉。後蒙氏異牟尋封雪山爲北嶽,亦祀之。元世祖封爲大聖北獄定國安邦景帝,至今祀無虛日。
  • 吳烈祠。在府治東山下。

廣南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治西,歲春秋二仲月祭。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南,歲春秋二仲月祭。
  • 城隍廟。在府治西。
  • 郡厲壇。在府治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

郡祀[编辑]

  • 東嶽廟。在府治。
  • 土主廟。在府治。

順寧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治西,歲春秋二仲月祭。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南,歲春秋二仲月祭。
  • 先聖祠。在府治西,知府猛寅肖燕居象設祭。
  • 城隍廟。在府治南五里,正統間建。
  • 郡厲壇。在府治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
  • 武安王廟。在府治北一里,嘉靖間知府猛寅建,歲五月十三日致祭。

郡祀[编辑]

  • 東獄廟。在府治西南十里。
  • 文昌祠。在府治東北三里,嘉靖間土官知府猛寅建。
  • 士主祠。在府治南三里。

永寧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治西,歲春秋二仲月祭。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東,歲春秋二仲月祭。
  • 城隍廟。在府治東。
  • 郡厲壇。在府治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祭。

郡祀[编辑]

  • 龍王廟。在府治。

鎭沅府[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府治西,歲春秋二仲月祭。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南,歲春秋二仲月祭。
  • 城隍廟。在府治北,永樂四年建。
  • 郡厲壇。在府治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致祭。

郡祀[编辑]

  • 土主祠。在府治。

北勝州[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州治西,歲春秋二仲月祭。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州治南,歲春秋二仲月祭。
  • 文廟。在州治內,歲春秋二仲月上丁日祭。
  • 啓聖祠。在文廟內,歲春秋二仲月祭。
  • 名宦鄕賢祠。在文廟左右,春秋二祭。
  • 城隍廟。有二:一屬州,一屬衛。
  • 郡厲壇。在州治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祭。
  • 旗纛廟。在府南,歲霜降日瀾滄衛武官致祭。
  • 武安王廟。在州治南,歲五月十三日瀾滄衛武官致祭。

郡祀[编辑]

  • 東嶽廟。在州治東。
  • 梓潼廟。在州治南。
  • 龍王廟。在州治內。

新化州[编辑]

祀典[编辑]

  • 社稷壇。在州治北,歲春秋二仲月祭。
  •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州治南,歲春秋二仲月祭。
  • 城隍廟。在州治東。
  • 郡厲壇。在州治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日祭。

郡祀[编辑]

  • 巽隱程公祠。在州治。

者樂甸長官司[编辑]

祀典[编辑]

  • 城隍廟。在司治東。

郡祀[编辑]

  • 土主祠。在司治內。

五井鹽課提舉司[编辑]

祀典[编辑]

  • 城隍廟。在司治右,歲春秋二祭。
  • 龍王廟。在司治左,各井皆有。

郡祀[编辑]

  • 文昌祠。在玄帝山。
  • 天子廟。在城隍廟前。
  • 土主廟。有二:一在城隍廟西,一在順盪井。
  • 三崇廟。在三崇山麓。

黑井鹽課提舉司[编辑]

祀典[编辑]

  • 城隍廟。在司內。
  • 厲壇。在司治北,歲淸明、七月望、十月朔祭。
  • 金蓋龍王廟。在七局村,歲春秋二祭。
  • 龍王廟。在黑井山上,歲春秋二祭。

郡祀[编辑]

  • 土主廟。在龍川坊,歲春秋二祭。
  • 雍公廟。在五馬橋東南,歲春秋二祭。
  • 關張廟。在鳳山岩。
  • 肇井神堂。在司台後。

督梓:大理府知事李可華

考閱:太和縣學生董學舒

雲南通志卷之十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