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木子 (四庫全書本)/卷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草木子 卷二 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草木子卷二      明 葉子竒 撰原道篇
  堯舜傳心以中周孔論易以元武箕作範以極孔曾傳道以一思孟語德以誠皆聖賢講道㑹要之總名所以為傳心之典也
  易上經氣化之始也故首乾坤下經形化之始也故重咸恒
  在易則渾然一理在人則湛然一心以是心感以是理應故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莫測其所以然之妙也
  乾取象於龍以其具天之用也坤取象於牝馬以其行地無疆也
  中國得詩書之傳通之者始知其人世古今四夷之國耳目有所不及皆不能知尚同洪荒之世也
  春秋刑書也易筮卜書也春秋言人事易言天道天人之道一也莊子曰易以道隂陽春秋以道名分
  春秋魯國之史也因一國以見天下綱目天下之史也因天下以存諸國
  春秋書日有食之綱目止書日食從省文也
  禮有容樂有聲聲陽也容隂也聲容交而天地熹合矣大抵樂惟取其和後世樂多悲壯所以不善
  古人云心和則形和形和則氣和氣和則聲和聲和則天地之和應之矣今之世安得知禮樂大意之人與之論禮樂情文之盛哉
  古人定律吕以考中聲迨今罕得其真莫若因古人之遺器庶得其聲之近若今道家金鐘玊磬及琴笙塤箎之屬皆古之遺器也以協其聲使與革木之類毋相奪倫諒必得中和之調豈不勝於致詳致荒而甘用世俗之樂也
  俗樂多胡樂也聲皆宏大雄厲古樂聲皆平和
  歌調且因今之曲調而諧之以雅辭庶乎音韻和而歌意善則得矣毋但泥古而廢之而長用胡樂也
  古之父子爵既不同禮即異數由此推之祭古人自宜用禮器祭今人自宜用今器使各安其性也庶免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為失
  周子曰樂聲淡則聽心平樂辭善則歌者慕故風移而俗易也妖聲艶辭之化人也亦然此不易之確論也孟子謂今樂猶古樂救時之論也
  綱目真經世之大典也
  綱目有湯武之時者三秦新隋皆以大義絶之夫人得而討之也故書兵起而不書叛
  書莽大夫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死所以病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也然為莽大夫者不知其幾不書又所以因貶而見褒也
  書大丞相帥師伐魏所以正統也書晉處士陶潛卒特書以褒之所以賢之也
  書唐五王為武三思所殺譏五王之失刑也書周太師中書令瀛王馮道卒任之重者責之深也
  或問伊尹耕於有莘之野以樂堯舜之道答曰耕破一犁春雨蓋言對時育物之心樂而得其所也
  孔門問仁夫子答之各不同雖各因其材而篤焉正夫子之泛應曲當處用各不同所謂貫也然仁乃仁體之一歟
  天下歸仁朱子訓歸為與字或者淺其説愚謂茍人克己行一事合天理問之家而準問之鄉而準問之國而準問之天下而準所謂天下莫不與也由此言之放之天而準放之地而凖放之古而凖放之今而凖放之東海而凖放之西海而凖放之南海而凖放之北海而凖考諸三王建諸天地質諸鬼神百世以俟聖人而不繆不悖無疑不惑者也此則與字可通之理也若謂克己天下皆囿於吾仁之中如吕與叔克己齋銘云洞然八荒皆在我闥讀之氣象雖豁然可喜事理則茫然無據浴沂氣象見聖賢超然於萬物之表逍遙脫洒處又曰即此便是堯舜氣象何也曰飯糗茹草若將終身及為天子若固有之何有一毫滯礙
  説文以步戌為嵗此附㑹秦以建亥為水正之説也然實非也歲自當以夏時為正
  大學乃設教之書朱子則憂百家之亂治中庸乃傳道之書朱子獨憂二氏之亂真深玩序文可見
  大學六先字所以逆推其工夫之端緒七后字所以順推其效驗之次序
  格物是夢覺闗誠意是人鬼闗
  程子曰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朱子曰存之於端莊靜一之中以為窮理之本窮之於學問思辨之際以致盡心之功可謂知行兩進矣
  孝弟慈三者大學之言達道知仁勇三者中庸之言達德也達德所以行達道也
  恂慄威儀是明明德之止於至善親賢樂利是言新民之止於至善至善乃大學一書之標的曾子傳心之要也
  正心章不言私之害公邪之害正蓋意既誠自無私邪之雜矣惟恐人於忿懼好患等意思留滯在心而不能察及其應物遂至於欲動情勝用之所行每過於分數不能不失其平也
  平天下章反覆以用人理財兩者為説蓋用得其人則上下皆安財得其理則大小皆足此天下所以平也其要在於絜矩則上下大小皆平矣
  中庸是直指人心見性之書中和是就人心上指示中庸是就人事上指示費隠是就人物上指示心統性情事兼德行物通彼我
  心之虚靈知覺虚是能包萬事萬物之理靈是能通萬事萬物之理知是識其理之所當然覺是悟其理之所以然
  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天然之體也庸者亘古亘今不遷不變當然之道也
  天命實理之原也性其在物之實體道其當然之實用而教也者又因性道之實而品節之也
  朱子言天以隂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此蓋本太極圖之説而約言之也
  道不可離由其自本自根無物不有無時不然也戒懼是存養工夫是於至靜之中存天理之本然是致其致中之功也謹獨乃省察工夫是於情動之時遏人欲於將萌是致其致和之功也
  君子致中和而成位育之功者此道通乎上下天子有天下之天地萬物諸侯有一國之天地萬物大夫有一家之天地萬物庶民有一身之天地萬物由其分有崇卑故其功有大小
  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是致中之功效也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是致和之功效也
  中和以性情言之中庸以徳行言之費隱又以人物兼觀之此理之無乎不在信手拈來頭頭皆是吁其妙矣乎
  中對和則中為靜而和為動故止以不偏不倚釋之中對庸則庸為常而中則該動靜二義故以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並言之故曰中庸之中實兼中和之義費隱是在人在物上看此理因用以原體見此理之無物不在也鬼神就無形無影上看此理由微而驗顯見此理之無物不體也
  人物明而可見故先説費而後説隱鬼神幽而難知故先言微而後言顯
  人之為道而逺人子思言此之時佛氏之教未入中國已慮其絶人倫去人事始謂之辨道矣其慮可不謂逺已乎
  喪服自期已下諸侯絶大夫降此自周公制此貴貴之禮也蓋諸侯之貴大夫不得以屬籍通故大夫不得屬戚君也
  郊社所以祀天地是天子之職宗廟所以祭祖先是子孫之職祭必受福職之所當也淫祀無福職之所不當也
  至誠是由此道之極其實至聖是造此理之極其至故曰至誠之道非至聖莫能知至聖之徳非至誠莫能為盡性致中也盡人物之性致和也經綸大經致和也立天下之大本致中也贊天地之化育是以人而參贊之是聖人猶與天為二知天地之化育是於天道有黙契焉是聖人與天為一
  私意自蔽則局乎其小矣故不廣大私欲自累則卑乎其汚矣故不髙明
  祖述憲章是道貫乎古今上律下襲是道該乎穹壤如天淵尚有彼此之别則聖人尚與天為二其天淵更無彼此之别則聖人乃與天為一
  或問浩然之氣答曰一片花飛減却春蓋言浩然是無虧欠時也
  慾是不能集義剛是浩然之氣
  孟子言勿正勿忘此養氣之節制也正是用心大過忘是不用心
  孟子夜氣之説是水静而清時浩然之氣是水盛而大時
  髙不可貶卑不可抗道有定體也語不能顯黙不能藏道無定形也
  周子曰無極而太極無極是無有方體就萬物統體言之太極是㑹其要領就一物根柢言之無無極則太極無所本無太極則無極無所寓
  太極圖性命書也西銘理一分殊之義也四勿箴由中應外制外養中之訓也
  無思也無為也寂而不動先天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後天也先天體也後天用也先天惟湛然一理耳至後天始有形象之可言先天是未用也至後天始入用爾易是已入用之書故多説剛柔少説隂陽
  無思虚之極無為靜之篤虚則理明靜則性定隂陽絪緼吾以觀其始正其命
  天有風雨雲霧雷人有吹噴嘘呵呼天地是大萬物萬物是小天地
  地沖氣所以能生萬物也沖氣所以為和也
  隂陽合一存乎道仁智合一存乎聖内外合一存乎誠虚所以具衆理靈所以應萬事不昧所以為明也知者心之神明寂而常覺動而常定非不動不靜也溥萬物而無容心焉可也欲盡流注其可得乎
  明天地之性者不可惑以神怪知萬物之情者不可罔以非類此君子所以貴窮理也
  鬼者人之影死者生之終
  誠天道性天德
  善者萬理之縂名也性者萬理之全體也仁者萬理之全德也孔門傳道以仁大學言道以善中庸原道以性誠者理之實元者善之長一者數之始中者物之心極者理之至皆聖賢論道之極則也
  人心是根於氣耳目口鼻之欲是也道心是原於理仁義禮智之性是也
  新故事物為之今古也得失人事為之存亡也治亂世運為之變更也
  古今分於一息人物同於一原
  因粗而精因畧而詳此古今之用智而得其正也因精而拙因詳而荒此古今之用智而失其中也
  程子曰不必以既屈之氣復為方伸之氣或者指游魂之變為輪逥未之思也
  張子曰風雷有象不疾於心所謂潛天而天潛地而地也心見聞不𢎞於性所謂人能𢎞道非道𢎞人也横浦之學以覺為性曰覺之一字衆妙之門是止認智為性金谿之學曰收歛精神自作主宰有何欠缺至於私欲未為病纔涉於思即是害事全似告子
  臨川之學分心跡為内外内面是精外面是粗故托佛老之似以亂孔孟之真假仁義之言以濟功利之實洓水之學可謂博極羣言純乎實踐
  金華之學之於濓洛也可謂金石相宣已
  永康之學以漢唐皆王道純以事功言也
  南浦之學其視紫陽猶孟子之於孔子也
  永嘉之學之於濓洛也可謂步則歩者矣
  許魯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劉靜脩次之用之則行於留侯武侯見之舍之則藏於靖節康節見之古惟有此二人才德及之可以當此言也
  相近之性兼乎氣性善之性純乎理
  荀子曰性者惡也為善者偽也杞栁桮棬之喻也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曰人之性善惡渾性無分於善不善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之説也達摩云我見佛性云何佛性作用是性生之謂性之説也蘇氏曰善惡皆出於性而非性之所有胡氏曰善不足以言性孟子道性善猶佛氏善哉善哉蓋贊歎之辭即性無善無不善之説也韓子説性有三品即性有善有不善之説也後世諸説紛紜縱横孟子當時已一一加辨可見儒書之不可無孟子
  今之道教近乎楊今之釋教近乎墨
  丹經言鼎爐是安身立命也採藥是收精歛神也火𠉀是操存之意也沐浴是日新之功也抽添是勤怠之節也
  佛言離一切物别有自性不知人外無道道外無人也佛氏謂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譬如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壊此東坡言性之本旨也離物而言性此佛氏所以淪於空寂捨器而言道此老氏所以溺於虚無故大學之始教所以不出於民生日用彞倫之外也
  東土初祖曰人性本善不假勤苦修行直下便是此則彌近理而大亂真矣
  歐陽公云佛氏怕死故每以寂滅無生為説老氏貪生故每以返老還童為説惟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者惟至爾
  鈎𤣥篇
  易卦自下而上其植物之象乎𤣥家自上而下其動物之象乎動物本乎天植物本乎地此易𤣥之所以不同者也
  歐陽子曰易六爻之文占辭也大衍之數占法也凡欲為君子者學聖人之言欲為占者學大衍之數
  陳希夷玉鑰匙白法即周易圓圍之象也以二至而為之主冬至順而夏至逆姤復之道也逆順之道依乎日司馬温公之潛虚五十五行其象以丨為原□為□□為本□為鑛□為基具五生數也以丅為委□為焱□為末□為雙□為冡具五成數也以吉㐫臧否平定其占以旺相休囚死推其理
  天地之間至堅惟金石爾金有時而銷石有時而泐至堅且然而况於人乎故知神仙可以久生而不可以長生
  雲雷雨雪皆至半空風則薄乎天愈髙愈勁
  風雲雷雨天也蠢動草木地也莫不有聚莫不有散以成變化死生之道聚皆屬之陽散皆屬之隂隂陽天地之大經也
  霖雨既霽閑雲在天皆神化之糟粕矣
  陽道日變而日生隂道日變而日消陽之變也有形隂之化也無跡一切生聚者陽之長也一切散敗者隂之消也
  張子曰太虚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知此可以言生死之理矣可以生順死安矣
  造化無全功巧其音者拙其羽豐其實者嗇其花方言各不相通也所以傳其意通其義則一也
  善乎賈生之言曰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隂陽為炭兮萬物為銅或化為人兮又何足患或化為物兮又何足搏由此推之理之常然者固莫論其理之變者莫可得而曉也如月令雀入大水為蛤是羽䖝化為甲䖝也田鼠化為鴽是毛䖝化為羽䖝也松樹化為老人無情化為有情也婦人望夫化為石有情化為無情也牛哀化為虎江夏王氏之母浴於川化為黿没於深淵漢末馬生人名馬異亡入於胡後漢劉聪后劉氏生一虵一猛獸各傷人而走慕容燕時有女子化為男宋徽宗時有婦人生鬚度為女道士有男子生子蓐母不能收更七人而逸凡此者造物游氣變化紛擾不可得而測也其常變之兆禎孽之萌各有所主焉
  山則本同而支異水則原異而委同地理也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人事也
  五德王天下之説於運祚脩短本無所損益或謂水徳王則刻深其刑以應之則害於道矣
  知人帝王之盛節三代而下漢髙為最昭烈次之光武唐太宗伯仲間爾
  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董子可謂得先難後獲之旨矣語尤明快
  胡氏曰㑹人物於一身萬物異形而同體通古今於一息百王異世而同符此所以本諸身徴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
  張子曰賢才出國將昌子孫才族將大家國皆然也成立之難如升天從善如登也覆墜之易如燎毛從惡如崩也
  詳於刑者有法外之遺姦秦皇是也坑儒生而得劉項工於數者有術中之隱禍魏武是也殺楊脩而得司馬懿
  化國之日舒以長由其事簡也亂國之日短以促由其事繁也事繁則長日如短事簡則短日如長諺云閑覺日偏長是也或者謂有道之國日行上道而長遂加賦於民欺矣哉
  仁人之詘國將亂也小人得位亦國將亂也是以漢之黨錮唐之朋黨宋之奸黨三黨興天下遂至於衰亡矣窮理須是用心自有悟處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已鬼神將告之非鬼神告之也乃精氣之極也玩是視之精索是求之至
  詩者不發其胸中湮鬱之氣則暢其心下喜樂之情故以出於自然者為工不以流於巧麗者為富
  易於近者非知言者也諺云心不負人面無慚色即浩然之氣配義與道也又曰偷人膽失即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舉世皆夢也夢夢也不夢亦夢也夢乎夢不夢乎不夢是故得失蕉鹿也物我蝴蝶也榮枯黄粱也
  夢之大端二想也因也想以目見因以類感
  南人不夢駞北人不夢象缺於目所不見無想也諺云南人不夢駞北人不夢象缺於所不見也蓋寤則神舍於目寐則神棲於心蓋目之所見則為心之所想所以形於夢也
  因馬而念車因車而念蓋因類而感也
  不聞聞聞不聞聞聞不聞不聞不聞聞從真起應聞不聞攝應遂真聞聞感而遂通不聞不聞湛然常寂色香臭味天之所生也耳目鼻口人之所具也目知色耳知聲鼻知臭口知味此四者天人之相交也使無耳目則聲色又烏用生之哉則造化或幾乎熄矣此天地之所以善藏其用也至於心則又所以具此理而應此事者也宰制四者於中而各聽命焉此其所以官天地役萬物者也故並於兩間而為三
  木皆中實也而娑羅樹則中空竹皆中空也而廣藤則中實此皆因地而反生其類也
  物之有形有聲者人畜是也有聲無形者雷霆是也有形無聲者木石是也無形無聲者此體物而不可遺者也學者所當思也程子曰鬼神於若有若無之間斷遣得去則知之矣邵子曰鬼者人之影也
  野人鋤地蚯蚓中斷兩頭俱跳此時安身立命在何處乎曰尸居餘氣兩頭俱脱曰打虵斷尾時如何曰末去而本猶存也曰斷頭時如何曰本去則末不存矣曰立命豈無其所乎曰有之存乎神神去則機息矣
  儒佛言性之旨譬之明珠均之為蚌生也儒謂珠由内出生於蚌胎佛謂珠由外入寄在蚌胎儒本諸天佛由諸己此學者當辨其理也
  生順死安而無容心焉至矣彼語寂滅者徃而不返告子義外之論是於事上分内外却不知心不可以内外分也
  事外無道道外無事故事愈近而道愈切莊子曰哀莫大於心死而形死次之誦之令人有生意
  盗賊至為不道矣人茍面稱之為盗則勃然而怒可見其羞惡之心未嘗忘也
  夷狄華夏之人其俗不同者由風氣異也狀貌不同者由土氣異也土美則人美土惡則人惡是謂之風土冬至用陽遁順行九宫夏至用隂遁逆行九宫從天道也天道日也
  嵗必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時而交春月必三十日丑時二刻而交節此天道常行之數也日與天㑹法也歴家分一日八刻於十二時每時該八刻六分刻之二術家欲取時之上四刻天之清氣故以八千四維配之而成二十四位
  五行相生父子之道也相克君臣之道也毗和兄弟之道也配合夫婦之道也相得朋友之道也
  八字不易之定體二運流行之妙用不易所以定平生流行所以定時下
  星術以七曜四餘定所遇得失以太陽定立命以太隂定立身以百年定行限以生克制化定人吉凶夀夭多有驗者此亦可以見人身各具一乾坤也
  術家以十二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牙牛無齒虎無脾兎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神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腸猪無筋人則無不足也又以十二肖同類之屬分隂陽配為二十八星禽如虎則豹配是也每辰二禽四正之辰三禽
  近世卜者多用京氏易以納甲配干支以生克配六親以時日配六神以八宫定世應于以推人吉㐫休咎成一家之言然與古易絶不相通矣亦以見易道無所不通矣
  差榖古有其説也其法最畧古惟有剛柔二日内事用柔日外事用剛日及漢用寳義制伐德五日其法以六十甲子以上下生克推之猶未離乎二氣五行也及唐百忌歴行其拘忌愈繁隂陽愈亂吉㓙愈無慿也惑世誣民於斯為甚識者取其昭然有理者可也不必盡法也
  乗數陽息也歸數隂消也息所以進消所以退此隂陽之理見乎數也
  兵家遁法即白法也開休生三吉門開即六白休即一白生即八白
  耶律楚材以生克制化論五星郭去非以戰鬭伏降刑衝破合論三命皆臻其理也
  為老氏之學者其術多稔便有為我意思其髙處是清虚
  莊子曰雞鳴犬吠人莫不聞知不能以意億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逆其所將來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莊子曰道在秕稗在瓦礫在尿溺每况愈下蓋以道無乎不在也
  闗尹喜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用之彌滿太虚廢之莫知其所亦非有心者所能得逺亦非無心者所能得近廣成子曰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養氣此語最精
  鶡冠子曰賤生於無所用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賤亦有時而貴不見當亂之世金章紫綬照耀奴臺之軀乎自釋迦拈青蓮華迦葉呵呵微笑自此示機直至達磨説出能作能用即是佛性此即教外别傳更無别旨自此禪宗皆祖此
  釋氏掃去財色直截無為其行超絶至髙易以動人故以寂滅為樂也徇生執有者物而不化故以長生為樂也張子曰二者雖有間以言乎失性則均也
  佛居大地之隂西域也日必後照地皆西傾水皆西流也故言性以空孔子居大地之陽中國也日必先照地皆東傾水皆東流也故言性以實意者亦地氣有以使之然歟佛得性之影儒得性之形是以儒以明人佛以明鬼
  佛氏以性為自底不涉於天不知於何處求天以山河大地為幻妄有時破壊不知於何處求地以四大為假合本來非有不知於何處求人
  佛氏之徒曰無生者是畏死之論也老之徒曰不死者是貪生之説也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茍免貪者不可以茍得也
  禪宗一達此旨便為了此一大事公案只知能作用者便是更不論義理所以䟽通者流於恣肆固滯者歸於枯槁
  禪宗止一悟為功如曰隨縁放蕩任性逍遙但盡凡心别無聖解
  律師有佐据禪師無撈摸
  達磨曰作用是性變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佛氏於性宗功夫深老氏於命宗工夫深
  輪逥舉世皆言之可見佛教入人之深也此理能窮造化之理者始足語之
  飛昇有乎曰此必有術不可得而測也必也至人能之乎然天上實無着處
  大藏經云四句乃實句義句法句淍句也
  大般若經云四數乃數分筭分計分喻分也




  草木子卷二
<子部,雜家類,雜說之屬,草木子>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