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中會組織史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興中會組織史
作者:馮自由
本作品收錄於《革命逸史

一 孙总理革命立党之动机[编辑]

中华民国之产生,由于中国同盟会之艰难缔造,而中国同盟会之前身则为孙逸仙先生(以下概称总理)所手创之兴中会,此凡读革命史者无不知之也。考孙总理最初手创兴中会于檀香山,系在民国前十八年甲午十月,而其革命立党之动机,则远在民国前二十六年丙戌。其动机可分三期:一为丙戌肆业广州博济医学院时期,其同学有惠州人郑士良者,自少投入洪门三合会,颇得众心,总理知其有志革命,因与深相结纳,以备后用,是为联络会党共谋国是之开始。二为丁亥(民前二十五年)肆业香港雅丽士医学院时期,在学时获识同志陈少白、杨学龄、尤列三人,恒假歌赋街杨耀记商店为政治聚谈所,时人以其高谈造反覆满,故以四大寇三字称之。总理于将毕业医校之前一年,更结交辅仁文社社员杨衢云、谢缵泰二人,相与志同道合,为他日扩大兴中会之张本。三为壬辰(民前二十年)广州行医时期,时得同志左斗山、魏友琴、程壁光、程奎光、王质甫、程耀宸诸人,遂假双门底圣教书楼后进礼拜堂及广雅书局内南园抗风轩为密谈时政之俱乐部,旧友尤列、陆皓东、区凤墀等与焉,是为乙未(民前十七年)九月广州第一次革命运动之导线。上述三期为总理革命立党之动机,亦即甲午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之前奏也。更就兴中会之组织及地域而言,自乙未檀香山第一次会成立以迄乙已(民前七年)改组同盟会之十一年间,经总理及杨衢云、陈少白三人所设置之总会分会凡十区,一即总理最初发起之檀香山第一次会。二为乙未香港总部,外称乾亨行。三为乙未广州分会,外称农学会。四为乙未横滨分会。五为丙申(民前十六年)杨衢云经手之南非洲分会。六为丁酉(民前十五年)陈少白经手之台湾分会。七为壬寅(民前十年)安南河内分会。八为癸卯(民前九年)特设之东京革命军事学校。九为癸卯檀香山分会之复兴,希炉埠及各小埠分会属之。十为最后之甲辰(民前八年)旧金山分会。以上所说十区,于乙已六月改组同盟会时,各地兴中会之组织健全而整个加入新革命大集团者,只有香港、河内、檀香山三处而已。兹就各地兴中会成立之历史,及其组织之次序,分别述之。

二 檀香山兴中会之发源[编辑]

孙总理始创兴中会实录 檀香山为兴中会最初之发源地,亦为孙总理幼年之读书所。甲午年(民前十八年)夏秋间,中日两国以朝鲜东学党事件势将构衅,时局严重,总理因至天津上书直督李鸿章,条陈改革,为鸿章所拒,知满清政府积弊重重,无可救药,非彻底改造,决不足以救亡。遂于是岁秋自上海重游檀岛,拟向旧日亲友集资回国,实行反清复汉之义举。

总理少在檀岛耶教学校肆业,同学及故旧至众,其兄德彰(原名眉字寿屏)为茂宜岛大畜牧家,交游至广,总理莅檀后,先赴茂宜牧场就商于乃兄,德彰首赞成之,且愿划拨财产一部为助。更移书檀埠各亲友为总理先容,其时华侨风气尚极闭塞,闻总理有作乱谋反言论,咸谓足以破家灭族,虽亲戚故旧亦多掩耳却走。经总理多方游说,奔走逾月,仅得同志数十人。

冬十月间假卑涉银行华经理何宽宅开第一次成立会,列席者有何宽、李昌、刘祥、程蔚南、邓荫南(原名松盛)、郑金、黄亮、黄华恢、钟木贤、许直臣、卓海、李禄、李多马、林鉴泉、郑照、刘寿、钟字、曹采、刘卓、宋居仁、陈南、夏百子、李杞、侯艾泉等二十余人。

总理为主席,即由主席提议定名日兴中会,规定以振兴中华挽数危局为宗旨,并宣布所起草章程九条,众无异议。旋公举永和泰商号司事刘祥及何宽为正副主席。永和秦号司账黄华恢为管库。程蔚南、许直臣为正副文案。李昌、郑金、黄亮、李禄、李多马、邓荫南、林鉴泉等为值理。章程内载每会员须纳会底银五元。另设银会集股举办公家事业,每股科银十元,成功后收回本利百元。文中尚不便明言筹饷起兵字样,以免会员有所戒惧,盖其时华侨尚多不脱故乡庐墓思想,惴惴于公使领事之借辞构陷也。会毕,总理令各会员填写盟书,由李昌宣读,各以左手置耶数《圣经》上,高举右手,向天次第读之,如仪而散。自是相继入会者,尚有杨纳、李杞、侯艾泉、卫积益、李光辉、孙德彰、杨德初、陆灿、叶桂芳、尹煜传、邹德明、容吉兆、简永照等九十余人,会员总数约一百三十人。是月二十七日(即阳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开始收取会员会底及银会股银,两项所得不满美金二千元。总理以事机日迫,急于返国,而所集戋戋之数,殊不敷大举之需,于是异常焦灼。德彰闻之,乃更以每头六七元之价,贱售其牛牲一部,以充义饷。邓荫南亦尽变卖其农场,表示一去不返之决心。同时总理复假其师芙兰谛文牧师所设学校,延一丹麦国人前曾充当中国南洋练兵教习名柏者,教授各同志兵操,每星期操练二次,同志中受教者,有侯艾泉、李杞、郑金、郑照、许直臣、杜守传、程扆臣、陆灿等二十余人。至十二月初旬,总理核算所得,约合港币一万三千元,遂即束装归国。同志先后返香港参加义举者,有邓萌南、宋居仁、夏百子、陈南、李杞、侯艾泉诸人,是为乙未(民国前十七年)九月广州首义之导火线。惟檀岛各党员资产多非富裕,或经营小商店,或开设小农场,实力殊不充厚,于总理归国后,即不能有所接济。总理于乙未秋失败后,是冬重渡檀岛计划再举,居檀多月,诸同志皆无以应之,故总理不得已而有美洲之游。

兴中会最初章程原文

兴中会原始章程九条由总理手订,与其后香港总会所修订者,略有不同,录之如下:

兴中会章程(最初在檀香山议决原文)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種,瓜分豆剖,实填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领。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以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订规条胪列如左:

一、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一、凡入会之人每名捐会底银五元,另有义捐以助经费,随人惟力是视,务宜踴躍赴义。

一、本会公举正副主席各一位,正副文案各一位,管库一位,值理八位,差委二位,以专司理会中事务。

一、每逢礼拜四晚本会会议一次,正副主席必要一位赴会,方能开议。

一、凡会中所收会底各银,必要由管库存贮妥当,或贮银行,以备有事调用。惟管库须有殷商二名担保,以昭郑重。

一、凡会中捐助各银,皆为布助国家之用,在此不得动支,以省浮费。如或会中偶遇别事要用小费者,可由会友集议妥当,然后支给。

一、凡新入会者须要会友一位引荐担保,方得准他入会。

一、凡会内所议各事,当照舍少从公之例而行,以昭公允。

一、凡以上所定规条,各友须要格守,倘有善法,亦可随时当众议订加增,以臻完美。

按上述之檀香山兴中会原始章程九条,后经香港总会修正为十条,与原文大同小异,即现时坊间印本所载之兴中会宣言书是也。惟当日尚无革命及宜言书等名词,自民国十七年余著《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出世,始改称章程二字为宜言书,嗣后公私出版各刊物多沿袭余著,似不知原文为章程二字者。其实章程与宣言书意义不同,为时代性区别起见,应遵照原文为是。又原始章程规定公举干事,有正副主席、正副文案、管库、值理、差委等名目,其后香港总会复修正为总办、帮办、管库、华文文案、洋文文案、董事等名目,皆为当日香港旧译名词总理特沿用之耳。英文革命Revolution一字,旧译为造反,即同此例。

檀埠兴中会会费收支表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后,从甲午十月二十七日起(即阳历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号),开收会底银及银会股份银,前后收 入美金一千三百八十八元。此项收支表由副主席何宽保全三十年,题曰兴中会会员及收入会银时日与进支数。表内时日概用阳历,所载第一日开收会费之日,查当年阴阳历对照表为甲午十月二十七日。故檀埠兴中会成立之第一日虽不能确实证明为何日,然以总理当日筹款之迫切情形推断之,当不出开成立会后之十日以内,殆无疑义。又上表所记会员人数共一百十二人,惟其中有一人二名者,有只付银会股份银而未交会底者,有直接付总理收者,故会员人数实不只此数,以代远年湮,无从查考,大概细数不满一百三十人。兹照录何宽所保全之进支表如下,此表曾載檀山《自由新报》某年编印特刊之“檀山华侨”号。

兴中会会员及收入会银时日与进支数列左: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何宽、李昌,二十八日卫积益,二十九日李光辉、黄锦鳳、何旱、宋居仁,十二月六日刘卓、林鉴泉、李多马、程恒心、曾胜、陈孟谦,七日叶桂芳,十日黄亮,十一日钟宇,十三日程蔚南,二十日尹煜传、许直臣、夏百子、黄庆培,一八九五年正月三日胡味、李月、陆望华、杨纳、毛思福,十日郑发、古义,十七日梁宾,廿一日郑仲昭、欧阳晃、许振、黄二、谭弼、容天煦、杨德初、谭全、谭瑞、容吉兆、孙眉、陆檀生、刘登、黄卓山。

邓松盛介绍来支会友十五名列下:陈天养、冯明、邓显德、邓松盛、邓合、伍于治、伍亚来、吴俊德、吴元德、黄保、刘宗、郑子见、林培、邓贵德、邓黄彩。二月二十八日杨伯贵、刘罗发,四月十七日赖养、邹德明、冯才明、李润贵、黄木、张丁、李六、钟木贤、刘祥、张福如、卓海、李照、许进、郑金、许帝有,二十日陈南,二十二日陈五和、黎显祥、黄纯、李超、吴桓、卓海、陈槛君、戴贵、李林、简永照、萧义胜,五月二日程祖安、刘森,五月八日梁泽袍、林辉、陈帝棠、程道、骆孻、曹彩、李霭云、林德珠、何义、黄后、陈炳阶、程雨亭,六月二日伍云生、鄔秀、胡廷、张丁貴、伍珍、李綸、黄秋、曾维高、叶金、李杞、侯艾泉。上列各会员每名捐入会底银五元,独宋居仁则三元,共进会员银二百八十八元。又进邓松盛股份银三百元,进土人股份银二百元,古同股份股一百元,郑仲股份银一百元,容吉兆股份银一百元,孙眉股份银二百元,李多马股份银一百元。(孙自带)

进各友会底银二百八十八元,进各股份银一千一百元。

共进银一千三百八十八元。

支孙逸仙汇单通用银二千元(五二算)一千零四元。

支孙逸仙自带一百元,支附电信回上海电资二十元〇八毛。

共支银一千一百六十元〇八毛,除支存银二百二十七元二毛。

一八九五年二月二十六日支宋居仁回唐水腳银二十五元。

三 香港兴中会总部与起义计划[编辑]

乙未(民国前十七年)正月初旬,孙总理自檀香山归抵香港。即召集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区凤墀等创设兴中会总部,并拟联合各地同志扩大檀香山兴中会之组织,以利进行。因素知辅仁文社社员杨衡衢云、谢纘泰等平日宗旨相同,遂与接洽组党事件。衢云素有大志,精通武术,尤好行侠赴义,于总理习医时已相结识。至是欣然赞成。港侨于是陆续缔盟者,更有谢纘泰、黄咏襄、周昭岳、余育之、徐善亭、朱贵、丘四等数十人。

筹备既竣,即于是月下旬租定中环士丹顿街门牌十三号为总会所,榜其名日乾亭行,借避警探耳目。二十七日开成立会,会名仍称兴中会。凡入会者须一律高举右手向天宜誓,其誓词日:驱除韃虜,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更将檀香山所定章程修正为十条,并规定总会支会之权限,以资遵守。总会成立后,众议决定在广州筹备大举,推定总理驻广州专任军务,郑士良、陆皓东、邓荫南、陈少白等佐之。衢云驻港专任后方接应及财政事务,黄咏襄、谢纘泰等佐之,二月二十日复议决遴选健儿三千人,由港乘轮船至广州起事之策略。陆皓东提议用青天白日旗式以代满清之黄龙旗,亦于是日通过。是秋七月各方运动将次成熟,众以乾亨行渐有警探窥伺,遂于是月初八日撒销之。八月二十二日众以发难在即,始投票选举会长,名之日伯理玺天德,此职即起事后之合众政府大总统也。时会中分孙杨两派,衢云要求此席甚力,郑士良、陈少白力反对之。总理不欲因此惹起党内纠纷,表示谦退,力诚士良少白勿与竞争,结果此席为杨衢云所得。逾九月重阳广州之役既败,香港总会因而瓦解。至己亥(民前十三年)冬,总理自日本派陈少白至香港,发刊《中国日报》为兴中会宣传机关,兼理西南各省党务。十二月湘人毕永年与湘鄂两省哥老会龙头李云彪、杨鸿钧、张尧卿、辜天祐等联合各省秘密会党,有公举总理为全国革命党总会长之议。衢云闻之,乃向众辞退兴中会主席一职,并荐总理自代。未几,兴中、三合、哥老三党各派代表在港开会,一致举总理为总会长,并特制总会长印章,派日人宫崎寅藏往横滨上诸总理。庚子(民前十二年)春夏间兴中会复策划广州惠州之军事,总理及杨衢云等来往日本香港南洋间,至为忙碌,因之党务亦大形进步,先后得新会员史坚如、李纪堂、黄福、黄耀廷、邓子瑜、梁慕光、李植生、江公喜、黄阁官、黄江喜、江维善等百数十人。及八九月间,郑士良、邓荫南、史坚如等,在惠州广州相继失败,衢云且被清吏派人暗杀,兴中会元气大伤,党务殆陷干完全停顿。只余《中国日报》尚能发挥正论,且向满廷及保皇党作坚苦之奋斗而已。

四 广州兴中会及乙未庚子二役[编辑]

兴中会总部决议在粤大举后,总理即偕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邓荫南等赴广州设立分会,租得双门底王家祠,云岗别墅为会所,外假农学会名义,以掩饰外界耳目。由总理手订农学会章程若干条。亟言中国非研究农学振兴农业,决不足以致富强之理,语极动听。粤中官绅潘宝璜、潘宝琳、刘学询等署名资助者数十人,无有疑为挟有危险性质者。盖总理前于壬辰癸巳两年(民国前二十年十九年)在羊城冼基开设东西药局时,已借医术纳交于官绅士商各界,大更巨绅等以其学术优越,成器重之。此次总理得以措置裕如,经营顺利,实为两载以前播种所致。

在粤机关成立之后,同志加入兴中会者较香港尤为踊跃,先后填写誓约者,有左斗山、魏友琴、程奎光、程壁光、程耀宸、陈廷威、王质甫、朱淇、朱浩、汤才、陈焕洲、吴子材、梁大炮、李芝、刘秉祥、黄丽彬、莫亨、程怀、程次、梁荣、苏复初等数百人。其后复添设分机关于东门外鹹虾栏张公馆及双门底圣教书楼后礼拜堂,以容纳往来同志及贮藏秘密文件。此外省河南北尚有小机关数十处。筹备半载,城内防营及水师与附域各处绿林泰斗联铬就范,北江会党由著盔梁大炮负责号召。香山隆都方面,则由侯艾泉、李杞二人担任发动,并购小火轮二艘为往来运输用。至八月间,各方运动渐臻成熟,香港总部遂定期于九月重阳日举事。预定由主要党员率领香港会党三千人,于是月初八晚乘夜轮进省,并木桶装载短枪,充作胶坭,瞒报税关。初九晨抵省垣时,齐用刀斧劈开木桶取出枪械,首先向各重要衙署进攻:同时埋伏水上及附城之会党,则分为北江顺德香山潮州惠州数大队分路响应。更由陈清带领炸弹队在各要区施放炸弹,以壮声势。各以红带为号,口号为除暴安良四字。讨满檄文及安民布告由朱淇起草,先期印就,备到时张贴城内外。英文对外宣言由香港总部预请何启博士及英人邓勤等起草,以便到时通告各国,要求承认为民主国家交战团体。

一切计划领为周密,讵于发动前一二日,此事竟为朱淇之兄甤生所知,以其弟名列党籍,恐为所累,竟用朱祺名义向辑捕委员李家焯自首,以期将功赎罪。李得报,一面派兵士监视总理行动,一面亲赴督署桌稟报。是日总理方赴省河南王宅婚礼宴会,见有兵警侦同左右,知事不妙,乃笑语座客日:此辈其来捕余者乎?放言惊座,旁若无人。宴后返寓,兵警若熟视无睹。粤督谭钟麟闻李家焯报告有人造反,急向何人,李以孙某对,谭大笑日:孙乃狂士,好作大言,焉敢造反。坚不肯信,李失意而遇。及初八日,杨衢云在港以布置尚未完备,遽电告粤机关谓须延期二日。至初十晚,派丘四、朱贵全率领散处新安深圳盐田沙头各地集中九龙之会党先锋队二百余人,乘保安轮船晋省。然在此猶豫期间,已为驻港密探韦宝珊所侦知,遂电告粤吏使为戒备,同时党军所私运短枪六百余杆亦为海关发觉。谭督于初十日闻报,极形恐慌,急调驻长洲之营勇一千五百人回省防卫:并令李家焯率兵至王家祠咸虾栏等处搜获党人陆皓东、程耀臣、程奎光、程怀、刘次、梁荣等六人,及军器军衣铁釜等物。又令营官亲捧王令,督同弁勇四出兜拿,就地斩首。总理于是早闻报事泄,急电香港杨衢云以止办二字,令阻止所派之二百人来省,讵此电到时,人及枪枝均已下船,无从阻截,衢云只得复电以“接电太迟货已下船请接”之十字。当保安轮船由香港启碇后,党人所备用之洋枪七箱,偶因他故,船中货物移易位置,七箱之上忽为多数杂货所积压,临时无法取用。党人失此武器如缺左右手。及该轮抵广州时,南海县令李征庸及巡勇管带李家焯已率兵在码头严密截缉,捕获丘四、朱贵全等四十余人。余党知大事已去,一哄而散。谭督以事情重大,特令南番两县严刑审讯,陆皓东慷概激昂,直认不讳,丘四、朱贵全亦如之,时有美国领事亲访南海县署,谓陆某系耶苏数徒,向充上海电报局翻译员,绝非乱党,伊可为之保证,李令以供词示之,美领无言而退。至九月二十一日,谭督遂令营务处签提陆皓东、丘四、朱贵全三名赴絞场杀害。李令頗敬陆 为人,特饬人衣以长衣。其曾任广东水师统带之程奎光一人,在营务处受军棍六百死。程耀宸禁大有仓后死。余外程怀、程次、梁荣等六十余人,一律指为愚民被惑,每名发给川资一元分别造散。另悬重赏购拿孙文、杨衢云、朱浩、汤才、王质甫、陈少白、魏友琴、侯艾泉、李杞、刘秉祥、吴子材、李芝、夏百子、莫亨、黄丽彬等十余人。又曾派兵查搜圣教书楼,捕获该店主人左斗山,以美领事提出抗议,卒获开释。当事泄时,党人郑士良、陈少白、区凤墀、侯艾泉、李杞、王质甫等闻讯,即已先后离粤。总理于事败后三日,尚匿迹城内,因搜索严密,未敢外出,旋雇小火轮从间道走澳门,十日后始抵香港。未几粤督派委员赴港要求引渡党人,港督乃判令孙文、杨衢云、陈少白三人出境五年,总理因是偕陈少白、郑士良二人东渡日本。兴中会在粤机关经此役后,全部瓦解。后六年庚子,邓荫南、史坚如二人奉令在粤与郑士良约期分路大举,特设机关于羊城水上紫洞艇及西关荣华东街,及城内后楼房等处。省垣同志加人兴中会者,有苏焯南、练达成、吴羲如、张硕臣、黎俊民、毛文敏、胡心澄、胡心泉、宋少东、黎礼、刘锦洲、温玉山、黄守南、黄福、李寿卿等数十人。是岁闰八月十五日,郑士良一军已在惠州归善县之三洲田先期发动,连战皆捷,坚如以广州筹备未熟,势难速举,遂欲暗杀署粤督德寿,以牵制省城援惠之师,而解三洲田义师之困,于是派宋少东在抚署旁甬道之后楼房僦屋,为爆炸基地,谋以二百磅巨重之炸药炸毁抚署以死之。九月初六日布置事竣,遂于是早亲自燃点药线,仓卒离寓,一小时后,抚署后墙轰然爆发,声如巨雷,抚署后围墙坍塌十余丈,附近民房倾覆者数宅,死伤各数人,德寿居室以相距甚远,只于轰然声中自床堕地,抛出数尺以外,尚无性命之虞。坚如原拟乘轮赴香港,嗣闻德寿未死,心乃大疑,遂雇肩舆直抵后楼房一探究竟,归途竟为侦探郭尧阶所识,密报介字营勇捕之,坚如以是初逮。德寿命南海县令裴景福讯之,备受刑杖,均傲睨自若,卒于九月十八日就义,香港同志李纪堂密遣党员蔡尧赴省收其遗骸葬之。与此案有关诸人多闻风脱险,只有担保居后楼房屋之刘锦洲一人被速逮。堂讯时,口诵耶穌新约不已,官以其戆也,释之。兴中会于史坚如一役后,在粤机关不复存在,至乙巳(民前七年)同盟会成立,革命党人始在广州继续活动。

五 横滨兴中会[编辑]

横滨华侨在甲午年冬十二月,孙总理自檀岛返香港过境时已发生关系。盖总理于船泊横滨期间,曾在舟中向归国侨胞演讲逐满数国,为该埠售物行商陈清所闻,陈以报告侨商冯镜如、冯紫珊、谭有发(号奋初)等。镜如为横滨文经印刷店主人,生平行侠好义热心爱国愤清政不钢,毅然剪除辫发,国人皆以“无辫仔”称之。紫珊为其介弟,亦营印刷事业日致生话版所。有发为均昌洋服店司理。三人皆以笃信新学见称,闻陈清言船上有高谈反清复汉之异人,奇之,亟派陈重登该轮邀请总理登陆商谈国事。总理谓此船开行在即,不便登陆,授陈以兴中会章程及讨满檄文一大束,令转交冯等照章设立分会,且谓广州不日起义,陈若有意参加,可到香港投效等语。镜如等得陈归报,遂召集少数同志为组织之预备,陈清于数月后赴香港谒总理投效,尝向镜如求助川资,镜如以三十元助之。乙未九会广州之役,有兴中会员陈清专任施放炸弹之工作,即此人也。是役既败,总理偕陈少白郑士良二人亡命至横滨,首访镜如于山下町五十三番地文经印刷店,文经为经营外国文具及印刷事业之老商号,冯氏开设三十余年,在侨商中藉藉有名。既相见,欢若平生,即请总理三人下榻于店中二楼,并邀紫珊、谭发、梁达卿、黎炳垣(焕樨)、赵明乐、赵峄琴、温遇贵等十余人在文经二楼会商组织兴中会事。众举镜如为会长,赵明乐为管库,赵峰琴为书记,紫珊、有发、炳垣等为干事。半月后复设会所于山下町一百七十五番,继续加入者有温芬(炳臣)、郑晓初、陈才、陈和、黄焯文、黎简卿、陈植云、冯懋龙(后易名自由)等十余人,以懋龙年龄为最少,时仅十四岁耳。是时旅日华侨尚多目革命排满为大逆不道,故会员成有戒心,每次开会通知书皆不欲假手于日本下女,概由小会员冯懋龙分别派送。冬十二月总理决意远游美洲,拟向华侨集资为卷土重来之计,因向各同志商借五百元充旅费,讵各同志多以有心无力对,赵明乐且辞退管库一职,镜如紫珊兄弟二人乃合借五百元以应之。总理于是以此款百元供少白断发改装之需,另以百元给士良,使回港收拾余众,以备再举,然后只身再渡檀岛。迨总理离日后未久,各会员供给月费者渐少,镜如等以经费无着,遂将会所取消,凡有会务均假文经商店二楼开会决之。同时少白仍移居文经号助镜如编辑《华英字典》,即当年盛行之冯镜如《华英大字典》是也。其后兴中会会务以少白不善交际,迄无起色。丁酉(民国前十五年)秋冬间,镜如联络旅日侨商开会于中华会馆,发起创设学校以教育华人子弟,公请兴中会推荐校长,少白特荐上海《时务报》主笔梁启超任之。学校总理邝汝磐持少白介函赴上海谒康有为于旅次,康谓梁启超方掌教湖南时务学堂,不能兼顾,改荐徐勤承乏,且代定校名日大同学校。徐勤既至横滨,日为师门培植势力,所聘教员均为康门徒侣,大都出身科举,长于文学,其交际手段远在革命党人之上。故自大同学校成立之后,兴中会势力日见衰退,及总理于戊戌年(民国前十四年)春自欧洲再渡日本时会员中能宗旨一贯历久不变者,室室十数人耳。自是总理连续寓居横滨八年,从戊戌至乙巳(民国前七年)之七八年间,兴中会重要事务多在总理寓所决之。如庚子年(民国前十二年)协助菲律滨独立军事件及同年惠州革命军事件皆然。此外成效最著者,则为联铬留东学界灌输革命思潮一事。自庚子以迄乙巳之六年间各省留日志士来往总理寓所商谈国事者,几于户限为穿,乙巳六月总理自欧美返日,不及一月而同盟会猝然成立,即此六七年联络有效之结果也。在总理出游期间,其永久通信地址为横滨海岸九番法国邮船公司黎炳垣转,至丙午年(民国前六年)移居东京始改寄《民报》社。

六 南非洲兴中会[编辑]

杨衢云于乙未重阳广州一役失败之后,即漫游越南及南洋群岛印度南非洲各地,尝在南非洲之约翰尼士堡及彼得马尼士堡两埠设立兴中会分会,得同志黎民占、霍汝丁(胜刚)、王炽、王进、陈妹、何炽。马子方、马康、何益、江均、何禧、梁伯佳等数十人。经衡云热烈宣传,会务更形发达。丙申年(民国前十六年)十月,衢云扬言将回国起义,众多醵金助之,民占且贱售其商店事业从行。及抵香港,衡云以港地不能立足,遂之横滨,以教授英文自赡,民占居港日久,旅囊告竭,竞郁郁以终。嗣后南非党员皆寂然无闻,独有约翰尼士堡埠党员霍汝丁于民初返国,曾投资于李萁所创办之江 南福群实业公司,后数年复开设萃文书店于香港荷理活道六十号,专经营书籍文具事业,此店至今犹存。南非洲兴中会史事,独此一人知之。

七 台湾兴中会[编辑]

兴中会会员杨鹤龄有族弟名心如者,亦兴中会员也。乙未九月广州失败后即赴台湾谋生,充任台北永乐町美时洋行买办。陈少白于丁酉年(民国前十五年)至台湾访之,遂结识侨商容祺年、吴文秀、赵满潮数人,共组兴中会分会,惟因党员不多,未设会所,即以心如居宅充之。其后此地会员对于祖国无所表见,心如于民国后留滞台湾多年,迄未返国,乡人亦多莫知其消息。

八 越南河内兴中会[编辑]

壬寅年(民国前十年)秋冬间,总理因与越南总督韬美有约,遂借参观是年大博览会之机会,遄赴河内访之。时韬美适因公归国,预属其秘书长哈德安善为招待。总理居河内数月,尝致书香港约陈少白往会,相与讨论兴中会之进行方法。有广东新宁人黄隆生者,在河内保罗巴脱街二十号开设隆生洋服店多年,缝纴精工,向为当地法人官商所称道,隆生热心爱国,喜读香港《中国日报》,逢人必骂满洲政府种种腐败。一日总理入其店购取饰物,偶与攀谈,欢若平生。旋知为革命党首领孙某,则大为倾倒,坚求订盟,且次第介绍同志杨寿、彭罗錞、曾克齐、甄壁、甄吉廷、张奂池等入党,是为越南创立兴中会之嚆矢。以会员不多,未设会所,每次开会均假座隆生公司,越三年改组为同盟会。

九 兴中会特设东京军事学校[编辑]

总理自庚子(民前十二年)惠州一役失败之后,即有意号召各省同志组织革命大集团,以鉴于己亥(民前十三年)秋与梁启超联合组党计划之功败垂成,迟迟未敢著手,辛丑壬寅间(民前十、十一年)为留东学界革命团体最蓬勃时代,留学生某等屡请总理乘势扩张兴中会,总理均以徐图机会答之。癸卯(民前九年)夏,总理自越南抵日本,时距上海《苏报》案未久,各省旅日同志至横滨总理寓所访问者,踵趾相接,而总理亦未与商谈组党问题。惟当日私费学生之有志入陆军初级的振武学校者,常因清使馆严厉禁阻,不能入学,咸怀缺望。同志李自重、黎勇锡等以此向总理求助,总理乃与日本同志武官日野熊藏少佐商设军事学校,以收容有志青年,是为兴中会特设之军事教育机关。日野为有名之新军事专家,曾发明日本式之盒子炮及木炮,因与总理互相研究南非洲波亚人战术,遂成知己。是校设于东京青山,日野自任校长,陆军上尉小室健次郎为助教,均属义务性质。是校仅收容学生李自重、黎勇锡、胡毅生、桂廷銮、区金钧、卢少岐、刘维焘、雍浩、郑宪成、饶景华、卢牟泰、伍嘉杰、郭健霄、李锡青等十四人,除雍浩、郑宪成二人属闽籍外,余皆粤人。开学之前,各生均须向总理前当天宜读誓词,词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为兴中会变更誓词之第一次,亦即后二年同盟会成立时之誓词也。学期规定八个月,学科有普通兵事学及制造盒子炮木炮各种火药等门,尤注重波亚式散兵战法,及以寡敌众之夜袭法,校章规定严守秘密。诸生各能孜孜向学,颇为日教员所嘉许。开课一月总理旋有美洲之游,校外事务概托冯自由管理。无何,校内各树派别,意见纷歧,四阅月后,内哄愈甚,经日方教员多方调解无效,不得已宣布解散。时总理方游美国,得冯自由详报该校解散经过,为之慨叹不置。是校解散后,雍浩、郑宪成回闽设教。刘维焘、饶景华设法改入振武学校。卢少岐留学英伦。桂廷銮、卢牟泰、伍嘉杰、李锡青返粤。牟泰旋病故。李自重、黎勇锡(仲实)、胡毅生奔走革命。区金钧、郭健霄仍留日入学。民国成立后,李自重、郭健霄改事商业,胡毅生从政,十四人中今尚健在者只此三人,余人先后去世。

十 檀香山兴中会之复兴[编辑]

癸卯年(民前九年)秋九月,总理自日本乘西伯利亚轮船重游檀岛,该岛原为兴中会发源地,亲朋故旧,为数极众,计自丙申离此以迄癸卯重来,相距已有八载,党员寥落,面目全非,诚不禁今普之感矣。先是总理曾于己亥年(民前十三年)与梁启超有合创新党之计划,以康有为从中作梗而致搁浅。是冬启超奉有为命赴檀香山创办保皇会,濒行求总理作书介见檀中同志,矢言诚意皈依革命真理,誓必合作到底。总理信以为实,竟介绍乃兄德彰及兴中会员李昌、黄亮、卓海、李禄、郑金、何宽、钟木贤诸人共助进行。讵启超抵檀后,高唱“名为保皇实则革命”之说,谓双方殊途同归,曾预得总理同意等语。德彰及李昌等不知其诈,皆为所愚,各捐巨金助之,德彰与李多马且托子于启超,使携往日本留学。及后为总理所知,急移书劝阻,则兴中会员多已中毒无能为矣。(事详余著《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时檀埠有保皇会所设机关报名《新中国报》,其主笔为康徒陈继俨(仪侃),闻总理之来,深恐该党基础为之动摇,乃于报上丑诋总理为假革命,且及个人私德。旧兴中会员李昌、何宽、程蔚南、许直臣、黄亮、林鉴泉等咸为愤激。蔚南与总理原有戚谊,时方主办一毫无宗旨之旧式报纸,名《檀山新报》俗称《隆记报》,总理遂使改组为党报,以笔政乏人,特亲自撰文与《新中国报》大开笔战,就中以《驳保皇文》及《数告同乡书》二篇最为透辟。同时致书横滨冯自由,使代聘前《中国报》记者陈诗仲主持笔政,夏威夷各岛侨胞自有此报鼓吹革命,耳目为之一新。前之误投保皇会者,至是纷纷登报脱党。李昌、何宽等先后假座荷梯厘街戏院及利利霞街华人戏院请总理演讲革命真理,到者座为之满,希炉埠华侨毛文明等亦电 邀总理前往演讲,假座耶稣教堂,听者二三千人即日成立兴中会。计檀埠新会员最得力者为黄旭升、曾长福等数十人。希炉埠最得力者为毛文明、黎协、黄振、卢球、李华根、刘安、古贺、唐安、黄义、郑鋈等数十人。惟此次入会誓词与乙未兴中会稍异,其词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如有反悔,任众处罚”等语。会名不用兴中会原名,而用“中华革命军”五字,与是年七八月间新创设之东京革命军事学校誓辞完全相同。总理此时已蓄意扩大兴中会之宗旨及组织,而改订团体名称矣。是年十二月下旬总理始乘高丽船离檀渡美,其后《檀山新报》以所聘记者陈诗仲因驻香港美领事拒发入美护照不克成行,遂改聘香山人张泽黎(孺伯)承乏,仍与保皇报继续文战,数年不止。其后《檀山新报》复先后改组为《民生日报》及《自由新报》。乙巳东京同盟会成立后,此地兴中会至庚戌(民前二年)春始改组为同盟会。

十一 旧金山兴中会[编辑]

美洲各地向无兴中会之组织,癸卯年十二月下旬,总理自檀岛乘高丽轮船抵旧金山,为清领事何祐及保皇会员勾结移民局员从中作梗,被困于码头木屋者多日,赖当地《中西日报》社长耶教徒伍盘照之助,与致公堂干事黄三德唐琼昌合力营救并向华盛顿工商部依法抗争,始获安然入境。既脱难,即下榻于致公堂会所,日间则寄食于《中西日报》,与教友伍盘照、伍于衍、司徒南达、邝华泰、邓幹隆、雷涛学等至为相得。以旅美侨胞多染康梁余毒,遂托《中西日报》印刷邹容著《革命军》一万一千册分赠全美侨众以广宜传。同时更欲借此开设兴中分会,拟先从具有新思想之教友入手,于是召集耶教徒之有志者,假当地士作顿街长老会布道会所,开兴中会救国筹饷大会,众推邝华泰博士为主席。邝为有名学者,娶美妇为室,时任加省大学教授,对于总理主张异常倾倒,曾率先加盟中会,以为众倡。是日总理演讲革命教国真理后,即提议请座众购买革命军需债券,谓此券规定实收美金十元,俟革命成功之日凭券即还本息一百元,凡购券者即为兴中会当然会员,成功后可享受国家各项优先利权云云。各教友对于购券 事均甚赞成,惟闻凡购券者即为兴中会员一节,多谈虎色变,谓吾辈各有身家在内地,助款则可,入会则不必。总理乃宜称此举志在筹响,入会与否,一惟尊便,此项债券票面并不填写姓名,可勿过虑。众无异言,于是各教友先后购券,得美金四千余元,以华泰经手幕捐者为最多。总理后偕黄三德周游美国各埠鼓吹洪门会员总注册,即恃此款为旅途之需。总理初意原欲在美奠立兴中会基础,惟结果所得,正式宣誓入会者只有邝华秦等数人,当时耶教青年有志入会者原非少数。徒以司徒南达牧师危辞耸听,致有志者稍形犹豫,而总理为筹饷起见,遂不强之。是为兴中会最后一次之开会,以会员寥寥,无从发展。华泰于翌年挈睿归香港,由李纪堂聘充李升格致书院校长,旋得病身故。

十二 兴中会改组同盟会[编辑]

乙巳年(民前七年)春,总理在美应留欧学生史青、贺之才、魏宸组、胡秉柯、朱和中等之招,抵比利时京城,商谈组织新革命团体方法。第一次在比京开会,得会员史青等三十余人,其誓词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与两年前东京革命军事学校及檀香山兴中会复兴时之誓词相同。旋开第二次会于德京柏林,得会员刘家铨等二十余人。开第三次会于法京巴黎得会员王鸿猷等十余人,然是时尚未确定新团体之名称也。是岁五月由欧东归,六月初抵横滨,留东各省志士纷纷晋谒,相与讨论全国革命党合组新党问题,遂于六月二十八日(阳历七月三十日)假座东京麴町区桧町黑龙会开第一次成立会,列席者六十余人。诸发起人中属兴中会者有总理及冯自由、梁慕光、黎勇锡、胡毅生等。属湖北日知会者有曹亚伯、时功玖等。属湖南华兴会者有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张继等。属光复会者有吴春肠等。属二十世纪之支那社者有田桐鲁鱼等。众议定名为中国同盟会。盟书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兴中会在癸卯东京军事学校所用之誓词也。又盟书上所用天运年号,亦即欧洲新革命团体所用之年号也。同盟会成立后,总理即通告留欧各国新团体,谓已确定会名曰中国同盟会,令一律通用,由是同盟会遂继续兴中会之革命工作,努力奋斗,百折不回,从乙巳以迄辛亥,经过七年之岁月,而产生今日之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