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四督及黃興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致四督及黃興函
作者:黎元洪
1913年5月9日
本作品收錄於《民國經世文編

長沙譚都督、南昌李都督、安慶栢都督、廣州胡都督、上海黃克強先生均鑒:

四都督微電、譚都督菓江兩電、李都督豔世支三電、栢都督檢微兩電、胡都督微電及黃先生宥東兩電,一一誦悉。元洪感支兩電,計達臺覽。

宋案、借欵兩事發生,文電紛馳,謠言蠭起,分崩離析,禍在眉睫。顧以發端宏大,收拾頗難,時勢逼人,調停無術。竊念借欵一事,聚訟數年,祇以國信未著,條件太苛,更迭數手,迄無所就。今既各國讓步速成,苟於通過原議,不再受虧,即小節亦當共諒。此時洋賠各欵,既須速還,軍政各費,不能停止,各省又不能立集鉅欵,用為抵制,更不能保將來政府借債之事永不履行,則是今日舍借欵無急救之方,舍五國無現成之欵。為今之計,國民惟有監督用途,力求補救。至於宋案,當然由法庭主持辦理,政府有無犯罪,司法獨立,自有特權。

似此兩案,均非萬難解決之問題,而其致此之由,則以借欵適成於宋案發表之後,宋案適生於選舉總統之先,市虎杯蛇,疑心生暗鬼,一若暗殺為帝制之謀,借欵為軍爭之費,果有此事,吾鄂以陽夏之慘痛,博此共和,又豈能坐視沈淪,自甘奴隸?願所以委曲求全者,一則項城為救時之英雄,决不逆潮流而犯名義;一則現勢值過渡之危險,深恐因激烈而速危亡。不意彼此爭持,是非各執,在諸公熱忱愛國,嚴守共和,義憤忠誠,至堪銘佩,但國務院財政部、各都督叠次通電,要亦各有理由,未可偏廢。總觀全國輿論,人心趨向,可知諸公本明白無他,所慮望風承流者,誤會意旨,到處聚衆開會,言論過激,駭人聽聞。現在漢滬等處,中外商民,停貨不辦,銀根緊急,倒閉相尋,寢饋不甯,怨咨交作,紛電告急,咎將誰歸?若非請諸公早為防遏,以鎮靜和平之態度,出此險難,誠恐事與願違,果與因反,國未蒙福,民先受禍,屆時亦安得徧國人而剖心共白之?

今者法院未有正式裁判之確期、議院未有正式否認之成案,似不能遽為政府罪。共和國家,既特設此立法司法兩大機關,人民自當以全權付託,我輩惟有各守秩序,靜候法庭議院之解决,以免舉國紛擾。如其尚有猜疑之黑幕,元洪不難聯合各都督全力担保,永守共和之責任,以昭信於國民,而息無量之憤愾,其餘自當迎刃而解。元洪與諸公,昔為生死患難之交,今為唇齒輔車之勢,感赴援之厚誼,懷通好之真誠,區區此心,萬不至舍舊謀新,去近圖遠。惟外觀世局,內審國情,但知以國利民福為前提,以保育共和,維持統一為宗旨,不忍南北稍形决烈,尤不忍武漢再見兵戎,利害相權,存亡所繫,各有責任,未敢苟同。此事和平辦理,則國基鞏固,國用充盈,威德遠行,友邦公認,諸公手造民國,永垂無上榮譽;否則內部繭裂,強敵剖分,民國不成,諸公前此勛名,亦将安在?若強鄰承認方殷,而人民猜疑頓起,茫茫前途,夫豈敢知?元洪恃在夙好,敢貢罪言,情盡於斯,尚祈矜察。黎元洪。青。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8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