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耐齋集/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耐齋集

1755年
卷一

[编辑]

余嘗考觀歷代紀蹟。其以文行著稱者。大率多窮而少達。懷奇抱義。坎壈不偶。徒使後人挹餘馥而興嗟。嗚呼。才命之相仇。乃如是耶。苟或有遭罹不幸。志閼於危途。身困於蓬累。幽憂侘傺。以沒其世。而獨留其文章。僅得以表見素蘊。則又豈不重可哀也。然則其殘篇斷袠之零落於蠧魚中者。烏可任其埋滅而無傳也耶。耐齋洪君。以名家子。爲人介潔。粹然如玉。出自禁臠之餘。能劬心儒術。不爲綺紈所移。先故用文學。蜚聲朝右。君亦若將承繼前業。舒翹颺英。以鳴國家之盛。而年未弱冠。酷遘家難。遂杜門塞兌。絶跡世路。結舍先墓下。與里中數三士友。密以古聖賢書。曉夕硏磨。深有所造。發而爲文詞。贍鬯典則。繩墨井井。詩格健調雅。不作塵俗語。猶恐聲聞之出世。專以沈晦不耀爲務。又不克享半百之壽。所謂志閼身困。幽憂侘傺。實爲君一生究竟事。則豈非今世之畸人。天下之鮮民也。然三淵金公間嘗得其作而奇之。許爲詞林高手。尤隆推人物。謂非叔季所及。余惟士之窮居自修。得先達鉅儒奬飾以垂名簡策者。從古盖希有焉。君之被賞識於斯文宗工。視古人爲何如耶。莊生不云乎。萬世之後。一遇知其解者。是朝暮遇之也。夫旣遠期於萬世。況當其世而得之者乎。其亦不可謂不偶者矣。今其遺胤。取其亂稿。曾經三淵刪定者。付之剞劂氏。以傳通邑大都。鬱而不發者。將大宣明於後代。人之惜君之有而悲時命之迫阨者。至此而庶其少有解釋也夫。余乾沒纓組間。不獲與君周旋。而顧嘗憐其心而尙其操。盖亦有素。今於弁卷之託。不容無一言。略書感慨之意以歸之。君有從祖弟寢郞君。亦好古力學。一以君爲師表。多所論著。又不免早夭。詩艸盡逸無存。只有文若而篇。附於君稿之後雖少。足可見才思之不羣。而一家文獻。亦可以徵於斯云爾。

崇禎紀元後再庚戌六月上澣。龍仁李宜顯。序。

耐齋集序[编辑]

近世之文。奚病哉。以詩爲文者。纖碎卑弱。而氣不能貫于一篇。以文爲詩者。全乏風韵。不生硬則冗靡而止。二者旣然矣。就其專門之業而論之。詩失於尖巧淺露。而文病乎俚俗浮曼。嗚呼。詩文之亡也久矣。非有天分之高。學解之精。其孰能掩濁世而孤邁。一反乎古之道哉。耐齋洪公。少喜爲詩。晩更喜爲文。其詩以少陵爲師。而文則取法韓,柳。凡師少陵者。師其語而不得其意。故少陵步亦步。少陵驟亦驟。而及其奔逸絶塵。則瞠然不知所以措意。於是不中途而躓者鮮矣。公能默契其精神之所注。直探未形紙墨前用意處。而其天才學力。又足以行其辭。故每一篇出。讀者雖不能盡會其意。而望其蒼然之色。已知其非今人語。今就諸體。試求其片語之涉於尖巧淺露。果有乎哉。其法韓,柳。亦能不爲法所縛。氣勁而力完。絶無俚俗浮曼之病。其抵不佞書及叙社稧不尊周論。雖使歐,蘓操觚。吾知其必將變色。公之於斯藝。其可謂精能天得。而非偏枯不全者所敢幾也。公長余一歲。少相狎也。每有新作。輒以相示。余不詣公。公必造余。盖驩然相得。不知古人之交爲何如也。千古不朽之業。旣與公相期。而一時得失之所在。亦資公辨析。今余髮種種。而公之墓木則拱矣。悲夫。公爲人精礭。篤於行誼。有氣義。其談說古今成敗事。是非尤偉然可聽。自遭家禍。絶意世事。唯閉戶讀古人書。親舊知其賢者。咸惜之。凡有憂愁憤懣。一發之於文。唯其從事也晩。而卒又無年。故其著於篇者不多。今公之胤益宗,益大,益三等。就三淵金公及槎川李一源。選取其三之一。將付剞劂。而余亦預聞其役。益三要余一言以引之。公於平日謬愛余文。每得一篇。必展而疾讀之。拊手爲喜。今而以不腆之辭而弁公之集。抑未知其所以論公文者。爲得公之實而當公意否乎。爲之俛仰太息。書此以歸之。凡工役之費。出於今首揆公爲多。首揆公名致中。公之從叔父。而知公惜公爲深。庚戌仲夏。嘉善大夫行弘文舘副提學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舘脩撰官。李德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