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百五十一 經義考 卷二百五十二 巻二百五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五十二
  翰林院檢討朱𢑴尊撰
  四書
  朱子四書語類
  八十卷
  存
  四書集註章句
  二十六卷
  
  四書或問
  三十六卷
  存
  李方子曰語孟二書世所誦習為之說者亦多而析理未精釋言未備大學中庸自程子始表章之然大學次序不倫闕遺未補中庸雖為完篇而章句渾淪讀者亦莫知其條理之粲然也先生蒐輯先儒之說而斷以已意彚别區分文従字順妙得聖人之本㫖昭示斯道之標的又使學者先讀大學以立其規模次及語孟以盡其藴奥而後㑹其歸於中庸尺度權衡之既當由是以窮諸經訂羣史以及百氏之書則將無理之不可精無事之不可處矣
  陳宓曰先生所著書數十種而尤切於世教者曰大學中庸章句或問語孟集註
  陳普曰文公四書大意精義發眀抉剔似無餘藴今細詳之則其引而不發留待後人者尚多
  王禕曰論語先漢時已行諸儒多為之注大學中庸二篇在小戴記中註之者鄭康成也孟子初列於諸子及趙岐註後遂顯矣爰自河南程子實尊信大學中庸而表章之論語孟子亦各有論說至朱子始合四書謂之四子論語孟子則為之註大學中庸則為之章句或問自朱子之說行而舊說盡廢矣於是四子者與六經並行而教學之序莫先焉
  薛瑄曰四書集註章句或問皆朱子萃羣賢之言議而折衷以義理之權衡至廣至大至精至宻發揮先聖賢之心殆無餘藴
  喻氏四書性理窟
  
  張氏九成四書解
  宋志六十五卷
  佚
  陳氏舜中四書集解
  
  黄氏四書紀聞
  未見
  葉氏味道四書說
  未見
  姓譜字知道温州人師事朱子嘉定中進士授太學博士兼崇政殿說書
  劉氏四書集成
  
  劉氏四書問目
  
  閩書炳字韜仲建陽人與兄爚従文公㳺舉進士累官兵部侍郎朝請大夫
  潘氏四書講義
  未見
  童氏伯羽四書訓解
  未見
  閩書童伯羽字蜚卿甌寧人師事朱文公文公嘗造訪之名其堂曰敬義伯羽以道自任化行鄉里時人以敬義先生稱之
  江氏四書訓詁
  六卷
  未見
  姓譜字徳功崇安人従朱文公㳺乾道中進士歴安溪光澤尉
  黄氏士毅四書講義
  未見
  姓譜字子洪莆田人號壺山師事朱文公
  程氏永竒四書疑義
  
  戴詵曰永竒字次卿號格齋休寧程先之子朱子門人
  胡氏四書術說
  
  戴詵曰泳字伯量南康建昌人朱子弟子
  王氏四書解義
  
  陸元輔曰朱子門人
  王氏時敏四書說
  十卷
  佚
  江西通志王時敏字徳修上饒人嘗從東莱吕氏㳺
  劉氏伯諶四書說
  
  徽州府志劉伯諶字諶甫歙人慈湖楊氏弟子
  葛氏紹體四書述
  
  赤城志葛紹體字元城黄巖人師事葉水心
  戴氏四書家說
  
  田氏四書說約
  
  真氏徳秀四書集編
  二十六卷
  存
  真志道學庸集編後序曰大學中庸集編先公手所定也公每晨起坐堂上炷香開卷必㸃校一章從而演說其義子姪皆立侍焉既終篇呼志道而前告之曰大學中庸之書至於朱子而理盡明至予所編而說始備雖従或問輯畧語録中出然銓擇刋潤之功亦多間或附以已見學者儻能潜心焉則有餘師矣然又須先熟乎諸書然後知予用功深采取精此亦自博而約之義也志道拜受此書銘記於懐於今三紀不敢失墜挈之郛居閒以語同志而郡博士謝君聞之来請甚勤且曰刋之泮宫俾家有其書人傳其學豈不公溥志道有感其言遂出授之且著其說於下方使得此書者必深思而力踐之斯為善讀庶亦不負謝君私淑之意謝君莆之名士於斯道有聞故於學政知所先務云如論語孟子集註雖已㸃校而集編則未成
  劉才之序曰朱子四書郡庠舊所刋也自壬子水蕩之後遂為闕里一大欠事近得西山所編中庸大學本之朱子集註附以諸儒問辨間又斷之以已意㑹萃詳采擇精誠後學所願見者已鋟之梓為衍其傳惟論孟二書闕焉扣之庭聞則云已經㸃校但未編集是論孟固未嘗無成書也一旦論諸堂上學正劉樸谿承謂讀書記中所載論孟處與今所刋中庸大學凡例同其他如文集衍義等書亦有可采摭者因勉其彚集成書凡五閱月而帙就又五閱月而刋畢至是西山所編之四書為大全不惟有以成西山㸃校之初志抑使天下學者得是書而讀之皆曰自是建學始庶知沿流而遡源夫豈小補云乎哉咸寧九年至日
  謝侯善後序曰朱子四書布發天下而闕里之舊鋟無存豈荆人不貴玉鮫人不貴珠邪意其得之於家傳面命之餘視此為筌蹄僕贅真璜宇聞之而訝且懼敬尋舊籍而求再刋之乃得真西山先生㸃挍手澤於夏獻之遺喜其熊魚得兼可為今世一部韶樂亟命工刋之於郡庠以為未得魚兔者設亦俾来者知其象脈之所自出歟時咸淳壬申正月人日
  張氏四書疑義
  
  括蒼彚紀張津字子問龍泉人
  諸葛氏四書解
  
  台州府志諸葛泰字安之黄巖人端平二年進士知平陽州
  謝氏升賢恕齋四書解
  
  吳氏四書疑義
  
  黄震曰臨川人應抑之天文圗有匏𤓰星其下註云論語吾豈匏𤓰也哉焉能繫而不食正指此星而言蓋星有匏𤓰之名徒繫於天而不可食正與維南有箕不可簸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維壮有斗不可挹酒漿同義建昌吳觀附此於四書疑義
  沈氏貴瑶四書要義
  宋志七篇
  未見
  陳氏應隆四書輯語隆或作龍
  宋志四十卷
  未見
  張萱曰集中多采宋儒語録凡四十卷内閣本闕三十五三十六二卷
  石氏四書疑義
  
  黄震曰近世有石賡學於晦庵門人李閎祖作四書疑義
  黄氏四書遺說
  
  閩書績字徳逺莆田人仕為學正
  盧氏孝孫四書集義
  一百卷
  佚
  四書集畧
  四十二卷
  未見
  張萱曰孝孫取考亭語録文集為四書集義又病其博而未精於是復為集畧芟繁撮要深寓反約之意廣信府志盧孝孫字新之貴谿人受業真西山之門嘉泰間舉進士為太學正淳祐初上幸太學獻所編四書集義學者稱玉谿先生
  章氏允崇四書管見
  
  蔡氏元鼎四書講義
  
  蔡氏四書集疏
  未見
  吳氏真子四書集成
  
  崑山徐氏含經堂有之
  趙氏順孫四書纂疏
  二十六卷
  存
  順孫自序曰子朱子四書注釋其意精宻其語簡嚴渾然猶經也順孫舊讀數百過茫若望洋因徧取子朱子諸書及諸髙第講解有可發明注意者悉彚於下以便觀省間亦以鄙見一二附焉因名曰纂疏顧子朱子之奥順孫何足以知之架屋上之屋强陪於潁達公彦後秪不韙耳遇大方之家則兹疏也當在所削
  洪天錫序曰或問尹和靖讀易傳之法和靖曰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李延年聞之曰此語固好然學者須理㑹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有歸著方可及此二先生豈異㫖哉言各有當也葢學不可以徒博亦不可以徑約徒博則雜徑約則孤此約禮必先之以博文而詳說乃所以反約也文公朱子之於論孟既成集義又作詳説既約其精者為集疏又疏其所以去取之意為或問其後集注刪改日以精宻而或問遂不復修文公自謂集注乃集義之精細一字稱輕等重不可增減讀論孟者取是書焉可也格庵趙公復取文公口授及門人髙第退而私淑與集注相發者纂而疏之間以所聞附於其後使讀之者如侍考亭師友之側所聞非一人所答非一日一開卷盡得之博哉書乎然非約之外有所謂博也人莫不飲食也知味者鮮文公一生精力多在此書一章之㫖一字之義或數年更易而後定或終夜思索而未安學者以易心讀之豈能得聖賢之意哉如援先儒與諸家之說有隨文直解而以先後為髙下者有二說俱通終以前說為正者有二說相須其義始備不可分先後者設非親聞未易意逆此纂疏所以有功於後學也僕晚未聞道加以衰聵廢學公不鄙辱敎且命之曰序以幸子竊惟論孟二書文公凡幾序矣僕於要義而得熟讀深思優㳺涵泳之說於訓蒙而得本末精粗無敢偏廢之說又於集義而得操存涵養體驗充廣之說終身受持猶懼不蔇何敢復措一辭抑文公曾有言曰大學一書有正經有注解有或問㸔来㸔去不用或問只注解足矣乆之不用注解只正經足矣又久之只有一部大學在吾胸中正經亦不用矣此文公喫𦂳敎人處也僕於集注纂疏亦云牟子才中庸纂疏序曰予既為趙君序大學章句疏矣趙君又疏中庸章句以胥敎誨嗚呼士惟無志則已苟有志焉則何書之不可讀也予至是益歎趙君之用功何其専而工夫至到文理宻察又何其不苟也然嘗伏讀中庸章句之書因有以見孔門傳授之正本朝諸子解說之詳矣葢自皇王以来繼天立極丁寧告戒不出是道今觀堯之告舜則曰允執其中舜之命禹則曰人心道心湯之誥民則曰民有恒性武之誓師則曰人為物靈以至成王之言生厚尹吉甫之言秉彛劉子之言天地中世之相去有久近而聖賢之言先後一揆未嘗少殊也吾夫子生於春秋之世雖不得其位而為往聖繼絶學若過於有位者越是時朝夕講貫則又有顔子曾子見而知之再傳而復得孔子之孫子思則又聞而知之子思子又懼此道之失其傳也乃推本古先聖人之意而質以平日所聞父師之言作為是書以詔来世若有不能自巳者焉此作書之本義也自是而後又再傳而為孟氏孟氏歿此道寥寥千五百年至我朝而濓溪周子者出始得所傳之要以著於篇河南二程夫子又得其遺㫖而發揮之然明道不及為書伊川雖為書而心不慊意而火之今所傳者特其門人所記平居問答之辭而横渠張子若謝氏尹氏亦皆記其語之及此者耳若吕氏楊氏㳺氏侯氏則又成書然或過於髙或鄰於淺或語多差失或意轉支離或背其師說或入於釋氏具見於石君子重所編新安朱文公有憂之乃沈潜反復考其異㑹其同参考究極以審訂之著為章句一篇既又刪石氏編次繁亂之語名曰輯畧記嘗所辨論去取之意名曰或問以附其後然後中庸之㫖始大白於天下可謂至矣盡矣今趙君又纂文公文集語録及諸髙第言及章句者而益之以已見至於或問則取其評論諸子之說而附注之是亦文公之意也學者觀乎此而有意於深造則羣言萃於一編易以参訂既有以見文公取舍折衷之詳又有以見門人講明論辨之當俟其首尾該貫義理充足而後學為中庸焉則得尺吾尺得寸吾寸雖逺可近雖髙可升而所自得者多矣不寧惟是厥既知之又將以其所知者而見之素履實踐焉則知與行互相發見豈不能為聖為賢乎然則纂疏之作雖出於編輯之屬而發明中庸大義將以迪民彛厚世敎也豈訓故云乎哉
  黄溍作阡表曰自考亭朱子合四書而為之說其微辭奥㫖散見於門人所記錄者莫克互見公始采集以為纂疏葢公父少傅衛公雷師事考亭門人滕先生璘授以尊所聞集公以得於家庭者溯求考亭之源委纂疏所由作也
  應俊序曰朱子四書如日星麗天萬象昭著然學者儻不精體深驗而以易心讀之則毫釐之差違道已逺葢其語脈流行之處辭氣抑揚之間皆精義至理之所遇也格庵趙公始作纂疏蒐輯一門師友之言字字研覈又為推說其所未備而後讀者渙然怡然皆得其門而入朱子有功於四書格庵又有功於朱子矣俊叨恩守括乃以邦人之志請入梓敎授倪君澄王君慶髙先後為挍讐且涖其役論孟成㑹縉雲令王君既濟已刋中庸大學遂併列於學官云











  經義考卷二百五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